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独治大明_分节阅读_第239节
小说作者:余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9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39:08
  他之所以要排除阻力将余明带到御前,既是要余明让这帮锦衣肉食的重臣看到底层百姓最真实的情况,亦是余明本人的一次自救。
  无论刑部尚书何乔新,还是户部右侍郎吴裕,压根不晓得底层百姓的生活情况。
  “回禀陛下,此事说来话长!当年鞑子进犯帝都,草民父母死于鞑子之手,所以草民从小是奶奶一个人抚养长大。因草民家中有二十亩田地,且奶奶很是勤劳,日子过得还算可以。只是奶奶常年累月为草民忙碌,在草民生下第一个女儿的时候,她因操劳过度撒手人寰。由于家中当时已无积蓄,草民便通过村里斡脱户余不仁从昌盛钱庄借了二两银,买一口薄棺安葬奶奶,月息是四分。不巧那一年遇了旱灾,次年二女儿又出生,故草民一直欠着这笔银子!只是这年月日久便要利滚利,草民咬牙卖田还债,那时已是四两!草民所托非人,余不仁拿到银两本是一笔勾销,但余不仁给草民拿回一张假欠条忽悠草民。直到债主上门之时,欠银已经高达八两。那一年朝廷刚刚加征新河银,故当年劳作仅仅只能填饱肚子,家里并无积蓄。草民被迫再签新约,在将剩下田产全部变卖后,这才堪堪将债还上。”余明将自己的经历说出来,只是眼睛慢慢湿了。
  若时间重新来过,他还会再借钱安葬自己的奶奶,只是自己最终还是被这高利贷压垮了。哪怕他一生向善,但他自己的人生变得一团糟。
  礼部左侍郎刘健对余明的孝道颇为认同,便轻轻地点头:“既已还清,虽无田产,然老老实实给人做佃农,亦可以过日子!”
  宋澄淡淡地瞥了一眼这位礼部左侍郎,只是并没有说话。
  工部左侍郎陈政却是轻轻地摇了摇头,深知刘健这种清流跟百姓离得太远了,典型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有田的农民都活成这个样子,作为佃户的日子必定更加糟糕。
  刑部尚书何乔新并不吭声,却是没有想到宋澄找来一个受到借贷所迫害的普通百姓,眉头不由得蹙了起来。
  “草民没有了田产后,便给邻村的赵官做了佃农。初时确实还能勉强过日子,只是我妻子突然病逝,所以草民迫不得已向钱庄借了二两银。只是次年遇上灾年,原本佃民就没有多少分成,结果最终勉强填饱肚子,压根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他们三家逼草民借债新还旧债,草民为了苟活,便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只是他们早已经盯上了我的两个女儿,先后抓走两个女儿卖人为婢来抵债。草民从无做违心之事,自己过不好则罢,然而累及两个女儿,如今尚欠一家的债务,草民不愿再苟活!”余明的眼睛没有了光,显得十分诚恳地说出自己的处境。
  刑部尚书何乔新家境殷实,当即便包揽道:“别动不动就要死要活!你欠了几两银子?本官替你还了!”
  万安等官员不由瞪了一眼何乔新,现在哪里还是余明一个人的事情,分明就是这些放高利贷的钱庄将一个老实人逼得家破人亡。
  虽然以前知晓百姓因欠债而被逼卖儿卖女,但亲眼看到这个中年男子被生活折磨不成人样,亲耳听到余明的经历,心里亦是产生了撼动。
  他们心里或许有一些私欲,但终究是大明王朝的重臣,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坚定地站在正义这一边。
  “草民虽只欠昌盛钱庄的债,但现在已经累计欠下百两!”余明倒没有丝毫的欣喜,显得苦涩地回答道。
  刑部尚书何乔新的眼睛顿时一瞬,显得难以置信地道:“你说多少?”
  “何尚书,他刚刚说一百两!”礼部尚书徐琼却是讨厌何乔新,便戏谑地道。
  刑部尚书何乔新完全没有想到这么多,不由怀疑地道:“若你真仅仅只借了二两白银!哪怕一年一倍,那亦不可能这么多啊!”
