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架空,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青山巍巍_分节阅读_第261节
小说作者:一两春风穿堂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855 KB   上传时间:2025-03-05 20:20:52
  阿笙这话一出,城防营的人方才抬首,便见那十数艘大船之上,不断有人站上甲板之上,那重重的人影都是作文士打扮,一时让岸上的人都愣在了那。
  央国之前的风波早就传回了陈国,城防营倒是没想到,自家圣上千方百计想要拦截的人,居然被窦氏的船全都拉到了这!
  “二,二姑娘,这……”
  见城防营的人百思寻不得一个合理的借口拒绝众人下船,阿笙顺势问道:
  “听闻欧阳氏欲在东堂开堂讲学,可有此事?”
  城防营的人点了点头,阿笙笑道:“正好,我便也凑个热闹。”
  说着便吩咐着管事,安排众人下船。
  “等等!”
  城防营那兵士自知,今日要是放他们就此下船,自己这一身差事乃至脑袋都可能保不住,因而找了个借口道:
  “二姑娘,你这船上之人并未报于我陈国,亦未核查身份,不得就此下船。”
  这话说完,那人便准备好迎接阿笙的怒火,然而,想象中的怒斥并未到来,眼前的女娘依旧一副笑盈盈的模样,而后对着身后的大船之上朗声道:
  “阿九,他们要核查你的身份。”
  这一声轻灵,城防营的人还未来得及反应,抬眼才发现有一人已经站在了大船的甲板之上,天光在他身后落下绒绒的光晕,他便这般静静地站在那,仿似遗世独立的仙。
  那名兵士眯着眼想瞧仔细了,却见身后久无动静的裴氏众人走上前来,躬身拱手,就连那得诸家敬待的裴怀恣都垂首见礼。
  “问九公子安!”
  这般阵仗让城防营之人不由咽了咽唾沫,不用再看清来人的面目了,这下谁人不知那船上的便是裴氏九公子了。
  阿笙扫了一眼城防营呆若木鸡的神色,转身朝船上招了招手。
  “阿九,快下来,他们要……”
  “不不不,二姑娘,不必了,不必了!”
  城防营的人在裴怀恣微眯的神色中,眼可见得慌了神,他跟拜神似地又拜了拜阿笙,恨不能让这姑奶奶少说两句。
  趁着这会儿功夫,裴钰已经在阿四的陪同下下了船,走向迎他的众人。
  与裴氏众人见礼之后,裴钰遂回首看了看船上的众人,而后对城防营的人道:
  “这些都是来赴东堂之约的央国文士,陈王礼敬天下文士,想必诸位也是如此。”
  得他这么说,城防营的人只能顺着他的话连连称是。
  见此,裴钰遂缓了语调,对阿笙道:“城防查验来人身份系一国律法所定,便安排诸位上船核查吧。”
  城防营的人得了他这话,若获大赦般,随即恭敬地派人上船,一一验证众人身份和通关文牒,待验证无误之后,城防营也不敢再将人拘着,遂放下了船。
  裴钰看着那些下船的文士,许多人只带了一个包袱便踏上北上的行程,这一趟他们以文为器,要为自己与央国文史打一场不见血腥的战争。他收回了目光,对一旁的裴怀恣道:
  “还望礼待众人。”
  得他此话,裴怀恣垂首称是,而后对下船众人朗声道:
  “诸位北上,远来为客,我裴怀恣愿代主家尽地主之谊,诸位在陈国期间若有难事可随时前往我裴氏府邸,我裴氏必不推辞!”
