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成对这一带的抗金义军早有了解,虽然知道得不够详细,大致情形还是知道的。听了李宋臣的话,忙拱手道:“都统为河东义军领袖,若能相助,在下自然感激不尽!”
李宋臣道:“这两年,许多义军都被金虏攻灭,来往也少了。不过既是王师北来,我自当效命。若统制同意,我便以河东路兵马安抚使司之名,发文各义军,让他们前来相助。”
“如此最好!”薛成兴奋地一击拳。有了这些本地义军相助,对这一带的地理人文就了如指掌,作战容易许多。更不要说义军人数众多,能起意想不到的作用。
王宵猎对现在河东路抗金义军的情形也不清楚,并没有具体交待薛成怎么做,让他伺机行事。薛成没有想到,此事竟然这么容易。
第388章 他们不容易
放下手中的公文,王宵猎的眼睛有些湿润。
公文是薛成送来的。以李宋臣的名义,晋中晋南数十大小义军首领联署,愿听从号令,配合薛成与金军作战。里面措辞恳切,表达了血战到底的决心。
站起身来,王宵猎道:“靖康以来,金虏攻略两河,无数义军揭竿而起。许多人身死魂灭,以生命为代价,与金军奋战。还有一些人,坚持不住,不得不渡过大河,如金均房的王彦等部。还有一些人坚守故土,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与金军战斗。这些人不容易。岂能辜负了他们?”
汪若海道:“我看文书上,这些义军数量不少,人数众多。若是能组织得当,必有大用!”
王宵猎摇了摇头:“义军不经过训练,很难适应两军对阵的情形。看着数量多,让他们迟滞金军的行动,或作为向导,当然有大用处。但若是摆开阵势,大部分军队的战斗力会让人失望的。这不是义军的错,他们就面临这样的战斗,只能成这样的军队。如果经过训练,补齐装备,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你发文告诉薛成,与金军的正面战斗,要以他的军队为主。让义军刺探敌情,扰乱敌军。还有,趁着现在关中空虚,送些钱帛粮草给他们。让他们再坚持几年,吃几年苦。等朝廷大军反攻的时候,还有大用。”
汪若海称是。
李彦仙道:“两年多前娄宿肆虐陕西,攻破了鄜延路,许多义军就失去了朝廷的联系。我军中的许多将领,便是那个时候渡过大河来投的。”
王宵猎叹了口气:“敌后的义军难啊。没有外边的力量支持,很难形成稳固的根据地。而没有根据地,就很难发展。发展不起来,还时时面对金人的围剿,这种日子坚持下来岂是易事?”
说完,王宵猎在屋子里来回踱了几步。道:“告诉薛成,把从绛州南下的道路查探清楚,最好留下可靠的联系人员。此战过后,我们也不能断了跟他们的联系。必要时给些帮助。”
汪若海称诺。
两宋之交北方义军如此艰难,与赵构的关系很大。在赵构眼里,除非一些特殊时期,这些义军更多是贼的身份。宁可向金军投降,赵构也不愿给义军任何支持。
面对金军入侵,正面战场与敌后义军应该相辅相成,各是战争的一部分。正面战场顺利,敌后的义军就大发展,给正面战场提供更多助力。如果正面战场一溃千里,敌后义军就更加艰难。
李彦仙在陕州的时候,河东路南部义军可以得到支持。李彦仙困难,这些义军就很难支撑。
金军的兵力,很难做到对河东河北的有效占领。便如河东路,金军大军进攻陕西,就只剩下完颜很术可的约一万人的军队。河东路的大部州郡,金军仅是羁縻而已。河北路也是如此,大军一出,后边大多数地方都是空城。
宋军如果有二三十万有力军队,能够在前线拖住金军。哪怕是相持也好,一两年时间,金军的后方就会烽烟四起,前线的军队不败也得败了。
想到这里,王宵猎无奈地摇了摇头。富平一战,宋军损失二十万大军,这个损失太大了。妥善使用这二十万大军,就可以把金军主力拖在陕西。只要两三万人进入河东,就断了金军后路。说张浚志大才疏,还真不是冤枉他,把宋朝最大的机动兵团一次葬送。
