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明_分节阅读_第156节
小说作者:冬三十娘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27:06
  广州府内,来自广东各府州的秀才们也陆续到来。
  八月乡试,来年二月礼部会试,这是秀才们都放在心上的大试之年。
  才学好的、运道好的,就能连越两道坎,从此脱离科途,以最好的出身走向官场。
  若不然,就像有些头发已经斑白的人一样,还要三年一次地搏这个举人出身。
  张孚敬、张恩、翟銮、杨慎都不敢轻忽。
  “七八月多飓风。”张孚敬认真提醒着杨慎,“魏公公处报来,五月出港之船队日前归港时折损了两艘大船,便是途中遇到大风浪。除了乡试,防风赈济准备也不能少。”
  “下官定会安排妥当。”杨慎回答,“下官虽不明飓风习性,广东子民却多有经历。各县多加布告,夏粮秋粮事必不有误。”
  张孚敬又说道:“委派京官二人为主考,这在我大明实属首次。此刻生员齐聚,提学定要多加注意,莫使之因此生事。”
  翟銮满脸纠结:“已经在议论纷纷了。”
  张恩说道:“布政使司只派提调、同考,乡试准备倒是无虞。就是乡试考制虽未改,以京官为主考确实令生员不安。”
  “那也只能说去岁两广大案让朝廷触目惊心。以京官为主考,正是出于秋闱之公允考虑。”张孚敬一脸严肃地说道,“若是发榜之后有人闹事,本抚自会查明!”
  广州城内此时确实议论纷纷。
  地方乡试的出题、主考,过去历来都是地方负责。
  由于都是地方官担任主考,秀才们自然能对主考的学问、喜好有所了解,甚至能够提前走些门路。
  而现在,地方只提前准备着考务,两个主考、三个分考都由朝廷派出、正在来广东的路上。
  这对于之前一些“有所准备”的考生来说是致命打击。
  “朝廷政争不休,为何以广东为沙场?”酒楼之中有秀才义愤填膺,“三岁一考,一生有几个三年?”
  “又是清丈田土,又以皇商垄断市易之利,还要断了广东士子科途吗?”
  “考制未改,委派京官为主考而已。诸位兄台,过激了吧?”
  “此言差矣!今年派主考,来年会不会改考制?十年寒窗苦读,岂非全无意义?若今年主考策题令我等议广东新法,如何下笔?”
  “正是。朝廷都为新法争执不休,这主考是倾向变法还是倾向旧制,谁人知道?如此对待广东乡试,岂可称之为公允?两京一十三省,只有广东秋闱主考派自京官,又如何称得上公允?”
  “……”
  此刻郑存忠府上,也有秀才前来拜访。
  郑存忠已经是举人。和宋朝不同,明朝只要考中举人了,只要不被革除功名,那就一直能够以举人身份去参加礼部会试。
  所以郑存忠不必考这一年的乡试,他能够坐等明年的会试。
  现在有秀才来拜访他,是因为知道郑存忠之前三次会试在京中有不少朋友,而且如今也消息灵通。
  “主考乃翰林院侍读徐缙,弘治十八年进士,杨阁老的门生。另一位主考,则是费阁老的侄子,去年的新科状元费懋中。”郑存忠连声感叹,“去年一甲齐聚广东,真是盛事。”
  这可不?探花是广东巡抚,榜眼是广东参议,现在广东乡试的另一位主考则是他们的同科状元。
  但真正让他感觉有趣的,是这两个主考的来路。
  杨廷和现在摇身一变成了“新党党魁”,而费宏则是旧党党魁。
  秀才们愁眉苦脸:“这徐缙与费懋中……谁出题?会出什么考题?”
  “这我就不知了。”郑存忠笑道,“总之第一场四书五经,第二场论判,那都是基本功。第三场经、史、时务策五道便是关键吧,只怕两人都会出一些题目。”
  应酬完这些秀才,他才走出了书房望着艳阳高照的天,随后问了一句自己的管家:“海上已经起了风?会凝为飓风吗?”
