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亮剑之军工系统_分节阅读_第385节
小说作者:远征士兵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1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9:54
  说着斯金奈摊了摊手,不无惋惜的说:“该是分别的时候了。”
  “你们已经完成火箭筒的项目了?”王学新问。
  “可以这么说吧!”斯金奈回答:“我们在充分学习了你的火箭筒的设计后,修正了我军火箭筒的一系列缺点,我相信它已经可以投入战场了。”
  顿了下,斯金奈又说道:“不过我觉得,我军还是有必要装备你设计的火箭筒。因为我们的火箭筒始终有个问题无法解决,那就是过于笨重。所以你那个超口径火箭筒简直就是个天才设计。在这方面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超越!”
  所谓的“超口径”,指的就是毛熊火箭筒弹药超过身管的设计。
  斯金奈说的没错,这种设计的优点就是体积小重量轻,携带十分方便。
  对于单兵武器而言这一点十分重要,这也是毛熊火箭筒能在第三世界国家及游击队大量装备的原因之一。
  反之,鹰酱的火箭筒……确切的说是巴祖卡火箭炮,它走的是常规思路,就是炮弹是装在炮膛内的。
  这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体积大重量重不便携带的缺点,这个缺点在冲锋、行军和后勤运输方面都会出现问题,比如一辆汽车可以运五十具巴祖卡,至少就可以运一百具火箭筒,空投也同样如此。
  不过,这个缺点对于鹰酱而言就不是什么大问题……鹰酱最不缺的就是后勤补给。
  顶多就是空投的时需要计划一下。
  空投当然要尽可能多的将装备运送到空降部队手中,所以用巴祖卡就不太划算,这时可以考虑使用火箭筒代替。
  王学新对这些并不关心,他只想找个借口把斯金奈留下来。
  想了想,王学新就说道:“我关心的不是这个,斯金奈,我们的火箭筒穿深只有60MM,这在华夏战场或许够用,但是在其它战场……”
  斯金奈点了点头。
  王学新说的的确是鹰酱需要面对的问题,鹰酱在国际战场上要面对的不只有鬼子,还有汉斯。
  而汉斯此时的四号坦克已经把装甲增加到50MM。
  60MM的穿透很难正面击穿50MM的倾斜装甲,这样一来火箭筒就无法对敌人坦克构成威胁,而火箭筒又很难从侧后攻击敌人坦克……
  火箭筒与反坦克炮不同。
  反坦克炮射程远,可以隐藏在敌人进攻线的侧翼从侧面攻击目标。
  而火箭筒的射程只有可怜的几十米,百米左右就因为过大的风偏率不易命中,这要是还能从侧后攻击目标……那基本只有在敌人跟随步兵死绝的情况下才能办到了。
  不过斯金奈对此却并不在意。
  “这也是我急着回国的原因之一,王!”斯金奈回答:“我认为这种火箭筒的穿深应该远不只60MM,之所以只有60MM是因为触发时间没在焦点上,而要精确的把触发时间和距离定在焦点上,就应该回国利用精密仪器才能做到!而你们这……”
  王学新承认斯金奈说的是对的,以八路军的条件很难生产出对焦触发的火箭弹。
  他原本还想用这理由把斯金奈留下来,没想到这却是斯金奈回国的理由。
  斯金奈还以为王学新是在担心他研发出新的弹头后不把技术给王学新,就补充了一句:“放心,王!有一天我们找到方法了,会把技术分享给你们的,我们有共同的敌人,不是吗?”
  王学新只能点了点头,说:“好吧,合作愉快!希望我们下次还有合作的机会!”
