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朕刚刚登基不久,三州七郡起兵叛乱,这也导致周边强寇侵袭。”圣人叹道:“十万图荪大军南下,强攻武川镇,欲图从武川镇撕开口子,你和令尊率领两万镇军死守,想着太史弘一定会调集其他各镇兵马支援。”瞥了澹台悬夜一眼,苦笑道:“可是最终非但没有等来援军,反倒是得知太史弘下令各镇兵马退守雁门,只有武川兵马孤军苦战。”
澹台悬夜平静道:“为国而战,天经地义,武川将士义无反顾。”
“令尊得知全军退守雁门之时,武川镇军已经战死近半,他下令由你带领八千兵马撤回雁门,自己则是带着五千大唐子弟顶住敌军。”圣人目光深邃,神色平静,缓缓道:“最终令尊和五千子弟全军覆没,武川两万多兵马,最终只剩下你撤回的八千人。”
澹台悬夜含笑道:“家父若是知道我与八千二郎死里逃生,后来又击退图荪人,九泉之下也是能够瞑目。”
“你和令尊都是忠勇无匹。”圣人微转身,一只手轻轻放在凸起的腹部,凝视着澹台悬夜,问道:“你告诉朕,你是否因此而一直记恨朕?”
澹台悬夜也是看着圣人,神色怡然是柔和无比,反问道:“圣人觉得我一直因为此事恨你?”
“你后来当然也知道,太史弘传令各镇兵马撤至雁门拒守,唯独没有传令武川,而是希望以武川将士的性命争取唐军部署的时间,此事太史弘向朝廷禀报过。”圣人道:“而朕为了大局,也答应了太史弘的战略计划,牺牲武川将士保全大局,虽然是太史弘提出的方略,却经过朕的允许,所以你自然会因此而记恨朕与太史家。”
澹台悬夜望着窗外,沉吟许久,才终于道:“圣人可知道,这十几年来,我脑中时常浮现那些惨死在战场上的弟兄。你知道他们是什么神情?绝望,深入骨髓的绝望。”
圣人没有说话。
“武川将士忠君报国,责无旁贷。”澹台悬夜道:“图荪大军兵临武川之前,我们就已经得到了探报,知道他们的主力会以武川镇作为突破口。家父和两万将士没有丝毫的畏惧,当时家父甚至觉得,只要我们死守武川,太史弘便可以调动其他各镇,在外围形成包围,从而围住图荪人,内外夹击,未尝没有取胜的可能。当时也有人怀疑,太史弘会不会向后撤军,退到雁门驻守,不过家父以为,各镇兵马如果都撤到雁门,那么就是放弃无数的百姓,任由图荪人杀戮,唐军威武,绝不可能遗弃百姓而不顾。”
圣人只是叹了口气,依然没有说话。
“我们在武川镇构筑防御,抵挡数倍图荪骑兵,血战十几日,当时我们都以为,援军很快就能抵达。”澹台悬夜喃喃道:“于是我们拼命抵挡,没有想过放弃武川,多少弟兄奋勇杀敌,战死沙场,他们都是大唐最英勇的儿郎。直到……直到那一天,我们得知北方四镇只有武川还在死守,成为一支没有任何兵马增援的孤军,弟兄们才明白,我们被自己人出卖。”
圣人道:“太史弘那样做,不能怪他。如果北方四镇孤注一掷,与图荪人正面决战,一旦失败,北方再无御敌之军,后果不堪设想。只有退守他们,保存实力,构筑防线,这才能够消耗击退图荪人,事实上最终也确实如此。”
“圣人可知道家父为何非要留下?”澹台悬夜微笑道:“因为他觉得对不住死去的那些弟兄。他一直告诉他们,援军很快就会到来,但直到最后,将士们才知道根本没有援军。虽然弟兄们并不因此而怪责家父,但家父却觉得是自己欺骗了将士们。圣人,外敌来犯,武川将士没有想过苟且偷生,如果太史弘当时告诉家父,让家父领兵死守,为其他各镇兵马争取部署防务的时间,家父和武川将士绝不会有二话,为了大唐,我们可以战至最后一兵一卒。”顿了顿,微微一笑道:“可是你们都没有这样做,你们担心武川不会死守,甚至派人假说会调集援兵支援,武川无数将士到死都没有想到被自己效忠的朝廷欺骗,而且欺骗他们的原因,是担心他们不敢死战,哈哈哈哈……圣人,武川军的尊严和生命,在那时候被踩在地上,一钱不值。”