  “老爷,这都没有定数。”
  郑存忠目光闪烁,竟盼着这风雨更大一点。
  明朝时称这台风为飓风,大洋之上,现在确实正酝酿着这样的大风暴。
  在这个时代,天上又没有气象卫星,对生活在大地上的人来说确实无从预测会不会有台风袭来。
  只有当台风开始要袭岸时,才会风云突变,大雨滂沱。
  在徐阶离开华亭县数日之后,台风来袭。
  七月二十五日,“飓风大作,拔木飞屋,平地潮涌丈余,溺死无数。自常州、松江乃至于应天府,数十县遭灾,南京江水涌溢,郊社、陵寝、宫阙、城垣吻脊栏楯皆坏……”
  奏报急递入京时,已是八月。
  朔日大朝会上,某言官刚毅无比:“此天象示警,盖因奸佞在朝,妄动祖制!江南赋税重地,此灾一至,夏粮尽毁,良田荒芜,灾民遍地,流祸四起!臣弹劾大学士杨廷和、蒋冕、石珤、毛纪……”
  已经斗得不可开交了,确实有人开始丧失理智,拿出了天人感应的说法。
  矛头虽然指向新党这些“奸佞”,但皇帝要不要为此下罪己诏?
  杨廷和出列愤然道:“洪武二十三年七月,松江府遇飓风,百姓十存二三;永乐十四年闰九月,松江府漂没庐舍万余家;正统九年,天顺五年,正德十一年……”
  他不愧是当年的神童,再加上做了些准备,张口说了这么多数据之后就道:“天灾难料,岂能于此时说什么天象示警?当务之急,是赈济灾民!陛下,此次江南灾情遍地,福建、广东奏报虽尚未抵达,恐灾情亦不容轻视。历来飓风起于海上之年,沿海皆有风雨狂潮,臣请速令户部、工部商议赈济大事。”
  费宏却说道:“两月来弹劾成风,多地要职出缺!天灾既至,人心更加不安!陛下,当此之时,赈济灾民更需要官员用事、士绅出面安抚乡民啊!新法之争,不可旷日持久,否则各地灾民不得安抚,流祸必四起!”
  演戏必须演全套,虽然知道借着天灾仍旧把这事扯到新法之争上可能很不好,不知道陛下现在是什么心情,但必须硬着头皮继续提出这一点。
  朱厚熜的心情确实很不好。
  杨慎那是人为莽着把新法矛盾激化了不少,于是国策会议上定下了这出大戏战略。
  但台风的天灾是难以预料的,费宏说得没错,目前这种条件下,地方赈济基本上是离不开士绅支持的。
  现在他们对可能会推行到全国的新法都颇有怨气,这次会主动出力吗?那得看朝廷的风向。
  “国难当前,官员士绅饱读圣贤书,岂可因行不行新法、行何等新法便踟蹰不前?”杨廷和义正言辞地反驳,“陛下,臣请以蒋冕、毛纪总督浙直赈灾、田赋、漕运诸事,领命福建、广东巡抚严查借灾情侵吞民田、隐匿民户之事!每逢天灾,必有人祸,不得不防!”
  他马上又说了不少之前的例子,费宏只能苦言劝谏皇帝此刻要安民心。
  朱厚熜却似乎听得怒不可遏:“若有失孤之幼儿,尽数收养至京城、湖广慈幼院!若有借灾情行不法事之官绅富户,必查办之!杨阁老奏请准之,先速议赈灾方略!”


第169章 天子赐剑已一年不见血
  广东确实也已经遭灾了。
  巨大台风的威力,往往是整个东南沿海都会波及,只是风多大、雨多大的区别而已。
  “这是最好时机!”郑存忠十分兴奋,“解昌杰清丈田土几已完成,整个广东士绅富户全都不安至极。若无意外,秋粮收上之后,朝廷就会定下广东赋役新制!此刻朝廷虽然旨意未下,但灾情传到京里,旧党绝不会无动于衷,朝廷必然已经要因此决胜负了!”
  他今天扇子都没带,而是力劝各个长辈:“八月初九第一场,乡试要持续半个月,杨慎顾不过来!方献夫这奸猾家伙已经称病,正可从潮州府开始。只消让胥吏传告一下乡里夏粮、秋粮如旧催收,再鼓噪一番,乡民必定群情鼎沸。我等自然要广设粥厂,只是今年杨慎诸多催捐,我等家中余粮也不多,那是合情合理吧?”
  “夏粮毁了大半,储粮又少了许多,张孚敬从交趾购来的粮食恐怕还要分出不少去赈济福建!”郑存忠眼神明亮,“朝廷恐怕还不知广西矿民也在举事。四处火起,皆是新法欲动赋役之祸!”
  借着一场天灾,最好的时机似乎确实到了。
  张孚敬来广东之后杀了一遍大官,随后解昌杰看似气势汹汹地清丈田土,一年来却只是改了个市舶司。
  朝廷的新旧两党朝争已经向广东传递了一个事实:哪怕是在广东这个试行之省,赋役也是很难轻易去动的。陛下既想富国求治,却也不能坐看杨廷和借新法之名权柄再重下去。
  要不然,费宏为何还能列身台阁?孙交为什么也隐隐站在费宏这边?
