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明_分节阅读_第475节
小说作者:冬三十娘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06
  而巡抚延绥有功的正德十六年状元费懋中,这次终于往上走了一步,升任了湖广省左参政。
  此前巡抚延绥,他挂的是右佥都御史的衔,正四品。
  这次虽然只是升为从三品,但正式转入了省一级民政高官的序列。在他之上,只有湖广总督、湖广左右布政使了。
  这个速度不算快,但一开始费宏任总理国务大臣,他不能提拔太快。
  现在,才算是迈出了关键一步。此后能不能主政一方、位列台阁、再入国务,就需要这一回到湖广来好好完成皇帝在敕命中对他点出来的重任了:陛下对湖广这个“龙兴之地”的期许,是成为大明新的粮仓。
  最开始,谷大用在这里打了些基础,支持过遇害的巡水御史王邦瑞在这里清整水利。
  湖广叛乱后,粮储号尤其在湖广用心经营。
  北京户部直征湖广粮赋后,这里粮赋增长速度也比较快。
  但要真让湖广成为大明新的粮仓,水患、水利、农户、赋税……还有太多事情需要做,还有太多过去只与南京户部打交道的关系需要厘清。
  费懋中知道,恐怕自己今后十年左右里都要留在湖广。
  在这里建立了大功劳,他才能再入台阁,继续为费家延续荣光——费家在中枢的影响力,也不能接续得那么快。
  因此,费懋中从陕西到湖广时,先去了荆州府。
  在这里,有他那个因为费宏连任首辅最终只以举人身份出仕,如今也做到了荆州府学正的堂弟。
  费宏的儿子费懋贤在家里接待了这个堂哥,向他问起去年的复套大战。
  聊到后面,自然也感慨着费宏担任大明第一个总理国务大臣对费家的得失。
  “恩荣无上,功成身退,已是大幸了。”费懋贤早已看开,“如今父亲在江西大学院一心治学,替陛下拔选良才、推行新学,这才是保费家后代恩泽不断的正道。小弟此生也不求闻达于庙堂了,若能多结些善缘、提携一些后辈英才,便是上不负皇恩、下无愧家门了。”
  费懋中也叹了一口气:“昔年被点为状元,为兄也是心惊胆颤多年。巡抚延绥,丝毫不敢怠慢。如今到湖广,也打定了主意在这里用心办好分内差事。若能在湖广久任,用心耕耘个十余年,兴许仍有台阁之望。先来见你,一叙别情,二来也是想从你口中听听湖广如今情势……”
  费懋贤自是知无不言,聊到后来才提了一嘴:“民受兄既定下了心在湖广久任,有一奇才倒可留心一二。”
  “奇才?什么奇才?”
  费懋中以为他要给自己推荐幕僚,谁知费懋贤笑了笑:“才九岁,但当真是聪慧至极、过目不忘。小弟巡视小学时考较过一番,惊异至极。”
  “神童吗?”费懋中哑然失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民献,你这话言之过早吧?”
  费懋贤摇了摇头:“不然。若非年齿太幼,我都能现在就允他个生员出身。现在让他去考,不说案首,必定能中的。”
  “哦?”费懋中听他这么评价,倒是好奇了一点,“这孩子叫什么?”
  “姓张,名白圭。”费懋中说起了自己对他提起这孩子的目的,“民受兄既到荆州,何不一见?若果为唐应德一般的奇才,将来科途有成宏图大展,你也算对他有提携之恩。”
  费懋贤若有所思,随后点了点头:“也好。若果真如此,倒也是一段佳话。”
  幼崽张居正并不知道他会因此更早地、明里进入朱厚熜的视野,尽管朱厚熜早知道大明会有一个张居正。
  但海瑞已经正式进入了朱厚熜的视野,而这也是因为如今在位的是这一个朱厚熜,大明的官员们已经各有各的命运,因而这些人物的名字才会更早地经由他人到达朱厚熜面前。
  正如当时湖广平叛后叙功时的俞大猷。
  也正如这次以为还是很难有希望考中正榜、盼着为他开出一条新路的张楫请恩提到的海瑞。
  朱厚熜的心情不错,毕竟完成了一个复套和收回宣宁的成就,为大明的安定发展奠定了一个好基础。
  现在他看着面前的严世蕃,嘴角含笑调侃:“朕让你去交趾,是让你帮朕寻美人去的?”
  严世蕃叫屈:“臣可不是那样的人!臣这是听陛下的,用这法子给他们也下点套啊。臣只提了八百大甸那兰纳王妹入宫之事,可没明令他们进献美人!”
  陆炳忍不住瞧了瞧这家伙,你不是那样的人?老子是驸马,是陛下的妹夫,你都敢给老子送女人!
  朱厚熜也不在意这些细节,只是开口问了:“一同入京的,是莫登庸的嫡孙?”
  “正是。”
  “详细说说吧。”
  他召见严世蕃,还是为了后面的万寿圣节大典做准备。
  当然了,随着诸国使臣不断入京,宫里确实一时间多了不少进献的太监、宫女,都被张佐拉去培训了。
  而这个时候,皇后孙茗也在召见河套降虏历经大半年选送入京的美人。
  作为收服降虏人心的重要一环,孙茗知道,这“和亲”之议更多的是国事。
  万寿圣节大典上,还有册封她、诏告天下的流程。
  孙茗也习惯了。
  “本宫接下来的话,你要仔细记住了!”


