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名火箭筒射手背着火箭筒就往房屋里钻。
第632章 闪电战
这就是步兵反坦克的好处。
步兵在巷战里更灵活,什么巷子都能钻没有交通上的限制,还能隐藏在房屋中,以暗打明,手里要是再有个能打几十米的火箭筒,那妥妥的就是敌方坦克的噩梦。
这也是现代坦克一直对巷战十分头疼的主要原因……即便是现代有夜战能力的坦克,也没法对付这种步兵拿着火箭筒藏在房屋中的战术,何况此时鬼子的坦克还没有夜战能力。
王学新没有跟着火箭筒射手一起去,他只听到另一侧的街头响起一声声火箭筒特有的啸声,接着就是几声爆炸。
原口知江第一时间就被打懵了,他虽然知道八路军有火箭筒,但所有的注意力和关注点都在敌人的T34上,想的都是怎么对付八路军的T34……
原口知江已经想好了,敌人T34冒出头时,97中战或许依旧无法击穿其正面装甲……虽说理论上说,97中战在100米距离内能击穿T34,但那只是理论。
T34的特点,就是其炮塔装甲带有倾角。
这倾角不只是增加敌人穿甲弹的破甲厚度,更是有可能将敌人打来的穿甲弹弹飞,距离近也不例外。
原口知江明白,像这种在巷子里的近距离坦克对战,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将目标摧毁,那要被击毁的就是己方战车甚至还会引发全面崩溃。
因此,原口知江为了确保能将敌人冒出头的战车击毁接着引起连锁效应,就在街道的两边分别布设两辆97中战车,其它中战车则在暗处等待时机。
原口知江是这么想的:敌人T34一冒头,如果要把正面装甲面对这边的97中战,就必然会将薄弱的侧后装甲暴露在另一边的97中战之下。
一辆中战车有可能会打偏,但是两辆同时打偏,那概率就很小了。
因此,原口知江突然对这场战斗有了信心,他觉得就算敌人拥有再多的T34,上来只怕也只是给他送来功劳。
原口知江甚至都在想像八路军这让帝国心惊胆颤的T34部队在自己面前一辆辆被炸成废铁的样子了……做为一名帝国的战车兵,没有什么能比这更显荣耀吧!
然而,就在原口知江做着美梦时,突然几道亮线在空中划过,接着“轰”的一声,一辆97中战就着起了大火。
“怎么回事?”原口知江对着电台大叫:“敌人从哪里上来的?”
“大佐阁下!”副官大声回答:“不是敌人坦克,是敌人步兵,他们正在用‘喷进弹’袭击我军战车!”
原口知江霎时脑袋就像按了暂停键似的无法思考了……
步兵?
怎么会是步兵?
步兵怎么会是战车的对手?
但它偏偏又让战车无可奈何。
因为两侧到处都是民房到处都是窗口,步兵可以在这些民房里灵活的穿梭,而战车空有强大的火力却无法输出……不知道目标的位置当然无法攻击。
而敌人步兵手中的“喷进弹”却能轻松的将战车击毁。
于是,原本还处在被动地位的八路军,仅仅只是派上步兵就扭转了整个局势化被动为主动。
估计原口知江在会在心里大骂:这些混蛋,你们怎么能不按套路出牌!
然而战场就是战场,没有半点后悔的余地。
就在原口知江迟疑的时候,又有两辆战车被命中,它们被命中后不是冒起火头就是呆在原地不动,这已经说明八路军“喷进弹”能有效击穿97中战的装甲。
“大佐阁下!”副官大叫:“我们不能再这样等下去了!”
原口知江明白副官这话的意思。
继续呆在这里,就只有被敌人“喷进弹”一发接着一发的消灭。
但是……
不这样还能怎样?
原口知江考虑了下,最佳方案应该是战车部队继续留在原地保持阵形,至于敌人步兵,就应该让帝国步兵去应对。
原口知江这么想是对的。
因为坦克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反而是步兵,才有可能将坦克两侧的房屋占领并保护坦克的安全。
因此,原口知江就冲着埋伏在街道另一侧工事里严阵以待的帝国士兵大喊:“别傻愣着,占领那些房屋保护坦克!”
但没人听原口知江的指挥……鬼子的军纪可不是开玩笑的,他们得到的命令是保护指挥部,就不敢越雷池一步。
一旦他们擅作主张将步兵投入到战车的战斗中,防御圈出现漏洞被敌人突破怎么办?
