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的姐夫是太子_分节阅读_第774节
小说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7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7:36
  “模范营筹建迄今,便一直在营中效力,已有十年之久了。”
  朱棣颔首:“站起来,朕看看。”
  赵敬倒也不惧,长身而起,他穿着甲胄,不过身体彪悍魁梧,满是昂扬之色。
  朱棣露出微笑道:“这也是壮士,与那瓦剌武士乌日格相比,更胜一筹。我大明最需这样的人,你能任千户,一定立下功劳不小,如今获赐什么爵位?”
  赵敬如实道:“不曾得爵。”
  朱棣道:“封伯,朕说的!”
  赵敬脸色微微一变。
  众臣:“……”
  朱棣含笑道:“这样的模范千户,封一个伯爵,已算是屈才了。”
  说罢,瞪着这赵敬,道:“还不谢恩?”
  这等于突然强塞一个宝贝到赵敬的手里,还生怕赵敬反悔不肯接受。
  显然,朱棣也怕此时有大臣站出来多嘴,赶紧让这赵敬谢恩了事。
  毕竟谢过了恩,这一道恩旨可就覆水难收了。
  总不能人家都说了谢谢,你还说这红包我想了想算了,你还给我,我下次再给。


第455章 敬天法祖
  赵敬不敢怠慢,忙道:“卑下谢恩。”
  朱棣背着手,随即对兵部尚书金忠道:“金卿家,以为如何?”
  金忠沉吟了片刻,道:“陛下,臣以为……并无不可。”
  “噢?”朱棣有些诧异。
  这真是出乎预料,他原本以为金忠会极力反对。
  毕竟兵部尚书,对于封爵的事是很敏感的。
  或者说,大明百官,对于封爵也大多反感。
  朱棣笑吟吟地道:“金卿倒也开豁。”
  金忠道:“朝廷养着百万官兵,这百万的官兵,每年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实在是不可计数。不只要授予他们土地屯田,要花大气力搞马政,如今更要采购大量的火器,供给他们军粮,至于其他的赏赐,更是数都数不清了。”
  顿了一顿,金忠继续道:“花费这样大的气力,是为了什么呢?自是为了保我大明四境安宁,使百姓可以安居乐业,模范营的战功,臣是亲眼所见。而至于模范营的练兵之法,其实臣也是现在才从太子殿下口中得知,果如太子殿下所言,此等惊世骇俗之法,确实值得称道和推广。”
  “若陛下只封赏出一些侯伯,赏赐出了些许的钱财,就可使天下的官兵们知道,若他们也能效法模范营,将来亦可封侯拜相,因此,一个个尽心实意去学,那么……对朝廷而言,哪里是损失了些许的封赏,而是得到了百万精锐,实是可喜可贺的事。”
  金忠沉吟了片刻,又道:“臣掌兵部,对于朝廷无度的封赏历来是反对的。可臣并非是吝啬之人,臣为陛下当着兵部这个家,就该学会算好这一笔账,哪些封赏是不该,哪一些是非要花出去的,却还是明白。”
  朱棣颔首道:“是啊,银子要花在刀刃上,封赏也是一样。当初朕靖难,若是有这样一支勇士营,何须耗费数年才打到南京城来?数年靖难,又造成了天下多大的灾难,耗费了南军和北军多少的钱粮,由此可见,精兵的紧要。朕今日就要千金买骨,要教天下人知晓,朕有的是封赏,没什么是舍不得的,只要能效模范营能够成事,这些封赏又算什么?”
  说罢,朱棣雷厉风行地询问朱勇:“营中有多少千户?”
  朱勇听的吓了一跳,结结巴巴地道:“十……十三人……”
  朱棣大气地道:“都封伯。至于你……朕再敕你为侯,将来你袭了你父亲的公爵,你这侯爵,便可传予你的次子。你朱家一门,有一个公爵,一个侯爵,世袭罔替!”
