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亮剑之军工系统_分节阅读_第757节
小说作者:远征士兵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1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9:54

第1396章 试验场
  伦敦的焦点始终在蚊式轰炸机上,同时王学新又不在小钱上跟日不落计较,这使交易进行得很顺利,最终八路军以另加十万美元的价格引进生产线的技术人员,发动机则是一万美元一台。
  技术员的价格不算贵,毕竟这是战争时期,技术人员往往有钱也买不到。但发动机的价格简直就是讹诈。
  二战结束后顽军购买过一批蚊式轰炸机,其单价只有15000美元。
  这是蚊式轰炸机的优势之一,由于是木制机体所有成本低廉,此时一般这种体积的轰炸机至少都要30000美元。
  整机只需15000美元,一台发动机的价格居然需要10000美元。
  (注:蚊式轰炸机装有两台发动机,也就是八路军仅仅在蚊式轰炸机的发动机上就要花费20000美元)
  王学新知道这一点,但因为担心拖下去会让日不落发现自己的用意,所以就装作不了解行情应了下来。
  当然,从独立团出来的都不会吃亏,王学新马上就给苏欣发了个电报:“把我们的计算机装成是继电器计算机!”
  苏欣那边沉默了一会儿就回电:“怎么装?”
  王学新不由翻了下白眼,真不知道这些苏欣这些人是聪明还是笨。
  说笨吧,他们又是华夏各方面最顶尖的人才:数学、机械、飞机制造、无线电、计算机……放眼华夏没几个人能比得过他们。
  但说他们聪明吧,连这么一个小谎都不会撒?
  王学新无奈的回电:“多准备几辆车和发电机作为继电器的计算单元!”
  另一边收到电报的苏欣马上就明白了:
  来参观的人又不会把计算机拆开来看,就算他们要拆也可以说是军事机密不让拆。
  既然日不落的人没法拆开,他们又怎么知道这计算机用的是电子管还是继电器?
  两者从外表看最大的区别,就是继电器体积和耗电量更大,所以只需要多准备几辆汽车再用电线互相连接就可以了!
  更何况,日不落方面就算要验证,也是验证拦截飞弹能不能拦截还有拦截率有多高,谁会去管它用的是什么计算机呢?
  负责计算机的陈杰风看到这个答案就自嘲的说了句:“我们真笨,这么简单的解决方法都没想到!”
  苏欣带着不屑的语气回了声:“不是我们笨,而是人家王团长骗人骗得多了!”
  “也是!”陈杰风点了点头,随后又觉得这说法不妥:“不过苏厂长,咱王团长那可不能说‘骗人’,他是在战场上骗鬼子,那叫‘兵不厌诈’!”
  苏欣只是“哼”了一声没回答,只不过嘴角挂着一丝别人不易察觉的笑意。
  接着和志民又问了声:“不对啊,如果我们给日不落的是继电器计算机,日不落用在战场上要是拦不住敌人飞弹怎么办?到时咱们不就露馅了?”
  “这个不用担心!”苏欣回答道:“汉斯的飞弹跟我们的一样,是按固定轨道发射不能中途改变的,也就是说计算机能很轻松的计算出它的轨迹并拦截,就算计算速度较慢也没问题,所以日不落也能正常拦截敌人飞弹,除非汉斯像鬼子一样使用人操飞弹!”
  被苏欣一提醒其它人就想起来了。
  之前他们用计算机帮助毛熊做了高射炮拦截飞弹的系统,知道汉斯飞弹的数据,只不过他们习惯把“敌人”当作是鬼子的人操飞弹一时没转过来。
  第二天,伦敦方面就以伊恩上校和图灵为代表带着几名研究员在王学新的陪同下赶往三家店,琼也是研究员中的一员。
  在飞机上琼和图灵抢着选择了王学新旁边的位置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防空飞弹。
  “上帝!”琼难以置信望着王学新说:“你们居然已经把计算机用在了拦截飞弹上而且还成功了,是真的吗?”
  “当然!”王学新回答:“否则就没有今天这个交易了!”
  “难以置信!”琼说:“我们一直以为它只能在破解密码上发挥作用,没想到还能这么干!”
