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姐夫是太子_分节阅读_第814节
小说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7:36
  他们是有家有业的人,河南和关中已经杀了一批,陛下又是滥杀之人,地方上的百姓,又被张安世的新政所吸引和笼络,每天再读陈登等人的文章,简直就是一种煎熬。
  于是……他们下意识的,会去寻找安全的栖息地。
  指望他们和活不下去的百姓一样,拿着武器来反抗是不可能的。
  因为他们赌不起这个输的后果!
  他们要的是继续维持他们锦衣玉食的生活,而此时……和州这边,正给他们打开了一个口子,他们自然而然,也就蜂拥而入了。
  朱棣觉得吴同这些话,后劲实在太大,而后,他瞥一眼这酒肆周遭。
  此地,依旧还是热闹非凡,虽是入夜,还是灯火通明,置身这样繁华的所在,朱棣也有点消化不过来。
  就在此时,外头突然传来大量的车马声。
  紧接着,有人激动大呼:“快……护着这酒肆……”
  酒客们察觉到不对劲,一个个四处东张西望,脸上下意识带着几分紧张。
  却见此时,这酒楼之外,却有一少年,领着这和州上下的文武官吏匆匆而来。
  为首的少年正是朱瞻基。
  朱瞻基焦虑地逡巡着四周,终于看到了朱棣。
  他眼中眸光顿时一亮,忙是上前来,拜下道:“孙臣朱瞻基,见过皇爷爷,皇爷爷……您怎么突然来了?”
  此言一出,这酒肆之中,霎时鸦雀无声。
  就坐在朱棣对面的吴同,更是像见了鬼似的,眼睛张的大大的,人已吓得要瘫过去。
  只见他身子摇摇晃晃,却被人一把搀住,却是张安世搀扶住他,道:“小心一些,可不要摔坏了。”
  吴同这才稍稍定了定神,感激地看了张安世一眼,条件反射一般,轻声道:“多谢贤弟,贤弟尊姓大名……”
  张安世年轻俊秀的脸上,给人很是亲和的感觉,此时,他憨厚地道:“我叫张安世,别误会,我就是那个真的张安世。”
  吴同听罢,整个人愣了一下,好不容易才定下来的心神,骤然之间,又开始紊乱。
  他身子开始打摆子,眼睛开始上翻,脑袋后仰,双腿抽搐。
  张安世立即抱住他,低呼:“来人,赶紧来人将他抬走,他再受不得刺激了。”
  几个禁卫一脸无语之色,匆忙将人抬走了事。
  虽是经历了这小小的插曲,可这酒肆之中,迅速地安静下来。
  所有人不发一言,方才还喧哗的酒客们,现在一个个大气不敢出。
  其他人怎样,此时的朱棣顾不上,他的眼里,却只有朱瞻基。
  朱瞻基的个头,高了不少,脸上精神头不错。
  朱棣看到朱瞻基开始,方才的那些不愉快像是暂时消失了一般,他上前,一把将朱瞻基搀扶起来,愉悦地道:“瞻基啊,可否挂念皇爷爷?”
  朱瞻基也笑着道:“孙臣在和州,无一日不挂念着皇爷爷。皇爷爷,你怎么……摆驾来此,也不打一声招呼?孙儿好去迎驾。”
  朱棣慈和地看着他道:“朕来此,只是看一看,瞧一瞧你,看一看这和州,你呀,大过年,也不肯回京来见驾。”
  朱瞻基便露出几分歉意,道:“孙儿也甚是想念皇爷爷。只是孙儿在此,忙碌的很呢,这千头万绪的事,都需孙儿做主。”
  “千头万绪?”朱棣喜笑颜开地看着朱瞻基。
  朱瞻基道:“对呀,不说其他的,单单这半年多,和州就迁徙来了百万人口,孙儿这边,若是不能尽力安置,可是要出乱子的。”
  “百万人口?”朱棣脸色微变,心里惊诧极了。
  虽知道迁来了许多人,可这百万人口,却实在让朱棣吓了一跳。
  哪里来这样多的人口?这和州,其实不过区区一县的规模,这才百年的时间,这样说来,这小小一个和州,虽不及京城和栖霞,也绝对算的上是直隶第三大城了。
  朱瞻基笑吟吟地道:“起初的时候,迁徙来的……不过是几万户人而已,都是一些士绅人家,可他们……大多却是拖家带口,扶老携幼,皇爷爷是知道的,此等富户,可不是寻常百姓人家,寻常百姓,一户不过数口人,再多,也不过十几口而已,可他们,却是动辄数十人,多的,上百口也有。就这样,便有了数十万人。”
