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姐夫是太子_分节阅读_第907节
小说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7:36
  君臣们一下子不吱声了,如果说运费大大出乎了大家的意料之外的话,张安世竟只将其比为小头,显然,朱棣开始对张安世接下来的话,更加来了兴趣。
  张安世道:“这一年多来,铁路司各站,增加的人口数目,是一百一十三万户……”
  一百一十三万户……
  所有人已瞠目结舌。
  而转瞬之间,不少人开始惊慌起来,彼此面面相觑。
  似乎在此刻,有一种不详的征兆,渐渐出现。
  果然,朱棣的脸色,先从大喜,转而目光开始变得深沉,继而,他脸色开始冷若寒霜起来。
  朱棣突然冷冷地道:“夏卿可在?”
  户部尚书夏原吉,今日也参与了筳讲,此时不由得硬着头皮站出来,道:“臣……在……”
  朱棣目光如电一般,随即落在了夏原吉的身上,慢悠悠地道:“江西布政使司,户口几何?”
  “这……”夏原吉的回应,竟开始踟蹰起来。
  他不得不战战兢兢地道:“洪武二十六年……江西布政使司的户口,共计八十九万户……”
  顿了顿,夏原吉接着道:“此后,永乐十三年,据悉因为江西的大量人口迁至湖广等地,因而……有户七十三万。”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朱棣猛地勃然大怒:“既然……数年之前,江西有七十三万户,可为何现在这江西布政使司内,单单迁徙铁路司的人口,竟已有了一百一十三万户,比整个江西在册的户口还要多数成?”
  而这个问题,才是最可怕的。
  洪武年间到现在,已经差不多经历过了两代人,两代人的时间,户口非但没有增加,在这天下太平,且在鱼米之乡的江西,居然户籍人口还大减到了七十三万户。
  以往,还可用江西人丁迁徙湖广来解释,可实际上,是解释不通的,迁徙的人口才多少?
  当然,其实永乐年间,江西布政使司的人口下降,还算是轻的。
  更可笑的是,在明朝历史上,江西经历了足足上百年的发展,整个江西几乎都处于太平时节的时候,至万历六年,江西布政使司的人口,居然在册登记的只剩下了五十八万户!
  经历了十代人,而且几乎没有太大的天灾,没有战争,没有规模较大的瘟疫,一百多年的时间内,人口暴跌了接近一半。
  而这所谓的在册人口,其实对于朝廷而言,本质上就是纳税人口。
  谁也没有想到,一份皇孙报账的奏疏,转眼之间,竟揭开了一个可怕的事实!


第555章 一个个收拾
  夏原吉也有些六神无主。
  甚至包括了这殿中的诸多翰林。
  他们原本是站在制高点上,抨击铁路司给江西布政使司所带来的危害。
  可谁能想到,在此,却突然揭出了一个夏原吉和翰林们都无法回答,甚至不敢回答的问题。
  夏原吉张了张嘴,似乎一时找不到言语,顿了好一会,才硬着头皮道:“陛下,此事……户部……自会清查,可能这涉及到……当初江西填湖广,以及……”
  朱棣显然对这回答,极不满意,甚至此时带着格外的愤怒。
  他厉声道:“那么你来告诉朕,江西到底有多少户?”
  夏原吉:“……”
  朱棣道:“尔乃户部尚书,平日里每日哀叹国库中的钱粮不足,这钱粮从何而来?乃源自于黄册的军民百姓,你每日在朕面前嚎哭,你既如此爱惜钱财,可为何江西在册之民,不过区区七十万余,而单单投奔铁路司的军民百姓,就有百二十万户?这多出来的五十万户,难道是凭空变出来的吗?”
