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亮剑之军工系统_分节阅读_第781节
小说作者:远征士兵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1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9:54


第1442章 三极管
  王学新说的其实就是NPN型三级管,其中“N”表示掺了磷多带一个电子的部份,“P”表示的是掺了硼的带着空穴的部份。
  王学新在大学时学过《数字电路》,里面就有讲到三级管,当时他用了“高铁站”的方法来理解NPN型三级管:
  进高铁站排队过安检排着一条长队,候车室有空座位(空穴),人流能顺利进入候车室。
  上车时发现高铁已经挤满了人,于是上不了车。
  这时只要让到站的人先下车,人流就可以上车整个车站就能顺利运转。
  NPN型三级管差不多就是这个道理,这其中只不过就是把人当作电子,座位当作空穴,电子从第一个“N”到“P”是没问题的,因为“N”有多余电子而“P”有空穴,电子可以很顺利的进入空穴(这相当于进入有空位的候车室)。
  但电子从“P”到第二个“N”就不行了……“N”同样有多余电子而没有空穴,于是就像挤满了人高铁一样谁也挤不上车。
  这时只要再用一个反向的小回路让第二个“N”的电子流向“P”,也就是让到站的人先下车,接着所有的路就都通畅了。
  换而言之,就是这个“小回路”可以控制“大回路”的通畅:“小回路”开“大回路”也开,“小回路”断“大回路”也断……这跟继电器、电子管其实是一回事,于是就可以用作计算机的运算单元。
  别小看这个发明,发明这玩意的三个科学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过当然,理论虽然简单但具体实现起来还是有难度,而且难度不小。
  难点是要制作出高纯度的单晶硅……一般半导体器件要求纯度在六个9以上。
  (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要求更高,要求九个9以上,现代的工艺已经能制造出十二个9的单晶硅。)
  制作出高纯度的单晶硅后,还要往这些单晶硅里掺杂磷或硼形成“N”或“P”部份。
  王学新之所以费了那么大的劲“租用”图灵为的就是这个……
  华夏没有制作单晶硅技术而日不落却已经实现了。
  王学新不能直接提出向日不落进口单晶硅或其生产技术。
  要知道日不落有计算机而且还能生产单晶硅,原则上说日不落在半导体技术方面要比华夏先得多,他们的科学家只是没想到能通过掺杂磷和硼的方法组成NPN三极管。
  这要是在华夏计算机问世之前,王学新还能放心大胆的从日不落那进口单晶硅或技术。
  但现在……
  八路军已经生产出继电器计算机和电子管计算机,日不落的眼睛已经瞪得又红又大的紧盯华夏确切的说是盯着八路军:
  这些土包子居然能在计算机方面两次抢在日不落之前?
  日不落的奇耻大辱!
  现在八路军已经把电子管计算机的技术曝光出来了,是不是说他们马上要进入下一代或者已经进入下一代计算机的研发了?
  这一次绝不难再让八路军抢了先……
  于是,八路军从日不落甚至是鹰酱、毛熊那进口任何设备都是高度敏感的,更别提进口半导体及其技术了,这几乎就是告诉日不落下一代计算机是使用半导体升级。
  如果日不落意识到这一点将会发生什么?
  以日不落的德性,他们会千方百计的封锁或拖延八路军半导体技术,另一方面他们会加大在半导体的研发经费而且目标很明确,就是升级计算机。
  王学新虽然有系统有技术,但苦于没有设备没有材料,更没有制作这些材料的技工。
  到时很可能会被日不落抢先也就是日不落进入晶体管计算机时代而华夏却因为日不落有意识的打压而陷入困境。
  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为了华夏和八路军的前途着想王学新不得不小心应对。
  图灵以及他的团队被王学新“租用”了两年,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他们不能与日不落有任何联系……王学新很容易就能做到这一点,毕竟这是在华夏而且还是在军队里。
  因此王学新可以放心大胆的利用图灵搭建起属于华夏自己的半导体工艺并培养一批半导体研发人员及技工。
  至于两年后图灵回日不落会不会将技术带回日不落……那时八路军已经向集成电路发展而且把这些技术卖给日不落了,还用得着担心泄密?