  “何大人,你还是回去多翻一翻咱们大明新编的《初级几何》。若按复利来计算的话,第二年是四两,第三年是八两,第四年是十六两,第五年是三十二两,第六年便已经是六十四两……哪说他一介草民,哪怕大仓的库银都不够拿来还!”户部尚书李嗣有着很强的数学基础,当即便进行讲解道。
  到了这个时候,他亦是知道为何皇帝突然要针对民间借贷。
  若按太祖“一本一利”,普通百姓兴许还能有一条活路,但若是碰上这种没有上限的高利贷,普通百姓简直就是死路一条了。
  只是偏偏地,国朝兴土葬,普通人家的丧事都要借钱。一旦为了孝道而向钱庄举债,那么很容易就会沦为余明这般。
  “何尚书,这一百两你是什么时候给呢?”礼部尚书徐琼已经盯上何乔新,当即便故意恶心对方道。
  何乔新不由得冷哼一声,却是淡淡地表态:“一百两太多,老夫为官清廉,这钱老夫掏不出来!”
  这钱自然不是他掏不出来,而是根本不能掏出来。
  若是皇帝知道自己富有,甚至怀疑自己是李敏第二,那么自己哪怕将赃银藏得再严实都没有用,到时没准落得问罪抄家的下场。
  刘吉等官员的注意力并不是这一百两上,而是开始认真反思民间借贷的危害性。
  朱祐樘知道是时候出面了,于是站到护栏前侃侃而谈:“民间借贷已经延续两千年,刚刚何尚书说得对,确实可以解一些人的燃眉之急!朕其实从来不是看不得下面臣子富有的皇帝,亦没有打算要打击商人经营钱庄,但圣人有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若是遵照祖宗之法,月息不过三分,一本一利,朕以为良商。只是现在钱庄逼朕的子民至死,二两银便可让殷实之家倾家荡产,获利更是在百倍之上。朕今日将众卿召过来,便是要一起商议该如何解决这个顽疾,我朝绝不允许钱庄如此压榨百姓!”
  “如此行径,人神共愤!”
  “民间借贷是到了该整治之时!”
  “咱们君臣一心,定不要让这帮奸商荼毒百姓!”
  ……
  吏部尚书李裕等人已经深刻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虽然余明这种人可能占比还小,但亦知道是到了该治一治的时候,便是纷纷进行附和。
  这……
  礼部左侍郎刘健等官员默默地咽了咽吐沫,却是不敢响应。毕竟这棍子挥下来的话,伤到的哪里会是奸商,其实包括他们在内的权贵才是真正的放贷者。
  朱祐樘居高临下,便是淡淡地继续道:“朕知道此事其实颇为棘手,这样做得罪的人太多了!不瞒诸位爱卿,朕的几位姑姑、太后和皇太后的外家都有开钱庄或当铺,朕真将她们的店铺关了,恐怕她们很快便会找上朕。至于你们,往朝不见京债,因何本朝京债盛行,当真是普通商人敢索数倍之利吗?只是朕意已决,今日之所以下令将京城最大的一百间店铺查封,不管涉及到谁,势必要大力整治!”
  “陛下,不知您可有何良策,老臣势必全力配合!”万安为朱祐樘的真情所打动,当即便进行表态道。
  吏部尚书李裕等官员亦是已经放弃所有的杂念,当即表示支持。
  朱祐樘很满意万安等官员的反应,显得客套地道:“朕多日茶饭不思,倒想到了一个……”
  “陛下,您要保重龙体啊!”礼部尚书徐琼听到前面半句,当即便跪下来表忠道。
  朱祐樘瞪了一眼这个马屁精,便淡淡地继续道:“这一百家金融店铺虽然查封,但朕不会动店铺中的钱银,而是要进行查账。接下来由户部牵头,六百零一名新科进士暂入户部观政,要求所有店铺的利息更改为三息以下,凡偿还金额已超一本一息,则要一笔勾销!选情节最恶劣的三家,朕要用明正典法,昭告天下!”顿了顿,便继续补充道:“至于今后,由吏部对店铺和人员进行审核,只有得到金融牌照方可经营,而所有店铺都要接受户部监督。一旦月息超过三分,且不按一本一利执行者,一律吊销牌照,不可再从事放贷或抵押业务!”
