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还没有足够的反坦克装备?
那还等什么,逃吧!
但是鬼子却没有,他们在藤冈的指挥下,第一时间就准备好了炸药包、集束手榴弹准备迎战。
这说起来有些讽刺,不久前是华夏军队面对鬼子的坦克时要组织爆破小组用这种原始的战术炸鬼子的坦克,现在风水轮流转,变成了鬼子组织爆破小组来炸八路军的坦克了。
但也恰恰是因为八路军以前就这么干过,所以特别清楚鬼子的爆破小组会用什么战术炸坦克。
比如坦克观察孔的视线死角……这一点鬼子其实不知道,因为他们之前没有对阵过“谢尔曼”于是不知道“谢尔曼”的数据,他们只能猜测其死角是在坦克的两侧(大多数坦克观察孔都无法观察到两侧)。
而坦克两侧又恰好是跟随步兵的视线范围。
这使八路军战士们探出身射击后总能打倒几个借着烟雾从侧面斜线往坦克方向冲的鬼子。
再比如,八路军战士会尤其注意坦克前方的弹坑和低凹处。
因为战士们知道那里很可能会藏有鬼子……他们以前就这么干过,抱着炸药包或手榴弹在弹坑里等着,等鬼子坦克开上来时把导火索一拉,炸的就是坦克最薄弱的底部装甲。
战士们在碰到这情况时,就会抢先拉燃几枚手榴弹往弹坑里丢,不管有没有危险,反正先炸一遍准没错。
在坦克履带的“嘎嘎”声中,几百米的距离很快就走完了,前方不远就是鬼子的战壕。
鬼子的战壕构筑得十分简陋,既没有地雷也没有铁丝网,更别说反坦克壕了。
这不能说是鬼子的疏忽,而是鬼子这场战斗是围攻八路军的钢铁厂。
鬼子在心理上是进攻的一方,进攻当然就要有进攻的样子,构筑战壕那是为了能将八路军封在钢铁厂内,如果再铺设铁丝网埋地雷,那不是不方便己方进攻吗?
到时如果要快速向钢铁厂发起冲锋的话,铁丝网和地雷反而还会成为自己的麻烦。
谁又能想到,进攻的一方会是八路军,而且还是用坦克进攻。
鬼子这样的工事是最适合坦克了,它甚至不需要担心地雷炸断履带也不用担心铁丝网缠住负重轮。
李云龙坐在后方的一辆半履带指挥车上,他看看差不多了,就下令:“命令坦克部队,减速!”
“是!”通讯兵应了声,当即对着话筒大喊:“减速,前方五十米是敌人战壕,做好近战准备!”
李云龙这是从汉斯的“闪电战”中学到一些坦克作战的方法……坦克要是逼近敌人战壕就是它最危险的时刻。
因为当坦克碾上战壕并跨越它时,就很可能会面临被下方步兵炸毁的可能……战壕是步兵最好的藏身处。
这时有两种战术,一是坦克快速通过把战壕留给后方的步兵。
二是坦克转化为掩护单位掩护步兵前进。
显然,李云龙选择了后者……他之所以会这么选择,是不愿意让为数不多的坦克冒险,后者对坦克而言更安全。
排成一排的坦克当即进一步放缓速度,在前进的同时炮手就在调整炮管的角度。
虽然在烟雾中炮手很难发现目标,但如果事先知道敌人的战壕就在前方五十米左右,想把它找出来也并不困难。
随着刚子一声令下:“开火!”
坦克“轰轰”的一阵爆响,鬼子战壕就被炸出一团团烟尘。
紧接并列机枪就“哒哒哒”的朝烟尘中扫射,霎时就将鬼子的火力打得冷了一半。
接着刚子又下令:“停火!”
坦克机枪刹时就收住了火。
几乎与此同时,八路军战士就大喊一声:“冲啊!”
然后一排排的从坦克后方跃出,端着连发步枪朝敌人阵地冲去……
第1184章 继续前进
这就是一种步坦协同。
这看起来似乎十分简单,就是一打一收,坦克火力停的时候就是步兵冲锋。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战术如果没有反复训练个几天,作战时都有可能出问题,而出问题的结果,就是鲜活的生命。
此时,当步兵越过坦克冲进鬼子战壕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战斗结束了。
原因就是八路军战士手里端的是连发步枪,它们在这时期毫无争议的是近战霸主,尤其敌人还是没有装备冲锋枪的鬼子……
如果敌人是汉斯或是毛熊、鹰酱,那连发步枪的确不太适合打近战。
汉斯有MP40,毛熊有波波莎,鹰酱有汤姆逊。
冲锋枪虽然射程和杀伤都不如连发步枪,但如果近到面对面的距离……突击步枪与冲锋枪就没多大的区别了。
只有拉栓式步枪的鬼子当然顶不住这种连发步枪的进攻,只一个冲锋就将鬼子冲散。
但鬼子也硬气,在八路军前进的途中不时能听到手榴弹和炸药包的爆炸声。
李云龙听到这声音时眼皮跳了跳,长期与鬼子打交道的他当然明白,这是鬼子伤员和俘虏在最后一刻拉燃炸药与八路军战士同归于尽的声音。
李云龙咬了咬牙,从牙缝里挤出一句:“传我命令,不留俘虏!”
“是!”通讯兵传这命令的速度最快了,马上大喊:“不留俘虏!”
然后命令一句接着一句传了过去。
不远处在另一辆装履带汽车上的赵刚听了这话不由一愣,刚想阻止但想了想却又硬生生的忍了下来。
赵刚考虑到了一点:独立团这次作战打的是穿插,而且还是大纵深穿插,这样的战斗怎么留俘虏?
