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将她放在地上,却不敢走远,小心翼翼地在后面护着她。
公主才学会走路没多久,走得还不是很稳当,她迈着小短腿,蹒跚着挪到婉瑛跟前,将手里的花递给她。
婉瑛吃了一惊:“给我的?”
朝阳公主刚满周岁,还不怎么会说话,“啊啊”叫了两声,固执地将手里的牡丹往婉瑛眼前递。
她的手又小,那朵花几乎比她的脸还要大,也不知她是怎么一路捧了来的。
婉瑛哭笑不得,将花接了过来,摸摸她的脸蛋,柔声说:“谢谢。”
朝阳公主便抬起肥嘟嘟的雪白下巴,仿佛很骄傲似的。
姬珩见了,笑眯眯地逗她:“朝阳,只有娘亲有花吗?爹爹呢?”
朝阳公主一下眼睛瞪得溜圆,看看婉瑛手里的花,又看看爹爹貌似很伤心的脸,她握紧小拳头,决定了,再去摘!
于是还没来得及请安的三皇子被她牵着衣角拉走了,牡丹花们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摧残。
待一大一小两人走远,姬珩笑着问婉瑛:“你觉得阿洵如何?”
阿洵便是三皇子,单名一个洵字。
婉瑛不明白他为什么要问起这个,便说:“挺好的。”
顿了顿,又说:“他对朝阳很有耐心。”
姬珩点点头:“他资质平平,唯独有个旁人百般不及的优点,便是脾气温和,是个有孝心的孩子。他的生母早逝,这些年在宫里,过得很是孤苦。朕想让他认你为母,养到你的膝下,你认为如何?”
这转折来得猝不及防,婉瑛不由得诧异:“为什么?”
收养个小的倒也罢了,三皇子都这么大了,不太合适罢?
姬珩见她不明白自己话里的意思,干脆笑着挑明:“朕有意立他为太子。”
当年先皇后并未留下个一男半女,中宫没有嫡出孩子,三位皇子都是庶出,他又自恃年富力强,多年来未曾考虑过立储一事。但这回重病一场,想法自然也就变了,认为还是早立储君为好。
几名皇子当中,三子不是最适合入继大统的人,但他看中这孩子心性纯孝,又因年幼失恃,懂得感恩,所以才让婉瑛认他为养子,待自己百年之后,或许他能感念当年恩德,善待婉瑛母女俩一二,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留给妻女的一条后路。
夜里,云雨过后,婉瑛精疲力竭地靠在他怀里,轻轻喘息。
“我们去放风筝罢。”
他亲手替她穿好衣衫鞋袜,牵了她的手出门去,到奉天门下,正要习惯性地去背她,婉瑛却轻轻推开他。
“我想自己走。”
昨夜又下了一场大雪,石阶上结了冰,两人携着手,小心翼翼地登上城楼。
姬珩将今年的风筝交到她手里,那是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他如今做风筝的手艺越来越好了,骨架端正,色彩浓烈,连凤凰的翎毛都描画得纤毫毕现。
婉瑛拿在手里看着,竟有些不舍得放了,恰巧此时一阵风起,将手里的风筝卷了去,她怔怔望着风筝离去的方向,不免觉得有些可惜,叹息了一声。
“风筝做好就是用来放的,不要难过,明年还有。”
低沉的声音钻入耳朵,一如既往的,身后的人总是能轻易察觉她所有微妙的小情绪,并能很快化解。
婉瑛仰头问:“真的每年都有吗?”
他笑道:“未来十年的都做好了。”
婉瑛觉得奇怪:“为什么是十年?”
他似噎了一下,半晌才说:“朕年长你许多,寿数是最说不好的事,说不定哪一日就先你而去了。”
可为什么偏偏是十年呢?
婉瑛疑惑不解,心里有点沉闷,像压上了一块巨石。她陷入自己的思绪,连姬珩在耳边叫了她好几声都没听见,过了好半天,才闷闷地说了一句话。
“我想你活得久一点。”
“……”
霎时间,姬珩心头百感交集。
他其实一直都知道婉瑛不太容易被打动,因为幼时处在一个贫瘠匮乏的环境里,所以对她来说,生存高于一切,她的心门封闭得太紧,能真正走入她内心的人,也许只有和她相依为命的阿娘,从小一起长大的春晓。
她曾经有过离开的机会,却甘愿画地为牢,继续留在他身边,那不是因为她有多爱他,而只是因为她习惯了,她不敢去尝试未知的生活,那对于她来说太孤独,太可怕,所以她选择回来,她不是爱他,只是离不开他。
时隔多年,姬珩早已平静接受了这个事实,爱情里本就没有公平可言,付出不一定会得到相等的回报,他是一败涂地的输家。
他不再去祈求更多,只要她愿意留下,他便余生充满感激,可在听到她这句话时,眼眶竟然不受控制地泛起潮热。
“好,我们一起长命百岁。”
起风了,风筝越飞越高,直上云霄。
他将剪子递给她:“飞得够高了,来,剪罢。”
“喀嚓”,手中线应声而断,风筝被风吹远,逐渐化作一个看不清的黑影。
*
永安十年冬,帝不豫,崩于西岭翠微宫,朝野大恸。
帝冲龄御极,纬武经文,威服四海,泽被苍生,上承高祖之志,下启百年太平,群臣上尊谥明皇帝,庙号世宗,葬长陵。
翌年春,皇三子洵克承大统,奉皇贵妃慕氏为皇太后,加朝阳公主封号安国,食一万户,赐公主第。
帝性仁厚,侍母至孝,太后每尝有疾,必亲侍汤药,朝夕视膳问安,十年如一日。景德十一年,帝崩于上阳宫,年三十有六,庙号孝宗。皇太子即位,尊慕氏为太皇太后。弘光十五年,太皇太后崩,享年七十一,谥曰纯懿,与世宗合葬长陵。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空了三十余年的长陵地宫,终于迎来了另一位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