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普遍的说法是汉斯的stg44,因为STG44是一款实际意义的突击步枪。
但实际上最先有突击步枪意识的还是鹰酱。
鹰酱研发M1卡宾枪的原因,就是现在普遍使用的拉栓或半自动步枪的威力过乘,射程动不动六七百米,春田步枪的有效射程甚至达到800米。
(注:有效射程指的是步枪能在这距离上保持弹道的稳定,其散射面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能有效命中目标)
但这个有效射程没有太大的意义。
800米的距离,即便是身高一米七的敌人完全站立也相当于在一米的距离看一根细铁丝,就算加装狙击镜想命中也十分困难。
更何况,绝大多数的战斗都发生在500米的距离内。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栓动步枪威力过剩。
它一无法命中,二几乎没有现实需求,带来的缺点却是后座力很大使步枪无法连发……对于栓动步枪而言,能连发的步枪就是机枪,通常无法端在手里“哒哒哒”的对着敌人一阵扫射(电影、电视除外)。
那为什么需要这种枪这种子弹?
更确切的说,把这种枪和子弹留给机枪和狙击枪不就可以了?
普通士兵使用这种栓动步枪是不是毫无意义?
另一方面,就是手枪只有50米的有效射程,用于防御和自卫又太近,冲锋机关枪的射程不过一百多米……
这么一思考,100多米的射程与800米的射程中间就有一个巨大的火力空白。
战斗时,太多太多的士兵需要忍受800米射程的步枪的后座力和低射速,去射杀300米到500米距离的目标。
于是就有了现代突击步枪的概念:减小子弹威力,使其射程在500米左右,因为威力减少后座力减轻,步枪就可以连发达到火力输出的最大值。
这也就是所谓的中间威力弹。
M1卡宾枪基本是按这样的思路生产的,问题在于它的子弹威力太多射程只有两百多米,于是被称为“准中间威力弹”。
从这方面看,鹰酱虽说因为没有战斗经验,但因为工业和科技的发达,在武器装备的设计思维上还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王学新拿到M1卡宾枪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要不要告诉孙尔威这些东西然后提醒鹰酱生产中间威力弹。
但想了想王学新还是把想说的话咽了下去。
首先,是因为鹰酱本身没有太大的突击步枪的需求。
汉斯之所以能生产出STG44,是因为其制式步枪要么是栓动步枪要么是冲锋枪,中间巨大的空白没有任何装备可以填补,于是对突击步枪的需求很大。
但是鹰酱……
M3加兰德半自动勉强填补了火力不足的空白。
M1卡宾枪填补了防御和自卫能力的空白。
再加上鹰酱部队里的机枪配置,还有战前通常是用火炮把敌人的阵地轰个几天几夜……还需要担心步枪火力不足的问题?
更重要的,其实还是王学新有私心。
这要是让鹰酱整出了自动步枪,接下来抗美援朝他们是不是就用上了?
要知道史上鹰酱在打抗美援朝时还是普遍使用M3加兰德、M1卡宾枪以及被称为黄油枪的M3冲锋枪。
这要是整出了自动步枪……这些装备就全都可以淘汰了。
因为自动步枪兼有步枪的射程、卡宾枪和冲锋枪的射速及火力,只需要配上几把狙击步枪和班用机枪就堪称完美。
另一方面,鹰酱要是整出的突击步枪,那也是M16这样的玩意,这东西保养困难、安全性低,动不动就打不响,不太适合华夏军队。
因此,不管是为现在还是为将来着想,似乎都不能让鹰酱提前整出突击步枪。
然后王学新就想到了毛熊……
毛熊那整出的突击步枪可是AK47啊,这玩意维护简单、安全性高,是游击神器之一,很符合华夏的环境和战术。
要是能提前把这玩意整出来……那八路军的战斗力可就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啦!
于是王学新没多想,起身就去找安德罗维奇。
这事原本应该找莱蒙洛科夫。
不过莱蒙洛科夫已经受命返回重庆,他临行时把联络的事交给了安德罗维奇。
莱蒙洛科夫少校是这么交待的:“上尉,你也许知道一些关于营长同志的事?”
“你指的是哪方面,少校同志?”安德罗维奇摆出一副随意的样子。
安德罗维奇这不是对莱蒙洛科夫这个少校不敬,而是他这个顾问在独立团很受欢迎……上一回他驾驶着T34在八路军面前一阵狂秀,单枪匹马的飞奔进鬼子坦克群大杀四方,这让八路军坦克兵纷纷奉他为楷模。
这一仗后,别说是王学新、李云龙了,就是首长也亲自给安德罗维奇发了一封感谢的电报。
所有的这一切让安德罗维奇及一众毛熊顾问很受用,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被需要、被重视的感觉。
因此,安德罗维奇在回答关于王学新的问题是就比较随意。
“不过当然!”安德罗维奇接着就很自信的回答:“他是我的朋友,少校同志!关于他所有的事我都知道!”
“我指的是他的火箭筒!”莱蒙洛科夫带着不悦的神态的批评道:“给我严肃点,上尉同志!如果你知道国内的战情,就该知道他发明的火箭筒在国内发挥了大作用,我们用这种装备摧毁了许多敌人的坦克,敌人对它毫无办法!”