  “当然!”斯金奈说。
  斯金奈刚要转身,王学新就说道:“斯金奈,在对焦这个问题在,我想我们应该改变思路。”
  “什么思路?”斯金奈疑惑的回过头。
  这段时间他已经把各种方法都想过了,但是想破了脑袋各种试验各种尝试都行不通……要知道火箭筒的锥形装药爆炸时焦点就只有一个点位,在飞行时间如此之快的情况下想要准确把握其焦点恰好对准装甲表面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此时的他不相信王学新能有思路。
  或者就算有思路,那也应该是他尝试过的思路。
  “是这样!”王学新知道斯金奈这段时间在做什么,他说:“我认为我们一直在尝试改变距离以及尽可能保证火药柱的稳定性使其对焦,这偶发因素太大了。”
  火药柱足够稳定,就能尽可能保证火箭筒射出的速度,只有得到一个稳定的速度,然后才能计算出要在什么时间触发火箭弹更合适,另外还要考虑引信的延迟时间以及精细程度等等。
  这所有的东西只要有一点出入都会造成火箭弹因为不对焦而穿深不足。
  但即便如此,火箭筒还是会碰到逆风、顺风的问题……这些都会改变火箭弹的速度。
  因此,严格来说,这速度其实是不可控或者说是“不可预估”的。
  “我知道这个!”斯金奈问:“你有解决方法?”
  王学新说:“如果我们不是用普通引信,而是使用压力引信……我的意思是说,当火箭弹撞击目标坚硬的装甲时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如果有某种引信,能在达到某个压力的瞬间将火箭弹引爆,我想,对焦就是我们能控制的了!”
  这话孙尔威是听得稀里糊涂的,但斯金奈却瞪大了一双眼睛,然后就激动得语无伦次:“我的天,你真是个天才,王!我为什么想不到这一点,如果我们用一个压力值引爆,就可以完全忽略那些不可控或是很难控制的因素,所有的!取而代之的,我们只需要测试出对焦压力值就可以了!上帝,你是对的,王!你是对的!”
  斯金奈说的是没错,如果以压力值引爆,就与火箭飞行的速度无关了。
  因为不管是以什么速度飞行,最后撞击到目标装甲时都是在达到同一压力时引爆,而这个压力值就是焦点位置,于是就达到最大穿深。
  王学新其实一直都知道这个,之前不说,只是为了不让斯金奈回国而已。


第678章 意外
  曾几何时,王学新也想自己研发这个项目。
  但一来没有很大的必要……这是由战场决定的,鬼子的坦克绝大多数都是薄装甲,一式坦克的正面装甲有50MM很难击穿,但这坦克并未大批生产少得可怜,上一场战斗中甚至还发现鬼子的一式坦克存在故障多机动差的问题。
  这其实很正常,鬼子刚研发出来的坦克,再加上鬼子在坦克发动机的技术上比欧美工业强国要落后一代到两代,勉强用马力不足的发动机拖厚重装甲的坦克,肯定容易出这样那样的问题。
  因此,王学新认为“一式”坦克不会是八路军的主要对手。
  如果主要对手不是“一式”,那么火箭筒60MM的穿深就已经足够了。
  后来王学新才知道他这个判断是错的,鬼子在坦克方面的发展已经因为他用T34消灭了几个战车联队而发生了改变。
  另一个原因,就是八路军技术水平的限制,想要自己研发压电引信十分困难。
  这东西又不能向鹰酱买。
  一旦向鹰酱买或者让鹰酱研发这种压电引信……就连傻子也知道它是用在火箭弹上了,于是也就没有保密的必要。
  王学新问斯金奈:“那么,这个项目需要你回国测试吗?”
  “不不,当然不需要!”斯金奈回答:“我们可以让人把这种压力引信送来!”
  斯金奈这么说,一个归心似箭的部下就不乐意了。
  “可是我们也没有必要在这里实验!”部下说:“这个项目听起来不难,我们完全可以在国内解决!”
  斯金奈似乎认同这个观点,他把目光转向王学新,说:“王,一旦我们研发成功,会马上告诉你并把这种引信优先提供给你们!”
  王学新只好点了点头:“也好,我尊重你们的选择!”
  王学新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能将他们留住,因为这种压电引信对鹰酱而言的确没难度,毕竟是个工业强国。
  所以,斯金奈要的只是他这个思路。
  斯金奈拥抱了王学新一下,然后握着王学新的手说:“很高兴与你合作,王!我们得到的远超想像!谢谢!”