  朱棣冷笑,又道:“且这还是投奔了铁路司的百姓,那些没有投奔铁路司的呢?再者,铁路司尚且还未深入赣南,赣南百姓,尚未大举迁徙,这又有多少户?区区一年时间,迁徙至铁路司各站的百姓,竟远远超出了江西本地造册人户。”
  大概因为气愤,朱棣的脸上越发紧绷,道:“朕想问你,这上上下下,到底隐瞒了多少人口,区区一个江西是如此,那么全天下,又有多少这样的隐户?”
  朱棣自己都吓坏了。
  因为这实在过于可怕。
  其实隐户的问题,朱棣不是不知道,他不是傻瓜,自然清楚,大明从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就有隐户的存在。
  只是……毕竟清查起来,实在费时费力,所以朱棣虽知情,却只认为隐户可能只是少数,绝大多数的百姓,应该还是在册的。
  可这铁路司的奏报,却一下子揭开了一个事实,隐户这个群体,比朱棣所想象中要多得多。
  纲纪败坏到这样的地步,作为户部尚书的夏原吉,居然不闻不问,甚至假装什么都不知。
  反而对于铁路司造成的江西布政使司税赋大减而侃侃而谈。
  朱棣心里的气愤越发浓烈,他死死地盯着夏原吉,见他低着头,默言无语,便步步紧逼道:“朕在问你的话!”
  夏原吉忙是拜倒,诚惶诚恐地道:“臣会竭力清查……”
  朱棣的眼里似要迸发出火焰来,他冷冷地看着夏原吉道:“情况,你不可能不清楚,朕不要具体的数目。朕要你回答,大抵几何?”
  夏原吉苦笑一声,摇摇头:“臣不知。”
  朱棣更恼怒了,道:“你既不知,那么可知道,这其中流失掉的税赋,有多少?”
  夏原吉惶恐地道:“臣……有失察之罪。”
  “何指失察?”朱棣反问道,而后慢悠悠地接着道:“朕若是记得没错,夏卿祖籍乃江西德兴府人吧?”
  此言一出,夏原吉身躯微微一颤,脸色越发的难看。
  朱棣背着手,头微微低垂着,似乎在思索着什么,过了一会,才慢悠悠地接着道:“你入朝为官之前,应该就知道,各州府的情况,什么人在册,什么人是隐户,你会不知吗?”
  夏原吉:“……”
  朱棣看他依旧不言,似乎耐心快要耗尽了,此时勾唇冷笑,却比方才笑得更冷,道:“你既已知,可入朝以来,不闻不问,直至成为户部尚书,依旧也对此视而不见,平日里倒是忧国忧民,对许多不妥的现象大加评议,却偏偏,在这事上头成了瞎子、聋子吗!”
  朱棣这话可谓是不留情面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对于户部尚书而言,如此严厉的申饬,已算是诛心之言了。
  他身体不自觉地抖了抖,而后于是叩首道:“臣……有万死之罪。”
  朱棣继续慢悠悠地道:“万死?是啊,万死之罪,朕对卿多有仰赖,哪怕夏卿对朕多次指手画脚,朕也隐忍,这是因为,朕以为你是忠实之人。这么多年来,朕一直教你掌管户部,将天下的钱袋子都交给你,不可谓不信重,可现今才知,你竟也有如此狡黠的一面。”
  夏原吉已是心如死灰。
  对皇帝而言,是可以容忍大臣有错误的,甚至能力不行,其实也并非不可容忍。
  唯独这狡黠二字,一旦有了这样的定义,那么就纯粹成了信任问题了。
  当一个人变得不可信起来,那么……还怎么任用?
  “臣……有死罪,恳请陛下,念臣尚有苦劳,准臣辞官致仕……”夏原吉叩首,头伏在地上,他语气已格外的凄凉起来。
  到了这样的地步,若是能致仕,其实已算是很好的结局了。
  朱棣却是冷笑道:“这就想走了吗?”
  夏原吉打了个哆嗦,一脸死灰,却大气不敢出,默默地低着头,只等最后的裁决。
  朱棣眯着眼,来回踱了几步,才道:“谁可取你而代之?”
