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天汉之国_分节阅读_第35节
小说作者:安化军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43


第79章 农工商
  吃饱穿暖,过上太平日子,这样简单的要求,对这个时代的人就有莫大的吸引力了。以前就是太平的时候,朝廷军费花了许多,军中士卒的日子还是难过下去。
  想了许久,杨审点了点头:“小舍人说的有道理。就不知道官兵认不认,愿不愿意接受。”
  王宵猎笑了笑,没有说话。军人的士卒都安置在了新的村子里,说得难听一点,相当于官府手里面的人质。他们怎么能不认?只是接下来的一年,由于没有产出,会被很多质疑罢了。
  不再讨论此事。
  王宵猎指着桌子上面的图,道:“提高官员将领的俸禄,我们手里就要有钱。不能像以前一样,说是发多少钱,结果大量折支。日子过得顺心了,战场上面官兵才能尽心搏杀。你看这里,我列出了可能赚钱的,要投钱下去。经营得好了,钱粮自然就来了。”
  杨审看桌上的图,上面自州府以下,列了许多项目。
  第一个就是交引,只是上面打了一个叉,不知道什么意思。
  见杨审满面疑惑,王宵猎道:“交引是赚钱的法子,对社会也有大作用。只是现在地盘太小,又是新立,做不起来。上面打个叉,就是现在不行,留待以后的方法。”
  自近百年前益州出现了交子,钱引在宋朝被推广。有的时候发展得很好,后来缺钱,这业务慢慢就坏掉了。对于官府来说,金融是最重要且最容易赚钱的方法。只要有实力,必然要做的。
  指着桌子上的纸,王宵猎接着道:“说到赚钱,无非是农、工、商几样。农我们有新建的村子,只要安排个专门的人管着就好。其实是工。工赚钱的方法有许多,我这里写了几个我想到的。”
  杨审凑前去看。见工的下面,写着衣食住行。衣的下面是织、染、裁缝。不需要王宵猎解释,杨审便就明白,是要建织布、染色和做衣服的工场。这不稀奇,宋朝本来就有。金军南下之前,开封府里有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为皇室做衣服。只是一般的州府是没有的,也不知道王宵猎要怎么来赚钱。
  食的下面,第一项写的就是酒楼。杨审只能苦笑。看来不需要自己去找买主了,王宵猎这里就可以把自家酒楼买下来。第二项则是酒醋作坊,这也是每州都有的。第三项,则是糕点作坊,以前没有见过。
  王宵猎道:“人们最喜欢只果子,只是现在没有专门作坊。我们找几个手艺精巧的,专门建一处做这个的作坊,必然赚钱。乱世之中,只有官府能保证原实不缺。”
  杨审想不出能做什么糕点,怎么赚钱。只是不与王宵猎分辨,接着向下看。
  下一项,就是屠宰场。不必问了,必然有官府养的猪羊,专门屠宰,卖给百姓赚钱。下面就是豆腐坊、榨油坊。都是一看就知道是做什么的。
  再后面是住。第一项就是客栈。由官府出面,盖些客栈货场,供人住宿收钱。宋朝一般的州里都有宅店务,城中大量房屋是官府所有,收取租金。这一项依此而来,非常平常。
  不过除了客栈,还有一项住宅。是说由官府组建一支建巩队伍,专门建设房屋,或租或卖。这是以前没有见过的。官府建房,都是征发徭役,哪里这么多麻烦。王宵猎要自己组建队伍,看来是要减轻百姓的负担。杨审点点头,倒与王宵猎的表现相符。
  再下面是行。写的第一项,就是邮递。邮递古已有之,宋朝主要传送公文,由枢密院管辖。第二项是供销社,却是从来没有见过。
  见杨审询问,王宵猎道:“这是为了方便民间通有无,专门设的。一头是供,一头是销。供的这一头联接乡间百姓,工场坊务,世间万物无所不包,南北百货无所不有。销的这一头联接城市和市集,把货物卖出去。既方便了百姓,也赚些钱财。”
  杨审听了,面露难色。过了好一会才道:“知州,熙宁年间设市易务,民间受苦不少。你设这供销社,岂是与之类似?商人南贩北运,赚些钱财,养家糊口而已,何必夺他们生路?”