  张孚敬在广州视灾,三大才子也与杨慎一起到了番禺县郊。
  暴雨、海潮,本已接近成熟马上就可收割的早稻被吹得七零八落。
  老农跪倒在田边嚎啕大哭,众人都看得脸色发白。
  在离他们数百里外的潮州,还真有胥吏在乡间对着一些里正、甲首及乡民厉声说道:“难道遭了飓风就不交粮了?奉县尊之命,陛下要在广东试行新法,要的就是富国!不交粮,怎么富国?下月就是催交之时,你们都不要误了!”
  “这都毁了近半了,如何能足额交粮啊!这么大的灾,陛下不能体恤灾情免赋吗?”
  “去年海上打仗,你们知道去年犒赏官兵花了多少钱粮吗?别啰嗦了,我还要去别处通告乡里!”
  胥吏扬长而去,只留下满脸悲愤的乡民。
  “这些狗官!我听县城里人说,陛下明明免了广东几年的税赋。今年这么大的灾,我们拿什么交粮?”
  “去县里要个说法!咱们一定要听县尊老爷亲口说,是不是今年这么大的灾还要交粮!田都毁了这么多,晚稻的秧苗也毁了,夏粮还少一点,秋粮怎么办?”
  “对,难道真要逼着咱们去死不成?”
  广动布政使司衙门里,张孚敬和张恩等正在商议赈灾事宜,通报入内:“藩台大人,潮州府揭阳知县求见,潮州百姓围攻县衙!”
  张恩大惊失色站了起来:“快让他进来。”
  揭阳知县官服都不算齐整,冒雨而来沾了泥一脸狼狈。
  张恩看到他就问:“方知府和你如何处置的?这紧要关头,百姓为何围攻县衙?”
  揭阳知县一脸委屈:“府尊自上月就告病了,下官去禀报了情况,府尊立时便晕了过去。藩台大人,此前省里三令五申夏粮秋粮之事不可误。下官令胥吏传告乡里,令百姓安心整治田地从速补种秧苗别误了晚稻,不意刁民四下串联,竟至于围攻县衙。下官已经将为首几人收押了……”
  张恩眼露凶光:“愚蠢!闵知县,突遭大灾,你于此时催粮赋,居心何在?”
  “……藩台大人,布政使司上个月才刚刚行文督促此事,下官也是奉命行事啊。”揭阳知县委屈无比,“赈灾之事下官已经安排,揭阳士绅无不捐钱捐粮共济灾民,县里也急派差役清淤修田,都是为了早稻晚稻,这也关乎百姓生计啊。谁知刁民竟只听着今年粮赋不能少,却全然不顾县里上下用命助其共度灾情。”
  张孚敬静静看着他。
  揭阳县的安排肯定是不会有问题的,布政使司有公文命令,这位闵知县除了关心粮赋,也必定在赈灾上布置妥当了。
  但胥吏如何传的话,百姓的情绪是如何被挑动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百姓围攻县衙讨要说法,他一个知县自然不可能代替上面说什么今年粮赋减免。
  朝廷的旨意还没到,一来一回的一两个月时间,在一切未定的情况下,处于大灾之中的民怨鼎沸会发酵到什么程度?
  张恩沉着脸看向了张孚敬:“抚台,各府州只怕都会如此,如今如何行事?”
  赈灾之事,广东上下都不会玩什么猫腻,那些心有怨言的士绅也不会在这件事上做出头鸟,必定表现得十分“配合”。
  最主要的还是百姓因为今年收成大减却要足额交粮带来的情绪,稍微一挑动就会出事。
  广东这么大,难道还能时时刻刻在各地遍洒人力去盯着谁用什么话、什么行为挑动民怨?
  能够先于朝廷旨意做出决断的,广东现在只有张孚敬。
  广东赋税暂不用上缴,张孚敬能够通盘考虑。
  张孚敬沉着脸:“既然是围攻县衙,那么罪不可免,先收押没错,但不许薄待。闵知县,若是在大牢里出了什么事,你知道轻重!”
  闵知县连声称是。
  张孚敬又对张恩拱了拱手:“本抚已经上奏朝廷请免今年田赋,旨意虽尚未下来,请藩台先照此行文各府州。”
  张恩却反问:“飓风毁伤之沟渠、房屋、道路必定要从速整修,各地都会派役。”
  这是更大的难题。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7页  当前第1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6/6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