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彪的一营是进攻的主力,他的部队从北面的大青山往南潜行插至钢铁厂的北方。
之所以要把主力放在北面,是因为钢铁厂南向还有许多鬼子驻扎,二营只能轻装穿插以免被鬼子发现踪迹。
趴在地上的张大彪时不时的可以听到鬼子飞机“隆隆”的起飞声,有时还有几个巨大的黑影从他们头顶上掠过。
这也给了他们很好的掩护……在进入潜伏阵地时,即便发出点声音也会被飞机的发动机掩盖。
当张大彪看到鬼子的钢铁厂时,心下就不由一阵疑惑:这鬼子怎么就不长记性呢?上来钢铁厂整个炮楼来防守被独立团打得唏里哗啦的,它就不能换个花样整点别的?比如在外头加几道战壕,再比如把炮楼改成暗堡……
结果鬼子啥都没改,依旧是炮楼加围墙,连炮楼的位置都没变。
如果说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围墙加厚了,多了许多射孔……鬼子似乎是想把这围墙改成碉堡。
可是,这玩意能顶得住火箭筒打吗?
鬼子又不是不知道八路军手里有火箭筒!
张大彪不知道的是,鬼子呆板的性格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他们一旦形成某种战术某种打法,就很快会形成一种习惯,然后不管在战场上碰到什么问题,主是习惯成自然的用这些已经成形的战术和打法去怼,就算出了问题曾经被敌人攻破过也是如此。
因为他们会想当然的想:上次被敌人攻破钢铁厂的防御,不是因为战术和防御不行,而是出了什么什么意外,又或者是作战的部队不够勇敢。
而一旦改变了这些战术,鬼子反而变得不会打仗了。
因此,鬼子所谓的加强钢铁厂的防御,只是增加了钢铁厂的兵力以及修复并加厚了围墙。
看到鬼子的防御是这情况,张大彪就有些耐不住想马上就冲上去大打一场了。
但因为没有命令,他只能在原地静下心来等着。
积雪在背上越压越厚,到后来都有些沉甸甸的,压得张大彪有些喘不过气来。
但张大彪不敢动,也不敢睡着。
其它人可以睡,张大彪这个营长不能睡。
因为他担心自己一闭上眼就会错过了信号弹……这是他跟警卫员的说法。
其实吧,警卫员都说了,信号弹升空时会及时叫醒他。
真正的原因,是张大彪一睡着就鼾声如雷。
你想,这潜伏在距离鬼子只有一百米远的地方,飞机的轰鸣声也是有一阵没一阵的,这打鼾要是让鬼子给听见了,他只怕就是唯一一个因为睡觉而坏了大事的营长了。
因此,就算眼皮不断的打架,张大彪还是不断的通过咬舌头咬嘴唇让自己保持清醒,咬到后来嘴唇都血淋淋的。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天空冉冉升起三颗红色的信号弹。
张大彪激动的一跳,但刚跳起来马上就摔了一个跟头……双腿已经麻木了,没来得及配合他跳的动作。
但即便如此,张大彪还是把手中的盒子炮一挥,下令:“同志们,冲啊!”
“冲啊!”战士们大喊一声从隐蔽处爬起来猫着腰往敌人围墙跃进。
先开打的是营里的三门的鬼炮……这是兵工厂用火车轮轴自制的鬼炮,拆卸了想搬到哪就搬到哪。
这会儿打鬼子的炮楼就正合适。
只听“轰轰”一阵炮响,围墙旁高耸的几幢炮楼就先后被命中冒出了一团火光,碎砖碎石在雪花中到处飞溅,不一会儿又被浓烟掩盖什么也看不见。
接着发威的就是火箭筒。
火箭筒射手是潜伏在部队的最前头,虽然距离围墙有一百米距离超出了火箭筒的射程。
但所谓的射程指的是命中胸靶的距离。
现在摆在面前的目标是一幢三米多高的围墙……这玩意只要火箭弹不是被风吹到了天上,往那方向一打基本就能命中。
只见“嗖嗖”的一阵啸声后,围墙就被火箭筒炸开了一个个缺口。
其中还有些打的是燃烧弹,更是把燃料往射孔里飞溅,立时就引燃了围墙后赶来迎战的鬼子。
接着,八路军战士们就端着AK47从缺口冲了进去……
第1133章 第二道防线
其实张大彪是有些错怪鬼子了,鬼子在钢铁厂的布置并非像他想像的那样一成不变。
负责钢铁厂的指挥是个叫浅田伊代的中佐,他是个只有小学的教育水平,但他实战经验丰富,是个从一战打到现在的老兵。
(注:二战时期鬼子已经完成小学100%的义务教育,军官90%以上都接受过中学以上教育或专业的士官学校学习,像浅田伊代这样只有小学文凭的军官在部队里很难得到升迁重用)
浅田中佐是一个月前才调到钢铁厂的。
浅田想,这或许是因为上级认为钢铁厂的防御已经不重要了,于是才派他这个没文化的指挥官来驻守。
浅田猜的没错,其实不是钢铁厂不重要,而是鬼子已决定甚至地面部队已经对八路军展开进攻,那么钢铁厂就不再是前线而变成二线,于是它的防御就不重要。
但浅田的性格,是在战场上任何时候都会以十二分的小心对待。
他一赶到钢铁厂看到“前任”对钢铁厂所谓的“加强防御”就大皱眉头。
“这简直就是在自杀!”浅田指着那些加厚的围墙说:“难道你们不知道八路军已经有火炮尤其有许多喷进弹吗?这些围墙和炮楼都是喷进弹的靶子!你们这么做,就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吧!”
