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们也该去探望长姐一番。”谢瑶音道。
“正好,再过几日是你长姐的生辰,陛下的意思是双喜临门,定是要在宫中设下宴席,好好为长宁庆生的,”皇后道,“待她生辰之时,你们再见面不迟。”
谢瑶音点头:“一切自然以长姐的身子为重。”
从皇后处出来,姜清窈道:“长宁姐姐盼了这么多年,终于如愿以偿了。”
谢瑶音笑道:“再过些时日,宫中便又要热闹了。”她说着,忽然凑近,轻嗅了嗅姜清窈的衣裳。
姜清窈身子一僵,下意识有些紧张:“怎么了?”
“窈窈,你身上为何有股药味?”谢瑶音不解,“你病了?还是你方才去了何处?”
姜清窈摇了摇头,心知瞒不过谢瑶音,略一踌躇,便如实道:“我午间去了趟长信宫探望五殿下,想来是沾染了他那里的药味吧。”
谢瑶音有些发愣:“五皇兄病了?”
此中缘故,自然不能逐一道出,姜清窈只含糊地点点头:“我午间睡不着,便出去走了走,正巧碰上福满,随口问起,才得知五殿下病了。本想着去看看他,偏生去的时候他刚服了药睡下,我便略坐了坐便告辞了。”
“窈窈,”谢瑶音有些迟疑,“你这般做,是不是与五皇兄有些来往太密?若是被父皇知晓了,只怕会怪罪于你。”
姜清窈神色微凝,一时间未曾出声。
“我知道你一直念着与他的旧日情分,只是......”谢瑶音欲言又止,“五皇兄不被父皇所喜,倘若与他走得近了,怕是也百害而无一利。”
“阿瑶,我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姜清窈苦笑,“可我更无法违背自己的内心,我没有办法做到对他的一切视而不见。”
“窈窈,”谢瑶音心中忽然浮起一个惊人的念头,“你是不是对五皇兄......”
然而她尚未来得及说出口,便被姜清窈打断了:“阿瑶,我知道你是担心我。你放心,我自有分寸。”
谢瑶音知道她看着柔弱,其实很是倔强,只好叹了口气道:“你若是再去看五皇兄,切莫被旁人发觉了。再不济,我与你一道去,这样即便父皇怪罪下来,也有我担着,总好过你独自一人。”
“阿瑶,”姜清窈没想到她会说出这样的话,只觉得鼻头发酸,“谢谢你。我会好生留意着,不会被旁人发觉进而招来祸事的。”
“好了,同我还这般客套做什么?”谢瑶音轻捏了捏她的脸颊,两人并肩步下了殿前的阶梯,逐渐走远。
许久,自廊庑角落处转出一个人,目光沉沉,面无表情地望着远去的两人,薄唇漠然抿紧,眼底仿若有寒冰凝结。
他伫立许久,自喉咙里逸出一声低沉的冷笑,随即唤了身畔的侍从上前:“先前命你打探的事情,可曾清楚了?”
侍从躬身:“殿下放心,属下安排得极妥当,不会有什么纰漏。”
“如此甚好,”他面上如罩寒霜,“那桩旧事,是时候重提了。”
*
谢长宁的生辰宴如约而至,因是家宴,便没有大张旗鼓,只请了皇族众人和一些相熟的亲眷,大家围坐在一处热闹一番。
待正宴散后,帝后自去歇息,余下众人便去了烟波池畔的阁楼上。谢瑶音身为二公主,便操持了此事,嘱咐人备下了各色点心和茶饮。姐妹们许久未见,自然有许多话要说。
谢长宁坐在中央,面上挂着柔婉的笑意。她如今身形尚未显,只微微比先前丰腴了一些,驸马林昼亦步亦趋跟在身畔,小心搀扶着她。
谢瑶音见状,便笑道:“长姐和姐夫果真是琴瑟和鸣,恩爱非常。”
林昼是个腼腆内敛的文人,闻言不由得双颊微红。谢长宁笑着在他肩头一推,道:“好了,你别同我们在一处了,去和皇兄他们喝酒去吧。”
