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亮剑之军工系统_分节阅读_第31节
小说作者:远征士兵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1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9:54
  “咱们用的全是8MM口径手枪,带9MM手枪弹干啥?”
  “那给我们一人一把步枪,步枪弹总有吧……”
  “步枪弹是有,但上哪找步枪去啊?谁脑袋被门夹了,上战场还会背两把步枪啊?”
  ……
  这就是弹药不通用的后果。
  这不是有没有这种子弹或是否装备得起的问题,更不是有没有能力生产的问题。
  因为无论如何,装备一支不足百人的特工队都是能装备得起的。
  问题在于装备了MP38之后,这特工队一离开基地不管在哪战斗弹药都很难得到补充,于是MP38动不动就成了烧火棍,成了累赘。
  八路军那是吃够了装备不统一、弹药不统一的苦了,战场上时常发生这种有枪没弹、有弹没枪,或者有枪又有弹却不匹配而严重影响战斗力的事。
  他鬼子居然还会有意往这坑里跳?
  究其原因,王学新认为这可能是鬼子自己的冲锋枪实在不堪大用,特工队为了增强巷战、近战能力只得无奈的选择了MP38。
  后来王学新才知道,鬼子在这方面还是比较谨慎的,他们除了装备有MP38之外还配有三八大盖和机枪作为远距压制火力。并非像电视剧演的一样清一色的MP38,这么装备走上战场跟找死没区别,更别说深入敌后了。
  另外,每个冲锋枪手还配上一把盒子炮,一旦冲锋枪子弹用尽就用盒子炮代替,同时盒子炮的弹药又很容易从敌人那获得,友军部队中的满洲国军(伪军)也有这种子弹。
  王学新没敢多想,他第一时间就下令:“强子,马上把屋点着喽,其它人跟我来!”
  强子应了声提着枪就往屋里跑。
  虽然强子不知道为什么要把屋点着,但此时的强子心下对王学新已是又敬又佩。
  那都是什么眼神哪?
  这乌漆麻黑的都能看到鬼子!
  而且还一打一个准把鬼子给逼了出来……所以这听他的话准没错。
  强子跑进屋里时还犹豫了下,还有许多棉被和衣服呢,这要是全烧了怎么过冬哪?
  但一听到外头激烈的枪声强子就顾不上那么多了,赶忙从炕炉里抽出几根还燃着火的柴往炕上的棉被中乱丢,另一头的柴堆上也丢了几根。
  棉被原本就在炕上烤得稣松,一被点燃那火势马上就蔓延开了。
  做完这些后,强子抓起一个东西就跑出屋外,怎么说也要抢一个东西出来吧!
  跑出屋外认真一看……他娘的居然带了个脸盆!
  强子气急败坏的把脸盆一丢,抓着枪就去追王学新一行人。
  接着强子又奇怪了。
  这按理说,鬼子往村子方向里冲,咱们就算要退也要往村里退啊!
  村里有房有墙还有窗不是?往里头一躲就可以跟鬼子干,多好的阻击阵地啊!
  可这小东北却带着队伍往毫无掩护的空旷地跑……这整的又是哪出啊?
  后来强子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这批鬼子就跟疯了似的进攻村里的房……手榴弹往里头一抛,轰的一声过后,守在门口的两个人端着冲锋枪一踢门就冲了进去,“哒哒哒”一阵枪响后一间屋就被占领了,然后又是一间,又是一间……就跟拿勺吃菜般容易。
  这要是真以房屋为依托与鬼子作战,只怕他们这十几个人早就死透了。
  王学新当然知道这一点。
  战场上有句话,叫“冲锋枪加手榴弹,近战金不换!”。
  这意思就是像近战、巷战这样的战斗是没什么能比得上冲锋枪和手榴弹的组合,尤其鬼子还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特工队,这要是跟他们打巷战、打近战就跟找死没啥区别。
  因此王学新才一反常态的把队伍往旷野中带,同时王学新还留了个心眼,带着部队沿着雷区边沿走。
  看看距离差不多了,王学新就停了下来掉转枪口回头瞄向村里。
  这时强子就明白王学新为什么让他烧屋子了。
  那熊熊的火光就像火炬似的把一个个冲上来的鬼子给照得明明白白。
  强子嘿嘿了一声,道:“这屋烧得值!”
  一直跟着队伍的苏欣那是对小东北又敬又佩。
  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她都还没来得及搞清楚状况,小东北已经是一环扣着一环的抢占先机占据了有利态势。
  如果是自己,只怕早就手足无措了,哪还会想到这些。
  正想着,警卫连就顶上来了。
  确切的说,这警卫连不是顶上来,而是像山本一木估计的那样撤退到这里……
  警卫营大部份兵力都布设在鲁家沟村口道路的两侧高地上,村里只留一个加强连。
  鬼子特工队虽然只有七十几人,但那火力却不是警卫连能挡得住的。
  连长陈福军见情况危急,马上就掩护首长往后山撤退。


第47章 突围
  陈福军,山西阳曲县人,跟着首长有五年时间了,没什么特长,就那盒子炮打得啪啪响,左右开弓还一打一个准,死在他手下的鬼子少说也有几十个。要不是首长留他在身边当警卫员,早该是个带上几千人的团长了。
  此时的陈福军指挥着警卫员掩护首长撤下来,一看到村尾的情况就暗呼一声不妙。
  实际上,当陈福军听到枪声那一刻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因为这枪声是先从村尾响起的,那就意味着村尾的退路已经断了。
  但鬼子的攻势实在太猛,陈福军只能往村尾撤,做着“走一步算一步”的打算。
  到了村尾后,看到一队队冲上来的鬼子,陈福军瞬间就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些鬼子可不是普通鬼子哪!
