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普通的砖木结构,也不会发生太严重的结构性破坏,更不用说现在普遍采用的钢混结构了……
所以,用这玩意儿发动袭击真的不常见……而为了一个大号手雷还特意制造了结构虽然不精巧,但也不算粗陋的引爆装置,那就更奇怪了。
陈沉眉头紧皱地看着远处排爆部队的动作,确认安全之后,他走上前亮明身份,出示了阿格斯为他临时办理的证件,跟排爆部队完成了交接。
于是,本来应该带回警局的“证物”就落在了陈沉的手里,为了保护物证,他没有轻率地上手去抓,而是站在一旁,小心地用捡来的树枝拨弄着已经散乱一地的爆炸物。
鲍启和石大凯就蹲在他的身边,简单扫了一眼之后,鲍启开口说道:
“标准的IED设计,无线电短路引爆,看起来是学了点东西的,但学得不多。”
“这玩意儿都没有设计起爆雷管,那么多黑火药,爆速本来就不高,又是没有造粒的粉末,真爆起来,不会就是个大型烟花吧?”
“很奇怪啊……你说他手法糙吧,他能把引爆装置造出来。”
“但你说他懂行吧……造出来的东西又没多大的用。”
“看样子是业余选手,不太可能是jd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干的。”
听到他的话,陈沉微微点了点头,随后回答道:
“跟我的想法一样。”
“我怀疑,可能是哪个外围成员想要自己搞点事情,按照组织发的教材摸索着做的。”
“他不具有基本的化学常识,也不会造复杂的炸药,所以选择了黑火药。”
“一硫二硝三木炭嘛,配比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有可能,他高估了黑火药的威力……”
“有可能。”
石大凯也随之点头,思索片刻之后,他又开口说道:
“这么一来,我们已经可以排除掉一大批嫌疑人了。”
“首先在中方员工里,那些技术工人、高学历工人基本可以排除,如果是他们要做的话,大概率不会选择这么初级的炸药。”
“而中方员工里的普通工人……我很难想象他们有什么动机去做这种事情。”
“也就是说,嫌疑还是要落到本地员工的头上。”
“但本地员工今天已经被清空了啊……”
鲍启疑惑地说道。
听到他的话,陈沉开口说道:
“也许不是今天放进去的——得找张扬确认具体的情况。”
“保卫处每天都会对厂房进行巡逻检查,也许他们会有新的线索。”
说罢,他站起身走向不远处等着的张扬,简单沟通之后,保卫处全员、包括参与安全检查的BC人员全部都集合了起来,依次汇报自己了解的情况。
而结合他们掌握的信息,陈沉发现,自己确实没猜错。
这几天园区内外的特殊情况太多,以至于内部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实际上,这间厂房已经好两天没有正儿八经地检查过了。
也就是说,最早可能在两天之前,爆炸物的制造者就已经把东西放进了厂房里。
而那个时候,正是拉博塔大乱的时候。
这难道是当初暴乱计划中的一环,只是因为东风兵团反应迅速、雷厉风行地平息了风波,以至于原本安排在园区内部的爆炸也没有发生?
可能性很大。
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想要查到凶手,难度就很高了……
“看来你们的假期还要继续延长啊。”
陈沉语气略带着几分调侃地说道。
听到他的话,张扬也是无奈点头。
“没办法,如果爆炸物已经进了园区的话,那就说明我们内部也不干净了。”
“这么不干不净的,谁也不敢继续用原来的人。”
“恐怕,我们得对所有本地员工重新进行审核,又或者……得招一批新人过来。”
听到这里,陈沉眼神一亮。
他突然想起来,其实这个话题,自己是跟张扬聊过的。
——本地员工不好用,中方员工太贵,那么为什么……不招一批成本又低又好用的人过来呢?
矿上的工作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倒是对“吃苦耐劳”的素质的要求比较高。
那既然这样……
蒲北的平民不就是最好的选择?
唯一的问题,也就是一个“护照”而已。
但,以鲍家现在和蒲甘官方的密切交集关系,在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临时发放一批护照,也没什么问题吧?