第1240章 心愿
澹台悬夜的语气十分平和,脸上甚至带着浅笑。
可是这笑容看在圣人眼中,却是感觉后背发凉。
她当然明白,澹台悬夜内心的仇恨,甚至已经不需要显现在表情上,而是深深烙刻在骨子里。
“圣人当初调臣前来京都,可是担心武川与太史家仇怨太深?”澹台悬夜微笑道:“太史弘回京养老,太史存勖接替他的位置,成为镇北大将军,统领北方四镇。武川和太史家的仇怨太深,你担心没有太史弘震慑,太史存勖无法镇住武川,武川镇会处处与太史存勖为难,甚至可能会生出兵变,所以才将臣调回京都。”
圣人微一沉吟,才道:“更重要的缘故,是因为你父亲为国捐躯,武川近万将士战死沙场,朕想做出一些弥补。”
“弥补?”澹台悬夜笑道:“如此说来,臣的这身盔甲,是用家父和上万弟兄的鲜血换来?”
圣人蹙起眉头,淡淡道:“至少给你了一个交代。”
“圣人是天子,其实用不着向任何人交代。”澹台悬夜道:“臣被调回京都,心灰意冷,至少在许多人的眼中,臣是作为武川人质被留在京都。武川的将士们投鼠忌器,不想我在京都发生变故,只能隐忍,遵从太史存勖的军令。圣人,有些仇怨一旦结下,永生都不会消失。即使武川将士不计前嫌,但太史家却从未放心过武川军。”
圣人道:“为何这样说?”
“圣人比臣还要清楚,因为当年之事,太史存勖处处提防武川。”澹台悬夜神情变得冷峻起来,平静道:“无论是军械还是战马,武川处处落后于人。当年两万武川军,最终只活下来八千人,后来补充兵力,只增加了七千编制,两万编制被削减为一万五千人,而且空出的五千编制,太史家以增加柔玄镇的防御全都夺了去。”凝视着窗外一棵金丝菩提树,语气毫无波澜:“十几年过去,不少武川弟兄都已经老去,他们只能带着当年的仇怨,含恨离去。”
圣人蹙眉道:“所以你隐忍多年,就是为了报复当年之仇?”
“只是要一个公道。”澹台悬夜淡淡道。
圣人冷笑道:“你如此对待朕,就是你所谓的公道?如果朕不是有了你的血肉,你是否连朕也要一起杀了?”
澹台悬夜扭过头来,凝视着圣人,没有说话。
“当年是朕准许太史弘撤军雁门。”圣人冷冷道:“你若要讨还公道,大可以现在就弑君!”
澹台悬夜笑道:“圣人怎会这样想?我说过,天下依然是你的,而且你腹中的孩子,与李家和夏侯家都没有关系,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我讨还公道之后,自然会消失,江山依然在你手中。”
“消失?”
“圣人难道以为我会觊觎皇位?”澹台悬夜笑道:“我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扭头望向天边,道:“即使我有那样的野心,袁凤镜又怎能容我?他没有轻举妄动,不就是投鼠忌器,担心我伤害到你。我亲自去见过他,向他承诺过,只要我的心愿一了,他若想杀我,我会献上人头,否则会远离京都,再不问世间之事。”
圣人叹道:“你的胆量确实很大,以他的修为,要取你性命易如反掌。”
“只要圣人不想杀我,他就绝不会动手。”澹台悬夜道:“他对圣人确实是忠心耿耿!”
