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
“之前从来没做过发动机,也没有相关设备,所以无法确定!”
王学新对此表示理解,这就是没有工业基础的尴尬,谁也不知道中间是否会突然冒出一个八路军无法生产的东西来,所以还真没法确定。
最终苏教授只能给王学新一个承诺:“我们和研究人员会尽一切努力尽快完成这种发动机的研发,估计不需要太久!”
王学新对苏教授这个团队很放心,他知道他们会尽力……这时代的人有着不一样的精神状态,尤其在如此艰苦的状态下还愿意投奔八路军的知识份子,这已足以证明他们是真正的爱国者。
真正的爱国者,是为华夏做好了牺牲一切的准备,在工作上当然不会懈怠。
王学新猜的没错。
王学新前脚刚离开,苏教授马上就组织起研究小组的骨干成员干会并分配任务。
苏教授把新型发动机的研发分成了几个部份:
发动机外壳,燃烧室,以及供油系统。
其中最重要、最困难的就是燃烧室。
原理虽说简单,就是不断的把空气吸入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然后用火花塞点燃,但是这动作要求每秒完成42次。
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明显的震颤以影响“高火”的飞行。
苏教授在拿着这份资料时,还感叹道:“好在我们已经得到了‘高火’的飞行数据,否则这会儿再加上这玩意……”
说着苏教授抖了抖手里的资料,说:“只怕吓都要把人吓死了!”
和志民“嘿嘿”一笑,反问道:“难道还不够把你吓死吗?”
“什么意思?”苏教授不解的问。
“老苏!”和志民说:“你回头想想,当初咱们决定来参加八路军的时候,做的是什么打算?”
苏教授一愣,然后就点了点头:“当初,咱们就想着能帮八路军设计一些简单实用的机械,甚至是修修步枪、修修火炮就差不多了!”
和志民又问:“现在呢?你有想过,咱们有一天在八路军的队伍中干的居然是这些吗?等会儿是‘高火’等会儿是X1,都是些闻所未闻的装备!我说老苏,你看着这样子,是不是有点像‘温水煮青蛙’?”
“怎么个‘温水煮青蛙’法?”
和志民说:“如果我们刚来的时候,营长一口气把这些资料和想法给我们,就像你说的一样,保准把我们吓死!但营长没有这么做,他是一点一点的给,今天给一点明天给一点,现在咱们都习惯了,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最后和志民就感叹道:“我也差不多习惯了,但往深里一想……老苏,这可是能自己飞两百公里的炸弹啊,哪个国家能有这玩意?”
第939章
这天,王学新在翻看着情报人员和前线送来的情报。
自从之前的那场大胜后,鬼子的战机倒是消停了许多,侦察机、轰炸机完全不见了踪迹,只有几架“零战”偶尔会出现在运城上空,不过也就是偶尔露个脸然后就离开了。
鬼子的这些反应倒是在王学新的预料中。
毕竟鬼子在空战中没有对付X1的能力,就连“零战”也无法与其对抗,那么运城一带的制空权就可以说是完全掌握在八路军手中,鬼子轻易不敢进犯。
但鬼子又不敢兵败如山倒,比如一口气把航空队及机场后撤一百公里之类的……这么做的结果,就会使其地面部队及交通线失去空中掩护完全处于八路军火箭战机的轰炸之一。
因此,鬼子航空队就守着最后一道空中防线:距离机场一百公里的位置。
选择这个位置是合理的。
一百公里的距离,以“霍克81”时速也需要十几分钟才能抵达,再加上雷达的预警,鬼子有足够的时间将战机升空应战。
倒是“霍克81”在这个距离上有些尴尬,其作战半径只有三百多公里,机场距离运城就有一百公里,再往前推进一百公里,就只有一百多公里的浮动燃油了。
一百多公里的浮动燃油听起来似乎很多,但对于时速五百多公里的飞机而言不过就是十几分钟,在紧张的战斗中随便跟着敌人绕几圈,就把这些燃油消耗掉了。
因此,鬼子航空队不敢轻举妄动,八路军航空队也不敢轻易进攻。
运城上空出现了难得的平静。
这一场战斗带来的一个附加好处就是,运城百姓的士气空前高昂。
确切的说不只是运城百姓,整个华夏的百姓包括敌占区的百姓都在这一仗中受到了激励,其中尤其是伪军。
也就是之前冈村宁次担心的事已经初见端倪……
鬼子的航空兵如果都打不过八路军,那是不是说鬼子就要完蛋了?
如果鬼子就要完了,跟着鬼子还有前途吗?
继续这样下去,有一天八路军打过来了,咱们这些在伪军中混日子的是不是就要被当作汉奸给“处理”了?
识时务者为俊杰啊,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于是,吕梁山一线,每天都有数百名伪军弃暗投明,而且这些弃暗投明的伪军往往都是带着一两颗鬼子的人头……鬼子是用几个鬼子兵控制着十几名伪军以防其叛变逃跑,伪军如果不解决了他们很难投奔八路军。
对于这个现像,首长就“呵呵”的跟参谋长开起了玩笑:“这才叫不战而屈人之兵嘛,咱们这些老家伙没做到的事,让小东北给做到喽!”