留下俘虏是分兵押回去,还是带着他们跟着部队一起穿插?
前者会让独立团兵力越来越少,后者就是背了一个定时炸弹与敌人作战,是嫌自己命太长了!
想到这,赵刚就喃喃的说了句:“虽说是优待俘虏,但也要看情况!下不为例!”
李云龙原本还担心赵刚阻止,见赵刚那边没动静,他心里就乐开花了……这老赵,总算是开窍了啊!
整个战斗只打了十六分钟,鬼子一个大队的兵力基本没来得及反应就被独立团全歼……除了一些散兵乘着烟尘逃进了树林,一个大队上千人全都交待在阵地上了,而且都是尸体没有一个俘虏。
王学新在听到这情报后心下不由有些感叹:想当初,八路军那是三个团围着鬼子一个大队打,付出惨重的伤亡才勉强打下,现在一个团打鬼子一个大队都跟玩儿似的。
心里想着嘴上却没有半点迟疑,王学新下令:“继续前进!”
“是!继续前进!”
李云龙收到“继续前进”这个命令时有些意外。
他原本以为王学新会命令独立团先回头解决掉身后的鬼子主力……那可是一个联队,他们正与主力部队在几里外打得热乎,独立团要是从背后给他们来上一刀,鬼子这个联队分分钟钟就要崩溃。
更何况,这也花不了多少时间,以独立团机械化部队的速度,一来一回包括打完这场仗或许只需要一个多小时。
先解决完后顾之忧到时再穿插不是更好吗?
还可以乘这机会再补充点弹药!
但不久李云龙才发现自己这个想法很笨,或者说他虽然学习了汉斯的“闪电战”,但骨子里的思想还是在打传统的阵地战或者总想着吃肉。
当时的李云龙心里虽然有着不同的想法,但因为相信王学新的指挥因此也是毫不犹豫的执行了继续前进的命令。
王学新给出的前进方向是沿着公路线和铁路线前进……钢铁厂有公路往东延伸,三十几里外就接入铁路线,鬼子就是用这条交通线把钢材运出去的。
部队前进才不过十几分钟,迎头就撞上了一支七八辆汽车的车队。
李云龙还以为是这汽车运送的是补给,就下令收着打。
所谓的“收着打”,就是要缴获物资而不是一上来就用坦克把它给轰上天。
李云龙是想着虽然鬼子的子弹用不上,但食物、炸药、手榴弹这些东西还是可以补充上的。
咱独立团现在一个个都是半履带汽车,能多带就多带点,如果汽车没打坏最好就是连着汽车一块儿开走。
战士们冲上去噼呖啪啦的一阵打,很快就把那队鬼子给消灭了。
战士们还在奇怪怎么这队鬼子看起来战斗力特别弱,尤其还没有之前那个鬼子大队的“牺牲”精神,到最后也没见哪个鬼子拉手榴弹自尽。
然后打开后车箱的弹药箱一看,一个个都吓住了:其中两辆汽车里运的都是毒气弹。
这毒气弹应该就是用来对付钢铁厂的,没想到上来时却正好撞上前进的独立团。
李云龙也吓出一身冷汗,心道:“这要是没有前进而是回头打鬼子主力,这批毒气弹就是先打钢铁厂然后再打咱独立团了吧!”
这还没完。
独立团又往前五里就一头撞上了鬼子的炮兵阵地。
鬼子炮兵阵地就构筑在公路两侧……公路两侧是炮兵阵地的好地方,因为炮弹沿着公路运上来马上就可以运送到他们手中。
由于八路军来的太快了,鬼子炮兵在看到八路军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时,愣了好一会儿都没反应过来。
鬼子虽然有逃兵,但逃兵的速度赶不上八路军半履带车和坦克的速度,因此鬼子炮兵根本就不知道八路军正向他们开进。
这也就是“闪电战”的好处之一,它会使敌人的通讯和情报处于混乱中,结果就是有许多作战单位在没有任何准备就与对手的机械化部队遭遇。
这是什么结果就不用多说了,半履带汽车冲进鬼子的炮兵阵地,在各个大炮阵地之间飞驰,同时连发步枪在两侧冲着下方的鬼子炮兵疯狂的扫射。
鬼子炮兵有许多连步枪都没来得及拿起,手无寸铁的面对八路军的钢铁怪兽,不是被汽车撞倒碾压就是被子弹打倒在血泊之中。
一时间公路两侧到处都是枪声和鬼子的惨叫声。
而李云龙,眼睛就盯着炮兵阵地里那一辆辆汽车和一门门火炮,嘴角忍不住挂起了得意的微笑。
第1185章 火车站
端了鬼子的炮兵阵地后,李云龙的独立团马上就多了一个炮兵营……八路军一口气从鬼子那缴获了三十几门重炮和五十几辆汽车。
李云龙这家伙也是贪心,把这些东西全都带着跟部队一起走了。
不只如此,李云龙还把鬼子的罐头、饼干之类的全都装上了半履带车,搞得每辆半履带车都装得满满的,战士们在车上都挪不动身子。
此时的李云龙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东西甚至包括大炮、汽车之类的,在往后的路上都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根本就拿不过来。
因为独立团此时其实已经越过鬼子防线进入其内部,而且他们还是沿着交通线打……这交通线其实就是鬼子的运输补给线。
不久后李云龙就意识到这一点了。
因为一个多小时后,沿着公路前进的独立团就打到了火车站。
火车站的鬼子依旧没有半点准备,当独立团的坦克“隆隆”的冲向火车站的围墙时,许多鬼子还以为那是他们的“一式”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