圣人冷笑道:“明知你在宫内叛乱,他纹丝不动,这叫忠心耿耿?”
“袁凤镜身在道门,对他来说,这江山社稷不过是梦幻一场,他从来都没有放在心上,也不会在乎这天下到底变成什么样子。”澹台悬夜道:“他唯一在乎的只有圣人。”
圣人神色顿时变得复杂起来。
“所有人都有弱点,袁凤镜的弱点便是圣人。”澹台悬夜叹道:“这世间确实是无奇不有。袁凤镜身在道门,却偏偏是这世间最大的情种,为了圣人,他甘愿将自己封在皇城之内,二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这世上已经没有几个这样的男人了。”
圣人嘴角微微翘了一翘,道:“你似乎并不介意他对朕的感情?所以你对朕也从来不是真心。”
“圣人错了。”澹台悬夜道:“圣人绝代风华,能够被袁凤镜这样的人物记挂在心,并非不能理解之事。”
圣人沉默片刻,才问道:“你告诉他一旦心愿一了,就会远离京都。你的心愿就是你所谓的讨还公道?”
“是!”
“你要如何讨还公道?”
澹台悬夜笑道:“自然是讨还近万武川将士的血债。他们的血债,只能由我来帮他们讨回。”单手背负身后,平静道:“武川军最痛恨的便是太史家,所以太史家自然不能留,只要太史家还有一条狗活着,那就是我的错。”
他的语气极其平静,但言辞却是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你要诛灭太史家?”圣人似乎明白什么,轻声道:“太史家自武宗朝开始发迹,族中多有独挡一方的名将,自此之后成为大唐军方的顶梁柱。太史弘受先帝器重,被调往北方之前,一度掌控南院,是军方威望无人可及的大唐名将。他回京养老,太史存勖接替成为镇北大将军,在军方依然有着不可撼动的实力。”
澹台悬夜叹道:“太史家树大根深,这不也正是圣人没有轻易动弹他们的缘故?太史家并非圣人提携起来,可是十几年过去,北方四镇在名义上始终还受控于太史家,究其缘由,一来是太史弘当年率军击退了图荪人,太史家对图荪人还是有震慑力,镇北大将军的位置不可轻易换人。二来还是因为太史家在军方的影响力太强,圣人担心打压太史家,会引来军方的反噬。好在太史家对朝廷也算忠诚,并无异心,圣人也就一直没有对太史家动手。”
“不错。”圣人道:“朕对太史家都有顾虑,你只是一个龙鳞禁卫军统领,自然更是无法奈何太史家。”唇角泛起冷笑,缓缓道:“所以你才苦心经营,先控制皇宫,挟持朕号令朝廷,如此方有机会诛灭太史家。”
澹台悬夜微笑道:“圣人自然是睿智非常,终于明白臣的苦心了。不过只是对付太史家,其实还用不着走到这一步。”
“你还想做什么?”
“身为人子,若有杀父之仇,自当报仇雪恨。”澹台悬夜道:“圣人可知道家父是死于何人之手?”
圣人蹙起眉头,没有说话,澹台悬夜叹道:“家父为圣人战死疆场,圣人竟然不知他是被何人所杀,恐怕会让将士们心寒。臣可以告诉圣人,家父当年领五千将士浴血厮杀,五千将士全军覆没,而杀死家父的人,叫做铁瀚!”
“铁瀚?”圣人道:“杜尔扈部的汗王?”
澹台悬夜点头道:“正是。军报之上,对家父和五千将士的战死,只是寥寥几笔,甚至许多人都以为家父是死于乱军之中。图荪人退军之后,我花了几年的时间终于弄清楚家父被杀的真相。”
“到底是怎么回事?”
