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76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0:39
  京县令韩绪则派人来请求支援。
  一场瘟疫,让京县元气大伤,种田的青壮都凑不齐,耕牛也没能逃过瘟疫。
  李跃调了一千中垒营过去。
  人情世故就是来来往往,一来二去,大家也就熟络了。
  一场春雨后,期待已久的春耕开始了。
  李跃原本想表现两下,激励激励士气,下了田才发觉根本没必要。
  每个人都往死里干。
  天刚刚蒙蒙亮,人就醒了,自觉的扛起锄头,除了吃饭喝水,一直忙到天黑看不见,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连五六岁的孩子都成群结队的捡柴,协助煮粥。
  半夜还有人巡夜,防止野猪和鸟雀啄食种子。
  第二天依旧如此,没有丝毫懈怠,勤奋的令李跃感到震惊。
  这也说明他们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可惜历史长河中不是天灾就是人祸,想勤勤恳恳的耕作也不可得。
  望着一个个劳碌的背影,李跃忽然感觉黑云山的兴起其实不难。
  只需提供一个安稳环境,以他们的勤劳,自然会撑起一片天。
  辽东慕容家的发家史也是如此。
  辽东诸部,慕容家并非最强大的一支,又夹在高句丽、段氏、宇文之间。
  五胡乱华,慕容廆刑政修明,虚怀引纳,厚待士人,设置侨郡安置汉民,北地流民不投高门大族出身的王浚、崔毖,反而纷纷投靠慕容廆,慕容家由是壮大。
  慕容廆还撰写数千字的《家令》,教育子孙,是以慕容家人才辈出。
  李跃拿出斥候们的猎物,繁重的体力劳动,没有油水是不行的。
  还让煮粥的妇人尽量让粥稠一些。
  孩子们在田间地头扯来野菜,洗干净后切碎,扔进粥里面,撒上盐,一股清香袅袅升起。
  李跃看不上的酱菜、肉醢,在他们眼中却成了无上的美味,三百多坛眨眼就被分光了。
  “孟子云: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将军如此,何愁黑云山不兴也?”辛粲摇头晃脑道。
  这老小子有空没空就往自己身边钻。
  不过这两个月,他的转变是有目共睹的,以前有事没事就把朝廷放在嘴边。
  现在绝口不提。
  司马家干的那些破事有目共睹,怎么洗都洗不干净。
  “黑云山若能兴起,辛老亦功不可没。”李跃望着湛蓝天空敷衍着。
  辛粲一脸荣光,干笑了两声,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昨日……江东有密信送于老朽处……”
  “哦?”李跃目光转回辛粲脸上。
  黑云山能击败张遇,已经证明其价值。
  江东不可能无动于衷。
  以前山上封闭管理,信进不来,现在春耕,所有人下山,南边的细作们终于抓到机会。
  李跃手上都是泥土,没接信,很明显是江东写给辛粲的,看不看,他都会说的。
  辛粲吞吞吐吐道:“朝廷……对将军击败羯赵豫州刺史张遇一事深感欣慰,劝将军再接再厉……”
  李跃一愣,“完了?”
  “就这么多……”
  李跃接过信,寥寥数语,多是激励之语,不过并不是朝廷送来的,而是西中郎将、假节、督扬州六郡诸军事、豫州刺史的谢尚。
  之前他跟张遇眉来眼去的,现在张遇败了,黑云山的价值上来了,自然要转换一下目标。
  假节、豫州刺史的名头加身,让他有资格对司豫二州的事说三道四。
  不过也太小气了些,空口白牙,白纸一张。
  而且信是递给辛粲的,明显是来试探自己的态度。
  对羯赵不能以卵击石,对江东同样不能闹的太僵。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李跃望着辛粲,笑的犹如一头狐狸,钓鱼者,焉知不是被钓者?
  “辛老回书一封,就说我李跃有心杀贼,恢复故都,可惜实力微薄,有此心而无此力,还望朝廷多多支援……”


第九十七章 耕
  “朝廷……”辛粲犹犹豫豫。
  李跃斜眼望着他,“莫非辛老有何难处?”