  夏原吉一愣,他万万没想到,朱棣居然会准他的致仕,甚至还询问他户部尚书的人选。
  夏原吉道:“户部侍郎左进,为人忠实,熟悉部务……”
  朱棣却淡淡道:“此人,曾谈及过隐户的问题吗?”
  夏原吉慌忙道:“不……不曾……”
  朱棣冷笑:“这岂不是又一个夏卿吗?”
  夏原吉:“……”
  朱棣面带讥讽之色,接着道:“户部掌管天下的钱粮,这样的人,朕岂敢用……”
  说着,朱棣眉眼一张,道:“直隶有一个叫高祥的人,现在担任何职?”
  翰林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个名字,听着有些熟悉,又有一些陌生。
  张安世这时道:“陛下,高祥现任河南布政使司。”
  朱棣淡淡道:“此人擅长经营,召回京城,敕为户部尚书,夏卿另行议罪,容后再做处置。”
  张安世自己都没有想到,朱棣竟还记得这个高祥。
  这高祥算是张安世的死党了,当初跟着张安世在直隶推行新政多年,现在任河南布政使司,也在河南大力地推行新政。
  照理来说,他几乎是无缘入朝的,毕竟天下这么多的布政使,能成为一部部堂的,可谓凤毛麟角。
  现今大明的部堂,从传统的六部,此后又添加了铁道部和海政部,总计是八个部堂。
  这八个部堂之中,张安世掌铁道部,杨溥掌海政部,若是再加一个掌户部的高祥,这几乎,天下所有涉及到了钱粮的三个部堂,都落入张安世、杨溥、高祥这样的新政铁杆之手了。
  翰林们大吃一惊,显然也意识到这其中潜在的问题,从前总还有一个户部,现在户部都被染指了,倘若也搞新政这一套,这几乎……
  就在所有人惴惴不安的时候,谁晓得朱棣却是扫视他们一眼,便道:“朕听了这么多次的筳讲,众卿平日里也信口开河,对朕多有劝谏,可为何独独没有人提这隐户之事,是诸卿不知呢,还是知情而不奏呢?”
  朱棣此时的语气倒是平和,翰林们听罢,脸上顿时掠过不安,纷纷拜下。
  这事他们可不敢奏。
  说实话,大家都不是傻子,别看平日里一个个好像忠臣的样子,对天下的事大发议论!
  可这隐户,却真的是利益相关,哪怕没有利益相关,一旦奏出来,只怕要被天下的读书人视为国贼,彻底身败名裂不可,大家都不是傻瓜,可不敢在这上头作什么文章。
  众人都不敢言。
  朱棣目光之中,流露出了大失所望之色。
  如果一个群体,平日里一个个为民请命,为朝廷着想,忧国忧民的样子,时刻在你身边影响你。
  且他们还一个个器宇轩昂,说起话来有礼有节,每日都将天下和苍生挂在嘴边,等你发现,他们却只对他们有利的每日抨击不绝,而对自己不利的事,却尽情掩盖,这样的人……你再去看他们,便真如跳梁小丑没有分别了。
  朱棣只觉得齿冷。
  不过现在,他却暂没有计较,而是看向张安世道:“张卿,继续奏下去吧。”
  张安世这才收拾好心神道:“是……铁路司户口增加了一百一十三万户,今岁所征的税赋,为银三百二十七万两,其中商税最多,茶、盐税次之。”
  听着一个个数字,朱棣由衷地叹道:“一个江西铁路司,不过短短功夫,所征的税赋,已远超数年江西布政使司税赋之合……”
  张安世笑了笑道:“铁路司所征的税赋,都是照着朝廷来办的,尤其是商税,这一年来,大量的商货在江西流转,自然而然……也就不少了。等将来,江西各府县的铁路都贯通了,那时候,只怕更为惊人。”
  朱棣方才阴沉的心情,终于消散了许多,此时已露出了极欣慰的样子,道:“瞻基真的辛苦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67页  当前第90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07/9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姐夫是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