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明_分节阅读_第231节
小说作者:冬三十娘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06
  抄出来的,多出来的,好好分一下就是。
  孔闻昉说道:“宗公不用着急。便是暂时动到了孔家赋役头上,那也只是要塞天下悠悠之口。只要不是彻底掘了儒门之根,我孔家安如泰山。况且,如今四川有变,天下会如何还不知道呢。”
  他非常享受现在孔闻韶不断来询问他意见的感觉。
  和这个衍圣公堂哥相比,孔闻昉自认比他高明太多。
  衍圣公和朝廷地方许多人书信往来,这新法过程中“旧党”有“谋逆”之意的大刀若真砍到孔家,也只会先砍到衍圣公头上。
  可只要朝廷仍需要通过孔家来安抚天下士人之心,那么昔年自己的父亲代替孔闻韶的父亲孔弘绪袭职衍圣公之事,说不定还能重演。
  只要自己到时候“忠心一片”就行。
  此时的南直隶,朝廷旨意还没抵达,蒋冕也刚出发。
  孟春是已经知道了四川有变的消息,但这场变故现在如何发展的,他不清楚。
  但他觉得无所谓。本来还担心那样做会激起“民变”的方鼎昌,更是和南京一些尚书们商议之后,借着“站队”的名义开始传信各府州先清办一下过去有问题的赋税科则,同时做好清丈田土、重造黄册的准备。
  刚刚拿到孙脩给过来的新名单的刘镇元则还没来得及在浙江出手,又得到了新的传信。
  他的眼里露出兴奋的光。
  浙江大族,哪里比得上南京高官?
  锦衣卫在南京的人,不足以主持大局。
  “不能先走漏了风声!”刘镇元看向自己的副手,“名单已经有了,老八,你把这个拿着。”
  锦衣卫浙江行走贺平安只见刘镇元从带到浙江来的一个小柜子里拿出了几样物事。
  “万法馆的新东西。”刘镇元有如宝贝一般交给他,“我去南京要几天。七天之后,夜里九时,你在浙江一同出动!”
  “九时?”
  刘镇元点头:“此钟极准,每天两圈,两个小时是一个大时辰。将来这东西造得多了,许多要事能好多地方同时行事。记住,出其不意,同时行事!”
  从葡萄牙人那里缴获的座钟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终于出了一批手工制作的缩小版。虽然还没达到怀表那种程度,但已经可以随身携带了。
  刘镇元安排好了浙江的事,随后便翻身上马,离开了杭州府。
  有些人瞧在眼里,心里松了一口气:四川大变,陛下毕竟还是顾不上浙江这边的一些“同谋”了。


第229章 九时已到,各地送终
  锦衣卫浙江行走贺平安古怪地看着这个新式钟。
  若是说七日后的晚上九时,那不就是亥时初刻吗?何必还要用这样一个钟来确定时间?
  亥时初刻并不难分辨。
  就算届时有人呆在并没有滴漏的地方,时间上早了那么一些又或者晚了那么一些,其实也不影响结果吧?
  当然了,这个新式钟是很好的。
  贺平安看到的第一眼只觉得:这会是一个很好卖的物件。
  他并不能完全理解更易用的计时技术对于整个社会运转效率以及科技研究的意义,但从中先看到了商业利益。
  严嵩看到得多一点,所以他现在很重视这件事。
  皇明记分号,在浙江还真可以有一件事,只不过那件事何必与孙脩、梁瑶商议?
  在拿到孙脩交出来的新名单之后,严嵩能够从中分辨出来浙江有哪些大族过去还算本分。
  但他一视同仁。
  刘镇元离开杭州的当日,巡抚衙门的帖子就递到了杭州很多人的家里。
  但凡在浙江颇有些实力的人家,在杭州都会有宅子。家主不在这的,也会有一个族人或者掌柜、管家在此。
  所以巡抚衙门这一个宴会,就基本囊括了浙江六七成的地方大族。
  再加上一些杭州附近的人家,那就更多了。
  沈远清还没回浙江,他的弟弟沈远涛在。
  “你是说,各家都收到了这请柬?”沈远涛再次向管家确认了一下。
  “我打听过了,二老爷。在杭州的,各家都收到了。”
  沈远涛看着帖子上的内容。
  说是皇明记有一桩新的好生意,七日后在杭州织造局邀浙江各家商议合作之事。
  浙江能工巧匠颇多,若浙江有人能做好此事,将来是一桩每年至少数十万两乃至百万两的生意。
  “看来四川事起,抚台大人真的要安抚浙江了。”沈远涛笑了起来,“既是去赴宴,先备好一份厚礼。”
  巡抚衙门里,有几个人正在严嵩面前。
  新设的皇明记分号,暂时只在杭州派了三个人。
  这三个人,一个是韦霖的干儿子,一个是定国公的庶子,一个是某秀才账房。
  现在,他们和柳仲都听着严嵩说话,一旁的浙江巡按御史解昌杰也盯着严嵩。
  “你们放心,本抚已经密奏陛下,这事必定不会出岔子。”严嵩很淡定地说道,“柳总管,梁公公想必也已经知会过你了。新法之后,织造局不会仍是旧制,你不妨早早适应。皇明记之设立,本抚最清楚其过程,如今皇明记诸行,也只是开始。百货行能在浙江从织造局采买丝绸,自然还可以有其他物事。”
  柳仲连连点头:“咱家明白。”
  梁瑶已经跟他好好交待清楚了,这一回不管遇到什么安排,听命就是。
  如果不想浙江的烂账将来翻到他们头上,就好好配合。
  严嵩又对韦霖的干儿子韦福说道:“陛下将这皇明座钟与皇明钟送来,只听这赐名,你们也不用担心本抚如此行事。此物,陛下是希望它能遍布大明的。以此物之精巧,若不择天下有志之人以此为业,难道仅凭京中慢慢造办?这里面,牵涉到将来商税,牵涉到勋戚士绅之利,更牵涉到匠户及百姓福祉,还牵涉到陛下实践学!”
