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都市异能,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这个影帝只想考证_分节阅读_第1123节
小说作者:江公子阿宝   小说类别:都市异能   内容大小:2.7 MB   上传时间:2025-05-12 22:40:55
  “咱们尽点力就好,其实铁生根本不在乎这个,生死他都看淡了,更何况是这种身后虚名。”
  两人走进追思会现场就没办法再商量这事了。
  场内已经有不少人了。
  大家都穿着平时穿的衣服,就好像不是参加追思会,而是参加一个朋友平常的聚会那样。
  而且,也没有请太多的人。
  很多平时和史铁生关系很好的人,都没有出现在这里。
  郝运和史铁生的家人说了几句话就进入场内了。
  没有人高谈阔论,大家小声的说着话,对于史铁生的离去唏嘘不已。
  郝运拿出了剧本给余华看。
  这个剧本,主要的核心自然是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和他的作品,而支线则是他的朋友们。
  很多人拍传记电影,都喜欢写爱情。
  系统给的这个《守门员》剧本没有那么做,而是重点着墨于那些可爱的作家们。
  这是一部属于友情的童话故事。
  人无完人,大部分人都有龌龊的心思,也都干过龌龊的事情。
  然而,《守门员》这个剧本里的人物,都体现出了有趣的一面,它是用一种很轻松的氛围,去把原本很沉重的人物传记给表达出来。
  这种手法很温情。
  就连郝运新修改的结尾,也写成了“地坛里那个玩耍的孩子回去了”。
  这种温情,更加凸显出史铁生人生的坎坷,以及文字的力量。
  那副厚厚的眼镜下的含笑的眸子,看着世间忙忙碌碌的人们流露出的温情和爱,就如同他一生经历过的无数波澜后灵魂深处的风平浪静。
  这个“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人,鼓舞那些同样“命若琴弦”的人,把精神化成了地坛中的一曲常唱常新的歌谣。
  郝运和他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
  郝运那时候只是穷,但是他长得帅,身体健康。
  “写的真好,你的文字比我的文字更暖人。”余华感慨说道。
  “谁的文字不比你的文字暖人呢?”
  郝运看着前边大屏幕上史铁生的影像,觉得史铁生的文字一样很暖人。
  迷茫的人看一看,总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闲聊了一会追思会就开始了。
  尽管大家都不想把今天的场合变成沉重、乏味——史铁生最讨厌的那种追悼会——但其实没有多少人能够提得起谈笑的兴致。
  今天有一部分人属于各种机构,他们可能会把这个当工作。
  可是也有一部分人是史铁生真正的朋友。
  史铁生的人格魅力摆在那里,他的朋友都非常钦佩他这个人,让大家怎么笑得出来。
  追思会开始,一个又一个的人上去追思。
  郝运也不例外。
  他走上前去,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这里可能我年纪最小,但是还是允许我喊一声‘铁生’,铁生走了,文坛痛失一位老大哥。
  我还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有一段时期特别迷茫。甚至有些自暴自弃。
  直到读了《我与地坛》。
  我就想这辈子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地坛看一看。
  后来我终于有机会来到首都,去看了天安门,去看了长城,也没忘去看一看地坛。
  地坛可真大啊……”
  郝运稍微停顿了片刻,让人有点搞不清楚他为什么感叹地坛真大。
  不过他很快就继续说了下去。
  “人大概都是不满足的,我又想要是能去看看写出《我与地坛》的人就好了。
  后来终于有了机会。
  那天跟着姜闻、余华、莫言他们去拜访铁生。
  我当时很期待,心里想着铁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见了面才发现,他看起来真的很弱小。
  只是我没有办法怜悯他。
  他也不需要我的怜悯。
  我突发奇想的要给他写个剧本,把他的人生经历拍成电影,和他约好了要一起讨论,一定会争取他的意见,不会胡乱煽情。
  没想到我刚把初稿写完,还没来得及拿给他看,他就走了。
  非常的……遗憾!
