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亮剑之军工系统_分节阅读_第839节
小说作者:远征士兵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1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9:54
第1555章 吊舱
  空空飞弹的研发可以说进行得很顺利,也可以说进行得不顺利。
  进行得很顺利是因为在晶体管的加持下,雷达、计算机……严格来说只能算是计算单元而不是计算机,用于空空飞弹的计算单元没有计算机那么复杂,它就是计算根据接收到的数据计算飞弹与目标的位置然后操控着飞弹接近目标。
  这些东西的小型化都在研发人员的努力下实现了,重量也被减小到100公斤以内。
  说是不顺利,是因为与“拉5”生产线那边一联系,发现即便已经对它们小型化了却依旧很难装上去。
  原因是飞机这东西是较精密的装备,即便是毛熊的飞机也是如此,它从一开始就要设计好各种设备、仪表、油箱等大小和位置,此时如果还想再里塞进总重一百多公斤的设备,那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了。
  从飞机厂那边传来的话,就是:“想通过改进或取消某些零部件希望能将这么大的东西装进去是不可能的,除非重新设计过!”
  大家都明白“重新设计过”意味着什么。
  如果这“重新设计”只是地上跑的汽车或坦克那还好办,改着改着就出来了。
  但那可是飞在天上的飞机,一旦重新设计就要考虑气动布局、平衡性、机动性等许多问题,然后还要试飞、测试,没个一两年是出不来的。
  八路军显然是等不了那么久……就算八路军愿意等,鬼子那边的BF109可不会让八路军等。
  这问题可是把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给难倒了一大片,连研究进度都缓了一天,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才让苏欣向王学新报告。
  苏欣到王学新的办公室里一脸为难的说道:“团长,咱们这空对空飞弹可能出了点问题,这又是雷达又是计算单元的,他们说要把战机重新设计过才行……”
  王学新奇怪的问:“为什么要重新设计过?”
  “这,体积太大啊!”苏欣说:“而且形状、尺寸也不合适,就算我们把机枪、枪炮全拆了,把飞行员的座椅都改了,还是塞不进去……”
  王学新翻了下白眼,回答:“你们就不能把它挂在外面?机腹上多设置一个挂架不就可以了?”
  苏欣听着愣了好一会儿,应了声“我让他们试试”然后就落荒而逃了。
  这事得怪王学新。
  王学新从一开始就是做着把这些东西挂外面的打算,只是脑子里想着却没跟研究员们说清楚。
  这在现代是很平常的事,比如某某战机加挂一个电子吊舱就可以执行电子战任务,加挂空中加油吊舱就可以为其它战机进行空中加油。
  因此王学新就想当然的以为研究员们都知道这个所以也会想到加挂吊舱。
  谁想到……
  王学新不知道的是,苏欣回到研究所把这想法一说,研究员们就再次体会到实力被王学新碾压的感觉。
  “是啊,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和志民说:“‘拉5’可是能挂五百多公斤炸弹的战斗机,咱们只要把雷达和计算单元整到一块,外形再制成副油箱的流线型,不就既可以把东西带上去又能减少对气动布局的影响了?”
  苏教授拍着腿说道:“亏咱们还想了两天呢,电报还发到飞机生产线去谈怎么改进还想着要重新设计,造这么整,飞机根本就不需要改动!”
  “些许改动还是要的!”苏礼国说:“不过就只需要将数据连到驾驶舱,再增加一个雷达显示屏就差不多了,其它的就可以放进吊舱里!”
  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当时研究员脑海里想的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喜悦,而是为自己感到惭愧……这么简单的问题,居然让研究进度停了一天,如果再加上之前规划时花的时间那就更不知道浪费多少时间了。
  他们废寝忘食节省下来的时间,最后还不如王学新一句话。
  不过客观的说这不能怪他们,这时期的战机顶多就是在机身下挂副油箱和炸弹,谁能想到还可以挂模块化吊舱额外增加战机的性能?