  此话一出,得来众人殷切地回应,诸文士感激礼拜,又朝阿笙与裴钰二人一拜,遂才三两做伴,纷纷离开了码头之上。
  阿笙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她知晓裴怀恣这一番言论,重要的并不是这愿意相帮的话,而是身后的态度。今日裴怀恣在此一言,便是向陈国众人表示,裴氏愿作这些远道而来的文士的靠山,任何人等若要欺侮,还需得掂量一二。
  待众人渐渐散去,裴怀恣方才又对着裴钰一礼,这一礼还未躬身,却被裴钰扶了起来。
  “我不再为裴氏家主,你不必行此大礼。”
  裴怀恣摇了摇头,微垂着眉眼,道:“此前,因我疏忽,才让乌雀的人将流言散播到了央国,有损公子声誉……”
  裴钰闻此,却是微微叹了口气,眸色依旧柔和而沉静,“命你北上之时我便说过,你的使命在陈国,不在央国,此事我不怪你。”
  东境文礼之法大多传自裴氏,但不同于央国世族因自身底蕴绵长,与裴氏自祖上便有交集,陈国的许多世族相较而言更为年轻,裴氏子弟的到来毫不费力便夺去了他们在文礼之上的地位,这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
  他们敬裴氏,却不愿裴氏这座高山走到自己跟前,挡住了所有天赐光华。因而,裴怀恣还要应付许多暗事,他的腿便是在此前的暗杀中受了伤。
  但也正是一次次的事件,让裴氏找到了理由,开了杀戒。这般恩威并施,才让裴氏这一脉在陈国站稳了脚跟。
  裴钰看了看裴怀恣的腿,离开之时他双腿健全,不过数年,倒是一副垂老之态。
  裴怀恣往一旁让了让,“九公子随我等先行归府吧,儿郎们都迫不及待想与您请教一二了。”
  说着便睇了睇身后的裴氏子弟,他们目光炯炯地看向裴钰,能亲自向九公子请教的机会可不多。
  裴钰转身看向阿笙,却见她并没有上前的打算,而是依旧端静地站在原地,浅笑道:
  “我得知张家姐姐如今正在陈国,尚有要事与她相商,便到东堂再会吧。”
  说完便盈盈一伏,而后带着嬷嬷等人登了另外一辆马车。
  裴钰见她走得突然,不由微凝了眸子。二人自小相识,因此阿笙在他面前少了许多规矩,他也早就习惯。但这北上一路不知为何,她倒是多了一份客套出来。
  “九公子?”
  得裴怀恣催促,裴钰遂才随裴氏众人一同离开了码头之上。
  人群嘈杂的转角,阿笙看着裴氏的宝驾离开了码头,遂放下了纱帘,而后敛了眉目。
  看裴怀恣对裴钰的恭敬态度,那并非是普通的主家子弟可得,嬷嬷的话再次在她脑海中浮现,裴氏重视九公子,即便他如今不再为裴氏家主,他的正妻之位也倍得族内看重。
  阿笙轻轻靠在轿辇内,低敛的眸光中印着帘外游走的天光,那些热闹染不进她眸中的清浅,却勾起了她唇边的笑意。
  谁说天底下唯有裴氏九公子独得矜贵?


第三百二十七章 伎俩
  央国帝宫之内,小内侍手持着信件垂首快步走过廊道下,正巧几名刚从小朝会上离开的官员迎面走来,他恭敬地让开了道路,候于一旁。待几人与自己错身而过,遂抬首几近小跑地往鹏跃殿而去,至殿前才放缓了步子。
  “慌慌张张成什么样?”
  面对叱责,小内侍却是躬身拱手将手里的信件递了出去。
  “陈国快信。”
  欧阳氏东堂开堂在即,此时从陈国来的消息圣上必然想第一时间知晓,因而这封信当即被呈进了殿内。
  彼时新帝正半躺在宽椅上松快着身子,这一上午与人议事,肩膀早已酸痛。忽而听闻脚步声,他瞄了一眼来人,随意地开口道:
  “又是何事?”