现在的王宵猎对朝廷,对宋军其他将领,都非常不信任。与金军作战,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哪怕是需要一时蛰伏,也不去冒险。岳飞还没有成长起来,此时的将领,包括名将韩世忠,与金军交战的战绩都让人害怕。与金军进行大规模会战,最大可能是把主力的军队损失掉。
汪若海写好公文,王宵猎与李彦仙画押署名,吩咐人送去。
在位子上坐下,王宵猎道:“富平战后,金军的势头正盛。从大的局势来说,敌强我弱,这个局面没有改变。现在我们没有与金军进行大会战的基础,应该尽量避免正面交战。进攻时击敌薄弱之处,防守时尽量利用有利地形。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要追求消灭金军的有生力量。便如此战,兀术大军来攻时,便放弃虢州,退守卢氏。用虢州到卢氏的数百里山地帮助我们防守。金军一走,便立即出兵,击破韦仪这个薄弱处。这个时候重占了虢州,整个关中就在眼前。”
李彦仙道:“镇抚说的是。若我早想通此节,主动撤出虢州,损失还会少一些。”
王宵猎点了点头:“我们要清楚一点。女真人崛起迅速,人数不多,兵力自然有限。消灭几千人对金军就是极大的打击,消灭金军过万就会直接影响金军的兵力数量。积累得多了,胜利的希望就大了。接下来的几年,都要坚持这个原则。一边练兵,一边让周边的金军不安稳。”
说到这里,王宵猎转过身对汪若海道:“写一封书给李宋臣。接下来的几年,我希望他们能够坚持战斗,不要与金军正面战斗。要做到这十六个字。不要追求占领城池,坚持下面就是胜利。把心思主要花在团结百姓身上,让金军在河东路征不到兵,也征调不到粮食。等到朝廷军队壮大起来,配合大军北伐!”
汪若海默念一遍,笑道:“看起来简单,实际却大有学问哪。”
王宵猎道:“给军队的作战方针,就要简单有效。太多的大道理,不能让将士人人明白。这样的战略方针,最好像顺口溜一般,人人一听就懂。”
停了一会,王宵猎又道:“要想让义军在河东路有声有色,就要团结起来,几十个义军的寨子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一个整体,在战斗就可以做到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让金军在河东路,失去人民的支持。让敌人失去人民的支持,我们得到人民的支持,是最重要的。”
这些话,汪若海似懂非懂,只是一一记录了下来。此时的军事思想,其实非常落后。军队中军官管理士兵,主要靠阶级法,严刑峻法。官兵关系如此,更不必谈与百姓的关系了。
王宵猎严格训练军队,重视与百姓的关系,许多人不理解。只是这个时代重视长官的权威,执行就是了。今年接连取得了几场大胜,大家开始慢慢接受。
第389章 临潼知县
临潼城外,曹玉带着十几名侦骑视察城墙回来。见路旁一处酒家,道:“这个时候还有酒家,真是令人意外。天寒地冻,我们去买碗酒喝。”
说着,一众人到了酒家门外下了马,曹玉带了两个亲兵进了酒家。
一个老儿正坐在火堆边打盹。听见人进来,急忙起身,上前来行礼。
拣一副座头坐下,曹玉道:“如今金人肆虐,你这酒家还开门,真是不容易。”
老儿道:“不瞒客官,前些日子也关了。前几天,朝廷大军破了零口镇,金虏在城中不外出,我才又重开了门。若不然,似我这小本生意,隔几天来几个金人胡吃海塞一顿,就顾不住本钱。”
曹玉道:“原来如此。给我们来一角酒,有什么肉菜也上一盘来。对了,再打一桶酒拿出房去,给我外面的兄弟们吃了解一解寒气。”
老儿道:“天气寒冷,外面的客官何不也进店来?店虽小,挤一挤总能够挤得下。”
曹玉看着老儿笑道:“十里之外就是临潼县城,里面数百金军,如何能够不防备着些?”