  大明最顶级的爵位,应该是徐家的一门两个国公,也即徐家兄弟的魏国公和定国公。
  而朱勇这成国公之后,平白竟得了一个可世袭罔替的侯爵,却令他不禁震惊,一时说不出话来。
  朱棣又看向张軏:“朕也赐你侯爵。”
  张軏身躯微震。
  他的兄长张辅如今已是英国公了,当然,这是得了父荫的缘故,而张軏只是次子,是没有资格袭爵的。
  当然,他凭借着战功,也早已得了一个伯爵之位,不过如今又封了侯,却是意外之喜。
  张軏显得格外的激动,将门之后,心心念念的自是封侯拜相。
  于是忙道:“臣谢陛下恩典。”
  朱棣瞥一眼丘松,道:“他也照此例吧。要明发诏书,昭告天下。”
  说罢,朱棣看向朱高炽,道:“太子在营,已有数月,原本这詹事府中,没有太子是不成的。只是眼下,太子调养身体要紧。今日,朕许太子五日沐休,五日之后,依旧回模范营听用。”
  朱高炽一脸诧异,竟有些不知如何回应。
  现在的他,对模范营的生活,倒也还算习惯,可有家有业之人,总不能成日待在营中吧。
  何况他想不明白自己的父皇做这样的决定,却不知是何意?
  眼看着朱高炽惴惴不安的样子,朱棣道:“朕当初在燕王的时候,太祖高皇帝就曾言,宫中是养不出贵子的,因而命朕镇北平,几番在军中,出击大漠,可谓是戎马半生。”
  说到这里,朱棣看向朱高炽的眼中多了几分期许,道:“你是朕的儿子,而今天下承平,相比于当初朕的处境,已不知好了多少倍。如今……让你继续在营,其一为调养身体。这其二,也是对你有莫大的好处,好好学一学吧,不会有错的。”
  朱高炽看着朱棣关切的目光,只好道:“儿臣遵旨。”
  朱棣这才想起,今日的正经事好像是招待这鞑靼、瓦剌三汗,当下便笑道:“这乌日格,亦是好汉,赐他十万金。其余博克之勇士,虽是惜败,却也不失为汉子,赐金五万。”
  三汗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慌忙谢恩。
  朱棣今日心情显然格外的好,随即入宴,酒过正酣,及至下午的时候,方才教人散去。
  他独独留下了张安世。
  朱勇三人也跟着群臣离开。
  这兄弟今儿都封了侯爵,心情自是舒畅,一个个神气无比。
  这朱勇道:“俺现在算是明白啦。”
  张軏好奇道:“二哥明白了啥?”
  朱勇道:“大哥神机妙算,只怕早料到咱们有此福气,这一场功劳,是大哥送俺们的,说来奇怪,原来调教太子殿下,竟也算是大功劳,这样说来,以后咱们得要好好干。”
  张軏摸摸脑袋,似乎也摸清了此中的脉络:“二哥,咱们现在还调教得不好吗?”
  “从前还是太和善了,吃的苦头太少。陛下不是说了吗?他当初在大漠的时候,那才叫苦头呢,相较起来,这算什么?”朱勇极认真的道。
  “可是……”张軏带着余虑道道:“这会不会令太子殿下记恨咱们?”