  这……
  户部尚书李嗣等官员听到朱祐樘的方案后,嘴巴微微张开,显得难以置信地望向上面侃侃而谈的皇帝。
  却是不论如何棘手的问题,一旦来到这位帝王面前,亦是难免迎刃而解。
  若是执行金融牌照,既保障了民间借贷业蓬勃发展,亦能够将民间借贷利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简直是一个天才般的构想。


第二百八十三章 帝现君像,周后遇鬼
  朱祐樘看到下面众臣子诧异的表情,不由蹙起眉头道:“朕此举不妥?”
  “陛下圣明,此乃上上策,可谋万世也!”户部尚书李嗣率先反应过来,当即便认真地赞叹道。
  民间借贷涉及了大半个权贵阶层,所以并不能重拳出击通通打死,不然这个反弹力度可能危及皇权。
  只是同样不能放任不管,且不说长此下去会越来越多的资源给权贵阶层掠夺,而且破产的百姓必定慢慢增长。
  正是如此,最好的做法正是朝廷实施管制。
  现在朱祐樘抛出金融牌照一法,可以说是两全其美。朝廷通过牌照可以区分奸商和良商,而后再集中力量对付奸商,可以说是精妙绝伦的做法。
  朝廷颁发金融牌照经营,若是能守法自然可以继续吃这块借贷的蛋糕,但不守法自然是要面对朝廷的重典。
  现在皇帝抛出的这个措施,既可以让权贵继续放贷赚钱,又能有效遏制权贵们贪婪的嘴,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陛下,此法大善!”万安等重臣亦是反应过来,便是纷纷进行表示支持道。
  朱祐樘看到大家都没有异议,便一锤定音地道:“既然众爱卿认为此策可行,那么咱们大明实施新的金融法。此次由户部主导清查京城一百间金融店铺,其他各衙门全力配合,务必要给百姓留一条活路!”
  “陛下圣明!”万安等人都知道这是善政,当即便是规规矩矩地表态。
  现在最高会议不仅仅是讨论国家大事,由于出席最高会议都是实权部门的最高长官,所以在这里便能够达成合作。
  若是彼此间存在什么分歧,亦是可以在这里当场进行解决,减少接下来相互扯皮,故而大大提升了施政效率。
  “陛下,您将六百零一名新科进士用于协助户部清查账本,不知此次行动是否要列入考核之中?”吏部尚书李裕关心的是人事,当即认真地询问。
  咦?
  工部尚书贾俊等官员纷纷反应过来,抬头望向上面的朱祐樘。
  以往的新科进士都是按两场考试的成绩进行分配,但现在没分配前便“实习”,倒成为吏部再考察的机会。
  最为重要的是,若他们的表现纳进接下来官职的分配中,无疑会大大提高新科进士们办事的积极性。
  朱祐樘从不迷信成绩排名,当即便轻轻点头:“本朝要重实干型官员,吏部可以对考生进行考核,表现优异的考生可加分,表现最差的考生可直接送到王府任职!另外,户部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李尚书亦可从中选择优质的新科进士填入户部!”
  大明建国至今,藩王数量是越来越多。虽然王府官的升迁通常还要快些,但王府官其实脱离主流,所以历来都算是最劣等的分配去处。
  “臣领旨!”户部尚书李嗣跟随李裕一起见礼,心里不由得一阵暗喜。
  户部的事务很讲究专业性,虽然分配的新人不少都很有天赋,但自然是良莠不齐。若能从六百零一名优质的新科进士中择才,无疑会给户部带来好苗子。
  而今的户部早已经成为香饽饽,虽然户部有十三司之多,但现在司职官员到侍郎的升迁路线已经被刘忠和陈坤彻底打开,故而吸引力方面已经仅次于吏部衙门。
  “陛下,刑部职司官员专业性严重不足,臣能否从中择才?”刑部尚书何乔新心里微微一动,当即便请求道。
  打得一手好算盘!
