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明_分节阅读_第368节
小说作者:冬三十娘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06
  宣大巡抚就这么慢悠悠地往朔州走,一路吃喝玩乐。
  在他身后的大同府内,郭勋却显得很是刚正不阿。
  “你别跟本侯爷来这一套!”
  现在郭勋面前的,是皇明记大同分号的经理祝兴君。
  “本侯爷在皇明记也有股!”他瞪着眼睛,“宣宁五堡修筑,你们怎么就办不了?是大同募不到工,还是本侯会短了你们的银子?若是怕危险,本侯爷已经派李瑾分守北路了。他的威名,鞑子都知道,哪敢轻易侵扰?再说了,这五堡在边墙以内!”
  祝兴君一脸惆怅地看着他:“侯爷,不是劳务行没人,我也不是担心银子又或危险。实在是……这事一贯是大同前后二卫负责,我们皇明记岂能插手?侯爷和督台、户部督粮郎中还有冀北兵备道副使商议过了吗?”
  “谁是大同镇总兵官?”
  祝兴君闻言古怪地看着他:“侯爷,我不是不敬。您虽然统帅大同大军,但军令得听督抚的,粮饷兵备得听督粮郎中和兵备副使的。您都说了您也是股东,可不能坑害咱皇明记啊。”
  “……”
  郭勋也知道这文武相制之道,这件事本来就确实是前任巡抚张文锦在主导。
  现在张文锦回京卸任了,新任巡抚唐顺之又跑去朔州方向熟悉情况了,那宣宁五堡难道就不修?
  他就是不想把这件事交给大同前后二卫。
  打发了祝兴君之后,他就烦躁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王宪远在怀来,唐顺之又跑了,俞大猷在朔州。
  独自身处大同的郭勋逐渐感受到身边那张无形的网。是他下令严加操练、时刻备战,所以大同前后二卫都拿出了理由:正兵要操练,屯兵要收麦。堡当然会修,等五月麦子收完后,才有人力。
  征调民夫?那就要准备银子钱粮。
  找皇明记劳务行去做,又说不便插手军方往常自己承担的任务。
  “制怒,制怒!”他嘀咕着,“冷静点,郭勋,冷静点。”
  到大同来,是要考验他的能力。
  路上已经和俞大猷聊过了,来之后也与王宪聊过很多了,跟那唐顺之也商议了不少。
  大方向他是知道的,接下来该怎么把握诱敌深入又不会崩盘的分寸?
  在屋里踱了几乎近千步,他终于想到了一个法子。
  “来呀!备马,本将要去巡边墙墩堡!让各卫所都把册籍备好了,本将得知道我大同实有多少可战之兵!”
  于是大同镇总兵官也出了大同,先去了大同镇最东北面的镇虏卫和天成卫防区,然后沿着边墙一路往西清查家底。
  巡抚在南线,他在北线,坐镇大同府的山西按察使司冀北道兵备按察副使陈其盛、户部派在大同的督饷郎中楼琼宇则紧皱眉头。
  大同有多少可战之兵,能清查得出来吗?这是添乱!
  他们先给王宪去了信,又继续忙着屯田籽粒征收及入仓之事。
  边镇是特殊的存在,大同府是山西布政使司的一部分,这里有布政使司的分守参议,他要征收民间粮赋。同样,按察使司在大同也有分巡道、兵备道。兵马、钱粮、司法、基建,甚至承檄调军,兵备道、分巡道权职不小。
  而粮饷是边军命脉,如今虽然还没成定制,但户部在大同,还派有专门的督饷郎中和主事。除了审核边军月粮发放,还要和地方一起参与管理屯田、仓库、招买粮草。有战事时,还能参与军事决策。
  而设在大同的山西行都司,这些军方将领,其实处处都要受制于文臣。
  既然不得不受制于文臣,那么多年来,尤其是应州那场大捷之后边镇安稳下来不少的这些年来,边镇的情形已经在悄然变化。
  楼琼宇回到自己的官衙之后听了主事的汇报就沉着脸:“着什么急?之前不是刚签发了那么多银子吗?眼下怀来又多了一万多张嘴,督台有严令,不可短了那边口粮!”
  “……饷督,各卫指挥都报来,郭侯督促如此之紧,将士操练之勤是以往三倍以上,已与行军打仗无异。操练得累,人吃马嚼,已经渐有怨言。都在请发一份行粮,下官也不敢怠慢,是不是请督台到大同来议一议?”
  “这些军汉!”楼琼宇咬牙切齿,“不知道如今是什么情势吗?往日里惫赖惯了吗?操练一下就张口要粮?”