  说话之间,朱勇和张軏对视了一眼,而后目光俱都落在了一旁叉手的丘松身上。
  似乎一下子,又有了什么主意。
  朱勇道:“我看哪,太子殿下在步兵营已算是合格了,他最擅的乃是算术,调去炮兵营比较合适。”
  丘松:“……”
  张軏眼前一亮:“啊……对对对,是该给殿下加一加担子了,太子殿下得知,一定很是欣慰,就这样决定啦。”
  丘松:“……”
  ……
  杨荣人等,俱回到了文渊阁。
  到了傍晚,金忠来见。
  金忠这兵部尚书,因为涉及到大量武臣封爵,所以需要来文渊阁办一道手续。
  不过此等事,其实不劳他这兵部尚书亲自来,他执意来此,显然也想听一听文渊阁诸公的建议。
  杨荣显然深知金忠的意思,因而请了金忠到自己的值房,又让人去将胡广和金幼孜一并请来。
  众人各自落座,彼此抱茶,先谈了谈天气,随即又谈及到淮河的水患,以及河南一带的大旱。
  古时的灾情,总是连绵不绝,不过今年多地大灾,令文渊阁诸公,也不禁为之皱眉。
  即便是太平府,其实也在灾害的范围之内,毕竟淮河水患,教太平府也遭了不少的损失。
  “幸赖如今国库充裕,如若不然,百姓们就要遭殃了,我等理当奏请陛下,请陛下拿出一些内帑中的银子,也一并来赈济,如此一来,便可共度时艰了。”金幼孜道。
  胡广皱眉:“哎……”
  金幼孜道:“胡公又因何叹息?”
  胡广道:“现在朝廷的事,处处都是伸手向内帑要银子。殊不知……拿人手软,吃人嘴软……长此以往,朝廷但凡用钱,都要处处受制……”
  他摇摇头,对此比较担心。
  胡广是传统的儒家士大夫,他们读书人群体,这个群体是有自我意识的,因而也催生出了一套他们认为合理的国家制度。
  譬如国库与内帑的分离,文官可以支配国库的钱粮。而皇帝掌握着内帑,自然是自己过自己的日子。
  一旦皇帝没了银子,缺了钱,当然会千方百计地向国库伸手,如此一来,就形成了宫中和百官们的博弈,这样的事,历史上也屡见不鲜。
  不过既然捏着了钱袋子,皇帝有求于人,需要国库来弥补皇帝的私欲,那么就少不得在某些地方,对文官们进行某些让步,因而才达成了某种微妙的平衡。
  可现如今,显然情况是恰恰相反的。
  国库不足,可内帑的财富,却不知是国库的多少倍,掌握着天下兵马,掌握着锦衣卫,同时又捏住了钱袋子皇帝,几乎权势超越一切。
  反而大臣们每日所能想的,就是绞尽脑汁地从内帑里讨个仨瓜俩枣来救急,这显然是彻底与文官的理念背道而驰。
  金忠听了这话,笑了笑道:“内帑的银子从何而来呢?国库为何会亏空呢?说来说去,不就是弄不来银子吗?这天下的钱粮,又去了何处,胡公难道想不明白?依我看啊,胡公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受制于人这样的话,可也是大逆不道之言。当然,胡公率真,自也不必计较。可钱粮哪儿去了,却是你知我知,天下皆知的。”
  胡广郁闷地道:“我只是牢骚而已,金公为何得理不饶人,处处计较?”
  金忠道:“不平则鸣,我看哪,有些人已没有出路了。”
  胡广这些抿嘴不语了。
  这其实是极痛苦的心情,一方面,原本深信不疑的东西,早已是千疮百孔,这些东西,其实胡广自己也不相信了。
  他甚至比任何人都清楚,新政所带来的成绩,无人可以掩饰,天下的出路,似乎也只有新政了。
  胡广并不愚蠢,可他深信,却又不敢去信,因为这终结的不只是自己那一套礼法观念,还有世世代代以来,像他这般人的田园牧歌。
  这是给自己掘坟墓!
  金忠笑吟吟地道:“若非老夫现在已是兵部尚书,倒还真想给诸公们算一卦。好吧,说一说正经事。兵部这边,章程这两日拟定,只是这侯伯的名号,却还需与诸公商榷。”
  杨荣今日出奇的没有吭声,其实此时再说什么,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他清楚胡广此时就像是溺水之人,你总得要让人家哀嚎几声吧,总不能有的人精神上即将死亡,却还不让人嚎叫吧!
  这太残忍,而杨荣心善。
  这种时候,难免毫无道理的抱怨,你跟着说对对对就成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67页  当前第7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74/9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的姐夫是太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