老儿听了连连点头,快步去打酒。又吩咐后面的儿子,提了一桶酒出去。自己到后厨切了满满一大盘肉,端到前面来,放在桌子上。
一边烫酒,老儿道:“敢问客官,你们是来的王镇抚大军么?”
曹玉道:“你觉得还能是谁?”
老儿道:“小老儿想不出其他人来了。唉,夏天的时候,朝廷大军云集这一带,何等热闹!谁成想在富平与金虏打了一仗,就此烟消云散。我们这些人想起来,无不觉得可惜。”
曹玉点了一点头,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说什么。自金军南下,这几年连吃败仗,民间的百姓对朝廷军队都没有信心了。默默饮了一碗酒,曹玉道:“一时吃些败仗没有什么,只要后边能赢回来。你看,我们不是又到京兆府了?总有一天,要把金虏赶回塞外,恢复中原!”
老儿点了点头:“那可是好啊,我们百姓盼着这一天。对了,此次王师来京兆府,就不走了吧?”
曹玉听了一下子怔住。怎么能不走呢?金兵在陕西有十万大军,有什么办法?暂避一时,等待机会再战,这种话跟百姓说有什么用?摇了摇头,曹玉只能喝酒。
见曹玉不答话,老儿知道了结果。叹了口气,摇着头又回到了柜台边,继续烤火。
喝了几碗酒,身上有些热乎,曹玉吩咐亲兵算了钱,告辞离去。知道他们不久就要走,老儿有些怏怏不乐,收了钱也不说话。
出了门,曹玉叹了口气。这次乘金军在关中空虚,突袭京兆府。功劳自然是大的,只是无法跟百姓们说什么。王宵猎的军队此时还没有明确的战略,没有把抗金的目标和策略跟手下将士讲清楚,将士们自然也不知道该怎么跟百姓说。
正在翻身上马,突然从酒店后转出一个汉子。走上前来,拱手道:“不知是哪位太尉?”
曹玉上下打量这人。身材中等,皮肤白晰,看着有些文静,不像做重活的人。沉声道:“我等是王镇抚手下将士,奉镇抚之命,来攻京兆府。你是什么人?”
汉子犹豫一下,道:“小的冒昧问一句,太尉在军中说了算吗?”
曹玉听了,眼不由眯了起来,目中射出精光。道:“你何必知道这么多?说,你是什么人?”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那汉子吓了一跳。急忙道:“太尉莫要疑心。小的是寻常百姓,奉主人之命前来问询。我主人要找一个军中说得上话的人一见,是以询问。”
曹玉只是冷笑。上下打量着汉子,过了一会道:“你叫什么名字?平常做什么的?”
汉子见曹玉的手已经握住了腰刀的柄,吓得脸色煞白。急忙说道:“太尉不要吓小的!小的名叫沈如常,一向替主人做些杂事!——我主人就在那边屋里,请过去说话!”
曹玉顺着沈如常指的方向看去。是一座小院,外面围了篱笆,静悄悄的没有人,连个看门的狗子都没有。只有几只麻雀,蹦蹦跳跳地在闲地上捡些草籽吃。
曹玉向身边的亲兵使了个眼色,对沈如常道:“前面带路!”
沈如常遵命,在前面两条腿抖个不停,带着曹玉一行人向小院行去。到了门前,才颤抖着道:“太尉,我主人是有身份的人,你莫要造次。”
曹玉冷哼一声,口中道:“你只管开门,不必多说!”
沈如常打开了门。曹玉随在他身后,进了院子里。四个亲兵手握刀柄,留在了门外,警惕地看着四周。其余的亲兵紧紧随着曹玉,都进了院子。
看着这架势,沈如常身子抖得更厉害。不敢多说话,带着曹玉到了草屋前。轻敲了敲门,沈如常低声道:“官人,小的把前面的太尉带来了。”
“进来说话。”里面的人声音不高,听起来颇有威严。
沈如常推开门,对曹玉道:“太尉进去说话。”
曹玉手按腰刀,一脚把门踹开,带着两个亲兵,猛地闯进了房里。
房里的光线很暗,只看见前面坐了一个人。见到曹玉几人进来,起身上前。
到了跟前,光线亮了许多。曹玉看此人,四十多岁年纪,姿态雍容,神情和善,不像坏人。
来人向曹玉拱手:“不知太尉是零口大军的什么人?”
