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大过年,每个人心情都比较好,脸上笑呵呵的,看上去都像赚了大钱一样。
倒是真正赚了大钱的严鑫和冯曦,比较低调,说话都没那么大声。
过了河就是镇上,那是一个比他们镇要大很多的镇,一共有着几条街,不像他们镇就直直的一条街。
商铺也要多出很多。
一路走过去,人还挺多的。
不过现在也就是过年前后的人多,别的时候都看不到什么人。
消费的主力军还是那些回家过年的人。
那些商铺平时能够保本就差不多了,主要就靠春节这一把赚一些钱。
整体来讲,比不上十年前。
这也是内地很多小镇面临的问题。
出去打工之前,白小玲一直觉得这个镇很繁华,甚至想过自己要是住在这个镇上就好了,出门就是街,那生活得多方便?
可去京城待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再回到这里,就觉得这个镇已经很破败了。
路上还忍不住向严鑫吐槽:“这里的路怎么这么破烂了啊?踩个单车都跌跌撞撞的。”
严鑫道:“镇上嘛,很正常,修路要很多钱,现在这个经济状况,不值得花那么多钱来修。”
在他记忆中,这个镇上的路要过上五六年才开始重修。
那个时候他们村的公路都修好了,比这镇上的路还要好走一些。
他们自己镇上也是一样的。
那几年主要是修新路,而不是翻新旧路。
到了街上,没骑多久的单车,进入到了主街区,然后就下了车,推着单车走。
这个地方踩单车都已经不方便了,人太多了。
他们开始购买年货。
去菜市场那边买了一些牛肉羊肉,还买了甲鱼黄鳝啥的。
各种零食也买了不少,那主要是白小玲买的,就按照她自己的口味来买的,不过付钱的人是严鑫。
此外,还买了一些烟花爆竹。
家里倒是买了烟花爆竹,不过买的不多,总共就100多块钱的。
这满足不了严鑫。
这一次来他一口气就买了一千多块钱的烟花爆竹。
要不是两个人的单车上面实在放不下去了,他还可以买多一点。
冯曦也买了一点食材,此外还买了一辆单车,要不然就得走路回去了。
——严鑫和白小玲的单车上面都绑着几蛇皮袋的东西,可没地方让她来坐。
这个家以后还是要回的,买一辆新单车也没啥。
以她现在的财富,买这么一辆单车,眉头都用不着皱一下。
——就这个镇上,最贵的单车也就是几百块钱的,连1000多块钱的都没有,不用担心遇到那种十几万的单车刺客。
傻子才会进那种奢侈的货来这个偏落后的镇上卖。
要真是十几万,冯曦那确实买不起——她身上没带那么多钱,现在又不能手机支付,这边大多数店铺甚至连刷银行卡都不行。
看到冯曦说买单车就买单车,大几百块钱花出去,眼睛都不眨一下,说实话白小玲挺羡慕的。
她不是没有那个钱,现在手上也攒了个几千块钱,但是让她一下子花几百块钱出去,她还是会觉得肉疼。
两个月前,能得到十块钱的零用钱,对她来说都是意外之喜。
还没来得及那么快的培养出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工资也就是一两千块钱一个月,还得拿一半出来让她妈帮存着,现在手上钱是多一点,但那也是因为过年的缘故,这里面还包括了严鑫给她的几千块零用钱,以及出去打工时她妈给她的生活费,并不意味着她每个月都能挣这么多钱。
她能够攒几千块钱,主要还是想着买一台好手机。
不过今天严鑫说了,要送她一台新手机,现在好像没有太大的攒钱的必要了。
但对这些钱该怎么用,她心里已经有了决定,比如买几件漂亮的衣服,买个漂亮的包包,买两件漂亮的首饰,还得有点钱存在那里以备不时之需。
这么算起来,自己的钱还挺紧张的。
哪一天能够做到像冯曦这样花钱不用皱眉头,买东西不用看价格,那才算是实现了财务自由,那才是真正的幸福吧?
她心里这么想着。
眼里的羡慕没有任何的掩饰。
不过这样的羡慕不会让人感觉到不快,甚至多少还会让被羡慕者产生一些小小的优越感。
来的时候是三个人两辆车,回去的时候就是三辆车了。
踩着单车回家,在镇上还好一点,虽然那条路已经有一些坑坑洼洼的,但毕竟是水泥硬化路面。
过了河,回到村里的那一条泥土路上,那真的就是一路坑坑洼洼,跌跌撞撞。
光踩着个单车还没多大问题,现在他们每个人单车后面都放了东西,分量还不轻。
那就有点累人了。
踩了一段,严鑫就忍不住说道:“没车还是太不方便了,这个时候要是有一辆车,那该多好?”