  户部尚书李嗣深知这个择才权的重要性,不由得瞥了一眼何乔新。
  朱祐樘的眉头微蹙,便定下基调道:“此次新科进士用于协助户部清查账本主要考察算术和办事能力,跟刑侦、工程和礼仪皆无关系,故而其他衙门不可择才!”
  “遵命!”刑部尚书何乔新眼睛闪过一抹失望,便是毕恭毕敬道。
  朱祐樘知晓刑部同样讲究专业性,便扭头望向李裕道:“吏部此次选派刑部的新员,当以刑侦能力为主!”
  “遵命!臣一定给刑部送去一些好苗子!”吏部尚书李裕知道皇帝其实还是照顾自己吏部的人事权,便恭敬地表态。
  “本公主和太皇太后要面见皇帝,你们通通滚开!”正是这时,外面传来一个趾高气扬的刁蛮声音。
  这……
  在场的众人都听到了这个动静,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
  只是皇宫的规矩亦不容公主挑战,哪怕身后是身份高贵的周太皇太后,亦是需要进行通禀才能进来。
  朱祐樘知道自己这把火烧得确实有点大,京城的权贵有几人不指染民间借贷的,但没有想到烧得这么快,而今后宫还是起火了。
  很显然,这位重庆公主和太皇太后前来,恐怕要对自己这位皇帝兴师问罪,甚至要求自己收回成命。
  韩幼英知道基本所有的皇亲国戚都涉及放贷业,不由担忧地望向站在前面的皇帝。
  朱祐樘知道此事怕是躲不掉,看到已经有小太监进来通禀,便对侯在楼梯处的刘瑾吩咐道:“你亲自出去将人领进来吧!”
  虽然明朝祖制不许后宫干政,但身份和地位摆在这里,而张太后一度是实际掌权者,所以周太皇太后的地位超然。
  “孙儿给皇祖母请安!”朱祐樘虽然贵为大明皇帝,但面对这个老女人不得不恭恭敬敬地施礼道。
  “臣等叩见太皇太后!”在场的所有官员纷纷站到朱祐樘身后,显得规规矩矩地向进来的周太皇太后行礼道。
  周太皇太后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但皮肤保养得很好,眼睛像是长得头顶,身穿华丽走向摆放在龙椅旁边的椅子。
  重庆公主陪在周太皇太后身旁,对规规矩矩见礼的朱祐樘投去愤恨的目光。
  早前让自己落了面子则罢,而今不动声色地查抄自己最重要的产业,这个吃里扒外的皇帝真该换人了。
  周太皇太后在椅子坐下,对跪在地上的众臣进行责怪道:“皇帝胡闹则罢,你们是大明的国之栋梁,焉可任由他如此胡作非为。你们对得住先帝吗?可知该当何罪?”
  这……
  吏部尚书李裕等重臣面对周太皇太后的突然发难,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
  且不说他们貌似没做错什么,此次整顿金融业可以说是利国利民的善政,这怎么又扯到先帝身上了呢?
  “皇祖母,不知朕哪里做错了呢?”朱祐樘知道这个老女人是为了封查店铺的事情而来,却是明知故问地道。
  重庆公主深知有些话需要她出面,当即便理直气壮地道:“皇帝,你如此平白无故查抄京城的钱庄和当铺,是要当汉灵帝不成?”
  都说东汉亡于汉灵帝,可见汉灵帝的历史评价有多低,而在种种的劣绩中,其中一项便是搜刮重臣的家财。
  现在重庆公主将朱祐樘跟汉灵帝捆绑到一起,意指自然是朱祐樘此次查抄店铺一百家钱庄和当铺的举动。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48页  当前第2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9/5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独治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