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架空,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青山巍巍_分节阅读_第233节
小说作者:一两春风穿堂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855 KB   上传时间:2025-03-05 20:20:52
  合德也曾了解过静严为国师时替轩帝料理的那些事,他虽善谋,但他的谋划多是大开大合,一出手便是定局,而宗亲王如今这几步却走得狡黠,让人难寻首尾,与他的风格不太像。
  见合德看完信后的眉目微蹙,庄翎月似早有所料。
  “殿下可是有所疑虑?”
  合德浅笑着将信纸折好放置一旁,而后抬首浅笑着看着庄翎月,道:“信上所言我已知晓,庄姑娘呢,值得你亲自跑一趟的应该不是这信上的东西。”
  合德聪慧,庄翎月也不愿故作高深耽误时机,烛光印在她的眸中倒是不见多少暖意。
  “有人托我告知殿下,宗亲王身边不止静严一个谋士。”
  此话一出,合德只觉心中一顿,那个答案呼之欲出。
  “窦氏窦长笙亦为其谋。”
  合德听闻此话,心中似有巨石落地,她故作寻常,拿起了一旁的香茗,浅抿了一口,却是没有尝出多少滋味。
  阿笙若站在了宗亲王那边,那么不止她的谋略智慧,还有她手中的钱权以及安南关的镇南军,乃至于她与西州裴太后的私交……这林林总总都似细密的箭,一箭箭射向合德。
  “她利用殿下拉大殿下下马,又反手将宗亲王推上了朝堂,如今又其揽下新晋人才众多……”
  庄翎月的声音清浅,却字字句句让合德如鲠在喉。
  “此女狡黠,又多有依仗,她若不除,殿下所谋恐难成事。”
  堂室寂静,能闻虫鸣之声,合德放下手中杯盏,并未对庄翎月这番话有任何反应,她浅笑着看了庄翎月一眼,开口道:
  “那庄姑娘呢?你与你身后的人不也是想借我的手除掉窦长笙么?”
  “但是为何?她与庄大姑娘又何时结下了仇恨?”
  庄翎月是没想到合德一心想知道宗亲王身边的谋士究竟是何人,得知之后却并无多的反应,反而还能冷静地探查自己的意图。
  合德并未错过庄翎月敛起的眸光,她唇边的浅笑不散,缓声道:“这位窦姑娘与我倒是没有什么仇怨,但却碍了他人的眼,此人为我长辈,我不过传话罢了。”
  她这话说得模棱两可,似故意引导人往庄家主的身上想,但合德听闻她这话,倒也不全信,却还是故意顺着她的意图道:
  “难道她何时也得罪了庄家主?”
  合德刻意提到庄家的人,却见庄翎月神色未变,倒是眼中笑意盛了三分,合德便知,庄翎月此番来帝京,或许与庄家并无关系。
  “殿下还是莫要打探了,今次我来帝京便是来助殿下的,有我在此,殿下行事应当会方便许多。”
  合德听闻这话,笑着点了点头,庄翎月这话不错,如今因着大皇子的事,辛氏在朝中处处与她为难,如今有庄翎月在,凭着辛氏与庄家的关系,辛启正多少也得有所收敛,对于她而言,庄翎月的确算是一份助力。
  但问题是,庄翎月到底能代表庄家几分?她来京又能调动庄家多少人脉与资源?
  这些都是未知数的情况下,合德不会轻易与庄翎月言说合作之事。
  但合德的态度却甚是端正,“如此便要多谢庄大姑娘了。”
  听得合德这话,庄翎月甚为满意,她看了看日渐深了的夜,遂道:
  “今日夜深了,我便不打搅殿下,待我安顿妥当,再与殿下一叙。”
  听她这话,合德当即吩咐府中管事安排人手护送其归府,又亲自相送至府门,态度之上十分慎重,足见对其的重视。
  待马车踏夜的声音逐渐远去,合德脸上的笑意方才淡了下去。
  管事躬身在旁,小心问道:“殿下,是否要派人盯着这庄大姑娘?”
