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亮剑之军工系统_分节阅读_第746节
小说作者:远征士兵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1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9:54
  冈村宁次沉默了一会儿,又问了另一个问题:“河野君,按你的计划,你认为需要多少兵力多长时间?”
  河野真太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说:“也许,需要三个师团,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
  冈村宁次摇了摇头:“不,至少需要五个师团,耗费半年的时间也未必能做得到!”
  “五个师团!要这么多吗?”河野真太表示惊讶,不过他这惊讶其实是不赞同冈村宁次的说法。
  冈村宁次或许是看穿了河野真太的想法,就接着分析道:“太行山宽度在100公里到400公里之间,我们就以最窄的100公里计算吧,如果五个师团,平均每20公里就要一个师团驻守,没错吧?”
  河野真太一愣,他倒没有像冈村宁次这样分析过,他只是单纯的觉得三个师团的战斗力已足以击溃驻太行山的八路军。
  但现在看来……防御所需要的兵力是远超他能想像的。
  比如刚才冈村宁次说的,每20公里驻守一个师团就想防住,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任务是要求建立一条通道,也就是通道两面都需要防守,就算这20公里是平地也会变成40公里,结果就是平均每百米只有25人防御。
  这还是在平地,如果是在平均海拔一千多米的太行山山区,放大10倍都算少的了。
  这样一来靠这点兵力还能守住?
  能保证敌人游击队不会往其中渗透?
  只怕十个师团都未必够吧!
  冈村宁次接着说道:“就算我们能守住,用了半年的时间,到时再进攻大同……河野君,你能想像到时八路军会发展成什么样吗?”
  河野真太无言以对。
  此时八路军的主力团已经在太行山一个团拆成两三个团训练了,假以时日,这些部队虽然无法发展成主力团,但他们无论装备还是素质都会有质的提升。
  到时帝国军队需要多少兵力才能拿下大同?
  河野真太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根本不可行,他面带惭愧的问冈村宁次:“那么,大将阁下,我们要怎么保证太原的安全!”
  冈村宁次摇了摇头,说:“不,河野君!我认为太原很安全,我们不必担心这个!”
  “很安全?”河野真太不解的看着地图,他可不这么认为。
  “是的,很安全!”冈村宁次很确定的回答,他指着地图上的两道山脉分析道:“吕梁山宽80到120公里,太行山宽100到400公里。虽然看似和北部的雁门关一起把我们三面合围在山西,但是……”
  冈村宁次扭头望向河野真太,问:“河野君,难道你认为八路军有可能跨越这80公里宽的吕梁山对我们发起进攻吗?或者从太行山方向对我军发起进攻?他们的补给怎么保证?从三家店兵工厂跨过吕梁山往东运?或者是用运输机空投?”
  河野真太半张着嘴巴恍然大悟,这就像帝国军队走进吕梁、太行无法运输补给一样,八路军同样也无法让补给穿过吕梁、太行。
  其中太行山或许不用穿过,但八路军在太行山一带没有兵工厂……其实是有的,不仅有还曾是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也就是著名的黄崖洞兵工厂,另外太行山上还有铁矿,原本只有一个柳沟铁厂,后来渐渐发展到六个铁厂。
  但这些兵工厂只能生产很简陋的武器弹药,比如复装子弹、五零小炮等等,它们跟王学新在吕梁山一带组建起来生产线相比落后太多了,在鬼子眼里几乎等同于没有。
  在这情况下,八路军拿什么进攻太原?
  子弹炮弹全都跟不上,拿着大刀长枪冲向太原的城墙?
  用运输机空投或许是一个方式,但空投一是不一定能精准的落在八路军控制的区域,二是空投的弹药对一支部队尤其是攻城的部队而言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这一点从史上汉斯进攻斯大林格勒的战役就可以证明:汉斯的空军司令一再保证能依靠空投满足被围困的部队的补给,结果……
  想到这里,河野真太紧崩的神经这才放松下来,他很不喜欢这种四周都是敌人的感觉,但是听冈村宁次这么分析,河野真太又觉得冈村宁次是对的,太原很安全,八路军如果敢进攻太原就是自寻死路。
  “另一方面!”冈村宁次接着说道:“我们要把这个思路反过来用在八路军身上!八路军不是想利用部队驻守太行山巩固太行山的防线吗?如果我们用五个师团都无法完成其中一小段的防御,八路军又凭什么能做得到?因此,如果我军的部队在太行山采取攻势,也就是横穿太行山,同样会比防守要容易得多!”