  “……左副总兵李瑾也行文来了,说郭侯已允他觅得机会可出边墙烧荒,那他那边的行粮呢?”
  “烧荒?”楼琼宇惊怒交加,“此事我怎不知晓?王督台知道吗?”
  “……下官如何能得知?”
  “天杀的!他还跑去巡边!”
  楼琼宇正要遣人去怀来,京城的消息也传到了大同。
  户部右侍郎杨慎为首,京官十七人叩阙请罢建怀来军械园和官厅水库。
  陛下的反应是:廷杖。
  十七人个个受伤卧床。
  这还不是最紧要的,最紧要的是:国务大臣石珤请辞致仕。
  他年纪是大了,但这个时刻,他的请辞被准了,不光是京城,眼下楼琼宇也惊疑不定。
  随后便是再次与陈其盛等人见面:“你们也知道了吧?”
  “杨侍郎新法功臣,太子宾客,为何……”陈其盛不敢多深想,“石公致仕,这……”
  想着去巡边的郭勋,想着一路游玩般却到处溜达的唐顺之,楼琼宇喃喃自语:“陛下究竟要在宣大做什么……”
  陈其盛眼里精光一冒:“武定侯到任后,大同诸卫怨言渐盛。怀来大兴土木,宣大粮饷优先供给,边军更是心生不满。如今还要烧荒、轻点兵卒名册……不行,你我大同文臣该联名上疏,弹劾武定侯将坏大同边防,恐激起哗变,激怒北虏大举进犯!”
  “那除非王督台、唐抚台也联名!”楼琼宇摇了摇头,“连杨侍郎都挨了廷杖,你我联名上疏,只会调任他人来。武定侯既受命戍守大同,岂会朝令夕改?文武不和,王督台不会动,你我呢?”
  “你忘了唐抚台和那朔州俞大猷,本就是联名上疏请战的?”陈其盛脸色阴沉不定,“他所到之处,哪里不胆颤心惊?至于王督台,他若联名,边镇就是出了大问题,陛下震怒又如何?”
  “……大同乱不得啊。”楼琼宇喃喃自语。
  “要不……”他们之中,一个身着战甲的人开了口,“我遣人再出边墙?”
  房间里陷入了诡异的寂静,没有一个人开口。
  ……
  “喊什么喊!郭侯再过几日就到我云川卫了。若侯爷震怒,本指挥唯你们是问!”这云川卫指挥使对校场中正操练的兵卒喊道,“刚发了饷银,你们这些杀才就喊累喊饿!怀来修军械园,那还不是将来让你们兵甲更好,免得横死战场?李将军出去烧荒,难道也不要行粮?先挨过这个月,别在侯爷面前堕了云川卫的威名!”
  校场之上,很多黑瘦的汉子咬着牙,眼里愤愤不平又很担忧。
  “不用担忧地里的庄稼,本指挥都安排好了人帮你们收!不会少你们一粒麦子!”
  这话一说完,有些人眼里的怒意更多了,却又不敢怎么样。
  好好地做你的侯爷不好吗?好好地在大同呆着,有军令了就下到卫所来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要来清点兵卒?
  井坪那边,刘铠也在为迎接郭勋的检查做着准备。
  他有点担心现在这样做会不会过了,真闹起来了怎么办?
  随后,他的私兵将领兴奋地走了过来:“将军!大同来信,王督台上疏弹劾武定侯妄自下令烧荒启衅了!”
  “什么?”刘铠惊得站了起来,“当真?”
  “千真万确!陈副使和楼郎中当面,王督台得知消息惊怒异常,当场写的弹章!”
  “好!好好好好!哈哈哈哈哈!”刘铠听到了陈其盛和楼琼宇也在场,知道这消息假不了了。
  京城里本就有人觉得这是乱命,更是逼走了一个国务大臣。什么军械园和水库固然是不该修,但那也只是由头,真正要劝陛下的不还是在宣大要改变什么?
  不论是改变边镇目前的局面,还是改变对北虏的战略。
  联名上疏请战的文武状元虽然先被训斥了,可为什么又都派到宣大来?一个是闻所未闻的初授职便做了卫指挥使,一个更是闻所未闻的二十封伯、巡抚宣大、和总督一起兼理粮饷。
  那些叩阙的,那请辞的国务大臣,都是对威权已稳的皇帝如今好大喜功的无声抗议!
  而更北面的丰州滩,俺答看着一张纸面色古怪。
  “……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皆在玄宗治下?”他轻声念道。
  “可汗!张文锦熟知大同形势,已经是在明说边镇大将恐有反叛可能了?这里用了典故……”
  “天可汗的后人,这故事我知道。”俺答打断了他,又似笑非笑地念,“武定侯不是冠军侯,那靖边伯更非甘罗,陛下倒越来越像隋炀帝?可是那霍去病?是那开凿运河、三征高句丽的杨广?”