  听了这话,王宵猎愣了一下。北宋王安石变法,只要赚钱的生意,官府没有不插手的。特别是对商业,曾经由官府大包大揽。官府增加了收入,但对民间确实有很大的危害。宋朝官员,对于官府插手商业是非常警惕的。虽然徽宗是变法派,这一点也无法改变。
  想了一会,王宵猎道:“由官府做这些,一是官府可以收入银钱,二是方便百姓。偏离一点,必然就走入了邪路。放心,我们做这些,不会出现你说的事情。”
  杨审点了点头,没有多说。对于这些,到底有什么好处什么害处,杨审也说不明白。只是他管着军中财库,要问清楚才好。
  看下一项,则是商场。这不必说,应该是由官府经营卖场了。以前倒是没有做过,不知道王宵猎要怎么做。杨审想了想,自己到此不熟,也没有多问。
  一个是供销社,一个是大卖场,算是王宵猎从世带来的观念了。商业不发达的时代,供销社的作用不可忽视。由官府组织,充分利用民间人力物力,实现商品全国范围的流通。对于一个地域广大的国家有非常大的作用。做得好了,可以大促进商业的发展。而大卖场,而是在城市把卖家集中起来,从而实现规模效应。省了买家挑来挑去的时间,也为卖家做了广告,算是双赢。
  在这个年代,这是超前的思想,王宵猎自己也觉得得意。见杨审没什么反应,还有点失望。
  再下面,则是除了行的内容。第一项就是车。只是怎么做车,怎么赚钱,王宵猎没有写,杨审只是一扫而过。其实这个地方,是王宵猎将来要下大功夫的。后世的汽车是重要的产业,这个时代如果把路修起来,马车何尝不可以是支柱产业?
  其余的如磨坊、铁铺、木器作坊等等,都是这个时代常见的产业。杨审并不觉得奇怪,也不觉得王宵猎能做出花来。只是依照宋朝的习惯,赚钱就要官办,也没有提反对意见。
  一切看完,杨审道:“知州,这些办起来,可要花不少钱!”
  王宵猎急忙问道:“我们军中够吗?”
  杨审想了想:“若是从民间征些人来,再加上给钱,勉强能够。不过,钱这样花了,军中可就没有钱了。没有钱,这怎么能行?”
  王宵猎点了点头:“是啊,没有钱,这怎么能行?——这样吧,工人的工钱,欠人的钱款,我们可以先欠着,几个月后还。几个月后,总能赚出钱来。”
  杨审听了不由瞪大眼睛:“世间哪里有这样的事情!做了事情不给钱,百姓岂不怨恨官府!”
  王宵猎愣了一下,没想到杨审这么大反应。给官方做了欠着钱,不是正常的事情吗?做完事就能拿到钱,那在官府要好硬的关系来。
  转念一想,这个时代跟后世不同。官方的钱,一旦欠了,只怕很难要回来,当然不肯欠。
  想了想,王宵猎道:“我们便就先欠着!官府能收赋税,钱不会少了,如何不肯欠?你放心,此事我会去说。偌大一州,总会有人愿意相信,以后机会就会多。”
  杨审摇了摇头,显然不信。此时的官府,在民间哪来这么大的信用?当然,一定要欠也可以。官府手中有暴力,莫非还有人敢不从不成。
  见杨审不信,王宵猎也不多说。许多事情,要先做出来才可以。


第80章 月饼
  到了春风楼门口,杨审看了看西天的斜阳,不由叹了口气。
  小舍人醒来,在永安大胜,守巩县成功,当时大家都认为他天纵奇才,以后必有富贵。哪里想到自从回到汝州,变化这么大。所做的事情,一件比一件不靠谱。
  建新村庄还好说,窑工和其他闲散人员总要安置。现在又要建各种场务,而且听他意思,都要朝大了做,杨审只能摇头。生意是那么好做的?杨审家里经营这酒楼,就耗费无数精力。把王宵猎说的场务都建起来,不说要多少可靠的人,只要一旦亏损,汝州赔不起。
  小厮迎上来,拱手道:“主人家,你今天请的客人已经到了。小的在二楼找间济楚阁儿,他们早早等在那里。只是还没有上茶饭,客人有些不耐烦。”
  杨审道:“知道了。我自去招呼,你去忙吧。”
  说完,进了春风楼,一路到了二楼阁子里。已经坐在这里的邵凌、曹智严、解立农、余欢和牛皋几人起身,相互行礼。行过了礼,各自落座。
  解立农道:“小舍人唤你去州,有什么吩咐?”