白小玲深以为然:“哥,反正你也不差钱,要不你就买一辆车放在家里呗,回家的时候开着车兜风多好?买什么东西也方便,想去县城就去县城,想去市里就去市里,都不用等车的。”
“我一年能回几次家?不回家的时候车就空在那里,那也不好啊,落在别人眼里,不知道会以为咱们家有多少钱呢——虽然确实也有一点钱。”严鑫道。
“那下次就开车回家。”白小玲道。
严鑫郁闷的说道:“自己开车回家又远了一点,挺辛苦的。”
从羊城开车回家,他就觉得很辛苦了。
要是从京城开车回家,那就会更加辛苦。
工作的地方和家里相隔太远,就是有着这么多的不方便。
冯曦道:“等以后吧,等我大学毕业之后,我就买一辆车放家里。反正我们家两兄妹在别人眼中都已经是企业家了,也不在乎这个。”
严鑫想了想,说道:“可以买一辆面包车放家里,也没几个钱,引不起多大的议论,在农村里也挺实用的。”
他能有这样的想法,那是因为冯晨平时就喜欢开面包车,要不就是皮卡,主要看中一个好拉东西。
他回家就是开着面包车回来的。
村里现在的经济水平不怎么好,现在出去打工的都没怎么成气候,能够有一辆面包车,已经是可以装逼的事情了。等再过十来年,半数的人家都有小车了,过年上坟祭祖的时候,甚至还会在村里公路上造成堵车。
到那个时候,面包车才算处在了鄙视链的最底层。
冯曦也想到了她哥,不由得笑了起来:“那也挺好的。”
又道:“可惜你爸没读过书,考不了驾照,要不然考个驾照,给他买一辆车,那就不算浪费了。”
考驾照不要太高的学问,但最起码也要认得些汉字,能把那些规章制度看得下来。
要不然,就算是驾驶技术能过关,笔试也过不了。
年龄上面倒是没问题,还不到50岁的人,学车完全来得及。
白小玲心里一动,道:“我妈倒是读了些书的。”
她妈把小学读完了,这在当时的农村里,已经挺不错的了。
冯曦笑着说道:“那你让你妈去学驾驶啊,学好驾驶了让严鑫给她买一辆车,这样出门就方便了。”
白小玲看了严鑫一眼:“哥,你觉得呢?”
严鑫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买车倒是没什么,值不了几个钱,我就担心开车不安全。”
“只要谨慎一点就没事,”冯曦道,“吴阿姨也不是一个横冲直撞的人。”
“是啊是啊,”白小玲大点其头,“我妈可稳一人了,这几年她踩单车卖豆腐,从来都没有摔倒过一次,一个字,稳!”
严鑫笑了:“那你就做她的思想工作,要是学会了开车,考到了驾照,我就买一辆车给她开。”
白小玲兴奋了起来:“放心吧,我一定做好她的思想工作。”
家里有一辆车,确实要方便很多。
严鑫也就没有多说什么了。
冯曦没有一直跟着严鑫一起,因为他们并不是住在一个地方。
到了九组那边,有一条路直接到堤边,然后顺着堤下的路往东,就能到冯曦她家。
到了那个岔路口,他们就分开了。
严鑫也只是说了一声“路上小心点,别摔着了”,然后就继续踩着单车回家。
到家的时候,时间也才四五点。
老两口已经开始在厨房里准备晚饭了,听到声音又出来,看到两个人单车后面都绑了那么多东西,给吓了一跳。
“这又是买了多少钱的东西?”吴秀红问。
严鑫笑着说道:“也不多,加在一起才两三千块钱。”
这话要是由白小玲来说,免不了要遭一顿训斥。
他来说就没问题了。
第一个,他挣的钱多。
第二个,他不是吴秀红亲生的,吴秀红也不好说他。
但吴秀红还是有一些心疼:“其实也没必要买那么多……”
“没事,过年热闹一些好一点,过年都不花钱,那什么时候花钱?”严鑫笑着说道。
“就是。”白小玲在旁边帮腔。
把那些东西都卸下来。
白小玲买了很多零食,但那些零食其实不怎么值钱,看上去都一蛇皮袋了,实际上也就是两三百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