因此,过了好久都没人动,直到安达二十三接到电话,知道战车部队陷入危险,这才派出一个中队协同战车部队作战。
不过这已经是几分钟后了,原口知江的战车已经被摧毁了五辆。
而且此时原口知江的心态也已经崩了……
其实归根结底,这还是八路军快速突进的结果。
要论素质、训练和协同,鬼子无论哪方面都不差。
问题就在于王学新没有给他们任何准备的时间,八路军坦克部队从突破南门起,到歼灭一个反战车中队再到运城中心鬼子的指挥部,全程不过二十分钟。
在这二十分钟里,鬼子所有的单位都是急匆匆的上马,要不就是临时调过来挡枪。
于是信息、协同、指挥全都不在一个位面上。
比如安达二十三知道来的是八路军的T26,但战车部队的指挥官原口知江却以为是T34。
再比如原口知江的战车部队不归安达二十三指挥,于是安达二十三仅仅只是将其调来,却不知道战车部队没有步兵协同。
而原口知江又无法指挥安达二十三的部队,虽然到处都是帝国士兵,却一时找不到与之协同的步兵。
……
等等所有的一切,看似是一系列的巧合,其实却是八路军的突袭取得了效果。
汉斯的“闪电战”其实也是这样,在充分掌握敌人信息和情报的基础上,用坦克对薄弱部位发起突袭然后迅速穿插包围,不给敌人任何喘息和准备的时间,于是就达到“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的目的。
王学新这次突袭,也能算得上是一场闪电战。
第633章 牺牲
原口知江的心态就是在几分钟之内崩溃的……
战场上几分钟的时间,对一名指挥官而言有时就是几个世纪。
因为这对原口知江而言就是从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的过程。
原本对帝国军队寄予希望,以为用步兵对敌人步兵是个好的解决方法,这样这场仗还有救。
但很快就发现步兵对此无动于衷,他们全都呆在工事里眼睁睁的看着帝国战车被击毁,如果说有做什么的话,就是用手中的步枪盲目的朝街对面的房屋射击。
不过这些射击显然起不了什么作用,“喷进弹”依旧一发发的从黑暗中打出。
让原口知江陷入绝望的,则是敌人已经发现战车联队的主力……隐藏在街道拐角后的八辆战车。
这时,就算帝国士兵上来增援也来不及了,这八辆战车一旦被击毁或是死伤过半,原口知江就再也没有能与敌人对抗的东西。
于是……
“不能等下去了!”原口知江下令:“所有人,全速前进!决一死战的时刻到了!”
这是无奈的选择,因为再这么等下去,结果就是连敌人的战车都没见到,就已经被敌人的“喷进弹”打得失去了战斗力。
所以只能无脑冲。
如果冲到敌人战车堆里与之混战在一起,还有一线活下去的希望。
鬼子战车兵应了声,然后就加足了马力朝主街涌去。
然而,就像之前说的,坦克之间的巷战,呆着不动的防御一方肯定更占便宜,因为它们是做好准备就等着对方冒头,而且还不只一门炮对准街口。
坦克三连当然做好了准备,甚至连穿甲弹都已经装填完毕。
这个倒不需要王学新下令,二排长也能想到这一点:鬼子坦克要是被火箭筒给逼得没了办法,当然会选择孤注一掷做困兽斗。
战局果然如此,在一阵“隆隆”的马达声中,一辆97中战黑呼呼的影子从街口冒了出来。
位于二排长旁的副车一时没忍住,其车身才冒出三分之一就“轰”的一声击发,但炮弹却有如石沉大海没有反应,鬼子坦克依旧“隆隆”的往前开。
二排长在心里骂了声:“这个熊尚民,老是毛毛燥燥的,不知道建筑容易挡着目标吗?这么近,咱们能击穿其正面装甲,急什么!”
建筑不仅是挡着目标的问题,高速飞行的炮弹若是途中撞上了异物,很容易发生弹道偏离。
以偏离的弹道撞上目标装甲,不但威力减弱还有可能像撞到倾斜装甲一样发生跳弹。
而且二排长的想法没错,敌我之间距离不过三十几米,在这距离上即便是T26的45MM坦克炮也能轻松击穿鬼子97中战的正装甲,所以应该沉住气,等鬼子暴露面积最大的那一刻再射击也不迟……反正目标在行进中,运动中射击几乎没有精度,还是在黑夜里,所以谁怕谁呢?
二排长就是这么做的,他一直等着鬼子坦克车身即将转正的那一刻,然后“轰”的一声,一发炮弹正中目标,鬼子坦克继续往前行驶了一段距离,直到斜着撞上了一旁的建筑才停了下来。
T26的穿甲弹大多是实心弹,它击中目标不会爆炸,但打穿装甲后在内部造成的装甲碎屑却会像子弹似的到处乱飞,在坦克舱内还会反弹。
如果没有命中发动机,时常会出现里头的坦克乘员已经死亡,但坦克还在行进的现像。
二排长第一时间就判断出自己命中目标了。
因为敌方坦克的炮塔原本也在旋转不断的调整角度瞄准二排长的坦克,但命中后它就不再旋转了。
二排长马上装填上穿甲弹并调整角度等着下一辆。
这时居然乘着这当口,突然窜出一辆95式轻坦,其轻小的车身只一眨眼的功夫就越过了二排长的射角……
这应该是95式轻坦有意为之。
它知道这么下去坦克一辆辆冒头只会一辆接着一辆被敌人干掉。
因此,它就凭借着95轻坦的速度,乘着敌人刚刚击毁97中战装填弹药的时候突然冲出。
这对八路军而言是个危机。
95轻坦虽说火力不足防御也有限,但在这种近距离拼杀的情况下,37MM火炮打穿T26轻坦的侧后装甲也是不成问题的。
更重要的还是,T26后方还有许多八路军的跟随步兵,尤其王学新这个指挥官也在其中……这要是鬼子这轻坦克冲进来又是碾又是打机枪的,八路军很快就会乱成一团。
八路军要是一乱,鬼子的97中战就乘这机会冲过街口,到时以97中战对T26,鹿死谁手还是未知之数。
二排长没有迟疑,当即下令:“冲上去,堵住路口!”
在旁人听来这或许是个很正常的命令,但是用自己的坦克堵住路口挡住敌人前进的路……这话的另一个意思就是牺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