“家父在乱军中受重伤,被铁瀚的部下生擒。”澹台悬夜道:“铁瀚劝降家父,被家父一阵痛骂,铁瀚怒不可遏,令人用绳子捆住家父,拴在马后,然后纵马奔驰,皮开肉绽,就那样凄惨死去。”轻轻一笑,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如不能手刃铁瀚,我死之后,又有何面目见家父于九泉之下!”
圣人隐隐预感到什么,微变色道:“你……你到底想做什么?”
“诛灭太史家后,下一步自然是倾大唐全国之兵,北上漠南。”澹台悬夜凝视圣人眼睛,柔声道:“一个小小的龙鳞禁卫统领,当然做不到这一些,只有大唐的天子,才可能帮我达成这样的愿望。”
“你疯了!”圣人后退一步,冷冷道:“南有慕容,西有李陀,国库空虚,大唐根本无力北上。”
澹台悬夜笑道:“圣人放心,我会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北上成功,征服漠南,那么圣人必将在史书上千载留名,功业甚至不下武宗皇帝。”
“如果失败呢?”
“国破家亡,帝国更迭而已。”澹台悬夜笑道:“如果败了,我自然已经不在人世。我死之后,这天下乱成什么样子,与我何干?”
第1241章 东北之刃
圣人神情冷峻,冷然道:“你果真是疯了。”
“十几年前,家父和五千弟兄全军覆没,我便不再是我。”澹台悬夜叹道:“澹台悬夜早已经死去,此后的澹台悬夜,不过是家父和那几千将士幻化的怨灵而已。”
圣人眼眸之中显出冰冷之色,但又隐隐含着惊惧。
她当然知道,如果澹台悬夜的计划真的成功,大唐帝国也就不复存在。
如今的大唐,危机四伏,励精图治都来不及,又哪里能够对外征战?
澹台悬夜夺权之后,准备挟天子令诸侯,意图集结帝国兵马北上攻伐漠南,如果是在帝国鼎盛时期,这当然不失为开疆扩土的征战行径,可是如今的大唐早已经不复曾经的强盛。
即使是在先帝朝,也不敢轻易擅动刀兵。
更何况如今的大唐。
“南边慕容,西边李陀,在我眼中不过是虫豸蝼蚁而已。”澹台悬夜轻蔑道:“此等虫豸,岂能阻我大事?”
圣人微蹙眉头。
无论是南疆慕容还是西陵李陀,都已经是大唐的心腹之患,可是澹台悬夜却一副轻蔑之态,这让圣人只觉得澹台悬夜实在是太过傲慢。
“慕容长都控有二州,割据为王,而且表现出时刻准备乘机北上的迹象,这也不过是他故作姿态而已。”澹台悬夜淡淡道:“南疆二州,穷山恶水,南疆军一直维持着三万精兵,仅此一项,每年耗费的钱粮就是沉重的负担。慕容长都能够在南疆为王,说到底,无非是与南疆六部土司达成了协议,恩威并施,可是这么多年下来,耗费巨大,赋税沉重,直接伤害到六部土司的利益,他们心中对慕容家已经是存有不满之心,无非是忌惮慕容长都的铁血手腕,不敢轻举妄动而已。”
圣人淡淡道:“你倒是看得很明白。”
“圣人对南疆一直防而不打,不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澹台悬夜微笑道:“你从一开始让裴孝恭时刻保持对南疆的军事压力,慕容长都也就不得不常年维持几万兵马,与朝廷比拼消耗。不过边陲僻壤,即使帝国的实力再弱,自然也不会输给了南疆,按照圣人的谋划,慕容长都撑上三年五载,南疆内部定然生乱,等到六部土司作乱,慕容长都无路可走,朝廷再收复南疆自然是轻而易举。”
圣人缓步走到一张桌边,澹台悬夜却是伸手过去,扶住圣人坐了下去,随即给圣人倒了一杯水。
他的动作温柔和细致,真的如同体贴的夫君在小心翼翼照顾自己的妻子。
“只是圣人没有想到,慕容长都的手腕了得,南疆军的毅力也是惊人。”澹台悬夜在圣人对面坐下,轻声道:“慕容长都并没有垮,甚至六部土司也被慕容长都收复的老老实实,如此情势下,圣人更不敢冒险攻入南疆,只能形成了现在的僵局。”顿了一顿,微笑道:“不过我以为,现在的慕容长都,已经是强弩之末。他年事已高,六部土司表面顺服,但心中的怨愤越积越深,到了这个份上,慕容长都甚至已经不敢离开南疆,他比谁都清楚,一旦出了南疆,他只怕再也回不去。”
圣人道:“你以为他不会出南疆?”