  “可汗熟读南明史书,小人佩服。”石天爵拍着马屁。
  俺答放下了那张纸:“这可就奇了。汉人皇帝书房里的话,以前传得可很少。这一次,却连我都这么快知道了。”
  他笑了起来:“又要使诈,且不管他。大元大军压境,灭国之势下,什么伎俩都没用,我倒要看他能怎么做?还想效仿当年应州一战吗?我还年轻着呢,岂会轻易钻他想布的口袋?”
  “……可汗的意思是,这是南明君臣的计谋?”
  “拙劣之至。”俺答哂笑道,“你也说了,那水库根本不可能修成。至于军械园嘛……我虽不会心动,博迪却会更心动了。多些工匠当然好,但我草原雄兵,还是要靠马,靠手中弓箭!”
  “可汗,若那南明天子当真搞得宣府大同乱起来了呢?”
  “那不是更好?若到时诸路大军齐头并进,谁比我土默特部更清楚大同宣府地势?这些年的草谷白打了?”
  “可汗!可汗!”有人抢入了帐中,“那乌台一处牧场被烧了,一支族人几乎死绝。逃出来的人看到的旗帜,是那个李瑾!”
  俺答的笑容僵在了脸上,眼里怒火炽盛。
  “好胆!要打回去,给他们点教训!刚在私市说得好好的,又出尔反尔!”
  俺答沉着脸:“到各族帐中私自交易的,是李瑾吗?去,分些马羊给那乌台!现在还不是时候。”
  “可汗!”
  “闭嘴!”俺答制止了一个愤怒的部将,“不是之前都听到回报了吗?宣府那边调了很多兵到他们的西路和南路。给什么教训?杀几个人?要是想抢些粮食、奴隶、铁器,要不要深入大同?去年去了那么多人,结果又是什么?我都说了,他们想诱我们去打,激我们去打!如果只有我们土默特部,他们高兴,其他几个万户也会高兴!”
  道理还是要讲的,他讲完就说道:“先记着这笔血账!汉人的皇帝在和我赌,我怎么能上当?现在他们自己人开始闹了,有的是假闹,有的是真闹。等下去,假的会变成真的!到那时,再一起算账!”
  刚刚到达井坪的郭勋也听说了王宪弹劾他的消息,这下他也没多少心思清点井坪守御千户所的兵卒数量了,惊疑不定地跑到了朔州,找到了唐顺之和俞大猷。
  “这到底怎么回事?王宪为什么要弹劾我?”
  唐顺之看着他眨眼:“郭侯怕什么?”
  郭勋很郁闷:难道这么几年,我的脑子还是不够用吗?我难道不是宣大战略知情的寥寥数人之一吗?为什么这种变化不先告诉我?武将活该被文臣瞒着吗?
  你说我怕什么?再这么搞下去,我儿子要变成乡爵了。我老了不能动弹的时候,有人喂饭吗?
  看着郭勋的表情,唐顺之这才说道:“我也是刚刚知道杨侍郎挨了廷杖的事,他和张文锦劝谏陛下的话都传了出来。刚刚才与志辅、赵先生聊过,看来是局势有了变化,陛下和杨总参他们落的新子。谁让郭侯又恰好在巡边,来不及告诉你?”
  “……那弹劾我有什么用处?”郭勋想不明白。
  唐顺之看了看俞大猷,随后深吸了一口气:“大同这边,真有战事靠不了卫所兵卒,只能靠寥寥数支精兵了。郭侯,你速回大同,就督着李副总兵练兵吧。烧荒只能烧一次,陛下这回必定申斥你。至于我,则要上章弹劾王督台督宪宣大这么久未有作为。大同分明屯田颇多、粮草充足,却连年请饷。郭侯不妨也把兵卒清点结果奏报陛下,弹劾王督台军务不察,兵卒久疏操练。”
  郭勋张大了嘴巴:“你在胡说什么?那不是宣大大乱?”
  “乱什么?无非你我三人争权罢了。再说,哪有督抚都兼粮饷之理?”
  郭勋看了看俞大猷,觉得他太年轻。
  于是他看向了赵本学:“赵先生?”
  赵本学眼里异彩连连:“神仙打架,总有些凡人会遭殃的。宣大除非真的乱了,不然鞑子不会轻易上当。要乱而不败,只能真的有几支精兵为砥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7页  当前第36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8/6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