曹玉道:“你又是什么人?”
那人看了看屋外,示意沈如常关上门。才道:“在下沈遵,现任临潼县知县。”
“哦——”曹玉听了点头,终于知道为什么沈如常为什么找自己了。临潼县里只有七百金军,面对自己三千大军,可以说没有一点胜算。临潼县城里的人,开始给自己找后路了。
曹玉道:“在下曹玉,是军中副统制。知县有什么话,可以跟我说。”
“原来是曹太尉。快请坐,快请坐。——七郎,把门关上,在外面警醒些!”
外面沈如常称是。沈遵吩咐完了,恭恭敬敬把曹玉让到上座坐了。
此时宋军中的军一级的长官有些混乱。一般称统制,立奇功或者官资高的也有为都统制的。副职则有同统制、副统制、同副统制,位次依次降低。此外还有统领,也是统制之下副长官。统领之下又有同统领、副同领。倒不混乱,只是官职太多。
王宵猎的军中比较简单,现在长官是统制一员,副统制一员。
曹玉是副统制,地位可比知县高得多。沈遵本来以为出来查探地形的不会是高官,没有想到是曹玉这种高地位官员,自然喜出望外。
请曹玉落座,沈遵拱手:“不知是太尉亲来。适才有慢待的地方,千万莫怪!”
曹玉道:“我是个带兵打仗的人,不讲究那么多虚文。你是临潼知县,现在大军就在城外,找我必然有话要说。有事还请知县直讲,不必说些虚文。”
沈遵尴尬地笑。沉吟了一会道:“我本是汉人,京兆府乡贡进士,家中薄有家产。金人占了临潼县后,抓了我的父母,逼我做这一个知县。没奈何,只能从了他们。”
曹玉微微点了点头,没有说话。金军占领的地方,很多官员都是这样上任的。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金人觉得合适,就用软的硬的手段让你上任。当然,这样上任的官,上任之后为非做歹的也所在多有,不是稀奇事。做的久了,很多自然而然就为金人效力了。
乡贡进士是唐宋时的叫法。即通过了发解试,获得了赴礼部参加省试资格的人。与明清的时候相比,还不如明清的举人。因为唐宋是依州发解,明清还有省一级的考试,举人比乡贡进士更加难考。
唐宋时期,乡贡进士,或者直接称某州进士的,都不是正常意义的进士。如仁宋时期投到西夏的张源,便就是华州进士,实际上进京赶考落榜。对这些不了解的,以明清时期推测历史记录,很容易闹出来笑话。陕西、广西等边地的州郡,经常连发解名额都凑不齐,乡贡进士的资格获得容易。许多地方的名人,都是乡贡进士,后人就煞废苦心考证是哪一年,是进士出身,实际上是不对的。
京兆府是大地方,当然沈遵这个乡贡进士跟小地方是不一样的。
沈遵斟酌了一会,又道:“听闻朝廷大军到来,我喜极而泣。我等沦陷于金人之手,哪个不是苟延残喘?不得不活下来而已。王师既来,自然该为王师效命。”
曹玉缓缓道:“知县欲如何?”
沈遵道:“我欲如此……不知太尉以为如何?”
曹玉听了,低头沉思一会。道:“知县若计议已定,自然大好!若是破了临潼县城,知县自该记首功!事后我必禀明朝廷,重重封赏!只是,此事不能有任何闪失!”
沈遵听了,搓了搓手。道:“这些日子,我受女真人的鸟气也够了!此番就大做一场!”
第390章 设宴
临潼县衙,从清早起就势闹非常。今天是知县的父亲沈朝奉七十大寿,沈家决定大办。不但酒菜任人吃喝,晚上还有戏曲杂耍,听说还有社火。
只是非常时期,沈家请的城中重要人物不多,主要是金军的首领。在院中摆开宴席,好酒好肉只管上来。临近年关,金人贪图热闹,在院子里挤了近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