参谋回答:“中佐阁下,可是,市川大佐的意思是,我军有制空权,再加上我军有火炮优势,所以……不用过于担心八路军这些装备!”
市川大佐就是前任驻守钢铁厂的指挥官。
他会这么想也有一定的道理。
因为战场从来都没有完美的防御,如果要考虑到敌人的火炮和喷进弹,那么多么坚固的防御都不堪一击。
但是……
帝国军队几个火炮联队就在钢铁厂后方,钢铁厂随时都可以得到这些炮兵的火力增援,那还用得着担心敌人的火炮和喷进弹吗?更何况帝国还拥有制空权!
到时,就是帝国的战机和火炮压制敌人的重装备,这些围墙和炮楼就用来对付敌人冲锋的步兵。
这样的构思虽然有些道理,但未免过于理想化了。
因为战场是瞬息万变的,包括钢铁厂周围的支援单位也会因为战局的发展而变化,比如夜里战机无法有效的提供支援,比如炮兵被调动。
作战经验丰富的浅田伊代可不会等这一切发生时才做准备。
因此,他忧心忡忡的环视着钢铁厂,说:“不管怎么说,我可不想在这里等死啊!”
参谋赶忙应了声“是”,接着又上前弯腰问道:“那个,中佐阁下,加强防御的意思,是在围墙外增设一道战壕吗?这只怕有困难,天气实在太冷了,构筑战壕十分困难……”
“不不!”浅田摇着手回答:“在外面增设一道战壕,很快就会被敌人发现,而且八路军擅长骚扰,在外面驻守就意味着会增加许多麻烦!”
这也是鬼子总喜欢构筑围墙的原因。
如果没有一道围墙围着,比如在外挖战壕,鬼子就会暴露在旷野中。
到时游击队这里几个那里一队的打冷枪冷炮,鬼子该怎么应对?
漫山遍野的去搜捕?
只怕人没搜到几个,反而会在这雪地里会遭受更惨重的伤亡。
围墙一围就安全多了,游击队冷枪冷炮很难伤着围墙后的帝国士兵,帝国士兵也不需要出城搜捕,于是彼此相安无事。
浅田看了看钢铁厂内部,发现钢铁厂的建筑十分适合防御。
或许是为了防止火灾,钢铁厂的建筑有些是砖房有些是土房,只有不多的几幢是用木村搭建的。
浅田中佐指着那些建筑说道:“我们应该把另一道防线建在围墙内,距离围墙三十到五十米远,明白吗?”
参谋当即点了点头,应声“明白”。
把第二道防线建在围墙内的确有很多好处,比如敌人从外面很难发现这道防线,于是在攻击时就没有防备。
另一个,就是万一围墙被打开了个缺口敌人从这缺口涌入……那第二道防线发挥的作用就是无法估量的,子弹可以成片的往缺口涌出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参谋马上按浅田中佐的主意办,将靠近围墙的一圈建筑都改成了防线,有些没有建筑的位置就直接挖上战壕或者用沙袋堆叠出掩体,然后每隔几十米或者有一个火力盲区就在后方安排一挺机枪加强火力。
应该说浅田中佐的这个安排还是很有水平的。
如果八路军还像之前那样的装备,也就是春田步枪的方式进攻,只怕能攻破围墙却要在第二道防线上吃大亏。
因为那时围墙就变成一段障碍物,硬生生的把八路军的进攻部队分割成内外两节很难互相接应。
但是……
在八路军装备有AK47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八路军进攻的时间刚刚好,战斗打响时天已朦朦亮……或许是雪地会反射阳光的原因,天色刚亮能见度就很高,这很有利于八路军发挥Ak47的火力优势。
张大彪在部队一冲进缺口时就感觉到事情不太对。
一个班的战士刚靠近缺口就被鬼子猛烈的火力压得趴在地上头都抬不起来。
按理说,鬼子如果防守在围墙一线八路军又是攻其不备,鬼子不应该有这么猛的火力补上缺口才对。
除非……鬼子早有准备在围墙内还有另一道防线。
张大彪这么一想就明白了,然后当即下令:“不急着攻进去,占领围墙!手榴弹……”
一营的战士都是独立团里挑出的老兵,张大彪这命令虽说没头没尾的,但战士们却听懂了。
其实是各连连长听懂了。
然后连长命令排长,排长再命令班长……
不过几秒钟时间,从上到下就都明白张大彪的意思并准备好了手榴弹。
接着,在一阵哨声过后,手榴弹就成排排的飞往围墙的另一头……这是为了清空在围墙防御的鬼子,如果鬼子在围墙后反掷手榴弹,那就会对八路军造成很大的威胁。
随着一片“轰轰”的爆炸声,战士们就两个一组搭着人梯沿着围墙冒出头并在围墙上架起了AK47……
第1134章 火力优势
这一来AK47的火力就有表现的机会了,那一把把架在墙头的AK47与50米左右的鬼子互射,霎时就打得鬼子阵地没了声音。
也难怪会是这情况。
鬼子手里的装备都是三八大盖加机枪,机枪还大多是射速慢的歪把子机枪,尤其歪把子机枪瞄准基线高,机枪手射击时还要挺着胸膛几乎半个身子都露在外头,那妥妥的就是八路军的靶子。
反观八路军的装备,那一个个的都是AK47,三十发弹容量在那瞬间暴发出的战斗力远不是鬼子的火力可比的。
如果说鬼子的子弹像是雨点,八路军反击回去的子弹就像是刮起了一道飓风,立时就将鬼子打得七零八落的抬不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