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看苏欣,刚才还是晴天的脸现在就黑了下来。
张万和暗道一声不好,这他娘的是帮了倒忙了!
第261章 跳雷
张万和眼见苏欣要放下筷子起身了,赶忙叉开话题:“要不,乘着小东北在这,咱们说说正事?”
各主任赶忙接嘴:
“对对,说正事!”
“小东北难得来一趟,再不说就没机会了!”
……
这话倒是提醒了苏欣,小东北怎么着也算是个客人,自己是兵工厂的半个主人,而且难得来一趟,自己发脾气有些不合适,于是狠狠瞪了小东北一眼没说话了。
“事情是这样的!”张万和说:“到目前为止,装备火箭筒和定向雷的部队反应都很好,不过战术总结之后,战士们提出了几个意见。”
说着张万和就朝苏欣扬了扬头,说:“苏主任,你来说说吧?”
这倒不是张万和假公济私有意搓和苏欣和王学新,而是张万和岁数大了记性不好,苏欣不仅工作仔细,还能全面考虑装备的生产及装备情况,这些事一向都是由她负责。
苏欣是个公私分明的人,刚才虽说有些不愉快,但一说起工作就完全抛脑后了,她接嘴道:“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希望解决发烟弹的问题,火箭筒射程短基线高,作战时需要大量的烟雾,而用橡胶加汽油的办法虽然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却很不方便!”
王学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橡胶加汽油还是他整出来的,那是在没有烟雾弹的情况下没办法才用。
用这玩意打,存在起烟慢、易暴露及携带、补充不便等缺点。
“我们有条件仿制发烟弹么?”王学新问。
“问题不大!”苏欣回答:“我们拆开鬼子的十一年式发烟弹进行仿制,五分厂也能生产白磷,区别在于鬼子的发烟弹可以用手投也可以用掷弹筒发射,我们打算再为五零小炮设计一款发烟弹。这么做没问题吧?”
说着苏欣就把目光转向王学新。
王学新明白苏欣的意思,战场上烟雾弹的另一作用,是打到敌人坦克附近使其原本就视野不佳的坦克乘员更难看到目标。
这时手掷距离就不够了,需要借助五零小炮发射,于是一远一近的配合就解决释放烟雾的问题。
想了想,王学新就回答道:“如果是鬼子就没问题,我们就有问题了!”
“怎么说?”张万和有些不解。
五零小炮仿制的就是鬼子的掷弹筒,鬼子发烟弹是由手掷和掷弹筒打,八路军就是分为手掷和五零小炮打,怎么会有问题!
其它分厂主任也一个个疑惑不解。
王学新解释道:“虽说这发烟弹用手掷和五零小炮打的确可以远近搭配,也都是发烟弹,但我们的目的却是与鬼子不同……”
听到这苏欣就“哦”了一声明白了:“目的不同,对装备的要求就不一样,而我们却还在使用类似的装备打!”
“是这个意思!”王学新补充道:“鬼子的发烟弹是用来纵火或是在必要时为步兵冲锋提供掩护的,不需要太多的协同和精准的发烟点。而我们的发烟弹,却是用于火箭筒射手靠近坦克的,坦克时刻在运动,战机稍瞬即逝,对协同和发烟点及时间都有更高的要求!”
(注:鬼子的十一式发烟弹有纵火功能)
“我明白了!”五金说:“五零小炮射程五百米,火箭筒则需要抵近目标五十米左右发射。当火箭筒射手需要在前方某处释放烟雾时,根本就来不及告诉后方的炮手!”
众人纷纷点头,对王学新是心服口服。
这是经过他们讨论后决定的,原以为不会有问题,没想到刚提出来就被小东北看出了毛病。
苏欣高兴的说道:“所以,我们不仅要设计五零小炮的发烟弹,还要设计火箭筒的发烟弹。”
接着苏欣就把目光转向王学新,说:“这回没问题了吧,王学新同志?”
王学新回道:“大伙儿都知道啊,还用你说?”
众人不由呵呵笑了起来。
苏欣说的对,如果火箭筒也可以打发烟弹,那就是想打哪就打哪,不存在协同困难的问题,同时它打烟雾弹的射程也足够……烟雾弹对精度要求不高。
张万和欣慰的点了点头,暗道小东北这在战场上打滚出来的人就是不一样。
否则……
兵工厂最终也能发现问题,但却要五零小炮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前线战士再把问题反馈回来,说怎么怎么不方便,那时兵工厂才会想到直接上火箭筒。
这中间一来一去,都不知得牺牲多少同志了!
苏欣有些不服气的瞄了王学新一眼,说:“第二个问题,是定向雷容易被敌人发现并提前引爆,我就不信你还有办法!”
这的确是个问题,王学新在战场上也碰到过。
八路军的定向雷使用的是黑火药,很容易殉爆,一旦被敌人发现,只需要隔远了用步枪打就能提前将其触发。
(注:现代定向雷用TNT。TNT很安全,用子弹打甚至用火烧都无法引爆,需要用雷管引爆)
这就使战场上许多定向雷都没能发挥作用。
但用TNT生产定向雷又不现实,五分厂的确能生产TNT,但产量比无烟火药还少,怎么也不够大批量装备部队。
王学新呵呵一笑,回答:“这不是很简单吗?它之所以会被敌人打爆就是因为容易被敌人发现,咱们不让它被发现不就成了?”
“怎么能不被发现?”苏欣反问:“它要是埋地下就没用了!”
