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教授把每一样礼品都看了一遍,点头说:“这家人为人不错,又是朋友介绍的,别往回退了。
推来推去的没意思,等那孩子来学习,咱们对他好些,拿他当自己家孩子对待就行了。
对了,我有一把从法国带回来的小提琴,是我在跳蚤市场捡漏的一把手工制作的好琴,等孩子来了送给他,让他拿着练琴。”
第二天是周日,周易早早的就把于洋送去了董教授家。
从此以后,于洋有了一位真正的授业恩师,他跟着董教授一直学习了十年。
到他十八岁,各种西洋乐器信手拈来,他还兼学了很多中国古典乐器。
更令人高兴的是,董教授领着他踏入了京城音乐界的圈子,认识了很多的人脉。
安排好了孩子的学习,在家过了两晚,星期一的早上,周易又在天蒙蒙亮的时候离开了家。
这次,他告诉了陈红行程,他们部队正式进入了去全国各军区选拔的时间,各种演习会接踵而来,他又要忙得没空回家了。
送走了上学的儿子,陈红洗完衣服,又坐在客厅里独自发呆。
哎!她没有想到,这随军和不随军也没太大的差别,她还是要独守空房,做个安静等待的军嫂。
陈红出门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以后去坐地铁和公交就方便了。
从家属院出来,骑电动车去地铁站或者公交车站,方便快捷,省了她不少时间。
她可以每天都去后海待多半天,收拾收拾院子,种种菜,进空间整理花草,采摘水果,收获庄稼也能避人耳目。
每天她都能从空间拿回家属院一些水果粮食和海产禽蛋。
别的家属遇到了,也只以为她是在外面买的或是从婆家带回来的。
周易部队住在这个家属院的人不多,因为一些特殊原因,他们除了十几位直属领导,其余的战友基本上都是光棍。
他们的战士淘汰率比较高,每年都有不少人因伤退役或转业,当然也有的牺牲了。
这些事周易从来不对陈红说,但是每次他情绪低落的时候,陈红也能敏锐的感知到,她也不知道怎样安慰他,只能默默的陪伴,尽量给他补养好身体。
她只想他每次出门,都能安全的回来,再多她也管不了。
周易可能也知道媳妇猜到他的工作性质了,从她爱给他往部队里带大量的蜂蜜、海参和果干他就明白了。
两口子心照不宣,虽然聚少离多,感情却越来越好!
零八年,陈红手里只剩下贵州茅台的股票了,其他的她早就全卖了。
现在她手里有三十多亿的现金,分别存进了十几家银行。
十月份,陈红又一下买了三辆家用汽车,再不买到一零年后就限购了,她抢先下手了。
其中有一辆宝马,一辆保时捷卡宴,还有一辆带字母的大众。
陈红还自己找事干,去学了插花,茶艺,交谊舞。
又带着妹妹小芸经常涉足美容院,健身中心,体验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时尚领域。
陈红自己倒是没咋变,只是提高了穿衣的品味。而变化最大的是妹妹小芸,她学会了化妆打扮,又经常去健身美容。
现在的她,整个人都变得更自信更大方了。走在路上,穿着高档时装,气场简直有一米八。
第452章 北京的生活日常
相信她如果在路上和杜石就是碰个对头,也一眼认不出她来了。
现在的小芸穿着简洁干练,发型一丝不苟,走路带风,只要她出现,你就能感觉到她是一个自信大方,散发着光芒的的女人。
陈红每次和关太太、金园长和方义同妹妹方义华出门逛街,都会给小芸买不少衣服鞋包,现在她简直拿妹妹当成闺女来打扮了。
参加聚会,也经常带着小芸母女出席。姐妹俩也不咋出头,跟在关太太和方义华的身边,看她们怎样和商场精英官员太太们打机锋,默默的学习,采众人之长,也很有意思的。
忘了说了,现在的关处长已经不是处长了,在八月份已经升任了副行长职务。
现在找他托关系走门路的人更多了,他的社交活动也更多了。
男人有男人的圈子,女人也有女人们的圈子。现在陈红来了北京,用到关银长的地方反而没有了。
两家没有了利益关系,却处的更像朋友了。方义同也调去了发改委工作,具体是什么职位陈红也没打听。
他们三家的关系现在特别纯粹,没有利用,没有勾心斗角,经常孩子大人凑在一起吃吃喝喝,搞家庭聚会。
聚会的时候,也是关行长和方主任最放松的时间,可惜的是每次聚会周易都会缺席,这也没办法,他的职业关系,时间长了,大家也都习惯了。
四家的女主人会一起下厨房,坚持每人做两三个拿手的家常菜。
方小颖和关涛会带着于洋和妮妮玩,关行长和方义同下象棋侃大山,聊一聊工作中有意思的人和事。
老朋友在一起聊天,最能放松紧张的心情。
吃饭的时候大家也不拘束,女士们喝陈红提供的空间产红葡萄酒,两个男士喝用空间人参泡的保健药酒。
每次聚会完,大家都说身心相当于充了一次电,再出发工作,就会感觉斗志昂扬精神奕奕。
孩子们喝各种美味的果汁,饭后几位女士还会烤制一些蛋糕和小点心,看方小颖表演茶艺,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极致精神享受。
小颖因为表演茶艺,还会专门换身白㡳兰花,非常优雅的中式旗袍。
妙龄少女身穿旗袍端坐展示茶艺,一套动作如行云流水,当中国古典背景音乐响起的时候,她温杯、置茶、醒茶、泡茶、倒茶、奉茶一气呵成。
虽然茶艺手法还算不上太流畅自然,但是繁而不凡,简约中显露出古朴,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令人眼花缭乱的手法。
却很能令人身心放松,沉浸其中。
陈红虽然也学习了茶艺,却总也弄不明白古人泡茶为什么这么麻烦。
每当看别人表演的时候,只要沉下心,也能体会到认真泡茶的人很享受,带动旁观的人也能享受这个过程。
她想,这已经不是喝茶的问题了,这已经上升到精神沉淀升华的问题了。
陈红感觉,泡茶是自我享受的过程,在一呼一吸之间,掌握好节奏,才能更加从容和松驰的心态去感受茶汤的变化,从而让坐对面的喝茶人享受当下手里的那杯茶。
她喜欢喝茶!最喜欢的是绿茶,每泡一杯茶就要先闻闻茶水的清香真是一种自我陶醉和享受。
生活也如同泡茶,待人多点耐心,多点温柔,才能走的更久远!