参谋长也无奈的回道:“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样一来,我军的形势就大有改观,运城就可以安心发展了!”
首长满意的点了点头,说:“以现在的情况,咱们不需要急嘛,急的应该是鬼子!所以,咱们就来个‘以守代攻’!”
首长的这步战略是正确的。
因为以八路军现在的情况都能打得鬼子焦头烂这额的穷于应对,那么如果运城的安全得到了保障然后八路军的军工业迅速成长,随着八路军的武器装备越来越好,与鬼子的优势是不是也就越来越小了?
因此,八路军此时只需要等就可以了。
而且这个等还是掌握主动权的等,是“以逸待劳”。
反而是鬼子难受了,他们不得不进攻,否则等八路军照这样子这速度成长下去,有一天他们想进攻都做不到了。
王学新倒没有其它人那么乐观。
几条关于鬼子战机训练的情报引起他的注意……这是王学新最关心的。
因为王学新知道冈村宁次不可能就此认输,尤其是在制空权上。
如果鬼子对华夏连制空权都丢了,那是不是说公路、铁路甚至海路都随八路军怎么轰炸?
伪军的崩溃速度是不是更快?
华夏百姓在一场接着一场胜利的激励下,是不是会团结起来痛打落水狗?
战争最怕的就是这一点,也就是所有人都对胜利失去信心。
之前,在鬼子入侵华夏的时候,因为华夏军队败得太快,于是整个华夏绝大多数人都相信鬼子是“不可战胜”的,于是“华夏必败”的言论和想法迅速蔓延。
结果就是大批大批的百姓和军队倒向鬼子,包括汪伪政权的叛变及其所谓的“曲线救国”理论都是基于此。
但是现在……
如果整个形势反过来呢?
所有人都相信华夏必胜而鬼子必败,那情况会怎么样?
这是冈村宁次甚至是东京方面都不敢想像的。
因此,王学新相信,冈村宁次为了阻止这个局面的发生……确切的说,是这个局面已经发生了,但鬼子要阻止其继续恶化下去,那必然要想尽一切办法在空战方面扳回一局甚至夺回制空权。
基本这一点,王学新这段时间的精力其实不是在“高火”的改进上,也不是在望兴机场的训练和战斗上,更不是在万众瞩目的新星X1上。
王学新的关注点是在鬼子航空队的反应上,他想知道鬼子有什么方法对付X1。
确切的说,是王学新想知道鬼子打算怎么夺回制空权。
在这方面,王学新只能动用张宗平这个参谋……王学新手下的控制的资源虽多,但却没有情报人员。
这对张宗平而言却是小事一件,他听了王学新的命令后当即应了声:“我马上去安排,相信鬼子的动作逃不出我们的眼睛!”
张宗平这不是托大,而是飞机训练这东西与众不同……它是飞在空中追逐的,情报人员只需要手里有个高倍望远镜,基本就能看到鬼子战机的训练情况。
除非鬼子把训练全部安排在夜间。
但这也不合适,因为与八路军作战是白天,鬼子飞行员也需要适应。
于是,鬼子的训练情况很快就传到王学新的桌面上:
“鬼子战机这段时间进行的是大角度避让训练,其中大多是往高处爬升!”
第940章 妙手
看到这情报,王学新就不由皱了皱眉头。
虽然不确切实际情况怎么样,但王学新认为至少理论上分析,这战术是行得通的。
主要原因,是“零战”机身轻爬升性能好,而X1在靠近目标时其燃料已经耗尽依靠惯性飞行……其实就算燃料没有耗尽也是到了尾声,其速度衰减很快。
在这情况下,如果“零战”和X1同时爬升,X1很可能无法追上目标。
更严重的还是……
就在这时,通讯兵突然叫了声:“营长,我巡逻小队发现敌机,已经接战……”
空战往往就是这样,因为战机速度快,当消息传到指挥部时他们已经打得难分难解了。
通讯兵报告时一点都不紧张,因为他相信八路军航空队能轻松应对。
但王学新却大感不妙,这似乎是鬼子在试验他们的新战术,也就是先拿八路军的巡逻小队开刀,看看他们的避让战术是否有效。
王学新第一反应就是想让巡逻小队返航。
但这个念头只是在脑海里一闪而过没有说出口。
因为这不太现实,敌我双方战机的速度相差不大,一个533另一个547,也就一小时才相差十几公里。
虽说“霍克81”是有速度优势的一方,但如果“霍克81”处于低速巡逻状态而“零战”全是有备而来全速进入战场……那么“霍克81”是很难全身而退撤出战场的。
此时如果命令巡逻小队撤出战场,只怕不只撤不出还有可能全军覆没。
王学新迟疑了下,就下令:“转望兴机场,让巡逻小队尽量不用X1!”
通讯兵一脸震惊的望向王学新眼里充满了不解,不过他依旧用最快的速度把命令传达了下去。
武国智在接到电话时同样是一脸懵,X1这么好用的装备为什么要“尽量不用”?它不是“零战克星”吗?这时不用什么时候才能用?
但武国智相信,王学新之所以会这么下令一定有它的道理,说不定是X1出了什么问题,于是马上就把命令传发给巡逻小队。
很快武国智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