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250节
小说作者:余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9:08
  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虽然这话有夸大之嫌,但亦是有着一定的道理,而明末最大的根源便是不满饷。
  为何后来的大明朝廷在天灾之下,仍旧不断向百姓征辽饷、剿饷和练饷等饷,还不是养兵需要庞大的开支?
  朱祐樘不愿意养着几万废物,有笔银子还不如扩建神盾营。
  所幸,朱骥的恶行暴露,而自己可以借着朱骥的事件清洗锦衣卫。
  其实找出锦衣卫蛀虫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借此机会将锦衣卫的关系户全部清洗掉,让锦衣卫重新焕发出生机。
  正是如此,锦衣卫的人数要压缩到一万,同时将那些关系户的千户和百户尽量全部清除,换上一些像陆松、牟斌和张采这种有能力的锦衣卫。
  王相等三人恭恭敬敬地施予一礼,这才小心翼翼地离开。
  夏天的暴雨总是来去匆匆,外面的天空已经放晴。
  在王相三人离开的时候,迎面走来了两个身穿五品官服的中年男子。
  张升和谢迁负责的百家院可谓是蒸蒸日上,张升已经在两京十三省创建分支机构,而谢迁所负责的《明》刊蒸蒸日上。
  两个人跟随小太监进到殿中,显得规规矩矩地见礼,而后经由刘瑾呈上最新一期的《明》刊。
  朱祐樘从刘瑾的手里接过《明》刊,便开始翻阅起来。
  在最新一期中,里面的内容涉及医学和养殖,无疑大大提高了实用价值。只是传播实用学要排在后面,而今他主要是想要将舆论掌握在自己手里。
  虽然崇祯存在多疑等性格缺憾,但最大的问题是舆论并不在皇帝手里,而是被文官集团的士大夫阶层所掌握。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不晓得朱崇祯是什么样的心思,更不清楚这是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皇帝。
  朱祐樘不介意史书给自己扣上暴君的帽子,但知道现在舆论的重要性。
  像这一次,有关国家金融的新政通过《明》刊传递到地方,让天下的士子和百姓都清楚朝廷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要杀那么多权贵。
  至于早前的刘大夏事件,若不是通过《明》刊将事情的始终公之于众,恐怕天下万民只会认为自己滥杀了一名道德君子。
  正是如此,《明》刊像是自己的自媒体,不论下面的文人群体如何编排自己,自己则可以通过自己的喉舌公布事情的真相。
  朱祐樘迅速看了一遍,发现谢迁此次通过大篇幅替王越和宋澄打造人设,便轻轻地点头道:“这一期做得不错!现在的销售情况怎么样了?”
  “回禀陛下,上一期销售五万册!”张升不再插手编辑工作,转而负责抓刊物的销量,当即显得欣喜地道。
  朱祐樘的眉头微微蹙起,却是轻轻摇头:“这个销量还是太低了!尽快开启省、府、县三级代理的方式,跟当地的守法的商贾合作,朕要在年底前达到单期销售三十万册!”
  别看现在《明》刊的销量挺高,由于售价是两钱一本,所以单期的金额便达到一万两。只是为了印刷达到最好的效果,却是花费二十万两打造两套铜制活字印刷板,而将印刷的《明》刊从北京和南京发往地方同样需要一笔运输费用。
  当然,在这个刊物并不是十分发达的时代,刊物行业处于初创阶段,能够在初创阶段便有二十四万两的营收已经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朱祐樘决定借鉴后世的方式,改由地方来主推《明》刊,倒不是为了从文人群体中赚多少钱,而是想要彻底掌握这个国家的舆论。
  “陛下,这八二分成会不会太高了?”张升犹豫了一下,最终忍不住询问道。
  朱祐樘淡淡地挥了挥手,显得态度坚定地道:“若是能够省级总代理达到一期两万份,不说你们百家院实则大创收,而且人家这么辛苦拿这点分成是天经地义!张师,你将眼界放宽一些,咱们要的是《明》刊成为天下士子的必读之物,单期销量达到三十万后,不仅影响力提升,而且经济效益会比你所想象要恐怕!”