  这个说法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攻大于守”的规则永远存在,对于太行山这种险地就更是如此。
  虽说太行山有很多险峰要道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是……谁知道敌人会进攻哪个险峰要道?
  如果要把几百公里长一百多公里宽的太行山内所有的险峰要道都守住,那需要多少兵力多少补给多少弹药多少人力?
  如果八路军办不到,是不是就意味着帝国军队可以穿过太行山绕过阳原县进入八路军的防御圈?
  这时河野真太就有些不明白了:“大将阁下,您是想穿过太行山进攻大同?可是,补给问题怎么办?”
  冈村宁次刚才还说穿过两个山脉的部队无法解决补给问题,现在却又要穿过太行进攻大同,听起来似乎是前后矛盾。
  但冈村宁次却平静的回答道:“不,我们不是进攻大同,而是从后方切断阳原县与大同的联系!然后……彻底占领阳原通道!”


第1373章 实验
  冈村宁次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阳原通道。
  冈村宁次的想法很简单,派出一支部队从太行山秘密穿插,这支部队因为没有充足的补给,进攻大同这座城市或许实力不足,但绕到阳原通道的另一端切断大同和阳原的联系还是能做得到的。
  然后,空降部队及航空兵为其提供增援,另一面的正规军同时进攻阳原,这样就能快速占领并控制整个阳原通道。
  至于八路军布设在南北两道山脉里的主力团……如果帝国军队的兵力已经在阳原通道展开甚至还修复了公路和铁路,那就在阳原通道这个平原上跟八路军狠狠的打一仗吧!
  冈村宁次相信,在平原上帝国军队不会输给八路军,尤其是那些从山上下来的八路军……从山上下来的八路军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坦克没有半履带装甲车甚至连大口径榴弹炮都没有。
  对于这样的敌人,如果帝国军队还是无法战胜,那这仗也就没有打下去的必要了。
  接下来,如果阳原通道顺利掌握在帝国军队手中,这时再进攻大同甚至分出一部去夹攻雁门关就没太大的问题了。
  冈村宁次原本打算直接用空降部队空降到阳原通道的另一端执行这个任务的,但无奈帝国的空降兵实在难堪大任……自从上一回空降部队被打得溃不成军后冈村宁次对空降作战就有心理阴影不太相信空降兵了。
  更何况,八路军在大同附近很可能还有机械化部队……半履带汽车可是空降部队的克星,在这情况下把部队空降到八路军的防御圈内几乎就是让他们去送死。
  然后冈村宁次就着手进行这个计划了。
  冈村宁次安排两个大队的兵力实施穿插,这两个大队的鬼子几乎将附近百姓的骡子、驴、马、牛等搜刮干净,其中尤其是骡和驴,它们体积较小很适合在狭窄的山路里穿行。
  用畜力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充作口粮:骡驴等背上可以驼着粮食驼弹药,等粮食或弹药用完了就可以把它们杀了吃,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为了保证不暴露行踪,冈村宁次要求这支穿插部队所过之处碰到的所有华夏人都得灭口……这虽然不能完全封锁秘密,但至少可以降低情报传到八路军耳中的概率。
  在冈村宁次做进攻阳原通道准备的时候,王学新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
  因为第一架VS300的测试进行得很顺利,加上八路军又急需使用直升机,因此一周后VS300五型就投入了批量生产,产量是一个月三十架,平均每天一架。
  这其实不能算真正的“产量”,因为主要部件也是最耗时的发动机是从鹰酱那进口的,而且一架VS300V还要用到四台发动机。
  八路军所谓的“生产”更像是“组装”,如果正儿八经的从发动机生产开始计算的话,一个月能有两三架的产量就不错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航空发动机这玩意可不是想学就能学得会的,它对材料和技术的要求比汽车发动机要高太多了。
  由苏欣负责的防空导弹也渐渐成型:计算机、基站与雷达都已改造完成并成功的做过两次定位运算。
  让王学新感到意外的是,使用了四氢吠喃加铝粉固体燃料的防空导弹的速度远超王学新的估计:它的时速不是800公里,而是2100公里。
  (注:使用这种燃料的红旗61最大时速达3马赫,也就是时速3672公里)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它拦截目标的成功率……防空导弹对目标的相对速度越大就意味着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追上它,而敌人飞行员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就没时间反应并改变飞行状态。
  这其中要确定“定位成功”还是一件麻烦事,当时苏欣准备了几十个炮兵观察员用人工观测法实时记录时间和飞弹数据,之后多组数据一对照……的确有出入,但估计大多都是炮兵观察员人工计算精度不高造成的。
  所以,直到现在也无法确定定位系统是否准确也不知道它的精度有多少,因为在这时代没有任何设备能够证明它准确或不准确。
  苏欣只能给出一个模糊的答案:“应该准确,与炮兵观察员计算出的数据出入不大!”