  杨审道:“有两个消息,一个好的,还有一个坏的。你们先听哪个?”
  曹智严道:“自然是先听好的。坏的消息不讲也罢,没来由坏了大家的心情!”
  杨审摇了摇头。道:“好的消息,小舍人跟我说了大家的俸禄。以前朝廷杂七杂八的都没有了,只有俸钱和禄米。我们的俸钱大约是一月四十贯,禄米五石。”
  “好大的手笔!小舍人果然是小舍人,知道他不会亏待我们!”解立农听了喜形于色。
  邵凌道:“若是如此,一个月可要好多钱。哪里来钱?”
  “这就是第二个不好的消息了。”杨审叹了口气。“为了赚钱,小舍人欲要大建场务。凡是市面上有的生意,没有不做的。我们哪里有本钱呢?小舍人就要欠着。我们初来汝州,便要欠钱,让百姓怎么看我们?小舍人却是满不在乎,也不知道信心哪里来的。”
  听了这话,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说话。大建场务,这话说着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从事工商业赚钱,哪个不知道?这种事情宋朝不是没做过。只是到了后来,大多都是盘剥百姓,甚至是强买强卖,赚到的钱却不多。有了教训,对这种事情大家都很谨慎。
  过了许久,邵凌才道:“小舍人年幼气盛,想来是不知道以前故事。你没有劝一劝?”
  “我劝了,可小舍不听哪!有什么办法?”杨审两手摊,无可奈何地摇头。
  解立农道:“不必想那么多!我们有钱花就好!一个月四十贯,我乡下的庄子何必再要!过两天就把家里的人全接到汝州城里,乡下的地全卖了!”
  杨审道:“你家里二十几口人,难道搬到城里你养活?”
  解立农道:“若是钱少,他们自然要去想办法赚钱。一个月四十余贯,足够吃了,待在家就好。”
  杨审道:“小舍人说了,一个月四十贯,养的是祖父母、父母和自己夫妻、孩子,兄弟姐妹是不养的。上溯至三代,是我们现在的算法。你要搬到城里,兄弟姐妹让他们自己去讨生活。”
  解立农听了不由愣住:“还有这种说法?按律法,祖父在,不可分居异财。按这种做法——”
  杨审摆了摆手:“律法是律法,民间哪里顾及这些!兄弟大了,大多都要分家,真正住在一起的有几家?小舍人说的甚有道理,不要去违背。你想,不养兄弟姐妹,你一月四十贯,日日有肉吃。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可就说不定了。”
  邵凌道:“说的有道理。真正普通百姓,兄弟大了自然分家,住在一起矛盾不断。”
  解立农想了想,不由叹了口气:“出去一年多,我好坏做到个首领,周围的人眼里有颜面。若是让兄弟姐妹分出去,岂不惹人耻笑?”