  在图灵的解释下,不服气的琼也听明白了,她望着王学新尴尬的说道:“抱歉,团长同志!你是对的,这想法很棒,只是我不明白……你是怎么想到这些的?你们甚至都没有半导体的研究及工业!”
  “我看过威尔逊博士的著作!”王学新这是在胡扯,他没看过什么著作。
  王学新不需要看,这时期伟大的发明甚至可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东西,在现代大学教材里不过是最基础的东西。
  见琼依旧是一脸难以置信,王学新就补充道:“我们恰好又有这方面的需求,琼!你知道的,这就像N极到P极,威尔逊博士的理论就像‘多余电子’,而我们在飞弹的需求就是‘空穴’,于是就水到渠成了!”
  图灵“呵呵”笑了起来:“很形像的比喻,团长同志!虽然我不喜欢战争,但不得不承认,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因为战争才出现的!”
  这说的没错,比如火药的发展、定位系统、核能的利用等等,都与战争分不开。
  “不过我们不能高兴得太早!”图灵说:“它能否成功还不一定,更何况……我们缺乏设备制作高纯度单晶硅,还要能顺利的将磷、硼掺杂到其中!”
  王学新点了点头,回答:“需要什么设备开个单子,我会按照你的要求采购,另外还有工人、助手等等,你需要的一切都可以告诉我,我会尽一切努力满足你的要求!”
  “谢谢,团长同志!”图灵与王学新握了下手:“非常感谢!”
  从图灵的眼中王学新可以看出他的感谢是发自内心……图灵根本就没意识到这是各取所需,科学家就是单纯!


第1443章 数控机床
  图灵需要的材料和设备,王学新决定能自己生产就自己生产,实在不能生产就以军工厂需要更新设备为由向毛熊和鹰酱进口,尽量避开日不落。
  这样把一整套设备拆分得七零八落的混在其它零件中,到华夏后再挑出来组装,就能尽可能避免日不落起疑。
  这时兵工厂那边传来了好消息……
  当时王学新正坐在自己的新指挥部内悠闲的喝咖啡。
  王学新的指挥部是一层小平房。
  这不是王学新艰苦朴素,而是指挥部尽量要求跟周围的房屋一样……如果周围都是小平房而指挥部却是两层或三层的小洋楼,鬼子在空中一眼就能分辩出来。
  太原虽说有太行山这个天险作为屏障,但鬼子的战斗机、轰炸机还有人操飞弹都可以飞过这个屏障实施轰炸,王学新可不愿意成为敌人的目标。
  指挥部虽说是小平房但各种设施一应俱全:最豪华的配置是七部电台三十余名通讯兵,然后还有会议室、休息室、办公室、作战室等等,比起之前在利源的条件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王学新对外围防御做了精心的布署。
  围绕着太原的五个机场都布署有“拉5”战机,太行山上又布好了雷达用于预警……在有直升机的情况下在太行山上布设雷达是很容易的事,而鬼子即便知道这些雷达站的位置想要把它们摸掉都很困难。
  另外太原周围还布署了四套防空系统两百余枚飞弹……这是为了保护兵工厂以及科研人员的,当然也包括王学新的指挥部。
  此外装甲列车也被调到太原并做好战斗准备。
  装甲列车是用来对付鬼子的渗透和破坏单位的,比如鬼子收买的土匪、大陆挺进队、特工还有伞兵等等。
  装甲列车这玩意,只要是它能走得到的地方,绝对是轻装部队的噩梦。
  装甲列车保护的重点就是兵工厂这一块,铁轨围绕着兵工厂走一圈,随时都可以隔绝外部对兵工厂的冲击。
  这些布署王学新认为已经足够了,其中尤其是防空系统……自从鬼子上前在宁北火车站吃亏后,轻易不敢出动航空队和飞弹轰炸八路军,除非他们确定没有八路军高炮团。
  然而,明知道这里很安全,明知道敌人无法打到这里,明知道知道自己应该放松下来,但王学新始终无法安心踏实的睡上一觉,随便有点声音比如脚步声或是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就能将王学新惊醒。
  王学新想,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战后综合症”吧,人家“战后”都没法适应,何况自己还没到“战后”。
  办公室内各种文件杂乱无章的堆叠在一起,陈松勇和几个参谋正忙着分类整理,王学新为自己冲上一杯孙尔威送的咖啡,坐上沙发软垫上试了试……这沙发是从鬼子指挥部缴获的,黑褐色的牛皮,里头应该加了弹簧和棕绳,柔软度比现代添加海绵的差多了。
  据说战士们缴获后没舍得丢留了下来,但谁都不敢用,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那功劳,然后直接就送到王学新这来。
  这里之所以说是“功劳”而不是“级别”,是因为八路军强调官兵平等。
  官兵平等的意思就是不讲级别,但谁的功劳大谁用好东西在战士们眼里却是天经地义的事。
  王学新也不推迟,点个头就收下了……这主要是对于王学新这个现代人他根本就不认为这沙发是什么稀罕物,所以就没当一回事也没往功劳方面想更没有居功自傲的心理。
  就在这时,一名通讯兵上前报告道:“团长,苏厂长问你可不可以到军工厂去一趟!”
