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间鬼子还搞了一次宣传战,他们在战斗间隙派出伪军远远的用大喇叭冲着358团的防线大喊:
“358团的弟兄们,帝国军队这次对运城是志在必得,你们不可能赢的!”
“投降吧!咱们胳膊拧不过大腿啊,你们是什么装备,帝国军队又是什么装备?都是娘生爹养的,好死不如赖活着,何必呢?”
“你们在这流血牺牲,八路却在山头上看热闹,我这也看过眼哪!”
“八路要是有心,早就派部队下来增援你们了,可是现在呢?”
……
这要是之前,358团被汉奸这么喊两下只怕就人心惶惶无心恋战了,但现在全军上下已经打了预防针,因此就没受什么影响。
唐河安的三营此时正好换防到一线,他卷着袖口手拿盒子炮用枪口顶了顶军帽,只探了探头又缩回了脑袋。
他什么也没跟部下解释。
因为他知道有时越解释反而越糟……那会变成一种心虚的表现。
不解释反而就是一种最好的解释,因为这就是对敌人宣传战的一种不屑。
唐河安知道,部下一个个都看着他,他的表现就是一种最好的回应。
这时的唐河安已经彻底明白楚云飞说的,这是鬼子耍的把戏了,他心里也因此气愤不已:“他娘的,竟然把你爷爷当猴耍,老子长这么大还从没这么丢人过!”
这时喇叭那头又响起了喊声:
“对面是唐营长的队伍吧?”
“唐营长,咱们替谁打仗都值,替八路军打仗,那就是一个字:冤哪!”
“人生在世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荣华富贵吗?”
“这边说了,只要唐营长开口,想要什么尽管说!”
……
唐河安“呸”了一声吐了口唾沫,然后冲着几米外的迫击炮手喊道:“饭团,给他娘的来一炮,打不中你自个冲上去!”
“是!”迫击炮手应了声。
迫击炮手外号饭团,是因为当初就为一个饭团加入了晋绥军……加入晋绥军可以拿到一个大洋,其它的部份当然是被中间人给吃了。
这也一度成为晋绥军中的一个笑话,于是他就落下了“饭团”这个外号。
饭团进入部队后其它的不行,打迫击炮却是用感觉,一打一个准。
问他是怎么回事,饭团就回答:“俺也不知道是咋回事,只要那玩意往手里一抓,脑袋里就有炮弹打出去的样子,能打到哪就八九不离十了!”
唐河安一听,他娘的这就是天生的迫炮手啊,于是就下令:“你往后啥也别干了,就打迫击炮,晚上都抱着迫击炮睡,明白吗?”
“是!”
结果饭团这傻呼呼的,晚上还真抱着迫击炮睡了。
饭团从战壕里悄悄的探了下脑袋瞅准了喇叭的位置,然后往下一蹲就凭着脑海里印像微调着迫击炮的角度。
这事说来也奇怪,饭团从没学过算术,更不知道什么抛物线、加速度,甚至连算钱都不会,但就是能把迫击炮给玩出花来。
他调了一会儿,就对弹药手说:“放!”
弹药手二话不说,拿着早就准备好的炮弹往炮口一放……
只听“轰”的一声,一发炮弹呼啸而出,不久就是一声爆炸,炮弹准确的命中喇叭后方,炸开的冲击波将喇叭整个掀翻了,飞到几米外的地上发出一阵刺耳的噪音。
喇叭后喊话的汉奸就不用多说了,早已躺倒在地面上死活不知。
之所以说“死活不知”,是因为那“尸体”还能动一动。
但这就跟死了是没有任何区别,因为鬼子是不会浪费时间、精力,尤其是珍贵的药材去救一个汉奸的,这对鬼子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对汉奸连看都懒得看一眼。
因此,汉奸的下场,就是留在原地慢慢的等死。
晋绥军防线这边就传来一片欢呼,唐河安高兴的冲着饭团叫道:“好样的,饭团!回头给你报功!”
饭团有些懵,他刚才其实是想直接命中喇叭把它炸得稀烂的,结果打偏了……
这时空中突然传来一片炮弹的呼啸声,唐河安大喊一声“隐蔽”,接着炮弹就成片成片的落在阵地上。
就在唐河安以为鬼子这炮弹要打上一阵子时,鬼子的炮弹突然就停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怪的“嗖嗖”的呼啸声。
“火箭炮?”唐河安有些意外。
358团的火箭炮炮弹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哪还能这么大规模的反击。
接着唐河安就想到答案了,他跳了起来朝阵地后看了看,远处一片烟尘的背景中,果然有几辆卡车,火箭弹正一枚接着一枚的从它们后座发射出去。
“八路军,是八路军!”唐河安高声喊了出来。
士兵们也高声欢呼起来,许多人还兴奋的摘下帽子朝后方一阵乱挥。
战后唐河安在回忆起这一幕时,谈起自己的感想:
“问我那时想着啥?”
“没想啥,就想一件事:都是华夏人!”
“不管是谁,反正能打鬼子的都是好汉!”