  王学新能想到算不上什么本事,他靠的不是自己的脑袋和想像力,他靠的是历史知识。
  有了吊舱这个概念后空空飞弹的研发就没有什么困难了,毕竟想要增加什么配件都可以自由的往吊舱内塞,需要注意的就是这吊舱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战机的起飞和机动。
  其它的改动,就是把三挺机枪改为一挺机枪(取消了两翼的两挺机枪只保留机头机枪)。
  之所以只留一挺机枪,是因为王学新认为在有空空飞弹的情况下作战模式已经改变了,或者可以说是部份改变。
  “拉5”原本有四个挂架,左右机翼各两个,之后王学新又增加了一个翼尖挂架于是就有了六个挂架。
  其实“拉5”对于载重是没多大问题的,它升级到“拉7”后就可以挂载600公斤的炸弹。
  “拉5”之所以将炸弹重量限制在300公斤内是因为它的机翼是木质结构无法挂载太大的重量,否则机翼很可能会折断。
  因为这个原因,直接把防空飞弹搬到飞机上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它一枚就重200多公斤,一侧机翼只能挂一枚,多挂一枚就超重了。
  另一方面,就是防空飞弹射程达到10公里,而空空飞弹射程只要求3公里。
  虽说射程越远越好,但此时空空飞弹的射程如果是10公里就是极大的浪费。
  原因是八路军带到空中的雷达其探测距离才只有十几公里。
  十几公里外探测到敌人战机,飞行员需要一些时间做出反应,然后敌机就已经进入三公里左右的范围了,到时即便飞弹的射程是10公里也只需要打3公里甚至更近。
  从这两方面考虑,王学新就决定将空空飞弹缩小:减少射程减轻重量,将每枚空空飞弹的重量控制在100公斤内,这样刚好一架“拉5”能带6枚空空飞弹升空。
  这改进方案显然比一架“拉5”只带2枚空空飞弹升空要好得多。


第1556章 改变
  如果一架“拉5”能携带6枚空空飞弹,那么还需要携带三挺机枪吗?
  首先,“拉5”的作战方式就应该是在敌人射程之外先敌开火追求能先发制人,这用的当然是空空飞弹而不是机枪。
  其次,敌人BF109战时必定会利用其速度快的优势对“拉5”实施咬尾攻击,这时“拉5”即便有机枪也派不上用场。
  再次,就是三枚空空飞弹已经达到“拉5”单侧机翼挂载重量的上限,机翼上增加一挺机枪就很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更何况机枪在射击时还有很强的后座力会在机翼上造成剧烈震动,这对机翼的伤害很大。
  综合这几方面的考虑,就没什么好犹豫的,果断把机翼机枪取消了。
  另外,王学新还额外规定,飞行员在作战时优先使用翼尖挂架上的飞弹。
  原因很简单,翼尖挂架距离机身最远,它的重量虽然也是100公斤但产生的杠杆效应却最大,先把它发射掉就会减轻机翼的许多压力。
  这方面研发问题倒不是太大,因为八路军的防空飞弹从头到尾都是自己生产的,生产工艺也相对成熟,现在只不过就是把它改小改短其它的设计都没有更改,那就是尺寸的问题了。
  在空空飞弹紧锣密鼓的研发的同时,飞行员的训练也在同步进行。
  这事王学新就交给俞平了。
  当王学新跟俞平说起这事时他还有些不相信。
  “三公里?”俞平吃惊的说:“这距离敌人的飞机还只是个小点吧,如果在云层里连看都不看见,能打得准吗?”
  王学新一听俞平这话就知道他的作战思维还没转变过来。
  “俞队长!”王学新说:“如果用空空飞弹作战,那不是盯着敌人的战机看了!”
  俞平被王学新这话说的糊里糊涂的:“团长,咱们打的是敌人战机,怎么能不盯着敌人战机看呢?如果不盯着敌人战机,那还怎么打?”