  合德浅浅摇了摇头,她看向寂静的长街,目光却是落在府门外戍守兵士的盔甲之上,棕黑的盔甲在夜色中泛出冰冷而幽深的光。
  “辛氏当年是庄氏一手扶持,她若是替庄氏走这一趟,那么辛氏在四皇子协政之事上必然让步,若辛启正态度不变,那么她此番前来便并非是庄氏家主授意,便也代表不了庄氏……”
  “此事让言官在朝上一试便能知晓。”
  合德收回了的目光,唇边再无多的笑意。
  “这里不是江淮,庄翎月自己的面子可没那么好使。”
  她说到这顿了顿,“只不过,阿笙到底碍了裴氏族内谁的眼,竟然能让庄翎月走这一趟……”
  管事听闻这话有些糊涂,“不是庄氏么?怎么跟裴氏有关?”
  合德听闻这话不过浅浅笑了笑,并未再多言。
  庄翎月这般为裴氏之人奔走,看来她对于进裴氏的门楣也不是十拿九稳。念及此,合德拢了拢身上的衣衫,一声吩咐,让人都散了去。


第二百八十四章 为利而来
  长街之上,打更之声“梆梆”而过,这是天明前的最后一声。
  老叟收起竹具归家,与一名跑腿的小子擦肩而过,他停了下来,看了看那小子匆忙的身影和腰间的挂牌,便知这是替人跑急信的,才会在天还没亮便出来送信了。
  这送信的小子直往那富贵长巷而去,在那兽面铜环的大门前停了下来,他看了一眼浅雕的楠木大门,便抬步走向了一旁的小门,轻轻瞧了瞧,随即便有人应门。
  他将手里的信件递给了尚在瞌睡的门房戍守,领了赏钱,连连躬身道谢,待那小门再次关上,方才起身数了数赏钱,又晃了晃鼓鼓囊囊的腰包,方揣着手离开了。
  这窦府的信件他们东家是重视的,无论多晚到达,总是第一时间送来。
  门房处的人看了看信戳,是通州来信,略有些疑惑,但也但也耽搁不得,当即着人往浮生院送去。
  阿笙对府内多有交代,若有急信无论早晚,一定要第一时间告知于她。
  嬷嬷隔着那千里追月屏风唤了几声,除了夜风吹拂着的纱帘翻飞,倒是不见人应,她却并未就此离去,而是在那候着。
  良久,方才听得其内有一个困意正浓的声音浅浅应了应,嬷嬷当即便拿着信件入内送去,走近了床帏便见有一只嫩白的手臂伸出了纱帘,嬷嬷赶紧将信递了过去。
  这床帏内的人倒是一声不吭,得了信便又如猫儿般将手收了回去。
  阿笙勉强睁着一只眼看了看信戳,通州来信?她思索了片刻,而后还是坐了起来,让自己清醒一些。
  她随即打开信件,快速扫了一眼,而后神色当即清明了许多。
  这封信是借通州之名送来的西州信件,因裴妙音当年在西州的部署,裴氏在西南口岸的通州留下了人手助她,而后裴氏几脉西迁,通州便更是成了通信的口岸。
  通州大多是裴妙音自己的人,因而这封信的寄信人便不言而喻了,正是西州如今的裴太后。
  自合德公主和亲之事定下,阿笙便猜到了这位公主殿下怕是得到了裴妙音的支持,因而除了航道之上的事需与西州的联络之外,阿笙再无有私信往西州而去。
  而今日裴太后借通州之名与自己送信,信中内容却多是道家常,甚至在信尾邀她秋日去西州共聚。
  此刻的天色尚昏暗,唯有窗下的灯火还算亮堂。阿笙借着这几分烛光又扫了扫信中的内容,而后工整地折叠起来。
  她敛了敛眉目,很快便想明白了这封信的来意。裴太后会在这个时候给自己来信,怕是已经知道了自己如今与她所站立场的不同。
  谋事之人依势而动,不依个人恩怨,裴太后这封信亦是在传递一个态度,央国这储位最后如何都不伤二人情谊,亦不变多年的合作。
  “她这是怕误伤啊……”阿笙不由呢喃道。
  若是这央国储位之争却闹得她二人相互折损了重要利益,便是得不偿失了。
  阿笙不得不说,裴太后这封信来得甚是及时。
  天明之后便是恩科开场,为了将自己的人送上朝堂之上,各方都会招数尽出,宗亲王为此必然严防死守,若是稍有不注意行事鲁莽了些,便有可能引发更大的冲突,而阿笙此时还拿捏着西州这粮运之事,裴太后这是怕她当真为了朝局之事过于用心,伤了与西州多年的情谊。
  念及此,阿笙一把掀开纱帘,就这般赤着脚走了下来,嬷嬷见此赶紧上去给她披了件外衫。
  因着阿笙喜在屋内赤脚走动,安氏说了多次都难改,索性吩咐人在她屋内四季都铺上柔软的毯子,倒也凉不着她。
  阿笙让侍女多点了几盏灯后便顾自在案几之前磨墨,今日这封信她得亲自回。