其实不只是唐河安这么想,其它战士差不多也是一样的想法。
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有太多兄弟自相残杀的情况了,那其实并不是大多数战士内心的想法,他们只是受人左右而无力抗争。
如果有得选,王学新相信,他们大多都会站在同一战线对抗鬼子。
这也是全国绝大多数百姓的愿望,只是某些政权为了私利、权力和欲望而逆势而行而已。
第592章 理由
首长说的会将火箭炮部队调去增援晋绥军当然不是说说而已。
先不说运城的防御对八路军有好处,帮助晋绥军就是在帮自己。
也不说,打鬼子义不容辞……反正这些火箭炮炮弹都是要砸在鬼子身上,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砸其实区别不大。
更重要的还是八路军向来说到做到。
这是一种态度,诚信是合作的基础,八路军当然不会傻到为了节省火箭弹而动摇这个基础,同时这些火箭炮炮弹能带来的还是晋绥军士气的提升,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冈村宁次那也得到了消息。
他看着情报脸色铁青,一双眼睛像受伤的野兽似的露出点点凶光。
筱冢义男对此表示不解:“大将阁下,八路军只出动五辆炮车发射60枚喷进弹,炮兵的损失也不过只有五门火炮……这损失对整场战役几乎没有影响,为何大将阁下……”
“筱冢君!”冈村宁次回答:“这不只是五门火炮这么简单,它背后的意义,是八路军与晋绥军的团结,明白吗?”
“是!”筱冢义男挺身回答,但也不敢多说。
因为这意味着冈村宁次的离间计已经破产,而这种失败,对帝国军人而言是种耻辱。
沉默了一会儿,冈村宁次就下令道:“如果是这样,只攻运城就没有意义,该是全面进攻的时候了!”
“是!”筱冢义男应了声,转身就通过电话将命令传达了下去。
于是中条山防线马上就热闹了起来,首先上阵的当然是伪军。
鬼子不希望他们能攻占八路军的防线,他们希望用伪军探明八路军的火力点,然后再用火炮和正规军强攻……简单的说就是节省炮弹减少鬼子的伤亡。
一批批伪军在鬼子军官的命令下排山倒海的沿着中条山的山路往上攻,密密麻麻的像蚂蚁似的,但一个个畏畏缩缩的在千般不愿的情况下前进……没办法,伪军的存在不就为了这个?
伪军部队的军官有一半是鬼子。
这是按殖民部队设置的,比如日不落的殖民军军官绝大多数都是日不落人,鬼子因为兵力不足只能用一半的人员控制伪军。
这些鬼子军官那是完全不把伪军当人看,只要稍有退意或是怯战不前,他们就会在后方鸣枪示警甚至冲其后背开枪。
不过重点却不是这个,八路军居高临下的优势以及这段时间的准备再加上顽军留下的碉堡工事,要打退鬼子这样的进攻简直是小菜一碟。
重点是鬼子的坦克部队出动了。
“营长!”一直守在电台旁的陈松勇报告道:“鬼子的坦克上来了,首批一共两个战车联队,分两个方向进攻,一个联队进攻运城碉堡群,另一个联队进攻楚云飞的北翼防线!”
王学新只回了声:“位置!”
陈松勇赶忙就看着电报在地图上分别标上了坦克进攻的位置。
进攻点看起来很对称,分别在运城和北翼防线正中。
中央突破或许是个好选择,但这么有规律的进攻……是不是过于中规中矩了?
这不像是老奸巨滑的冈村宁次的风格。
另外,以冈村宁次的情报能力,他不可能不知道晋绥军在反坦克能力方面得到了加强……简单的说就是火箭筒。
火箭筒虽说不起眼,但它加上反坦克壕或是铁丝网之类的,绝对是坦克的噩梦。
大这情况下,以一个战车联队五十辆坦克正面进攻楚云飞五千人驻守的防线,是不是草率了?
王学新猜的没错,鬼子战车联队的进攻并不顺利。
如果是在以前,晋绥军没有装备火箭筒时,鬼子的坦克可以说是陆地的王者,在华夏土地上横着走没人可以挡得住它……如果要将其炸毁,就只有抱着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往上冲。
但鬼子有相当的步坦协同能力,于是那冲上来的一个个爆破手都是跟随步兵的靶子。
然而,有了火箭筒后整个形势就不一样了。
爆破手不需要冲到坦克前,虽说火箭筒的射程只有短短的几十米。
但战场上几十米已经足够了,障碍物、战壕、弹坑,都可以让火箭筒有发挥的空间,实在不行就释放烟雾,再不行就发起反攻……
反攻是下下之策,但也是不得已。
所谓的“反攻”,指的就是鬼子坦克掩护着步兵冲上来时,华夏军队眼看顶不住要被撕开缺口了,就用步兵对敌人坦克发起反攻。
反攻当然不是希望能用步兵集群冲锋将敌人坦克炸毁,在鬼子的火力和协同下这几乎不可能。
步兵的反攻仅仅只是为了给火箭筒射手争取时间和空间,甚至还有专门设置两个班为火箭筒射手提供掩护,使火箭筒射手能够顺利接近坦克并将其击毁。
358团就这么干了两次,每次反攻都死伤惨重但最终还是将鬼子战车联队的进攻打了下去。
一直关注着情报的陈松勇则有些担心,他对王学新说道:“营长,358团已经死伤过半,就要撑不住了,咱们的坦克部队是不是……”
王学新摇了摇头,说:“还不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