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有些不解的问通讯员:“什么情况?大白天的怎么乘汽车,不知道危险吗?你们也给提个醒啊!”
通讯员跳下马来“唉”了一声,为难的回答道:“怎么没提醒了?可那毛子就愣是要搭汽车,还说什么……不能因为害怕敌人的打击就害怕什么什么的,咱们也没办法,只能安排了两辆汽车!”
李云龙一听就愣了,然后就望向赵刚,问:“你说这家伙战斗经验丰富?怎么听着跟蛮牛似的?”
赵刚想了想,就回答:“可能刚从毛熊那过来,不熟悉这边的情况!”
李云龙虽是没说话,但脸上的兴奋已经没了。
他心里想着……不知道情况难道没上过战场?
这点应变能力都没有?
这不是说了白天不能开汽车上路,还一个劲的上,那不是找死吗?
这样的人能当顾问,能训练坦克营?
王学新心里却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毛熊在这时期之所以会被汉斯打得一败涂地,除了准备不足及战略、战术都走上错误的道路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国内出了点状况直到38年才结束,以至于这时的毛熊还没缓过气来。
这状况的结果,就是毛熊的指挥人才奇缺,那什么师长、团长级的指挥官,大多都是没有指挥经验的低级军官升上去的,低级军官就更不用说了,都是普通战士往上提。
另一方面,就是这时期的毛熊还处在“精神原子弹”的时期,他们相信只要士兵足够勇敢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击败一切敌人,所以打仗就是一古脑的往前冲。
胜了,就说明这种战术的正确性。
败了,就是士兵不够勇敢,下次冲锋还要更勇敢。
在这种气氛和思想下,这个安德罗维奇会冒着被鬼子轰炸的危险选择白天搭乘汽车就不奇怪了。
想到这,王学新就感到有些头疼。
当初想着要一支顾问团,只是希望能有支毛子来教教坦克的使用和操作,没想到还有这麻烦!
几个人各自想着心事,默默的分了烟坐在石头上抽着。
过了一会儿,就见一队人骑着马上来了,为首的头上戴的是红色大盖帽,腰间配着手枪脚下踩着皮靴,自豪的仰着还带着鲜血的头朝这边驰来。
李云龙赶忙整了整军装起身迎了上去。
却见那军官动作娴熟的从马上跳了下来,对李云龙几个人叽哩咕噜的说了一番话。
李云龙初时还以为他说的是客气话,脸上还笑嘻嘻的。
没想到翻译上前解释道:“团长,这是毛子顾问团团长安德罗维奇上尉,他说……咱们怎么能在敌人飞机轰炸的时候还坐在这什么事都没做?至少也要组织一次还击给敌人一点厉害看看!还说你们这是胆小懦弱的表现!”
李云龙那张脸马上就黑了下来。
“他娘的!”李云龙瞪着眼回怼道:“你是来当顾问还是当来团长的?才刚来屁股还没坐热就在指手划脚不知道自个是谁了?老子告诉你,老子可不管你他娘的是哪的人,你到了这地头就得听老子的话干好自个的事,否则就给老子滚回去!老子不吃这一套!”
“老李!”赵刚阻止道:“怎么能这么跟人家说话,远来是客,说话客气点……”
然后就阻止了翻译:“这些话不翻!”
“什么客气点?”李云龙牛脾气一上来就是十匹马也拉不回来,他骂道:“他有当自个是客人吗?这都反客为主了还跟他客气啥!”
说着右手不自觉的就摸着腰间的盒子炮,命令翻译:“给老子翻,一个字都不能漏!”
翻译只得应了声“是”,然后就把原话翻译给安德罗维奇。
安德罗维奇其实不知道面前这个人居然是团长。
如果知道他是团长,那一比军衔就该是上校,任他再心高气傲也不会如此出言不逊。
只是因为李云龙等人军服身上没有军衔标志就以为是小兵,于是才有刚才那番“训话”。
此时一听李云龙居然是团长,又见李云龙摸着枪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当下态度就软了下来,主动上前伸出手介绍道:“我是顾问团团长安德罗维奇,很高兴认识你!”
李云龙阴沉着脸不说话,也不伸手,只是冷冷的回了声:“在你们那,见到上级该怎么着?还有,要是下级对上级不敬,会有什么处分?”
李云龙当然不讲在八路军对上级不敬会有什么处分。
八路军讲究官兵平等不搞特殊化,官和兵的身份其实是一样的,只是职责不同。
所以,原则上当兵的对上级不敬没什么问题也不会有什么处分。
问题是……
在独立团这地方,谁要是敢在李云龙面前没大没小的,手下那群兵也饶不了他。
安德罗维奇无奈的挺身敬了个礼,回答:“抱歉,我不知道您是团长!”
“嗯!”李云龙这才算是放过了他,点了点头,然后看都懒得看他一眼背着手离开了。
赵刚狠狠的瞪了李云龙一眼,但一时又没办法,只能上前握着安德罗维奇的手说道:“欢迎您,安德罗维奇同志,一路辛苦了!”
接着就将一众人往里头迎。
王学新认为,这并不愉快的开场对五营还是有好处的。
因为这打压了安德罗维奇的气焰,让他初步认识到这是别人的地盘以及知道自己的职权范围。
第442章 战术
安德罗维奇在工作上倒是挺积极的,他赶到三家店在自己的房里住下后,只洗了把脸就要求和坦克部队负责人也就是王学新见面。
王学新直接就带着花名册与编制计划。
安德罗维奇一边翻着编制计划一边皱着眉头,还没过一会儿就说道:“你们是疯了吗?一个营编了六个坦克连,它们该怎么在战场上作战?”