陈红除了喜欢参加三家之间的家庭聚会,还喜欢跟着方义华去参观各种艺术沙龙、各种书画展和珠宝玉石展。
她没有创造美的能力,却长了双欣赏美的眼睛。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陈红学到了很多知识。
最起码,她现在能分清真玉假玉,真金假金了!哈哈哈!
说起来好笑,陈红来北京后,有一次跟着公爹去古玩市场开眼界,想着小说中的捡漏桥段,说不定她也能走个狗屎运,捡个大漏呢!
没成想闹了笑话,她看上的都是假的,吓的公爹拉着她这个儿媳妇不敢放手,生怕她被套路了损失惨重。
就这样也没拦住她败家,老爷子转身和熟人说话的功夫,她就上手摸了两件东西。
一件美人肩的瓷瓶,一件玉石的白兔玉雕手把件。
“老板,这花瓶多少钱,这玉兔呢?”
可能老板一听就知道她是外行,而且口音还是外地的,张嘴就忽悠上了。
“这花瓶是朱明料的美人肩花瓶,你看看这器型,这釉色,虽说是民窑的吧,也是件好东西!我也不跟您多要,真相中了,五万块钱您拿走。
这玉兔可是件宝贝,您看看这玉质,比不上脂白玉,也能算的上一级白玉了!
看您喜欢,一口价三万块钱!”
陈红虽然不懂玉,但是她手里也有几十件真正的好玉器。
那瓷瓶先不说真假,这玉兔肯定不是真的,说不定是什么材料合成的。
在她们老家,也曾经兴起过一段时间的造假高峰,幺零四国道边,到处都是什么南洋玉的摆件、玉镯和吊坠。
其实全都是假的,没有一件是真的!有的是玻璃制品,有的是普通石头的,有的甚至是塑料制品。
商贩们漫天要价,很是坑骗了不少过路的司机和行人。
陈红虽然第一次逛古玩街,但是做为一个家庭妇女,买东西打价的本事却是与生俱来的。
“老板,您是不是看我是外地人,欺负我眼力见不行呀?
您这两件东西我虽然看上了,实话实说,它们却都是假的。
我买来也不是用来收藏增值的,就是拿回家摆着玩的。
这么的,这瓶子给你五十,兔子给你三十,您要同意,我也不挪地了,再在您这摊子上挑两件东西,给您开开张。”
老板都被陈红逗笑了“您还是别给我开张了,不开张我还不赔钱,一开张还不如不开张呢!
您是真会砍价呀,看来小商品批发市场您是没少逛呀,拿我这当批发商呢!
您要是真想要,瓶子您给四万八,玉兔您给两万八拿走!”
陈红笑嘻嘻的继续砍价,“瓶子八十,兔子六十,不卖您可别后悔,也就我们山东人实在,能给您出这个价。
您看看,您这个摊子,除了我别人连问都不问一声。
您不卖给我,您今天的摊位费都挣不出来!”
“可着您花个百八十块,就够我交摊位费了?您可别跟我这开玩笑了!
姑娘,我看您也是真心喜欢,这么滴,大叔看您合眼缘,这两件您给五万打包带走,我也不挣您钱了,您带回家玩去吧!”
第453章 开明的周家父母
陈红:咋和她想象中不一样呢,老板把价咬的很紧呀,难道这两件中真有一件真东西?
来回拉锯砍了五分钟,陈红感觉口水都不够用了,最后她服了,真的服了!
光凭老板这么大年纪还这样敬业,她也不愿意再纠缠了,以两万八的价格买下了这两件东西。
等转账的时候,周易爸也聊完天回头找儿媳妇了,这才发现儿媳妇一会儿工夫就败家了两万多块钱。
交易已成,老爷子也不好让陈红反悔,他自己却生起自己的气来,啥时候聊天不好,带着儿媳妇这样的菜鸟在古玩街聊天,一疏忽就让她花了冤枉钱。
老爷子对陈红说:“陈红,你买贵了,那瓶子最多值两千块钱。
玉兔也不是什么好玉的,值个三五百块钱撑死了!
哎呦,一会儿工夫没盯着你,被人忽悠了两万多,你看看咱们爷俩这倒霉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