“是,少校同志!”安德罗维奇挺身回答。
被莱蒙洛科夫这么一说,安德罗维奇发现自己在华夏做的似乎不值一提。
所以,应该是自己感谢王学新而不是八路军感谢他。
“一样装备!”莱蒙洛科夫加重语气接着说道:“仅仅只是一样装备,就改变了国内的形势。所以,我们不能放过任何一个与营长同志做交易的机会,这是你身为军事顾问的另一个任务。这是将军给你的命令,明白吗?”
“是,少校同志!”安德罗维奇挺身敬礼:“为了祖国,保证完成任务!”
第569章 交易
王学新要找安德罗维奇还不容易,因为他随坦克部队驻守在距离骆驼岭五公里的一个山坳里……
坦克部队就是这点比较麻烦,他们无法跟着步兵一起驻守在山上也没有必要驻守在山上。
要是驻守在山上,一旦开战要使用坦克怎么办?
还得从山上开下来?
因此,王学新就找了个“U”形山坳将坦克部队藏在其中。
战士们在这里构筑了完备的坦克坑道……也就是在山体的侧面挖一个坑道,将坦克全部藏在其中。
这样一来,就像被鬼子发现了具体位置,鬼子的飞机也无法对坦克构成威胁。
这段时间,刚子就带领着坦克部队在这里互相观摩、学习,当然还有跟着安德罗维奇一起讨论和练习坦克战术。
王学新花了一个多小时下山,再骑马赶到了驻地,老远就听到坦克“隆隆”的马达声……不过听声音应该是T26,T34的发动机寿命太短,战士们练习时都不舍得用。
但这样又出现一个问题,平时不训练战时又怎么能打胜仗?
刚子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用T26训练,多出的一名装填手塞不进去,就绑在坦克后方模拟装填……这虽然危险而且效果差强人意,但条件就这样也是没办法的事。
王学新骑着马一走进驻地,坐在空地上观摩坦克驾驶的战士们就纷纷起身敬礼。
正在与刚子讨论着什么的安德罗维奇老远就朝王学新挥着手,大声喊着:“嘿,营长同志!是不是给我带酒来了?”
王学新听不懂他喊什么,不过他还真带了酒……开玩笑,来找毛子不带酒还行?
因此王学新下山后特地到运城走一趟买了两坛地瓜烧,此时正一左一右的挂在马背后方。
原本想买汾酒的,但王学新这囊中羞涩……顽军好久没给八路军发军饷了,正规军都没钱,非正规军就更是只能靠自己,王学新手里仅有的几毛钱还是用战场上从鬼子那缴来的罐头换的,于是只好用地瓜烧充数。
说来也好笑,王学新那帐户里还有几百万美元,现实生活中却连汾酒都买不起。
不过安德罗维奇哪管这些,他一见王学新手里提的东西,就疯了似的冲了上来一左一右的抱在怀里,然后还警慎的看了看周围生怕别人跟他抢。
“营长同志!”安德罗维奇抱怨道:“我喜欢这里,但如果平时能定量供应酒就好了!”
老翻跟了上来把安德罗维奇的话翻译给王学新,王学新只是笑了笑没回答。
毛熊那据说的确有给士兵定量的酒水供应,军衔高的还有更多的配给。
但这在八路军基本是不可能的。
这不只是生活艰苦的问题,还有可能是思想作风的问题:
“别人都在节省每一分钱为祖国做贡献,你却在花钱享受?这种资本主义的尾巴是要不得滴……”
更有可能是违反纪律的问题:
“喝得醉熏熏的,怎么训练怎么打仗?鬼子来了怎么办?”
不过当然,李云龙这个团长可以适当放宽,不过他也被赵刚管着,一天只让喝三碗酒。
几个人走进被当作办公室的坑道,里头漆黑得跟晚上似的,还有一股霉味和汗臭味。
刚子赶忙点着桌上的煤油灯,又用袖子擦了擦布满灰尘的桌面和长凳,面带尴尬的说道:“营长,您坐!咱们驻地就这条件,你凑和一下!”
王学新看了看四周,默默的点了点头,说:“你们辛苦了!”
驻地的条件的确比不上山上。
山上被顽军整的有模有样的,有些地方还是水泥碉堡。
坦克驻地则全是新挖的驻地,阴暗、潮湿,空气还不流通。
王学新后来听说,因为忙于训练坑道没挖够,有些战士只能在坦克里睡觉,翻个身都能磕着头。
刚子马上就笑了起来:“哪,哪能呢!辛苦啥呢?战士们天天守着这些坦克,别提多开心了!都说咱们这住的是几万美元的房子,享受着呢!”
刚子是从安德罗维奇那打听到的坦克价格,T26单价8000美元左右,T34单价2.7万……还是出厂价!
这价格把战士们听得愣住了,算了老半天也没算明白这么多钱是什么概念。
但王学新听着就有些心酸。
坦克兵原本应该要有更好的待遇,他们怎么说也是八路军的稀缺的人才,要是因为健康问题或是营养原因而不能作战……那对部队就是大损失。
不过八路军条件就这样,能吃饱能有个地方遮风挡雨就算不错了。
现在各部队自己负责自己的生存问题,李云龙那虽说有打盐的收入,但随着部队规模的扩大吃饭的嘴也越来越多,现在能收支平衡就不错了。
尤其现在打盐这条路又走不通了……
这说起来有些好笑,之前是因为没拿下运城,运城的盐湖没法利用,于是盐价高从定边打盐有利润。
现在拿下运城盐湖免费打盐,结果盐价下跌定边打盐没了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