  一个班的警卫员才刚刚占领了两幢茅屋防守,转眼间就被鬼子攻下,十几名警卫员甚至毫无还手之力,几乎连打枪的机会都没有。
  然后陈福军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鬼子的手榴弹和冲锋枪压制得战士们的火力完全无法发挥。
  一个班的战士手里拿的大多是三八大盖,顶多一两把盒子炮。
  这些装备的射速远不如冲锋枪,而且长枪在狭窄的空间里还不容易施展,尤其三八大盖全长一米多,在房里难免磕磕碰碰甚至都无法端平瞄准。
  而敌人的冲锋枪在屋里却能行动自如。
  再加上闯进屋前来一枚手榴弹……就使潜伏在屋内的战士虽然人多却毫无还手之力。
  “不要进屋!”陈福军一边抬手“啪啪”两枪打倒一名从窗口冒出头来的鬼子一边高声下令:“全体都有,在屋外作战!”
  陈福军是对的,与其在屋内以己之短攻彼之长,还不如在屋外与鬼子周旋。
  但在屋外也不是好办法。
  陈福军很快就发现鬼子会从屋内与屋外配合着作战,比如外边用火力吸引我军战士,窗口就冷不防的抛出一枚手雷……
  这打法只让陈福军直抽凉气,这是要经过多少训练才能形成这样的默契,以至于在黑夜中都能如此快速、灵活和精准。
  陈福军回头望了望,另一边也打得激烈,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此战只怕是凶多吉少了。
  陈福军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五年老兵,硬生生的被打出一丝寒意。
  他陈福军身死事小,保护不了首长让全军失去指挥事大,到时候他陈福军就成了历史的罪人了。
  就在陈福军咬牙想要拼死一搏的时候,突然“砰”的一声,一名越过茅屋往前跃进的鬼子就被打倒在地。
  陈福军一愣,马上就意识到侧翼有自己人,这可以从鬼子的倒地方向和姿态可以看得出来。
  陈福军精神一振,马上下令道:“一排掩护,其余的跟我突围。”
  陈福军的决定是正确的。
  若侧翼有友军掩护,那么从村尾突围就会对日军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会让鬼子两头难以兼顾。
  即便鬼子素质再好战斗力再强,在这情况下只怕也很难抵挡警卫连的全力冲击。
  山本一木和他的部下其实一直都没有放开打。
  他们从头到尾都在提防八路神秘的狙击手,否则此时陈福军的警卫连只怕早已崩溃了。
  然而,那名狙击手却始终没有出现。
  这让山本一木有些意外,同时也有些庆幸。
  难道他已经在混战中被消灭了?
  刚才的房屋进攻战,日军已连续攻下了好几幢,杀伤数十名八路,说不定那名神秘的狙击手就是其中之一。
  但山本一木还是不敢大意,因为他知道,如果这名狙击手有黑夜中连着狙杀他两名部下的能力,就不应该这么容易被击毙。
  这时侧翼突然响起了几声枪响,特工队队员立时就倒下了五、六个。
  山本一木往枪声传来的方向一望,却是在村外的空地。
  “混蛋!”山本一木骂了声,当即下令:“三点钟方向,包抄!”
  “是!”日军当即就分出一小队朝目标方向发起进攻。
  这一小队大概有十五人,架起了两挺机枪冲着黑暗中“哒哒哒”的就是一阵猛扫。
  抢在前头的队员抛出一枚手榴弹,炸开一阵烟雾后两队人就互相掩护着交替朝目标方向包抄。
  “砰”的一声枪响。
  王学新打掉了一名鬼子机枪手,机枪口喷射出的火焰太过明显,它甚至照亮了鬼子机枪手狰狞的面庞。
  当子弹飞射进他的脑袋时,他的表情与机枪的响声就定格在那一刻。
  王学新没来得及转移,紧接着又打出一发子弹。
  王学新不得不这么做,因为这次的目标是个掷弹筒射手。
  鬼子打掷弹筒全凭感觉,但战场上往往就是全凭感觉的东西才可怕,尤其是在黑夜。
  因为在黑夜无法分辩目标距离,多远甚至在哪个位置,但却可以通过枪声和烟雾感觉到目标的大概位置。
  这时如果凭感觉打出一发手榴弹,往往会比精确射击还有准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1页  当前第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102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亮剑之军工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