  朱瞻基侃侃而谈,显得兴致勃勃的样子,继续道:“这些人安顿之后,这和州,可就大大不同了,别看他们只有数万户,数十万人,却殊不知,这些人……都极殷实,女眷要用上好的胭脂水粉,男子需要大量的车马,穿的乃是绫罗绸缎,总而言之,这衣食住行,一年下来的开销,就是寻常人家的十倍百倍。皇爷爷你想想看……就说这酒肆,寻常的百姓,一年到头,给人做工,可能也到不了这样的酒肆里吃几顿酒。可对这些富户们而言,他们出入这酒肆,却如家常便饭一般。”
  “正因如此,许多的商贾,一下子就瞧见了商机,皇爷爷可别小看这些人的花销能力,像这样的酒肆,和州就有上百家,而且几乎每日都能客满,供不应求,还有各种丝绸,笔墨纸砚,各色珠宝、胭脂水粉……这商贾来做什么买卖,都能挣个盆满钵满。因而……许多的商贾,也趁机涌入,疯了似得招募人力,这码头上的脚力,客店里的伙计,负责采买的掮客,不说其他,单说这厨子,整个和州就需雇请数千人,且因这富户们天南地北,口味各有不同,单这个就不知养活了多少人。”
  “正因如此,现在和州的工价,竟不在京城和栖霞之下,皇爷你想想看,这陆续涌入的人……还能少了吗?这至少又是二十万户人口。这前前后后,说是百万……都算是少了。”
  朱棣认认真真地听完,直听着目瞪口呆,可想到沿途所见,还真非虚言,当即道:“那你如何安置?”
  作为你好皇帝,他自然对此乐见其成,只是朱棣现在是既震惊,又好奇!
  “这一点,阿舅早就料想到了。”朱瞻基瞥了张安世一眼,得意洋洋地接着道:“阿舅当初就对孙儿说,咱们是遇到了贵人了。”
  “贵人……”朱棣满脸狐疑。
  “噢……”朱瞻基道:“就是那些……偷偷写文章的那些人……阿舅说……有了这些贵人相助,阿舅和孙儿,可算是捡到了宝。”
  亦失哈在旁一愣,眼中闪过一抹复杂之色,忍不住道:“皇孙殿下说的那些贵人,总不会是刚刚抓获的钦犯,四处写文章,妖言惑众的礼部侍郎陈登人等吧。”
  朱瞻基遗憾地道:“怎么,他们已经被拿下了?啊……这……好端端的,怎么就将人拿了。他们文章写的这样好,即便是妖言,也能这样蛊惑人心,皇爷爷,他们是孙儿的贵人啊。”
  陈登在一旁,脸色越加难看,其实隐隐已觉得不对劲了。
  可现在听了这话,原本杀身成仁之心,早已荡然无存,只有一种说不出的羞耻。
  朱瞻基的每一句话,都好像有人用匕首捅他的心窝子一般。
  还不等他缓过劲,这时又听朱瞻基道:“也真就是多亏了这些贵人,不然怎会有今日?和州能有今日,新政能够一日千里,他们居功至伟!”
  居功至伟四字出口。
  陈登突的脸一白,只觉得喉头一甜,紧接着,下意识地吐出嘴里的腥臭,一口血痰喷出来。


第485章 千载难逢的机遇
  朱棣听了朱瞻基的一番话,已是大喜。
  此时,他终于明白了什么。
  不由道:“张卿留着陈登等人,原来竟是因为如此,这东厂……实在是混账。”
  亦失哈听罢,脸一怔,慌忙道:“奴婢万死。”
  亦失哈的内心是绝望的,好不容易有一次露脸的机会,却是差点坏了皇孙殿下的事。
  张安世却道:“陛下,其实到了现在,火候也已差不多了,即便是东厂不捉拿人,锦衣卫这边,这两月也打算收网,毕竟这些人妖言惑众,而愿意搬迁的士绅,也都已携家带口成行,那些不肯走的,自然岿然不动,陈公人等,也已无了用处。”
  亦失哈立即给张安世一个感激之色。
  朱棣颔首道:“往后东厂有什么行动,一定要事先通气,不要只想着争功。”
  亦失哈沮丧地道:“是,奴婢有万死之罪……”
  朱棣摆摆手道:“罢罢罢……”
  亦失哈也就松了口气,知道陛下不愿继续深究。
  朱瞻基则笑吟吟地道:“皇爷爷来的正好,如今这和州日新月异,不妨行在就在此驻几日,用不了多久,这和州的钱粮,大都督府也要命人来盘查了,至于这和州的情况如何,皇爷爷自然也就知晓。”
  朱棣听到钱粮二字,不由得多看了朱瞻基一眼。
  这事儿虽是张安世的主意,可明显,和州完全是在朱瞻基的治理之下,到底政绩和成效如何,朱棣却是满怀期待。
  倘若当真有卓然政绩,那么不但意味着大明三代都将连出圣君,这大明的基业,却不知会到何等地步。
  这其二,出于个人私情而言,朱棣最宠爱的便是这个孙儿,见他如此勤政,又能有效地治理一方,也不禁为之欣慰。
  朱棣于是含笑对一旁的杨荣道:“杨卿……朕的孙儿如何?”