  “马上到!”王学新回答,说着就从墙上解下武装带往腰上挂,但想了想又把武装带挂了回去……去兵工厂还是不带枪的好。
  王学新还以为是兵工厂出了什么问题,一路心急火燎的赶往苏欣说的机械厂。
  一走进厂房就见里头已经聚集了许多人,苏礼国等研究员都在,他们一见王学新赶忙迎了上来:
  “团长来了!”
  “让团长看看!”
  “团长,我们成功了!”
  ……
  正当王学新疑惑时,满脸兴奋同时又带着疲惫的苏欣从人群中走出来,激动的说道:“团长同志,我根据你的想法总算把计算机和机械结合起来了,你看看是否满意!”
  说着苏欣就朝身后一个足足有三辆汽车那么大的机器扬了扬头。
  王学新这才知道苏欣叫自己来是因为她造出了原始的数控机床,也明白这段时间她白天黑夜都不见人影为的就是这个……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之前在三家店兵工厂时由于设备不全某些零部件生产困难,但到了太原兵工厂后发现这些都不是问题了,这让苏欣有种完成数字机床的迫切心理。
  这迫切心理有些像“归心似箭”:流浪在外的游子平时的心态是坦然的,但在知道能回家的那一刻,肾上腺激素就开始大量分泌然后就一刻也呆不住了。
  苏欣这是急着“见证奇迹”的那一刻,于是就全身心的投入。
  王学新绕着数控机床一边走一边上下打量,随口问了声:“它是用来生产什么的?”
  “直升机旋翼叶片!”苏欣回答。
  王学新“唔”了一声,暗道历史真是惊人的相似,史上第一款数字机床就是为了生产直升机旋翼叶片才提出的,没想到苏欣这台也是。
  王学新心下庆幸自己从鹰酱那引入直升机生产线,如果没这生产线……是不是就没有这数控机床了?
  苏欣跟在旁边介绍道:“直升机旋翼叶片要求的精度很高,它是由复杂的方程式来确定的,传统的生产方法要由熟练的工人操作,每一次都要很费力的用计算尺计算,但依旧会有误差造成型板损坏……只要出了一点错,所有工作都得重新来过!”
  王学新点了点头,回过头用赞赏的目光望了苏欣一眼:“所以,计算的问题就由计算机解决,是吗?”
  “是!”苏欣自豪的说:“对于我们人类来说那些计算复杂而繁琐,但对计算机而言不过就是程序!而且只要程序正确,它可以保证每次的计算都精准无误!”
  王学新再次点了点头,这就是计算机的优点。


第1444章 BF109
  苏欣研发数控机床是有一个过程的:
  直升机旋翼的传统制作方法,是先确定型板曲线的17个点,然后再以这17个点为基准将其连接在一起手工画出轮廓剪裁出大致的形状锉成所要求的规格。
  苏欣初时将计算机与机械结合时,是用计算机在机床上计算出200个点,工人在这200个点上钻孔然后再将其两两相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1页  当前第78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81/10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亮剑之军工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