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抱着怀疑的态度望了望下方,嘀咕了声:“这么打能行吗?鬼子要是往咱们阵地甩手榴弹咋办?”
李云龙转身就给和尚头上来了一下:“你是不长记性还是怎么着?李家坡那一仗还记得不?”
被李云龙这么一提醒和尚就记起来了。
李家坡一战独立团就“以下临上”对阵山崎大队,要防鬼子抛手榴弹很简单,就是用土把工事的另一侧堆高。
想到这和尚心下就有些沮丧,人家小东北都把办法给想好还用上了,自个还傻呼呼的联不到一块。
其实李云龙是没好意思说,他要不是因为有李家坡一战的经历,只怕也看不懂王学新这个反斜面战术。
“所以才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啊!”赵刚感叹道。
“什么势什么形?”李云龙摸着头问。
“就是用兵作战要根据敌情的变化来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赵刚解释道:“不能墨守成规拘泥于一种战术!”
“这么说不就明白了嘛!”李云龙不满的扬起了下巴:“文绉绉的又是水又是势的,累不累哪!”
赵刚那就只剩下苦笑。
李云龙看得起的是小东北肚子里的那种墨水,他赵刚肚子里的这些墨水,却是受鄙视的对像。
这时王学新带着部队背着锄头、铁锹之类的上来了。
李云龙老远就兴匆匆的挥着手喊:“小东北,这呢!”
等王学新走近了,李云龙就把手一挥,说道:“这地就交给你了,你的战术你说了算。我这个团长也不跟你争,你说怎么弄就怎么弄!”
“还有!”赵刚对十几米外叫了声:“老吴!”
正在组织部队的指导员应了声就跑了过来。
赵刚解释道:“首长特地交待,要我们一边干一边把想法和过程详细记录下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将战术用到其它阵地上。我们部队识字的不多,吴指导员就暂时作为文书完成记录工作!”
“是!”指导员挺身应道:“保证完成任务!”
接着又走到王学新面前,乐呵呵的与王学新握了握手,就掏出笔记本和钢笔做好准备,说:“王学新同志,我们从哪开始呢?”
王学新“呃”了一声……这特么的还真有些不习惯。
平时都是指导员站在上面说这说那的,战士们在下面拿着小本本记。
突然间变成了要王学新说指导员记了,这个角色变换有些快啊!
指导员好像看穿了王学新的想法似的,他推了推眼镜,说道:“不要拘束嘛,有什么想法尽管说……你就当我是个文书。咱们是八路军,不搞官僚主义那一套,干部和战士都是一样的,只是职责不同。所以千万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李云龙听着这番话下巴都差点掉了下来,他偷偷的把赵刚拉到一边:“我说老赵,你真要让指导员适合做文书?这还没开始记又搞到思想工作上了!这样的文书,让小东北咋弄啊?”
赵刚无奈的叹了口气:“我去跟他说说,他这是思想工作做习惯了,还没回过神来!”
第117章 想像力
“首先要注意棱线,这是重中之重。”王学新拿着铁锹在山顶阵地上走了一圈,就指着几个位置说道:“比如这,这,还有这,都是能把手榴弹从反斜面甩到正斜面的地方,不利用就是傻子。”
说着王学新又指着其中一个位置说道:“尤其这一段,另一面是十几米高的悬崖,鬼子基本不能从这儿进攻。我军手榴弹往对面一甩就能封锁鬼子上山的山路……这将直接影响敌人的兵力展开以及弹药补充!”
指导员赶忙在本子上记着。
李云龙和赵刚听着就连连点头。
这其中尤其是李云龙,他原以为反斜面战术只是无奈下的一种妥协,打起来也占不了太大的便宜,现在被小东北这么一说,发现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反斜面工事的第一道防线最好建在距山顶阵地五十米的位置!”王学新继续说道:“如果太近,很容易陷入被动肉搏战。太远,则不利于我军反攻。”
赵刚没怎么听懂,李云龙却听明白了,他嘀咕了一句:“这小东北有两手啊,这话说的就跟打了几十年仗似的!”
看着赵刚疑惑的表情,李云龙就小声解释道:
“防线要是太近,鬼子只要往前打上一排手榴弹,不管能不能炸着,乘着烟雾端着刺刀往下一冲……咱们就陷入‘被动肉搏战’了。”
“这时鬼子是做好准备而且还居高临下,而我们连刺刀都没来得及上,再加上呆在战壕里活动不方便,多半就只有等死。”
“防线要是远了,我们要想反攻山顶阵地就难了,会被鬼子的火力压得死死的。”
“五十米的距离不多也不少,那是无齿吃豆腐,刚好!”
“鬼子冲下来我们有时间防、有时间守,有时间反应。”
“我们冲上去,几步就逼近打手榴弹的距离,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手榴弹往上一甩,炸他个七荤八素的就往上冲。那鬼子还能顶得住?”
被李云龙这么一分析,赵刚也觉得有道理。
暗道原来这反斜面战术还有这许多讲究,小东北真他娘的是个人才,这一没上军校二没作战经验的,居然能想到这些!