“除非这个天下已经乱的一塌糊涂,他才有可能探出脑袋,否则我相信他没有那个胆量。”澹台悬夜笑道:“圣人,如果派人与慕容长都商谈,撤走裴孝恭的南方军团,而且下旨由慕容家世代承袭镇南王爵位,直接将南疆两州赐封为慕容家的封地,你觉得慕容长都还会不会继续维持数万兵马?”
圣人龙颜微变,冷然道:“你是说朝廷准许慕容长都裂土封国?”
当年圣人登基,三州七郡叛乱,慕容趁机出兵北上,但却铩羽而归,待得朝廷平定叛乱之后,慕容长都立刻上书臣服,但上书之际,南疆却是整军备战,刚刚经过战乱的大唐需要休养生息,只能与慕容长都达成妥协,赐封镇南王爵位,但却从没有将南疆两州赐为封地,名义上南疆依然是大唐的疆土,只不过被慕容家实际控制而已。
如果按照澹台悬夜的意思,将南疆两州封给慕容家,几乎是等同于朝廷承认慕容家有独立的王国。
大唐开国之后,虽然也会封赏功臣食邑,但却不可能颁旨赐下封地,食邑与封地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本来南疆就在慕容家手里,下旨封地,也没什么不妥。”澹台悬夜微笑道:“而且如此一来,满足了慕容长都所需,南方军团撤走,朝廷对南疆的军事压力立刻减轻,我断定慕容长都为了安抚六部土司,必然会削减兵马,一次笼络人心。”
圣人神色淡定,问道:“你是想以这种方法安抚南疆?”
“稳住慕容,西陵就更容易对付。”澹台悬夜微笑道:“嘉峪关已经封锁了一年多,切断商道之后,李陀的日子举步维艰,以李陀的实力,根本无力破关。”
“你莫忘记,李陀背后有兀陀人!”
“李陀向兀陀人屈膝,想借用兀陀人的力量占据西陵为王。”澹台悬夜淡淡道:“但兀陀人可不是慈悲心肠,一旦关内有变,他们很快就会吞下西陵。西陵三郡,地广人多,兀陀人要将西陵彻底控制,绝非一年半载就能做到的。而且兀陀人与李陀那伙人撕破脸后,李陀必然会在西陵牵着兀陀人,再加上封锁了嘉峪关,短时间内,西陵那边对大唐并不能形成致命的威胁。”
圣人道:“所以澹台统领谈笑之间,两路敌军就被你轻易解决。”语气之中充满嘲讽。
澹台悬夜笑道:“我并无想过真的解决那两路兵马。也许三五年过后,慕容长都在南疆积蓄了实力,而兀陀人也在西陵站稳脚跟,到那时候,他们未必不会向大唐发起攻势。不过那已经是多年后的事情,我需要的是这几年的时间,只要那两路人马不动,朝廷便可以颁下旨意,调集天下兵马,北上漠南。”凝视着圣人,轻声道:“大唐曾经威震天下,唐骑所至,敌寇望风而逃,多少大唐将士希望重现大唐帝国的雄风,一旦颁诏北上,我相信大唐的许多将士定然是欢欣鼓舞。”
圣人盯着澹台悬夜,神色凝重,就像看着一头怪物。
她当然知道,澹台悬夜如此孤注一掷对帝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