  其实张升不可能知晓,这里所蕴含的广告价值远远超乎想象。
  “遵旨!”张升知道朱祐樘的推广方式虽然会惠及不少商贾,但确实是将《明》刊推向全国的最好方式。
  朱祐樘打发张升和谢迁离开后,看着时间已经不早,亦是没有钓鱼的心思,便是乘坐龙辇返回紫禁城。
  或许是暴雨经历了一场演练的缘故,西苑门和西华门的金吾卫显得精神抖擞,并没有出现一丝懈怠。
  朱祐樘知道华夏没有那么多的反骨仔,只要自己不是那种坏事做绝的皇帝,其实下面的人还是会坚定地效忠自己。
  像早前还有人敢扣自己暴君的帽子,但经历整顿金融事件后,京城发生好几件因编排自己而被人暴揍的案子。
  自己或许跟权贵群体渐行渐离,但不论是底层百姓还是军队的将士,其实真心效忠自己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多。
  暴雨过后的天空繁星点点,乾清宫的灯火通明。
  朱祐樘今晚翻牌子,翻到了莲美人,看着刘瑾要离开的时候,便淡淡地说了一句:“将月美人一并叫过来吧!”


第二百九十三章 万丈豪情,先建后朝?
  其实防止奸臣拥立兴王篡位最好的做法并不是加强皇宫的防守体系,而是尽快弄出一个儿子。
  若自己已经诞下子嗣,拥有一位能够名正言顺继承皇位的后代,那么阴谋家想要扶持兴王便彻底没有机会了。
  毕竟将来的皇帝还是自己儿子的话,那么很多权贵便会投鼠忌器。
  若是在弄死自己并不会得益太多的情况下,谁都害怕一旦事情败露,他们即刻或将来面临抄家灭族的命运。
  正是如此,当风险远要大于收益的时候,那些阴谋家通常不敢轻举妄动,而自己这位皇帝便能稳坐钓鱼台。
  刘瑾领命而去,却是不想妄测皇帝的心思。
  朱祐樘看着刘瑾离开的背景,却是暗叹了一声。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即便作为高高在上的帝王,拥有十余位人间绝色,但还真不是自己想生就能生。
  前有景泰帝,后有正德,甚至再后面长寿的嘉靖其实都存在着相类似的烦恼。
  朱祐樘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仍旧没有任何收获,以致心里都开始泄气,但轻易放弃并不是他的性格。
  结束沐浴便前往东暖阁,今晚决定好好再努力一把,最好能够一炮双响。
  他,终究还是相信付出就会有回报,自己必定能够摆脱绝嗣的悲惨命运。
  水洗过的夜空繁星点点,空气显得异常清新。
  朱祐樘很喜欢暴雨过后的夜晚,气温通常会降至一个适宜的位置,而空气像是水洗过一般,让人的身体很舒服。
  喵!
  狸花猫虎子已经两个月大,现在长得越来越有虎相,时常相伴于东暖阁,显得很讨好地叫了一声。
  朱祐樘知道虎子是一只很有灵性的小猫,便直接安抚地道:“明日天气好了,朕会给你钓到你最喜欢的鲤鱼!”
  喵!
  狸花猫虎子像是听懂了一般,在朱祐樘的脚边蹭了蹭,又是清脆地叫了一声。
  朱祐樘知道这只小猫的意思,便对负责照料的牛濛濛道:“明日黄昏不下雨的话,你将这几只猫都带过去!”
  皇宫里的其他人想吃鱼会掺假,但这几只猫确实是对鱼情有独钟,而虎子最喜欢的便是红烧鲤鱼。
  喵!
  狸花猫虎子确实很有灵性,当即高兴地跑回牛濛濛身边。
  “奴婢遵旨!”牛濛濛的眼睛微亮,便是恭恭敬敬地道。
  朱祐樘将牛濛濛的开心看在眼里,却是知道牛濛濛虽然越来越懂皇宫的规矩,但终究还是野性子,所以很喜欢带着小猫到西苑玩耍。
  只是这都是日常的生活安排,而今最重要还得处理好时下的政务。
  朱祐樘跟往常一般坐在书案前,借着旁边敞亮的灯光翻阅来自两京十三省的情报,只是最受他关注的还是来自海外的消息。
  汪直虽然被安排负责南洋的军务和外交,但那份忠君思想仿佛融入骨髓般,仍旧时常将身边所有的大小事务汇报。
  安南国已经一分为二,加上由大明王朝所扶持的占城国,中南半岛最强的一股势力彻底被打散,而其他藩属国纷纷臣服于大明。
  朱祐樘并不热衷于国土扩张,亦是没有打算吞并安南国的想法,现在所图的其实是海外资源。
  军事上,大明王朝在中南半岛的东边完成驻军,而且跟北越、占城、南越和老挝已经签署军事联盟,此举有利于掌控整个中南半岛,有需要便可随时对某个反动势力进行军事打击。
  文化上,由于文化输出十分重要,故而第一批支教中南半岛的两广生员派往中南半岛,创建圣人书院宣传华夏文化。
  经济上,华夏的棉布正有序地进入中南半岛市场,除了换回来各国土特产外,亦从暹罗换回大量的米粮。
  朱祐樘时常给汪直回复,此时便认真地写下:“南洋诸国上贡胡椒配鱼烤之,极为美味,然朕独美不如众美,欲与臣民共享,可跟南洋各国通之有无!”