  “那么……”图灵迫不及待的问:“你们是怎么实现的呢?昨晚我思考了一会儿,我认为计算机应该是用来计算飞弹轨道和我方飞弹轨道的,是吗?”
  其实并不是“一会儿”,图灵一整晚都在画着图纸,想像并分析如果要拦截敌人飞弹该怎么实现。
  “可以这么说!”王学新回答。
  “但我一直有个疑问!”图灵问:“你们怎么实现对敌我飞弹的识别,我的意思是说,当我方飞弹与敌人飞弹足够近时,雷达必然会对两者出现识别混乱,这会降低拦截飞弹的成功率甚至拦截失败!”
  王学新不由暗赞了一声,不愧是图灵,一下就把握住了重点。
  接着王学新就给图灵和琼两人讲了石英钟和三球定位理论。
  因为这两个东西都是未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有的东西,虽然原理简单但每一项都是伟大的发明和创新,只听得图灵、琼等研究员一民愣一愣的,都被王学新的博学及超强的想像力所折服。
  王学新倒不担心日不落在知道这些原理后毁约,因为这其中还一项很重要的东西……拦截飞弹的推进剂配方,如果不知道这个,日不落的拦截飞弹只会是时速四百公里左右而不是两马赫。
  如果日不落用时速四百公里的防空飞弹去拦截同样是这速度甚至在俯冲阶段更快的汉斯的飞弹,而且用的还是继电器计算机,会是什么结果就不用多说了。
  到三家店机场下了飞机,坐上苏欣派来的汽车,一众人马不停蹄的直奔实验场。
  图灵和琼两人已经迫不及待了,一路上问了王学新好几回“快到了吗”,“还有多远”。
  倒是伊恩上校比较淡定。
  他从头到尾就只问了王学新一句话:“团长同志,我想知道,你们这种防空飞弹能不能对付敌人的飞机?如果能的话,能对付速度多快的飞机?”
  伊恩上校是个职业军人,他关心的点跟其它人不一样。


第1397章 占小便宜的后果
  王学新很想告诉伊恩上校:“如果不是你们占那些小便宜提高轰炸机发动机价格的话,我很可能就会为了制衡鹰酱就把原版防空飞弹甚至是电子管计算机都给你们了!”
  原版防空飞弹显然是可以拦截飞机的,因为它拦截的鬼子飞弹其实就是一款小型飞机。
  而且因为防空飞弹的速度是两马赫,因此它原则上可以拦载这时期任何一款飞机。
  如果说有什么缺点,那就是因为马克3型雷达的精度不高,再加上飞机的速度普遍比飞弹快也比飞弹灵活,因此防空飞弹拦截飞机的成功率会比较低。
  但王学新给日不落的是继电器计算机的防空飞弹,它的速度比电子管计算机要慢多了,更严重的还是数千个继电器只要有一个烧毁或是故障,就会导致计算错误于是防空失败。
  另外还有存储器的问题……继电器计算机是用打孔纸带存储数据,这速度会比水银延迟性存储器慢得多数据也很容易出错。
  这些导致继电器计算机系统用于拦截飞机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过王学新当然不会这么说,他装作一副吃惊的样子说:“这个想法很好,伊恩上校!你在这方面很有潜质。不过,我们因为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它是否能拦截飞机!不过,我觉得我们应该试试!”
  王学新这是不动声色的拍了一下伊恩上校的马屁……没办法,要让日不落买东西不是?
  如果让他们知道继电器计算机有这么多缺陷,尤其它在战场颠箥几下就有可能出故障且一出故障就很难排除……只要有一个继电器故障,就意味着要在数千个继电器里把它找出来,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
  因此,原则上说继电器计算机是不适合用于战场的,它们更适合放在实验室里而且要保护得很好,哪怕只是一个小虫子进入实验室烧毁一个继电器都会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王学新当然是不会说这些的,其中的苦难……日不落应该去体会一遍,就因为他们贪小便宜。
  伊恩上校被王学新这话说得很舒服,他自豪的笑了笑,说:“这并不难,只要是打过仗的人都会想到这一点!”