  王学新反问一声:“按你的意思,那雷达兵也是盯着敌人的战机看了?那防空系统也是看到敌人战机才能把它打下来了?还有那炮侦雷达,是不是炮兵看到敌人的炮弹才能计算出敌人炮兵阵地的位置?”
  听着王学新这话俞平就有些明白了。
  “团长,您的意思是……”俞平将信将疑的说:“到时候,咱们是要盯着雷达看?”
  王学新点了点头:“当然得盯着雷达看,从雷达上看出敌人从哪个方向来,距离多远,在什么区域,然后再用空空飞弹打它们就对了!等你看清了敌人战机,那时就已经迟了!”
  王学新这话说的还真是,“拉5”对阵BF109,优势就是在其射程之外发起攻击,一旦进入机枪射程“拉5”就没有任何优势。
  看着陷入沉思的俞平,王学新觉得这样可不行……连俞平这个身经百战的航空队长听到这事时都是这反应,那其它队员还不更糟?
  后来王学新发现自己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他把飞行员聚在一块开个会,一说起这种空空模式霎时会议室里就一片哗然,飞行员们纷纷对此表示怀疑:
  “这能行吗?我看还是机枪靠谱!”
  “可是我们只有一挺机枪!”
  “到时会不会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
  也难怪飞行员们会有这样的疑虑。
  一方面现在全球都没有这种空战模式,飞行员们对这种打法是闻所未闻,对它会有所怀疑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是飞行员们已经习惯了之前的空战模式……要么用机枪要么用机炮,现在突然改成了不知道如何操作的空空飞弹心里当然没谱。
  更重要的还是,现在明明“拉5”在空战中表现得很好,虽说用航程问题的短板,但除开这个短板后一直都是压着鬼子的“零战”打,对阵鬼子“飞燕”战机也是略胜一筹……
  在这情况下,为什么要改变呢?
  改变之后,是不是反而会把胜仗打成败仗呢?
  因此,绝大多数飞行员都不愿意改变,或者也可以说是害怕改变。
  部份人还向王学新提出反对意见:
  “团长,你还是让咱们用机枪打吧!要是打输了,咱们来向您赔罪!”
  “是啊,团长!咱们打得好好的,怎么突然换上飞弹了?”
  “飞弹就给步兵用吧,咱们空地协同各干各的!”
  ……
  但王学新却没有给他们任何商量的余地,因为他知道这是未来的趋势,而且此时八路军也不得不改变。
  王学新等飞行员们安静下来后,就说道:“同志们,我们之所以做出改变,是因为我们得到确切的情报,鬼子已经在生产BF109了,你们知道这款战机吧?”
  飞行员们“哄”的一下就议论纷纷,身为飞行员的他们当然知道这款世界闻名的战机。
  王学新问:“你们有信心打赢这款战机吗?”
  有几名飞行员回答:“有!”
  但这回答却显得苍白无力。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空战这东西如果装备上存在差距,是不能用数量、精神或信心来弥补的,到时在空中就只会陷入被动。
  更何况,只要用毛熊与汉斯的空战对比就能更好的得出结论:
  汉斯用BF109能击败毛熊的“拉5”,毛熊的飞行员素质比八路军好,那么八路军飞行员驾驶着“拉5”凭什么打败BF109?
  王学新接着说道:“我们的确要有信心,我也相信我们能打败鬼子的BF109,但用的不是机枪,而是这款空空飞弹!但如果不做出改变的话……我相信你们能得出一个客观的结论的!”
  听完王学新的话,飞行员们就不再说什么了。
  因为很明显,不改变几乎就意味着死,改变了还有一丝生机,因为空空飞弹这东西的确有射程优势。
  那,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确切的说,是只有试这条路了吧!
  于是,王学新这才从心理上说服了飞行员改变战术。
  这并不是例外,每种新装备在战场的使用,往往都不会受前线战士的欢迎,因为他们更愿意信任以前的“伙伴”,不愿意将自己的性命交给未知的东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1页  当前第8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39/10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亮剑之军工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