“谁说埋地下就没用了?”王学新反问。
“那,打的不是钢珠吗?”苏欣有些急了:“埋地下,钢珠就没法打正面,跟普通地雷有啥区别?”
王学新看了看旁边,伸手从张万和办公桌上拿过一根笔,用笔套和笔一边演示一边说:“咱们可以这样,把地雷分两级,触发时下一级先爆,把雷体弹射到半空,然后‘轰’的一声……那钢珠还不来个天女散花?”
众人听着都愣了。
苏欣眼睛眨巴眨巴的望着王学新,一脸难以置信。
张万和好一阵子也没回过神来。
这他娘的是个好东西啊,而且做起来还不难,怎么就小东北能想到呢?
第262章 钢丝
苏欣的三分厂已搬到了一个岩洞里,在山体的中下部,外洞就有一百多平,五米多高,往里延伸还有十几个大小不等的山洞。
洞内空旷、干燥、结实,尤其可以防空,的确很适合作为新厂。
苏欣将这些山洞分成了几个车间,分别用于维修枪械、装配子弹、五零小炮等,各车间还有模有样的刻上了名称。
她一边向王学新介绍一边打趣道:“小王同学,我看哪,用不了多久,这又要多分一个跳雷车间了!”
“说的好像多委屈似的!”王学新里里外外的打量着山洞,说:“你要不乐意,大不了我往后不提点子呗!”
“谁不乐意了?”苏欣赶忙应道:“这里头还有好多洞空着呢,就担心你点子不够多!”
小东北要是真不说,苏欣肯定得因为这事挨厂长批。
“那还罗七八嗦的!”王学新漫不经心的回答:“我这还没找你要报酬呢,你那还报怨上了!”
“你探头探脑的看啥呢?”苏欣见王学新那样子就有些奇怪的问。
王学新“哦”了一声,解释道:“没啥,就是职业病。我这……打仗打习惯了,上来就看地形看防御了。”
王学新觉得自己有些瞎操心,这时的鬼子想打到鲁家沟可不容易。
“不过我说小苏同学!”王学新说:“这洞口不够多也无法互相掩护,很容易被敌人封锁啊!”
“你还担心这个?”苏欣心下暗叹,这小东北是打了多少仗吃了多少苦才会有这样的习惯。
过了一会儿,苏欣就有意无意的问了声:“对了,你不是说要攒钱盖房娶媳妇吗?我这山洞分你一间呗!”
王学新呵呵笑了起来:“小苏同学,你还当真了!我那不是应付厂长吗?这要是再让他说下去,他不就得开始说这家姑娘好啊,那家姑娘能干啊啥啥的!”
苏欣心下暗喜,又鼓起勇气问:“那你……”
就在这时,五金和张若中抬着一箱零件上来了。
这些零件原本可以用传送带送上来的,但因为担心与其它零件混一块儿找不着,于是干脆抬了上来。
五金一进山洞就兴奋的叫道:“苏主任,小东北,零件整全了,咱们装着试试!”
组装的就是王学新所说的跳雷。
跳雷此时其实已经问世了,第一种跳雷是被称为“弹跳贝蒂”的S型跳雷,它于35年投产并在39年应用在世界大战中,之后各国纷纷仿制。
只不过此时华夏消息比较封闭……其实也是鬼子封锁了海岸线,所以暂时还不知道这种地雷。
不过王学新仿制的却不是这种S型跳雷……这种跳雷的延时引信还有些技术难度。
虽说不算高难度,却足以把张万和一行人难住。
苏欣皱着眉头说:“我们虽然也能制作延时引信,但时间不够精准,尤其这种要求一秒内爆炸的延时引信!”
张万和点了点头,说:“如果延时太久,这雷体就回落到地上,延时太短就在地里炸,两种情况都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另外,每枚地雷都要一个延时引信,成本是不是太高了?”
苏欣补充道:“有种廉价的延时,就是像手榴一样依靠火药燃烧延时,但它的准确度更糟。”
有些东西对于欧美这些工业成熟的国家而言,那就是廉价、简单、可以批量生产的,可对于几乎没有工业基础的八路军而言,那就是昂贵、困难、全靠手工制作,而且就算制作出来也不准确、不安全。
于是跳雷的制作就卡在这里,张万和等人甚至都在考虑是不是因为性价比低的原因放弃跳雷。
张万和是这么跟王学新解释的:“我说小东北,你这想法是很好,但地雷这玩意得大批量生产才有用,要是一天产量只有几十个……再好的地雷也是个花架子啊!”
王学新拿过张万和画的草图一看,就说道:“这还不容易,要什么延时引信嘛?来一根钢丝,一头绑下方一头绑雷体,雷体被抛起来时这么一扯……这不就炸响了吗?想要多高炸就整多长的钢丝,保证精准!”
苏欣:“你这个妖孽!”
五金:“给点活路行不?”
张万和:“这他娘的还是人吗?”
……
人比人气死人!
这讨论来讨论去的,还差点把它给否决了,结果就是一根钢丝的事?
这让张万和感觉面子上都过不去了,他小声训着苏欣这些主任:“你们这一个个的,怎么就没点小东北那机灵劲儿呢?还兵工厂呢,这要是传出去了,丢不丢人哪?”
其实这也不是小东北脑子灵,这是毛熊的创意……在其它国家要么用延时引信要么用延时火药的时候,毛熊就开创性的用一根钢丝整出了O3M-72跳雷。
毛熊装备的特点就是便宜又好用,王学新当然得多学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