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导弹!
……
没什么是一发导弹不能解决的东西,如果有,那就来两发!
这个想法在王学新脑海里盘旋很久了,一直没有付诸实施,是因为王学新面临一个困境:华夏没有工业基础,无法生产导弹哪怕是最简陋的V1导弹的关键零件。
诚然,王学新可以向鹰酱要。
问题是……
向鹰酱要零件,鹰酱难道不会问一声这些零件是做什么的?
到时王学新是说还是不说?
不说,鹰酱能乐意给?
说了,那以鹰酱的工业水平和科技水平,分分钟就把王学新的想法拿去接着就研发出来了。
到时华夏还想弯道超车?
没被鹰酱按在地上摩擦就算好了!
幸运的是,眼前突然来了个机会……提高火箭弹的精度。
火箭弹的精度显然是没必要提高的,因为它的定位就是廉价、批量发射的东西,如果把精度整上去了,其价格也跟着蹭蹭上涨,结果一算……还不如用这成本多造几枚火箭弹,多打几发一样也能瞎猫撞到死老鼠也能达到这精度。
但鹰酱不知道这个,他们还一直在纠结精度问题……王学新这是抓住了鹰酱的心理,他知道鹰酱之所以想让八路军用火箭弹多打几仗验证这战术的可行性,担心的就是火箭弹精度不足。
既然这样,王学新就投其所好,明着说是考虑为火箭弹提高精度,实际上却是在研发V1导弹。
等有一天鹰酱发现了,那时只怕也迟了……V1导弹这东西不是看到或知道了就能逆向研发的,鹰酱也是直到打下了汉斯抢夺了许多成品以及科学家之后才整出来的。
唯一让王学新担心的,就是鹰酱高层是不是会对这件事产生怀疑。
毕竟用陀螺仪提高火箭弹的精度……这似乎有些不靠谱,至少在鹰酱那还没有人有这样的想法。
到时鹰酱问起来怎么办?
王学新打定了主意,真要是问起来,咱就说只是头脑发热试试!
第738章 发展方向
前后不到一小时,孙尔威就带来了鹰酱的答复。
“王!”孙尔威说:“杜立特将军同意你的提议,他们会为八路军提供火箭发射药和引信,当然还有你需要的零件。只不过……将军希望斯金奈少校能参与这个项目!”
此时的斯金奈因为他的贡献已经被晋升为少校了。
对于这个答复王学新并不意外,他猜也是这么个结果,鹰酱从来都不会放弃任何一点能在科技上领先的机会。
因此,只要让他们嗅到一点“研发”的味道,他们就会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参与。
而且这个“参与”不是建议,因为它不能拒绝,否则肯定就拿不到鹰酱的援助和零件。
甚至鹰酱还有可能骑驴找马,也就是斯金奈和王学新这边研发着,他们国内再组建一个研发队伍,到时结合两边的研发结果,速度肯定比八路军快,于是又能轻松占据先手。
“当然!”王学新没有多想,回答:“我正好也想要求斯金奈参与,否则……这也是在我能力之外的事,不过我不能保证有成果,也不能保证最后它适用战场!”
王学新这是丑话说在前头,到时没成绩或是有什么问题就怪不上王学新。
鹰酱完全没有意识到王学新正把他们往坑里带……提高火箭弹的精度?这从战略层面上就不太适用。
虽说现代的确有精确制导的火箭弹,但那也是在制导系统大发展使其成本大幅下降同时也是大号火箭弹……这其实与导弹没啥区别,许多国家认为它就是导弹,只有华夏称之为火箭弹,而且还是有目标的针对某个特定的战场。
如果鹰酱真往这方面研发,投进去的钱要打水漂不说,发展思路还将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王学新这边,则可以另外组建一套研发队伍……明面上是在跟斯金奈研发提高火箭弹的精度问题,实际上则是将技术转移研发导弹。
不过实际应付起来还真有些麻烦。
第二天斯金奈就带着他的团队赶到了完县机场……
斯金奈之所以这么急,一方面是因为鹰酱那的命令,另一方面则是他自己也有这方面的想法却毫无头绪。
事实上,这不能说是斯金奈的想法,而应该说是斯金奈的“痛脚”。
从巴祖卡火箭筒发明以来,其精度一直都是它的弱点所在,也正是因为这个弱点,巴祖卡一度被军方无视。
斯金奈身为巴祖卡的发明者,多年来一直都在考虑提高其精度的问题,但却一直都没有头绪。
因为火箭弹这东西与子弹、炮弹不一样。
子弹、炮弹从枪膛、炮膛里打出去就没有动力,这样的弹道相对稳定不会有太大的风偏率。
火箭弹不同,它发射出去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甚至全程都有动力,在这其中只要受一点风力的偏移就会导致整个运动轨迹出现很大的改变。
斯金奈苦思这个问题甚至尝试了许多方案都没能彻底解决,他甚至尝试增加火箭弹的瞬间喷发力……也就是让火箭弹在打出炮管前发射药就燃烧殆尽,之后依靠惯性飞行,这样就与子弹、炮弹的飞行方式差别不大。
然而,这种方式依旧存在问题:巴祖卡扛在肩上发射基座不稳定,即便士兵训练有素能瞄准目标,但在火箭发射瞬间还是会引起气流变化导致造成偏移,结果就是依旧打不准。
这问题日日夜夜像一种诅咒似的折磨着斯金奈,只要一有空就胡思乱想……沉迷其中往往就是这种状况,也只有处在这种状况下才有可能有进步有创造。
现在,斯金奈一听说王学新有办法解决精度的问题,马上就丢下手中的工作带着几个人从赶到了完县机场。
“王,听说你有想法?”斯金奈见到王学新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说提高火箭弹的精度,你要用到陀螺仪?它能有什么用?”