  说着斯金奈等人就在警卫员的陪同下去休息,他们将在明天与飞行员一起前往西安,在那里搭乘飞机从三哥那中转回国。
  王学新有些沮丧。
  王学新的问题,是他满脑子都是思路,而且还是对的思路,也就是说一击即中。
  但受限于八路军的工业水平……八路军几乎没有工业。
  同时也受限于八路军的知识水平……这不是说八路军里没人才,比如赵刚就是大学生,还有参谋长是毛熊那留学回来的,再有苏欣还是机械方面的人才。
  问题是此时华夏还处在农业国的时代,他们从小学习的东西都与高科技不是沾边。
  苏欣学的机械可以算是沾边了,但是高科技方面却还是受限于国内的知识层次,尤其苏欣学的还是工业机械而不是军事科技。
  因此,王学新需要像斯金奈这样的人才,他是与世界接轨的专家,有超强的执行能力、运作能力或者也可以说是人脉。
  比如,王学新如果对苏欣说这什么什么压电引信,苏欣也能听得懂,但要办到却十分困难。
  但这个问题对于斯金奈而言,不过就是给上级发个电报就可以。
  王学新需要这样的一支团队,但现在似乎没法留住。
  接着又传来了一个让王学新头疼的消息:
  “王,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孙尔威说:“汉斯快要打到莫斯科了!”
  王学新有些奇怪:“他们不是稳住阵脚了吗?”
  王学新说的是毛熊投入了许多火箭筒……这是历史上没有的,王学新以为这能改变些什么。
  然后,孙尔威却苦笑着摇了摇头:“毛熊的战术,你知道的,他们甚至连进攻和撤退时间都是固定的,因此再一次被汉斯包围而损失惨重!”
  孙尔威说的并不夸张,二战时确有其事,毛熊军队的官僚主义及战术僵化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许多军官都是打仗时一味的让士兵冲锋,他们相信只要“足够勇敢就一定能获得胜利”。
  这句话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什么才是“足够勇敢”?
  勇敢到每个士兵都奋不顾身够不够?
  这是无法量化的主观词。
  于是,一旦打了败仗,指挥官就能轻易的甩锅给士兵,说是因为他们“不够勇敢”!
  因此,毛熊初期的大溃败其实并不是装备的问题,他们的装备并不比汉斯差,比如T34,还有米格战机和雅克战机。
  毛熊最大的问题始终是军队制度出了问题……片面的强调精神而忽略一切指挥技巧,大批只会拍马奉承没有指挥能力和实战经验的军官身居高位不断的做出错误的决定。
  于是朱可夫这个仅存的硕果才会成为“救火队员”。
  王学新皱了皱眉头,他算了下时间,此时毛熊那差不多要开始莫斯科保卫战了。
  王学新有个不详的预感,他问:“可是,这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孙尔威回答:“原本我们决定增援你们100架飞机,但是现在,他们认为毛熊那更紧张,认为应该优先增援毛熊,最终决定只派30架增援。”
  “30架?”王学新摇了摇头:“30架甚至都无法保护机场的安全!”
  这是王学新的估计,他在计划书里写得很清楚,八路军机场的设计肯定要面临鬼子的轰炸……鬼子必定会希望将八路军空军扼杀在萌芽状态,于是会集中所有的力量实施轰炸。
  因此,初期的“安全”十分重要。
  而安全是需要用战斗机打出来……战斗机才是移动的作战装备,而不是像高射炮一样只能被动防御。
  但如果只有30架……这些战机甚至分批巡航都不够,又怎么能保证机场的安全?
  孙尔威无奈的摊了摊手,说:“我无能为力,这是他们的决定!”
  又过了一会儿,孙尔威拿着电报说:“杜立特将军建议你们,或者可以等一段时间,等你们充分准备好了再考虑这个问题!”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1页  当前第38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5/10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亮剑之军工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