当初自己这批人办护照,其实前前后后也就只花了3天而已。
毕竟越是没有规矩的地方,就越是可以“不讲规矩”……
想到这里,陈沉咳嗽一声,开口说道:
“要不,我给你换批人过来?”
“你给我换?从哪?”
张扬下意识地问了一句,但很快他就反应过来。
“蒲甘!?”
“陈老板,这事儿你也能办?”
他的脸上流露出惊讶的神色——其实在他的认知里,陈沉一直都是一个剽悍的军人形象,就跟他曾经有过接触的那些正儿八经的军人一样,打仗是一把好手,但在其他方面就要弱很多。
这样的人一般是不擅长交际、不擅长经营的,但现在……
陈沉居然说要给自己换批人过来?
这岂不是说明,他在蒲北做的事情,远远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简单?
看着他的表情,陈沉笑了笑,回答道:
“只要你要,我都能搞过来。”
“路费你出,虽然不敢说要多少给多少,但第一批搞个一两百个还是没问题的。”
“有那么多人的话……青山园区的生产工作基本就能得到保障了。”
“而蒲北人还有一点优势,那就是在文化认同上跟我们——你们比较接近,管理难度会降低很多。”
“没问题!”
张扬果断点头,随后说道:
“本地员工管理属于我们子公司自行决策的事项,这方面我就可以拍板!”
“现在印尼局势太过复杂,他们的群众里坏人太多,还不如干脆完全隔离!”
“来吧,干了!”
话说到这个地步,陈沉倒是没有表现得太过急切。
他开口说道:
“但你要考虑好,换成蒲北人的话,印尼的就业问题就没办法解决了,你们打算怎么补偿苏拉威西当地政府?”
“给当地政府送钱,比给这些不听话效率又低的工人送钱更划算……这个问题你不用担心。”
张扬微微一笑,回答道:
“很多时候,所谓的提升就业率也只是纸面上的一个数字而已。”
“我们有各种办法去影响这个数字,至于它到底真实与否……其实没有人关心。”
“他们关心的是,从这些数字里面,他们能捞到多少好处……”
“明白。那就这么说定了,我去联系,具体的费用,我们再商量!”
……
跟张扬道别之后,陈沉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他之前就想过要借助这个契机把东风兵团——或者准确地说是把东风集团的利益跟青山园区绑定起来,顺便再寻机让东风集团的影响力突破蒲北,但他没想到,这个机会这么快就来了。
输送人力——这本质上干的就是人力资源公司的活儿,或者说的难听一点,也就是卖人头的。
但,卖人头和卖人头之间也有区别。
自己并不是单纯地要借助人头获得利润,更重要的,还是打开这一条“通路”。
试想一下,如果以后蒲北与印尼的人员交往进入常态化的话,那会发生什么?
整个蒲北的封闭格局会彻底被打破,借着“海上丝路”的大势,东风集团、甚至整个蒲北,都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基本盘进一步巩固,自己想要更进一步,也就有了更有力的底牌……
陈沉没有犹豫,他立刻拨通了分别拨通了鲍晓梅和彭旭成的电话,向他们说明了自己的计划。
彭旭成不用说,只要是能赚钱的生意,他根本就不会拒绝。
至于鲍晓梅?
哪怕仅仅是靠这一笔生意跟来自北边的“正规公司”搭上线这一件事情,就已经足够让她动心了……
于是,计划顺利拟定,两人各司其职,立刻开始着手准备。
仅仅半个小时之后,彭旭成就回电过来告诉陈沉,他已经找到了合适的人选。
“……我跟何邦雄沟通过了,他打算联合何布帕缩减联军的编制。”
“这是跟缅方交易的条件,也是他缩减非必要开支的手段。”
“第一批裁军大概会涉及400人左右,这些人里……我们可以随便挑!”
听到彭旭成的话,陈沉目瞪口呆。
我擦,我只是让你给我找点矿山的工人,你给我整了一堆民兵??
——当然,在蒲北,这二者的分界并不会那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