  身为鸿胪主簿,本就负责外交事宜。
  怎么说服江东,怎么要来东西,是他分内之事,李跃只管下达任务。
  黑云山不养闲人,享受权利就要承担义务。
  “属下没有难处。”辛粲白着一张脸。
  “我列出一份表单,上面的东西尽量索要。”
  漫天要价落地还钱,江东想拉拢自己,不能只凭一张白纸,要有真东西。
  有枣没枣,先打一竿子再说。
  现在是江东拉拢黑云山,不是黑云山求着江东,主动权在谁手上不言而喻。
  辛粲额头冒出几滴冷汗。
  李跃直接让令亲卫取来笔墨,想了想,让辛粲代笔。
  自己的几个字难以入目,江东犹重书法,表面文章做不好,他们一定不会买账。
  “粮食十万石。”李跃一开口,辛粲眼珠子都直了,“甲胄三千领,刀矛一万,弩机三千,布帛一万匹,各类书籍三百套,牛马……”
  还没念完,“啪嗒”一声,辛粲手里的笔就掉在地上,整张脸都绿了,“将军……”
  一旁的杨略、张猪儿也是目瞪口呆。
  “辛老有话要说?”
  “就算江东丰足,也不会拿出这么多……况且将军在江东……名声不佳……”辛粲支支吾吾道。
  江东重门第,一个流民头子,在士族门阀眼中,自然不入流。
  李跃寻思着要不要把便宜老爹李矩抬出来。
  思索一阵后也就放弃了,李矩活着的时候江东都不怎么待见,更不用说死了二十多年。
  再说自己这层身份知道的人不多,又没有确凿的证据,说出去,人家只当是一个山贼头子的穿凿附会而已。
  李跃道:“一次拿不出来,可以慢慢磨,能弄多少是多少,山上的情况辛老也是知道的,没有外面接济,很难立足,辛老才思敏捷,博古通今,定能成功,此事若成,辛老就是黑云山第一功臣。”
  自力更生太慢了,外部环境说变就变,上一次得罪了石宣,这一次拒绝了石韬,羯人未必会咽下这口气。
  虽说加强了与李农的联系,但羯人真打来了,李农会为自己出头吗?
  黑云山要抓住所有机会壮大起来。
  对比枋头、滠头的十几万羌氐,黑云山太弱小了。
  这些东西对江东而言,并不算什么。
  辛粲咬牙道:“属下尽力而为!”
  拱手退下后,旁边的周牵这才上前,一脸古怪之色,“大河之南诸势力,皆于江东暗通,将军向江东伸手,甚是高明。”
  “形势所迫,不得不左右逢源。”人穷就要多动脑筋。
  《汉书》有言:三考黜陟,馀三年食,进业曰登;再登曰平,馀六年食;三登曰泰平,二十七岁,遗九年食。
  也就是三年丰收才能余一年的粮,攒下三年的余粮叫“登”,两个“登”叫“平”,三个“登”才能算“泰平”。
  一个泰平需要三九二十七年……
  按这么算,黑云山简直穷的叮当响。
  而且丰收不丰收,不是光勤快就完事了,还要看老天爷赏不赏脸。
  去年又是水灾又是瘟疫,还险些冬天无雪……
  稍有不慎,不用别人来攻,黑云山自己就会崩溃。
  “属下约略算了算,以目今人口,壮丁每日三斤粮食,老弱妇孺每日一斤半,需收粮二十六万五千石方可维系,需田十万亩,汜水、洧水、索水周围良田四万七千亩,中田三万八千亩,下田两万三千亩……”
  汉魏时期,上等良田亩产粟米三四石左右,平均亩产两石上下。
  照这个算法,粮食勉强能维持一年所需,但想要余下一些,就有难度了。
  而且计算不可能精准,一年的收成充满了各种不可预料的因素。
  大雨、干旱、蝗灾、兵灾,随便一个就能让田地里颗粒无收。
  “也就是说,田仍然不够?”李跃揉了揉额头。
  周牵拱手道:“属下正是此意。”
  “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北面巩县的田种起来,到时候多修坞堡、营垒,防被洛阳的羯人,南面密县以西以北的田全部抢占。”
  洛阳盆地自古就土地肥沃,适合耕种,一场瘟疫,死伤无数,田地荒着也是荒着。
  而密县跟着张遇攻打轩辕山,现在拿他们点地,应该问题不大。
  周牵道:“耕作应当不难,难的是以后收割。”
  李跃笑道:“我们是山贼,还怕别人抢?他们抢我们的,我们就抢他们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4页  当前第7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6/57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