  王学新扬了扬眉没说话,他在心里回了句:小样儿,在老子面前装逼,老子打过仗只怕比你吃过的饭还多!
  半个多小时后汽车就停在了试验场,图灵等一帮研究员心急火燎的跳下汽车,入眼的就是二十几辆汽车装载的设备排成一列,另外还有三辆防空车装载了六枚防空飞弹。
  伊恩上校看着这场景不由一愣,问:“需要这么多汽车吗?”
  王学新把目光转向图灵,说:“我们只不过是把计算机搬到汽车上而已!”
  图灵看了看就点头道:“只怕是计算机就要六辆汽车吧!”
  “八辆!”王学新回答:“另外还要两辆汽车运载发电机为其提供电力,所以仅仅只是计算机就要十辆汽车!”
  图灵朝伊恩上校轻轻点了下头,表示王学新说的没错。
  这时的伊恩已基本确信这种防空系统是真的了,因为一路上王学新说的理论以及他眼前看到的都是真实的……至少图灵以及他的研究团队没看出什么问题。
  苏欣迎了上来,然后煞有介事的给图灵一行人介绍道:“这是八辆车装载的是计算机,这些是用于三球定位的基站,还有雷达车……”
  图灵等一众研究员听得津津有味,还一路问这问那的,苏欣都很流利的一一给予解答。
  其中要说有什么困难的部份,那就是她对的继电器计算机不是很了解,有时还会想到电子管计算机去。
  不过好在陈杰风及时救场才掩饰过去。
  伊恩上校对这些没什么兴趣,他迫不及待的说道:“我们是不是应该实弹检验一下了?”
  “只怕没那么容易!”王学新回答。
  “为什么?”伊恩上校一脸警惕,那样子似乎是在担心王学新在欺骗他。
  “原因很简单!”王学新回答:“如果这些飞弹是我军发射的,再由我们的飞弹拦截,你为什么不能怀疑我们是早就互通好数据的?这样的拦截结果和实验还有什么意义?”
  伊恩上校恍然大悟,他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最后一点戒心也放下了。
  王学新原本可以让这次实验很稳妥,就像他说的那样,发射飞弹的自己人,那么为什么不能把高度、方向、速度等都先告知拦截方?这样拦截就容易得多成功率也高得多!
  但王学新没有这么做,他把情况如实告知了伊恩上校。
  因此,伊恩上校觉得没有理由再怀疑了,否则没有哪个傻瓜会给自己的实验加大难度。
  伊恩上校不知道的是,其中的猫腻根本就不是在防空系统的真假上,而是给他们的防空系统不是这一套……所以,这套系统的成功率跟他们得到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那么!”伊恩上校问:“我们该怎么进行实验呢?”
  “你们可以把人分成两队,上校!”王学新说:“一队在发射点,飞弹的高度、发射角等都由你们定,同时在发射后不对外通讯。另一队在拦截点,你们可以观看整个拦截过程!”
  王学新说的合情合理,这样一来整个实验过程都在伊恩上校的监控之下。
  伊恩上校朝身后挥了挥手,两名警卫员就快步上前。
  “如你所言,团长同志!”伊恩上校说:“就由他们两人赶去飞弹发射点吧!”
  “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王学新说:“因为发射点在四十公里外!”
  伊恩上校初时对四十公里这个距离有些不解,但随后想到……马克3型雷达的探测距离有三十几公里,飞弹起飞后需要一段距离才能到达正常高度才会被雷达探测到,所以四十公里才是最接近实战的距离。
  于是伊恩上校就没什么疑问了,说:“很好!我们的研究员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仔细观摩一下!”


第1398章 得陇望蜀
  实验进行得很顺利,发射了六枚防空飞弹对六枚靶弹,准确的打下了其中的五枚,这五枚中有两枚是被击伤后改变了飞行轨道坠毁在其它位置。
  这如果是现代也算是成功拦截,因为已经成功的使它偏离了目标。
  但在这时代……飞弹原本就不是精确打击装备,坠毁说不定反而还能命中目标。
  所以也说不清是成功还是没成功。
  这次实验比之前更严苛,而且六枚飞弹是一起上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1页  当前第7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57/10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亮剑之军工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