  不过,电影还是会拍的,我会个人出资拍摄这部电影,然后把电影所有的收益分作几个用途。”
  现场的众人也没想到,郝运居然现场宣布要拍史铁生的电影。
  自己掏钱拍电影可以理解。
  郝运在娱乐圈混得很好,个人名下好几家公司,属于身家百亿的巨富之人。
  掏钱拍电影对他来说压力不大。
  更何况,电影属于一种商品,并不是单纯的付出不求回报。
  然而,听他的意思,他并不打算要电影上映后的收益。
  只有余华知道,郝运的这个临时起意,是因为他们这些朋友们的请托。
  “一部分收益‘或将’用来修缮升级地坛公园,如果电影收益不够千万的话,我个人会补足千万,升级后的地坛公园,会有一个小小的铁生纪念雕塑……”
  国内外有很多公园放有名人塑像供人怀念,这体现了社会对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尊重。
  史铁生的一篇《我与地坛》,不说名流千古,最起码确确实实属于一篇不错的文章。
  而史铁生在文人当中或许也排不上前列,但是很少有一个人,一个地方,能够从骨子里彼此融洽。
  从地坛37.4公顷的土地里辟出三米五米并不过分。
  两种人文资源相得益彰,有利于弘扬人文精神。
  不管是对史铁生来说,还是对于地坛公园来说,其实都没有谁高攀谁的问题。
  这个说法之前提过。
  史铁生去世的这几天尤其炽烈,有人甚至提议把史铁生的骨灰葬在地坛公园。
  再不济立个雕塑也行。
  余华找郝运就是为了这个事。
  关于骨灰葬在哪里,史铁生是无所谓的,如果可以撒入大海,撒进大海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骨灰撒入大海太简单了。
  郝运有游艇,可以找一篇风景好的地方撒。
  至于雕塑,史铁生也没想过。
  他活着的时候都这么豁达,又怎么可能在身后事上计较。
  但是史铁生的夫人,还有他的这些朋友们,却觉得咱们铁生值得,希望有个地方可以让朋友和书友们缅怀他。
  公园里立雕塑并不稀奇,很多公园都有雕塑,那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
  有些景区为了体现这种文化,甚至拉出几千年前的古人,生拉硬拽的也要给景区赋予这种文化属性。
  连牵连的故事都是现编的。
  然而地坛管理方却称从文物保护和规划考虑,称地坛内不适宜为现代人塑像。
  郝运对此不置可否。
  一方面能理解管理方的一些观念,开这个口子确实不妥。
  另一方面又有些嗤之以鼻。
  不知道为什么。
  很多出色甚至伟大的人在活着的时候,总是遭受各种轻慢,总是到死去多年以后,在后人评说的盖棺定论之后,才能得到应有的荣耀。
  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砸钱。
  一千万砸下去就为了给史铁生立个小雕塑。
  这年头的一千万很值钱,用来对公园里的一些特定区域做升级改造是足够的。
  郝运换来的只是一个小雕塑。
  在基座上写一些史铁生的生平代表作。
  若干年后,当游客们在偌大的公园里逛了一圈,感觉到身心俱疲的时候,突然在转角之处看到史铁生的雕塑……
  那种感觉就像是走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句子不由自主的就从脑海中冒出来。
  如果地坛管理方看不上这一千万,那郝运肯定就不捐了。
  这年头,老北京四合院虽然涨了价,但也不过三万块钱/平米,一千万能买个三百平的四合院,够打造一个史铁生纪念馆了。
  所以郝运说“或将”,这就是一种交换。
  另外,今天来的人除了作协的各种领导,还有不少是文化部门的。
  比如市传宣部常务副部长、市文联组党记书等等。
  郝运在台上说这个,领导们也都能听到。
  免得是下边的人利用自己微小的权力极限为难他人。
  “如果票房收益超过一千万,剩下的钱将会成立一个史铁生文学基金,用来鼓励残疾文学爱好者走上书写人生的道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60页  当前第11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23/116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这个影帝只想考证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