第409章 一战四国公
  大典分为三个阶段。
  万寿圣节的头一天,大赛场阅兵,叙功封赏。
  天还没亮时,禁卫军和京营就分布了里外三层警戒圈。
  最内一圈,是演武区域。这里,真有铳炮、刀枪、弓矢,所以参演将卒外,无人能入。
  中间一圈,只有东、西、北三面设置了观礼区域。其中北面是天子、臣属、使节所在,除行殿外也搭了台。东面,留给了士子、乡贤、官眷;西面,则是认购了国债的商民。
  最边沿的那道警戒线,就是闲人莫入、充当边界了。
  天刚蒙蒙亮,东安门外的十王府旁,会同馆北馆旁边就热闹起来。
  公交马车已经在此做准备,下榻于北馆的,主要是朝鲜、建州、朵颜三部、朵甘、乌斯藏、外滇等诸司的使臣。
  他们更早从大明这里得到消息,更早动身,也基本都是陆上藩国,因此都安排在这里。
  至于南洋诸国、琉球、吕宋等,则居于南馆。
  现在不只是金祺、李山希,十王府那边有一个院落里,还有人在做着准备。
  “安乐公,今日倒无需上殿献舞,还请快些动身吧。”
  居住在这里的,是衮必里克。
  北带回京城已经几个月了,得了个虚衔,既不算真正的公爵,却又居住在旧日的“十王府”。
  消息传到草原上,那自然是大明天子对于归附虏酋和蒙民十分“温柔”,给了礼遇。
  但衮必里克知道实情。
  住在这里,不敢出门。蒙古和大明多年仇怨,他们投降之后,皇帝并没有如约当真立刻封他一个外藩王公、准他再回去约束族民,这已经传达出了态度。
  至少衮必里克很清楚,如果自己这些鄂尔多斯昔日贵族上街和别人闹出了矛盾,大明君臣是绝对不会偏袒的。
  正如当日严春生如同魔鬼一般对他说的:唐顺之都想找借口多杀一些。
  而刚刚被安排到这个院落来之时,这里久无人打理,荒败非常。
  一应起居物事、吃穿用度,都需要他们出钱来买。
  为此,别无他法,只能按这礼交部的主事所说,传信回河套,借口要打点大明上下使族民好过一些,让他们再多卖些牛羊凑些财货送入京城。
  必须是他亲自下令、以这种借口传信过去。
  大明天子赤裸裸的杀意始终在。
  衮必里克虽然细想过他为什么仍旧要留自己的性命,那必定是有不得已之处。
  但他并不敢赌,命是他自己的。
  也许唯有彻底的恭顺才能换来转机。
  现在听到礼部主事的催促,他顿时堆着笑脸回答:“早已经准备好了,请大人引路。”
  说罢连声叮嘱随自己一同把押住在京城的鄂尔多斯部“大佬们”:“今天是重要的大典,一定要好好表现!”
  礼部主事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知道衮必里克是提醒他们压住内心的不满,这就对了。
  投降归附,他们这些蒙古贵族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礼遇,那又怎样?
  今日是阅兵,夸耀武功的场合。汗庭都被赶跑了,难道大明还当真只有仍然给他们荣华富贵、盼他们约束族民这一条路可以走?
  胆敢不满,胆敢再作乱,大明将卒正愁以后军功越来越难呢。
  衮必里克诸人穿着大明缴获后、又赐还给他们的旧日袍服,像模像样地动身了。
  而在隔壁不远的睿王府内,朱载堚也穿戴好了。
  他要先去宫里与其他出席的藩王汇合,再随大驾卤簿一同前往。
  夏氏有过冷漠不甘的阶段,然而时间一年一年过去,她变得越来越沉默。
  她感受得到,这个过继到自己名下的儿子渐渐会委婉地替皇帝说话,也勤奋异常地治学。
  现在她只是再帮儿子整理了一下他的衣服,站在门边目视他远走后缓缓踱步坐在了椅子上。
  院里朝阳渐起,她只孤寂地坐在安静的殿内,眼神中满是茫然。
  皇宫之中,朱厚熜今晨从坤宁宫里醒来。
  等他准备好之时,乾清宫的院落里,太子朱载墌、越王朱载垺、藩王等都已经在等候。
  从午门出来时,文武重臣也都等候于此。
  在大辂之后,还有两排手捧圣旨的内臣。
  大家都知道,那就是今天会宣读的封赏。
  大明又要再有国公了。
  闲居京城的王守仁年已六十二,今天他也来到了这里。
  “伯安,来与朕一同叙话吧。”
  出乎众人意料之外,在这个时刻,皇帝心情很好地令王守仁到大辂上伴驾前往。
  王守仁心无挂碍宠辱不惊地谢了恩,在黄锦的搀扶下登上了大辂,坐在了一旁的软凳上。
  张孚敬倒还好,夏言和严嵩将这一幕看在眼中,若有所思地低下了头。
  “起——驾——”
  大驾卤簿动身,朱厚熜看着王守仁,放心地点了点头:“回京之后,气色是越来越好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7页  当前第4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5/6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