王学新一时语塞。
这样的问题,孙尔威这样的外行更容易忽悠,但是像斯金奈这种火箭专家……忽悠起来就难了。
考虑了一会儿,王学新就觉得不给一点真材实料可能没法过这一关,鹰酱那边只怕也无法继续合作下去,于是就回答道:“我也只是有一点这方面的想法,还不是很成熟。”
斯金奈把头点得跟捣蒜似的:“我也时常会乱七八糟的想法,但就是没想到用陀螺仪!”
这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要了陀螺仪当然要说明它能在提高火箭弹精度上起什么作用。
“我是这么想的!”王学新看了一脸期待斯金奈一眼,说道:“因为火箭发动机的特点,我认为如果试图在发射前做出任何努力试图提高它的精度,很可能都是白费力气!”
斯金奈点头表示同意,他一直无法解决的就是这个。
不过下一秒,斯金奈就明白了王学新话里的意思,他瞪大了眼睛望向王学新,说:“王,你的意思是……你打算在发射后干涉火箭弹的轨迹?”
王学新点了点头。
这很明显,如果发射前做的努力都是“白费”,那么就只有发射后改变轨迹了。
这思维是超前的,这时代几乎没有人想这么做,即便是汉斯的V1导弹也没这样的想法。
V1导弹的确是在发射后能持续干涉飞行状态,但它的目的并不是改变轨迹,而是保持飞行轨迹……原始的V1导弹其实是一种飞机,区别只是它是无人驾驶,汉斯研发它的目的是让它飞到日不落的土地上空,然后一头栽下触发炸弹就完成它的使命了。
可是现在,王学新居然提出在发射后干涉,以改变其飞行姿态以便命中目标的想法,这让斯金奈惊得下巴都差点掉了下来。
过了好一会儿,斯金奈才说道:“让我猜猜,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要用到陀螺仪,是吗?”
“是的!”王学新回答:“陀螺仪能够感知弹体的偏移,是往左偏还是往右偏了,或是有可能坠落了。只有知道这些,我们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第739章 人才
斯金奈身为一名研发人员,他当然明白王学新说的这些。
他考虑了一会儿就点头表示赞同:“很有创意的想法,王!但是……你打算怎么对它进行干涉呢?我是说,它飞在空中而且速度很快,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王学新给了一个不靠谱的想法:“我是这么想的,我们可以在火箭弹的周围设置一圈小孔,小孔里布置少量发射药,当陀螺仪感应到弹体偏左时,左边的小孔自动点燃将其推回原轨道,反之右边也进行同样的操作……”
话还没说完,斯金奈就惊叫起来,他激动的一把抱住王学新,说道:“你真是个天才,王!这的确是种可行的方案,上帝!我怎么没想到这方法,太棒了!我们终于找到了方向!”
斯金奈激动得手舞足蹈,过了好一阵子才想起了什么,问王学新:“那么,王!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这个项目?”
“现在就可以开始!”王学新一摊手,回答:“我会安排一个地方。不过,你知道八路军的条件,我们的实验室可能很简陋!”
“没关系,王!”斯金奈哈哈笑了起来:“知道吗?我认为实验室最重要的不是仪器也不是设备,而是创意!而你却不缺创意,这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说着斯金奈就乐呵呵的把这个好消息转告他的部下去了。
看着斯金奈的背影,王学新心下有些愧疚。
因为这注定是个无法成功的项目。
用发射药控制轨迹这种操作的确有,初期的反坦克导弹就是这么控制的,只不过……
依靠陀螺仪自行控制,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谈。
反坦克导弹那是弹体连着一根导线,另一头连着射手的控制器,就像打游戏似的进行人为干涉。
这是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第二代更先进一些,就只需要用瞄准器持续对准目标就可以了。
更先进的,就是可以完全摆脱导线用激光制导或是红外制导了。
而王学新给斯金奈的这个所谓的“增加火箭弹精度”的思路,表面上听起来是可行的……这也是王学新“狡猾”的地方,说话要七分真三分假,这样才能让对方相信。
王学新说的,在现代已经做到并应用在军事上。
问题在于……
陀螺仪不会瞄准目标,它只能感知发射出去后弹体的偏移程度,它不知道目标在哪。
如果加了导线用人工干涉,就没有问题,的确可以提高精度并达到远距命中目标的结果。
但如果没有导线……
结果就是陀螺仪有可能把弹体带歪,而且这控制的量也不是它能自动掌握的,这得经过无数次试验、无数次较正才能达到“差强人意”的结果。
(V1导弹就是经过无数次试验,只不过V1不是用发射药控制,而是像开飞机一样调整机翼)
这就是王学新的优势,有些东西只要差一点。
比如王学新告诉斯金奈的,仅仅只是加导线进行人工干涉而已。
但斯金奈如果不知道这个,就算进行无数次试验花了几年的时间和精力在其中,只怕也研究不出个所以然来。
更何况,斯金奈研究的还是用于批量发射的火箭弹,这又关系到成本问题……
因此,至少有一点斯金奈是对的,那就是想法、创意的确很重要。
需要补充的,就是这想法和创意必须是正确的,否则就只会是做无用功。
骗过斯金奈这个专家后,王学新就暗松了一口气。
不过王学新自己也要准备起一支研发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