  解昌杰听不太懂:一个小小的钟,有那么重要吗?
  “抚台既已有密奏,咱家自然先听抚台做主。”韦福尽了本分问过就好。
  反正按皇明记里现在的说法,严嵩正准备做的也只是“招标”。
  这个皇明座钟和皇明钟,目前怎么去造办都得京里派巧匠来教。严嵩在浙江这么做,只怕还是先为新法做文章。
  等柳仲和韦福等人离开之后,解昌杰开了口:“严抚台要在浙江择几家造办这皇命座钟与皇明钟,让一些士绅先享新法之利,将来还能多一些课税,这些下官是懂的。匠户和百姓福祉,还有实践学,还要请教。”
  接到的皇命是盯着严嵩,但解昌杰从当时刑部大堂审江彬时就见识过严嵩的厉害,他这句话是真心请教。
  严嵩对他也不怠慢,很耐心地笑着回答:“大明隐户何其多?清丈田土、重造黄册后,过去许多隐户也不免额外承担一些赋役。贫富共担,不是说只由富者担。大户虽会担得多一点,但这点钱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可是贫苦百姓,哪怕只是多了几钱银子的负担,那也是一座山呐。”
  解昌杰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新法之后,赋役负担有增有减,总体而言,贫苦百姓的负担其实是减轻了。可难免他们算不清楚账,在新法之利被他们切身体悟之前就被一些不怀好意之人煽动。这个过程免不了,故而各省都要因地制宜,想办法让那些没办法再隐在黄册之外的人丁能多一些收入。皇明记之妙,就在于此啊。”
  严嵩感慨地跟他解说起自己的安排。
  这个钟,造办的过程里首先就需要许多种原料,打磨造办的过程更是费时费力、需要巧技。
  依陛下信件中所说,分明是要让天下更多能工巧匠再不断改进。
  尤其是其中一点:造办之法,是已经有方略的。
  何以能如此精巧,不用滴水或测影便能计时,其中道理已经讲述清楚。接下来,其中齿轮、发条、弹簧等等许多新东西怎么造办得更精细,那为钟盘遮风挡尘的玻璃怎么做得更明净,都是要不断格物明理的。
  而这更易携带、更不凭外力的钟对于做许多事、对于整个大明怎么能更有效率地运转起来,严嵩稍微点了点,解昌杰也就明白了。
  有了这东西,至少将来许多人再不能随便有不明时辰的借口,公文往来也有更明确的时间记录。
  解昌杰想了想之后就问:“若这皇明钟大量造办,铜铁之需会越来越多啊。”
  大明的铜铁之缺,本就是一个问题。
  “那就是陛下另外筹谋了。”严嵩笑着说道,“总而言之,除了这皇明钟,陛下在万法馆必定还有其余好物。以如今之新法,将来商税担负着重任啊!”
  浙江立刻就要拿一批人。在皇帝的决意主持下,新法是不可阻挡的。严嵩明白自己一定要在浙江呆上几年,对他来说,浙江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之地。
  因为浙江富,浙江士绅多,浙江的能工巧匠多,浙江的商行也实力不小。
  在这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方,严嵩已经明确了自己的施政思路。
  趁王守仁这个曾经在“格物”上有过非常深思考的大家还在丁忧,严嵩要用这两个月在浙江描绘一个新蓝图。
  严嵩又一次敏锐地发现了皇帝把这东西送过来的用意。
  让天下能工巧匠再不断改进岂是全部目的?万事万物若没有利字在其中驱使,就不会更长久地存在下去。
  这皇明钟只是一个例证。
  物理学问只有能创造新的利益,才会被天下士绅渐渐接受。
  现在严嵩开始提前谋划,但刘镇元对这东西的用处,无非是更有效、更精准地抓人罢了。
  因为这一次要抓的人很多,散于各地。
  牵涉到有可能点燃火药桶、让一些人铤而走险的大事,如今既然不能再钝刀割肉,那就只有雷霆之威。
  各地能真的在同一时间行事,最大的作用是事后的震慑。
  时间转眼到了刘镇元跟贺平安约定好的时日。
  贺平安坐镇杭州,面前是那个留在自己这里的皇明钟。
  三根针,短粗的叫做时针,最细长的叫秒针,还有一根分针。
  这都是新词,贺平安现在只关注它们所处的位置:已经是下午五时四十三分了?
  原先的计时之法,一天十二时辰,一百刻,每一刻又分为一小刻。按现在这新法子,每天最小的一个计时区分就不是一小刻了,而是与之对应的两分钟二十四秒里的一秒。
  贺平安感觉用不到这么精细,他现在只关心南京那边如何了,杭州制造局那边又如何了。
  此时杭州织造局门口车水马龙。
  在往年,那都是日本使团到了,或者京里对丝绸有临时大需求时,杭州制造局门口才有这个景象。
  这景象对于今天来赴宴的不少人家来说也很熟悉,在门口的寒暄过程里,竟找到了往日好时光的感觉。
  是什么新的好生意还不知道,但今天的巡抚严嵩、织造局总管柳仲、皇明记分号诸人都颇为意气风发,与众人先寒暄着饮宴。
  等到过了差不多一个时辰酒足饭饱,严嵩才下了令,一大一小两个钟被搬了出来。
  被两个太监端在盘子里的钟穿行在座席间,许多人伸长了脖子去看。
  表盘像是日晷,但那转动的铁针不是影子,也不知是为何能那么准确地一会转动一下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7页  当前第2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1/6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