  王学新没有多想,当即下令进入下一阶段也就是拦截实验……想要知道定位是否准确似乎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看能不能准确击毁靶弹,战争就是这么现实,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实弹测试王学新依旧没去。
  按常理说,这可是华夏防空导弹的首发试验,这么具有纪念意义的大事王学新应该参加。
  然而这是战争年代。
  战争年代一切考虑的都是作用、价值、利益而不是拍个照打个卡纪念。
  王学新亲自参加这个测试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价值或者对八路军有什么价值吗?
  完全没有,就是去看一看而已。
  后来王学新才知道,他虽然没去但参谋长去了……王学新这个项目的研发总部很感兴趣并持续保持跟进。
  首长是这么说的:“用飞弹搞防空?这个想法很好嘛!如果能成功,那就是咱们的独门武器喔!防空炮全可以省喽,就是不知道小东北这家伙有没有这能耐!”
  实验的结果让王学新很满意,三发两中。有一发没能击落靶弹很可能是因为突然出现强风导致距离突然增大近炸引信太早爆炸的原因。
  这是近炸引信的缺陷。
  实际意义上的导弹应该使用复合引信,也就是用计算机与雷达结合计算目标的距离决定是否要引爆而不是像近炸引信一样单纯的计算距离是否增大。
  但此时的八路军还没有能力研发这种计算机同时也无法将电子管计算机装进导弹,于是只能用近炸引信凑合着用。
  身上利源指挥部的王学新在收到实验成功时脑海里想的其实不是防空飞弹,在有系统加持的情况下,这玩意的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当时王学新考虑的是……现在这情况,收复太原的时机是不是已经成熟了?


第1374章 战略变化
  之前,王学新认为八路军没有能力或不能收复太原主要是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受地形的影响无法收复太原。
  这是主要原因。
  太原是座坚城,常驻鬼子一个师团,此时已经增加到两个师团。
  八路军要跨越100公里宽的吕梁山进攻太原打败两个师团的鬼子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跟鬼子始终无法打穿八路军在吕梁山上的防线是一样的道理……越是深入吕梁山补给就越困难,补给困难就意味着作战要像原始人一样近身或者肉搏,这就是拼人的消耗战。
  但现在形势却出现了变化:八路军拥有了VS300V型直升机而且一个月产量高达30架,每架可以吊运2000公斤的物资,如有必要的话机舱还可以再装500公斤的物资。
  不过战场上的物资运输如果通常不装机舱,原因是用机舱装运卸货必须降落,这会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目的地需要开辟机场,需要人手快速卸货,需要防敌人炮火,否则随便几发炮弹过来就能把直升机连同物资全都炸上天。
  吊运物资就方便多了,到达目的地后只需要把物资往下一放,直升机马上就可以飞走,无论从时间、人力还是安全角度显然吊运更适合,除非有伤员需要往回接才不得不降落。
  王学新大概估算了下:如果等上一个月有三十架这样的直升机,它们在三家店兵工厂往东跨过太行山运输,一小时就能飞个来回一次就能带六万多公斤的物资,这弹药量够一个团打一仗吧!
  那打太原还是个事?
  提前运输几趟就够打一场战役了,何况打太原还不需要强攻而是智取!
  不能打太原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八路军的战略进攻方向应该往北而不是往东,否则就会切断鬼子的交通线使顽军坐收渔人之利。
  这战略没什么问题,但现在战场环境却发生了改变:因为顽军有意退缩鬼子已经打通了南北交通线,也就是华夏南部已经与东南亚连成了一片。
  如果是以前,八路军往东打就踩着鬼子的尾巴,因为他们到时就只剩下海上运输一条补给通道,所以肯定会放下一切包括顽军在内回头对付八路军打通运输线。
  但是现在,鬼子除了海上运输外还可以从东南亚获得补给和资源,不存在因为八路军东进而运输通道被卡死的问题,顽军也无法再坐收渔利。
  接着王学新想到的就是阎老西在太原留下的兵工厂和化工厂,他娘的那可是可以生产步枪生产大口径榴弹炮和各种火药的地方,据说鬼子还将那里的兵工厂进行了升级,变成了可以生高射炮、TNT、钢材、汽车,又在太原城外增设了许多服装厂、罐头厂、饼干厂等生产军用物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1页  当前第74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6/10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亮剑之军工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