  无论是当年在西州还是此后航道的建立,裴妙音与阿笙多有帮助,阿笙自是不愿与其走上陌路,甚至敌对的位置。
  今日这一局虽各有利益,无法同路,但也不妨秋日共赏西州明月。
  她下笔端正,萦花小字走得是灵巧的笔锋。清风拂过她额前几缕碎发,让她低垂的眉目更加柔和了些。
  待成书之后,阿笙又拿着一旁的锦扇亲自扇了扇纸面,遂吩咐将信送往通州。
  写完这一封信,天色即明,阿笙看了看依旧清净的园子,尚能听得鸟鸣之声渐起,她抬手将那几缕碎发绕在耳后,唇边带上了笑,今年这一场恩科注定热闹。
  三日连考,五日放榜,在学识之上,这是平南学考之后又一场寒门与世族学子的角逐,而在朝政之上,这是朝中无大势力,各方尽显神通的一场较量,或为储位,或为别的。
  今年,就连争议的卷张都比往年多了许多,评考之人亦不敢轻易下论断,对于甲榜席位都是三审而定。
  更甚者,今年应主考宗亲王的要求,甲榜的卷宗在评定之后随即予以公示,而因着《博集雅卷》而汇集帝京的各国名士尚在,这文章值不值得进甲榜的席位骗得过那些庸货,却难逃这些大家的眼。
  也因此,即便各家都用尽力气想争那甲榜的席位,但也不敢随意动手,若有不当便是侮辱央国为学的名声。在众名家面前,无论是评卷之人,还是考场任意一位监官,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评审的这五日,帝京城内跑消息的人不少,就连公主府都时常有小厮内外奔走。
  放榜当日,金门下人群潮动,各府探消息的小厮更是在天还未明的时候便找好了位置,方便第一时间给主家传递消息。
  金门旁的茶肆之上,易澜山手持一把折扇不断挥动着,他时而看看涌动的人群,时而又看了看对面一袭青山邀月服的阿笙,此刻她正低头抿了一口香茶,神情倒是惬意。
  易澜山一把收起那折扇,几分打量地看着阿笙,一副琢磨的神情。
  “说说,你都看好谁?”
  阿笙听闻这话,抬首看向易澜山,见他一副当真好奇的模样,不由开口道:
  “怎么,你们易家难道也送了人去?”
  易澜山摇了摇手中的扇子,“嘿嘿”笑了两声。
  “如今民社日渐成熟,人数也不断壮大,民间对于荐官制的意见越来越大,平南学考之后,不少世家是看清楚了自己家里的都是些什么货色,若是靠着家里荫封度日,家道中落也不过迟早的事,所以都盯着这恩科,想逼着自家那些纨绔上进一些。”
  “我家老子觉得自先帝开始,天家就有意多引进人才……”
  说到这,易澜山压低了声音,“天家是不想世家专权过甚,而取消荐官制,改用恩科从民间择选人才,也能稀释一下朝中各方势力。”
  “咱们圣上现在虽然没能完成这件事,但新君必然继续推崇。”
  “既然是必然趋势,提前适应也是应该的。”
  “我家今年倒也送了几个小子去试试身手,也不知道能不能上榜。”
  易澜山扁了扁嘴,“袁师兄家里更是下了死命,若是不上甲榜便没资格作袁家子弟。”
  说着又“啧啧”两声,感叹袁家家训当真严明。
  闻此,阿笙倒是想到了别的事,“我听说朝堂之上,有言官引用陈国的例子,认为央国不该固步自封,大有为恩科广开门路的意思。”
  易澜山点了点头,“可不是嘛,朝廷多少言官都是被世家养着的,他们都能说出这论调了,足见风向变了。”
  阿笙听闻这话敛了敛眉目,“前些时日,有几家民社的领头人被几个大族收揽了,他们这番论调,怕也是为了给自己人开路。”
  谁为朝官,为何官职并不重要,不变的还是世人逐利的心。
  听了阿笙这话,易澜山不由长叹了一口气,故作高深的模样。
  “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4页  当前第2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3/26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青山巍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