  虽说这是问杨荣,可脸上已掩盖不住得意之色。
  杨荣含笑道:“这个……臣还不敢下定论。”
  这话很是大胆。
  可杨荣继续道:“还需等钱粮的数目核实之后,再行定夺。”
  此言一出,朱棣不禁哈哈大笑。
  杨荣这番话,倒是深得他的心意,若只是一味说圣明,谁能信服杨荣的话呢?这不过是溜须拍马的常态而已,这些话一丁点也不新鲜。
  可若是说且看最终政绩如何,至少现在摆在台面上的政绩就已不小,又显得杨荣并非只是一味吹嘘,更显得杨荣说话谨慎。
  朱棣颔首道:“如此,也好,这和州……朕倒想好好地看一看。”
  当即,朱瞻基便命人去布置行在,自己则陪着朱棣,先至贺州州府衙廨舍歇息。
  陈登这边,已是万念俱灰,不过张安世却不打算轻易地将此事揭过去。
  当即令和州的锦衣卫百户所将其关押,连夜审问。
  陈登和张三河等人,一个个面如死灰一般。
  他们就像一下子被抽干了所有的精神气,只无力地坐着。
  不久之后,张安世徐徐踱步进来,打量着陈登,道:“陈公乃礼部右侍郎,大好前程,奈何为贼!”
  此时的陈登,再没有了今日天子殿前那般的振振有词,只是灰头土脸地道:“时至今日,也无话可说了。”
  张安世道:“我看不尽然吧。”
  张安世笑了笑,接着道:“陈公忝为礼部右侍郎,突然即兴,开始书写这么多的文章,又泄露出了这么多宫闱之事,难道竟如此单纯到……以为搅乱了人心,便可阻止新政?”
  张安世说着,站了起来,围着已上了木枷和镣铐的陈登来回踱步,边道:“其他人这样想……或还说的过去,可你乃朝中重臣,绝非是那些只知脑子一热的翰林。你说……本王说的对吗?”
  陈登眼睛瞥到其他处,道:“道不同不相为谋。”
  张安世直直地盯着他道:“你心虚了。”
  陈登依旧不言。
  张安世接着道:“那么……不如本王来进行一些猜测吧。你和其他人写这些文章,并不只是纯粹的指望靠书写一些文章就可祸乱天下,而是……一定有人与你同谋!搅乱人心,乃是你们的第一步,否则……以你的性情,断不会如此幼稚。”
  陈登冷笑一声:“呵……殿下的话,陈某人一句都听不懂。”
  张安世道:“你当然听不懂,亦或者,你是故意不懂装懂,无非就是以为凭借这些……就可掩盖事情真正的真相。可惜……你却忘了,本王和锦衣卫,不是吃素的。”
  陈登的目光就在这一瞬里不再那般如死灰一般,而是警惕地看了张安世一眼:“殿下说的如此言之凿凿,那么只凭这些推论吗?”
  “当然不只是这些。”张安世道:“我了解过你的底细,建文二年,你曾至福州募兵,就是为了勤王保驾,救援建文帝。此后……陛下定鼎天下,于是你和许多大臣一样,选择了臣服,到了永乐三年,你担任了大同知府,因政绩卓然,又历任了兵部郎中,到如今……成为礼部右侍郎。”
  陈登抿了抿唇,不自觉地又露出了沮丧之色,却依旧不发一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67页  当前第8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14/9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姐夫是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