  内侍双手奉上信件,回道:“回圣上,陈国来信。”
  新帝得闻此事,当即坐了起来,接过信件快速扫了一眼,随即便皱起了眉头。
  这信件是云生的人送回央国的,里面简略道了平安,百名文士皆安全抵达陈国,又道了一些接引的琐碎之事。而信件的末尾才是这封信的目的,那便是阿笙向皇帝讨的赏赐。
  新帝将那最后两行字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后微眯着神色,不断审视着其中的文字,唯怕自己会错了意。
  良久,他似是想到了什么甚为有趣之事,敲了敲桌面,向内侍吩咐道:
  “将承礼司的人给孤召来。”
  秋息一夜乘风起,这微暖的气候转过北面的山脉,到了陈国便带上了寒气。
  骤雨过后,街道上的行人都穿上了略厚的袍子。秋词园内,嬷嬷吩咐着人赶紧将姑娘的厚衣裳整理出来,莫要将人冻着了。
  屋内,茶炉燃得正旺,阿笙临窗而坐,垂眼看着一本名为《问天集》的文典,这本书便是文史大士商博的论着。
  商博此人甚为传奇,早年曾游走多国,并在三国任宰相之位,此次欧阳氏开堂,所讲内容便是商大士的论着《问天集》。商博年轻之时曾为千人讲学,这也造就了如今不少文士都自许为商大士的徒子徒孙,但正经得他收徒,并留在身边教习的也就只有当年的裴钰。
  虽说央国大皇子也曾为商博学生,但邱氏此子在学识之上无任何建树,因而时人在提起商大士时,几乎都忽略此子。
  也因商博着书不少,他对于当下年轻一辈文士的影响不可忽略。因此,欧阳氏开堂广宣商大士的《问天集》这件事本身便足以引得众人的瞩目。
  静严对于商博的评价颇高,因此商大士的许多论着她都有读过,也包括这一本。
  这本《问天集》中商大士以逍遥为题论有无之形,颇为玄妙。可越是玄妙之物,不同的人来看便有不同的结论,众口本就难调,欧阳氏敢就此集面向天下人开堂,倒是有些胆量。
  茶炉中炭火的声响将阿笙的思绪拉了回来,嬷嬷的声音此刻在屋外响起。
  “姑娘,张家姑娘来了。”
  闻此,阿笙随即笑着起身相迎。
  张苒苒与阿笙是在去寒州的途中结识,张家铁矿收归朝廷之后,张苒苒这一脉反倒得到了重视,如今张冉冉借由与寒州的合作,拿稳了家族的话语权。但因她的生意有一部分见不得光,因此常年在各国游走,没个定数。
  对于当年阿笙的仗义出手,她至今感恩,得闻阿笙恰巧也来了陈国,随即推了邀约,来这里见她。
  张苒苒一袭绯色长裙尽显飒爽利落,如今的她眉眼间不见了从前的怯弱,尽是飞扬的笑意。
  “我知你近日甚是忙碌,怎得忽然来了陈国?”
  阿笙睇了睇案几上的《问天集》,“来凑一凑东堂的热闹。”
  见她这般说,张苒苒苦笑道:“那恐怕要让你失望了。”
  “阿姊这话怎么说?”
  知阿笙疑惑,张苒苒方才道出这场开堂并非如央国传扬的那般,东堂地处偏远,至今官道未通,因此陈国本国的文士大多都不会亲自前去,将会由王室的笔侍代为转录。
  听张苒苒说到这,阿笙微微愣了愣,“那些为天下开堂的豪言壮语岂非玩笑?”
  闻此,张苒苒点了点头,“陈王室十分擅长把控民心,那些话便是从宫里传出去的。”
  阿笙这才明白陈王室的伎俩。
  欧阳氏这所谓的为天下人开堂不过陈王室的噱头,若连陈国本国的文士都少有人前往,那么开堂的情况究竟如何,是否当真盛况非常,是否当真受众人敬仰,便不过是他人口中之词,由得人随意杜撰了。
  陈国乌雀无论从情报的收集还是民间言论的掌控上,都为陈王室带来了不小的好处,而散布流言可谓乌雀的拿手好戏。
  这大概就是为何陈王室得闻央国文士大量北上,欲与欧阳氏学辩经典之时,会命人阻挠的原因了。
  造一个受命于王室的名士,这才是陈王室的根本目的。
  “自央国文士北上之后,我听闻陈王便有取消开堂的想法,昨日你云生的船刚到,便有急报进了宫。”
  “眼下因央国文士抵达,辰国、庸国等国不少人赶着来陈国观堂,陈王室是骑虎难下了。”
  说到这,张苒苒微微蹙眉,“你这次恐怕是将陈王室得罪了,不过好在你得罪的明目张胆,陈王爱惜名声,不会在明面上为难你。”
  听闻张苒苒这话,阿笙却是往后靠了靠,她眼中不见任何着急之色,毕竟从前与渚家的较量下,她也算与陈王室有过交锋,也不差这一次。
  “我听闻陈王一向标榜自己是个广纳谏言的人?”
  闻此,张苒苒点了点头,“也因此赢得了不少好名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4页  当前第26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1/26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青山巍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