原来,毛熊这阶段一个坦克营通常只编两个坦克连,每连10辆坦克,包括营部的1辆坦克总共只有21辆坦克。
就像之前所说的,此时的毛熊习惯于将坦克分散到步兵中作战,其坦克部队虽多而且编制很大,但坦克却少得可怜大多都是步兵。
王学新的理解,毛熊这么做是把坦克当作步兵的辅助火力。
“上尉!”王学新反问道:“你的意见是……”
“你们有六个坦克连!”安德罗维奇带着不可思议的表情问王学新:“你们为什么不把这些坦克编成三个营?这样一来,独立团就可以编成坦克团了!”
王学新听着下巴都差点掉了下来。
这货难道不知道这种编制正被汉斯打得惨不忍睹吗?居然还用失败的编制往八路军身上套!
不过当然,毛熊的失败也有战略、战术上的问题,以及丢失制空权的问题,另外还有协同、通讯及训练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或许是因为问题太多了,所以毛熊一时还搞不清是在哪个环节上有毛病。
比如,他们会以为自己之所以打败仗是因为没有制空权,于是把其它所有的错误都忽略了。
想了想,王学新就回答:“这么说吧,上尉,如果按你的编制,我们现在需要以坦克部队进攻某座城市或是某个敌人防守的要地,你以为会出现什么情况?”
安德罗维奇两手一摊手,反问:“能出现什么情况?难道不是有更多的部队进攻?我是说,如果你只把坦克编成一个坦克营的话,就是六十辆坦克加上五个步兵连,顶多就是五百人,不是吗?”
“是的!”王学新回答:“其实是三个步兵连。”
“三个步兵连?”安德罗维奇吃惊的望向王学新。
王学新点了点头,解释道:“第十三步兵连是作为步兵使用,侦察连则是执行侦察任务,通常不与主力部队一同机动!”
安德罗维奇笑起来:“你觉得这些兵力够吗?反之,如果按我的编制编成一个坦克团,那就有一个团的步兵协同作战!”
“上尉同志!”王学新说:“你这么做的确有一个团的步兵,问题是你怎么让这个团的步兵机动到目的地?坦克时速30公里,步兵呢?时速5公里,你让坦克慢下来以步兵的速度前进吗?”
这道理并不复杂,坦克的速度与步兵的速度不一样。
于是就出现了两种方式:
一是让步兵的速度快起来跟上坦克。
另一个则是让坦克的速度慢下来与步兵一致。
有些国家选择前者有些国家选择后者。
选择前者的就不用说了,汉斯就是典型并取得了成功。
选择后者的代表就是日不落……他们将这种慢下来的坦克称作步兵坦克,其在公路上行驶的最大时速才12公里,步兵跑步就能跟上。
如果坦克不是以最大速度而是普通速度前进,步兵慢跑甚至是走路都能同步。
毛熊在坦克速度上没有选择后者,因为它的坦克速度够快,T26算慢的都能达到30公里的时速。
但其坦克速度仅仅只是为了在战场上能与敌人坦克作战,在战术方面其实是选择了后者,也就是坦克空有速度却慢下来作为步兵的辅助与步兵一同前进。
比如像安德罗维奇说的,将六十辆坦克编成一个坦克团,带着一个团的步兵如果不步行,那么需要多少辆汽车才能将这个团的步兵装上?
这么多的汽车加上坦克会拉开多长的队伍?
这么长的队伍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赶到目的地投入战场?
安德罗维奇当然明白王学新这话的意思,他拿起编制计划书朝王学新扬了扬,问:“你的意思是,像你这样编成一个营,这个坦克营就能快速机动?”
“当然!”王学新回答:“三个连的步兵,以一个连需要3辆汽车计算只需要9辆汽车,再加上补给车辆充其量只需要十几辆,整支队伍包括坦克在内只有七十几辆车,这在可接受的范围。何况战斗通常不会全体一批出动!”
这其中T34连肯定是要分离出去的,因为T34的时速达55公里,几乎是T26的两倍,如果将这两种坦克混编在一起肯定会出现速度上的不协调。
后来王学新才知道……在这方面的想法也与安德罗维奇相悖,毛熊恰恰是将这些坦克混编在一块作战的。
不过这也不意外。
毛熊把坦克当作步兵的辅助,于是反正速度都慢到步兵的程度了,混编的速度差异就不需要考虑。
然后一支坦克部队里又有轻坦又有中坦,中坦对付敌人坦克部队,轻坦就对付敌人步兵,简直完美。
但想像是一回事,实战又是另一回事。
真实的战场往往是运动战而不是呆在一个地方摆开阵式双方都准备好了才开战。
毛熊这样的编制打防御战还好,一动就会因为速度不同无法协调,于是很容易出现各自为战被敌人各个击破的情况。
安德罗维奇皱起了眉头。
他发现这种编制与毛熊此时的敌人也就是汉斯有些相似。
确切的说不是编制相似,而是战术思想相似。
“不,我们不能这么做!”安德罗维奇反对道:“我绝不同意这种作战方式,坦克在缺乏步兵和炮兵的掩护下冒进,很容易遭到敌人的炮火和步兵的进攻和损失惨重!所以,你这种做法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按你这么打……只会是对坦克的一种浪费,我们的援助将毫无意义!”
王学新突然有些理解毛熊的坦克战术了。
他们或许并不是把坦克当作步兵的辅助,而是认为需要相当数量的炮兵和步兵才能保护坦克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