后来有一天,赵刚还真问起了这事。
王学新是这么回答的:“政委,这不算啥吧!我就是……平时有事没事就想着两队兵,一队是鬼子一队是我们,然后两队兵在脑子里没日没夜的打来打去,这战术就这么出来了!”
赵刚听着就“哦”了一声:“说得对,这是想像力!打仗是非常需要想像力!小东北,你他娘的都成了战术家!”
王学新可真不敢称什么“战术家”,这其实就是志愿军对付美国佬的东西,他不过是拿来用而已。
除此之外,还有地表工事与地下工事联系,还有上、中、下三层防御体系,还有“后正斜面”与“前反斜面”的互相掩护及战术协同等等。
坑道工事可要比地道战复杂得多、灵活得多同时也有用多了。
这说得就连李云龙这个被称为“战场上有一套”的团长都是一愣一愣的。
然后赵刚每天都把指导员记录下来的构筑方案整理成文件,还仔细的配上地形图、说明图再送往总部。
首长拿到这文件时就如获至宝,他高兴的对参谋长说道:“这小东北给我们一个大惊喜喽!我有想过这反斜面工事能发挥作用,但没想过能有这么大的作用!这一个个看起来都很有道理嘛,应该说它们不是‘一个个’,而是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我就不信鬼子能突破这样的防御体系!”
参谋长看着说明图,也心服口服的点头说道:“这的确意义重大!这样一来,就意味着我们很可能拥有自己的永久根据地,鬼子‘一枪打穿根据地’的时代就一去不复返了!”
首长重重的点了点头。
八路军的苦,就在于无力阻挡鬼子的进攻。
许多地方不是鬼子打不下来,而是没必要打。
比如打赵家峪,打了半天浪费了许多弹药,结果发现八路和百姓已撤入山区,连粮食都转移了。
有什么价值?
有什么意义?
纯粹是浪费兵力和弹药。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
游击战术让鬼子讨不了好、找不到八路军的主力,八路军这边也是居无定所不得不做好随时转移的准备,就连总部和兵工厂都不例外。
总部还好,就是通讯设备搭建的问题。
兵工厂问题就大了,为了能适应游击战,兵工厂还不能建造大型设备或固定设备……要是勒紧裤带投入资金把大型设备造好了,鬼子来了怎么办?转移不了怎么办?是炸毁还是留给鬼子?
可是现在,这种反斜面工事要是能挡住鬼子的进攻,那山区对鬼子而言就是一重重围墙,是一道道防线,是无穷无尽可以反复争夺进行拉锯战、消耗战的阵地。
这就给了八路军永固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可以放心大胆的增加投入长远发展。
这感觉,就像是在外漂泊的浪子突然找到了一个家,再也不用像之前一样像浮萍似的随波逐流了。
想到这,首长就不再迟疑了,当即把文件递给参谋长,下令:“马上把这些文件印刷几份,下发到驻山区部队,让他们认真学习并尽快构筑起反斜面工事和坑道工事。”
顿了下,首长又交待道:“小东北那边的记录不能断,不能延迟。听说独立团缺文书,可以从总部派几个文书过去嘛!要是出现漏记的情况可不好,同时也可以现场学习,可以领会更多、更全面的战术!这可一点都马虎不得!”
“我没意见!”参谋长马上就表示同意:“我认为,我们应该派三拨人,每拨工作八小时全天候记录,以防平时有什么想法漏记!”
“说得对!”首长点了点头:“就这么办!”
于是,王学新悲催的发现,自己就连吃饭、睡觉身边都有个文书拿着小本本记录着。
第118章 小炮大作用
王学新在整反斜面工事时,五零小炮终于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了。
第一批装备的就是独立团,每个连装备一门,全团装备十门,每门配炮弹三十发。
这可把李云龙给乐坏了,他抱着五零小炮“嘿嘿”笑道:“他娘的这下发财了,老子总算等到这一天了,用上自个造的炮啦!”
接着又大喊一声:
“小东北,来教教老子怎么用!”
“什么?你也不会用?”
“这炮不是你整出来的吗?你咋能不会用呢?”
王学新:……
谁告诉你会造炮就一定会打炮的?
而且王学新也只是提供了造炮思路以及韧化技术解决了钢材的难题好不好!
这跟打炮是两回事!
这一回送装备上来的是苏欣,她一看到王学新就带着怪责的语气说道:“你这人咋回事?人家徐秀芬看上的是你,你咋推给和尚了呢?”
“和尚去了?”王学新问。
“当然去了!”苏欣说:“都去找人家两回了!”
王学新装着糊涂:“谁推了啊?我不就……说了句实话吗?说实话也犯法呀?那山猫子不就是和尚打的吗?”
这事只有王学新和和尚俩知道,只要他俩咬定是和尚打的,那谁还能有办法?难道山猫子从地下爬出来喊冤?
但王学新却低估了苏欣。
“还说不是你!”苏欣怒目圆瞪:“和尚那都招了!”
“啥?”王学新一愣,然后气急败坏的说道:“和尚这家伙,也太不仗义了!他怎么能把我给卖了呢……”
话还没说完,就见苏欣呵呵笑了起来。
于是王学新就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他娘的,这小丫头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骗起人来却有模有样的。
张万和那边一早就向李云龙邀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