  其实不仅是西方,国人对香料同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虽然苏木、降真等香料的国内市场需求空间更大,特别苏木是中药的重要原料,但朱祐樘独爱胡椒。
  胡椒的上贡史可以追溯到洪武十年,在爪哇贡物中,胡椒便有7.5万斤。
  受到这么多年海禁政策的影响,胡椒流入国内的数量过少,特别一度还遭到明廷的禁令,所以造成胡椒的价格过高。
  朱祐樘知道胡椒不仅受国人所喜爱,亦是自己烧鱼的重要配料,而且在西方是价比黄金般的香料,所以自然而然地瞄上了南洋的香料市场。
  现在通过棉布换香料的方式,既可以将大明棉布推广出去,同时可以将广东打造成为香料的聚散地。
  一旦将来大明跟西洋通航,那么大明便可以借助南洋的香料供应,从而将大明打造成为香料的出口大国。
  正是如此,他现在让汪直替自己推动南洋胡椒贸易,让大明成为世界第一香料大国打下扎实的基础。
  铜炉升起袅袅青烟,东暖阁充斥着一股淡淡的檀香。
  朱祐樘刚刚还满意自己所倡导的南洋香料贸易,但看到朝鲜方面的情报后,整张脸瞬间黑了下来。
  最近最重要的对外政策是征讨建州女真,只是想要达到这个目标,位于南边的朝鲜出兵相助无疑事半功倍。
  早在今年年初,朱祐樘便已经开始推动这一件事,派出使臣让朝鲜像当年相助成化帝那般出兵帮大明剿灭建州女真。
  “小王闻为政之本,贵在无为。陛下登基不足两年,风雨调顺,年登岁稔,人无水旱之弊……因鹿筋不足贡,讨之,非天朝大国贤主也……今建州有认错之心,犯边之寇乃卫中逆贼,卫使已清理门户。小王以为建州知错,又有悔过之心,故望大明皇帝体恤女真部落不易,止刀兵,小王敬上!”
  朱祐樘原本是要督促朝鲜国王出兵帮忙自己清剿建州,结果朝鲜国王李娎没有同意则罢,竟然是要劝自己止兵,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为政之本,贵在无为”,这大概是朝鲜国王的心里话。
  李娎是李氏王朝的第九位君主,原本王位已经转到叔父头上,但由于叔父的儿子过小的缘故,竟然神奇地转了回来。
  只是当时他不过年仅十一岁,真正的获利者是其祖母贞熹王后,贞熹王后通过垂帘听政掌控朝政。
  虽然早在成化十二年贞熹王后便已经还政,只是皇权已经旁落之后,又怎么可能那般轻易全部回来?
  在太后垂帘听政期间,朝鲜的文官集团进一步坐大,亦是通过一日三场经筵等方式向李娎灌输了儒家思想,从而将李娎打造成一名“垂拱而治”的国王。
  出生在如此环境中,又接受的是这种教育,所以李娎其实跟原先历史的弘治一般。虽然不至于被搞得一夫一妻,但确实是一位听话的“贤臣”。
  只是朝鲜国王可以被朝鲜的文臣所忽悠,自己却不可能相信这种骗人的鬼话。
  不说建州女真是大明王朝将来的一大威胁,而且如此屡屡恩将仇报的女真部落,自己又怎么可能不除掉呢?
  朱祐樘虽然无意于吞并朝鲜,但作为自己的藩属国既想要好处又不愿意出力,那么自己要这种小弟又有何用?
  他并不是一个好战之人,只是为了华夏的利益,为了大明王朝真正崛起,该开战还是要开战,朝鲜自然亦不可能例外。
  其实让他最为生气还是其中夹杂的一份密报:虽然朝鲜方面有着强大的主和派,但这种态度的转变离不开建州女真的代表所赠送的礼物和吹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48页  当前第2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0/5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独治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