  听了这话,大家不由一起笑。确实,跟一年多前的地位相比,这几位可是大不相同。特别是解立农是本地人,回家一趟,周围多少里的人都来围观,不知道有多么风光。纵然吃点亏,他也想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带到城里来。不为别的,风光啊。
  余欢问身边的牛皋:“一个月四十贯俸钱,家里人口再多也养得活了。牛统领,你家在鲁山,诸多不便,不如也搬到汝州来吧。这里大城,诸事都方便。”
  牛皋道:“若真有这么多钱,倒是可以。我自小贫苦,吃糠咽菜的日子过便了。妈妈六十余风,过上这种日子,也不枉了一生。”
  余欢叹了口气:“可惜我的一家都离散了,只剩一个人。钱再多,又有什么用处?”
  曹智严道:“我是和尚,从小连爹妈都没见过。我不叹气,你叹什么气?”
  大家一起笑起来。
  杨审见大家不再关心建场务的事,便让店里上酒菜,与众人痛饮。这酒楼过几日就要卖了,里面藏的好酒全部搬出来,让兄弟们尽兴。
  几人一边饮酒,一边说着闲话。直到深夜方才散去。
  第二天一早,杨审到了州衙点卯。回到官厅,就又被叫到了王宵猎那里。
  进了门,行了礼,杨审道:“小舍人唤下官何事?”
  王宵猎道:“再过几日就是中秋了。中秋要吃月饼,赏月乞巧。以前的月饼太过粗糙,今年我特意吩咐了人,做些精巧些的。以后我们建糕点坊,算是有些手艺。”
  杨审笑道:“月饼不过吃个意思,没什么好味道。到了这个季节,大家都要吃,味道好不好都能卖出去的。何必要费心思。”
  王宵猎听了连连摇头:“我们要建场务赚钱,就要做得格外好才行。只有做得好,百姓才会真心实意来买。被我们赚了钱,还要谢谢我们呢。”
  说完,与杨审一起,出了州衙,到了旁边的一处房子里。
  汝州州衙附近,就是中原最大的瓷器市场之一。以前太平时节,不知多少商贾在这里做生意。金兵攻来,天下大乱,瓷器也不烧了,这些商贾便也就散了。剩下来许多房子,好多被官府接收。
  这家以前是家瓷器店。现在经过了改装,里面有十几个人忙忙碌碌。
  杨审见了不由奇道:“小舍人什么时候在这里开家店?”
  王宵猎道:“前些日子我吩咐亲兵把这里的房子收拾了,从外面招些人进来。没有本钱又如何?这里人的工钱,买面粉各种材料的钱,全部都赊着。说实话,我不是知州,他们未必赊给我。但现在管不了那么多了,生意做起来就好。”
  一边说着,一边带着杨审到了店里。
  只见后边有七八个妇人,围坐在一张桌前。桌子上是面粉,还有各种馅料,在那里包月饼。
  月饼此时就有,只是很粗糙,远没有后世的精致。而且后世的月饼,最重要的特点是高脂高糖。现在油脂还好说,有香油,还有猪油羊油之类,糖可就珍贵了。没有糖,月饼就差了许多意思。
  杨审站在一边看几个妇人忙碌。好一会道:“这样做月饼,还真是第一次见。”
  王宵猎笑道:“一会烤出来,我们一起尝一尝。只要好吃,还怕卖不出好价钱来?”


第81章 公私要分明
  八月十四,汝州街道上的行人熙熙攘攘。明天就是中秋了,大家都出来置办货物。自从去年金军攻来,社会上一切荒废。直到王宵猎回来,汝州才太平下来,重新恢复了生机。重新过上太平日子的人们特别重视这个节日,分外热闹。
  州衙不远的地方,百姓们挤得里三层外三层,在那里买月饼。
  阮超手里提了一个小袋,快步向这里走来。迎面碰到自己的邻居闫三郎,道:“三哥好早,也是到这里来买月饼吗?”
  闫三郎把自己手里的油纸包提起来,道:“是啊。这里的月饼做的真是精致。各种图案,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做出来的。我这里买的是玉兔捣药,正好中秋来吃。”
  阮超道:“只听说好看,也不知道好吃不好吃。”
  闫三郎道:“那边有人尝过了,味道甜美。里面诸多馅料,可以选口味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天汉之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