“那你一定要当心些,切莫多饮了茶,若是有事,即刻打发人去寻我。”林昼絮絮叨叨嘱咐了许多,才一步三回头地往阁楼那一边走去了。
他一走,余下的便都是姑娘家,一时间自在了许多。几人围着谢长宁坐下,七嘴八舌地问起她如今的情形。
春风拂面,挟带着烟波池上的清润水汽。阁楼边遍植的垂柳随风舞动,一切都洋溢着春日的勃勃生机。姜清窈望着那青翠欲滴的婆娑树影,一时间有些出神。
自打那日她去了长信宫后,接下来几日,谢怀琤始终缠绵病榻,足不出户,但皇帝
却再未去过一次。而今日的生辰宴,他也一早便告病,说是不愿让自己的病气冲撞了谢长宁的喜事。太后和皇后都特意派了人前去探望,但皇帝却又如从前那样不闻不问了。
她有些摸不准这位九五之尊究竟是怎么想的,他这若即若离的态度着实令人彷徨。
耳边笑语阵阵,姜清窈收敛思绪,垂眸向着阁楼下方的烟波池望去。自高处俯瞰,水面剔透明澈,被风吹拂着泛起细微涟漪。
她盯着那水面,却忽然觉得有人在注视着自己。那种如芒在背的感觉让姜清窈下意识抬头,环顾四周却并未看到什么异样。
许是自己多心了吧,姜清窈想着,便返身坐下,从盘中拈起一块糕点慢慢吃了。不多时,阁楼另一端的众位皇子走了过来,以太子为首,说是要依旧制向谢长宁赠礼,恭贺她生辰和有妊之喜。
太子谢怀衍一向对弟妹很是体贴,对谢长宁亦如此,毫不吝啬地赠了她十分名贵的珠宝。
谢长宁道了谢,又收了三皇子的礼,方道:“可惜今日五弟病着,无法前来。”
三皇子道:“五弟虽不能前来,也托我带了贺礼。”他说着,自怀中取出一物。
众人凝神看去,是一幅谢怀琤亲笔写的贺寿诗,诗畔还简单绘了几笔。他备的礼无意是众人之中最轻的,但一字一句皆出自真心。
谢长宁细细读着之上的内容,一时间有些动容。
六皇子站在旁边,轻飘飘地看了一眼,哼笑了一声,露出鄙夷之意。
谢瑶音瞥见,不由得沉了沉脸道:“六弟,你这是什么意思?”
“他倒是懂得收买人心,”六皇子轻嗤,“不过动动手指写些酸文,也算是贺礼?”
姜清窈实在听不下去他这样贬低,便出言道:“六殿下,礼轻情意重。五殿下的诗画出自他手,便是凝结了真情实意的。”
六皇子斜睨她一眼,冷笑道:“姜姐姐,我不过随口一说,你又何必这般着急替他说话?你何时这般了解五皇兄了?”
谢怀衍神色一动,淡淡看了过来。
姜清窈被他一顿抢白,心中不悦,却又不好和他争论。谢瑶音见状,沉了脸正欲斥责,一旁的太子温言道:“好了六弟,该你献礼了。”
六皇子收起面上神色,心不在焉地走上前,递上一个锦盒。
谢长宁打开一看,却是一块玉佩,不由得抿嘴一笑:“六弟竟也送了我玉佩,倒是与三皇兄的礼重了。”
姜清窈定睛看去,不由得暗自摇头。明眼人都瞧得出来,六皇子的礼十分敷衍,那玉佩看起来颇有些陈旧,成色也不是上佳的,想来是他随意拿的。而三皇子赠的玉佩,雕琢着谢长宁最喜欢的栀子花纹,一看便是用了心思的。
谢长宁与六皇子的情分一向淡薄,但她身为长姐,自不会说什么,因此即便知道六弟对自己并不上心,却依然微笑着道了谢,又玩笑道:“往后我怕是要将这两块玉佩都戴在身上,才不算厚此薄彼。”
六皇子回神,满不在乎地道:“不过是一块玉佩罢了,长姐即便不佩在身上,我也不会在意。”他又想到什么,轻蔑一笑,道:“玉佩不过是身外之物。便是这般的玉佩,母妃和我那里都有无数块,又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值得日日宝贝似的佩在身上?我可不像五皇兄谄媚,好不容易得了王妃的赏赐,便迫不及待戴上,唯恐旁人瞧不见似的。”
他又将话引到了谢怀琤身上,众人不由得敛了神色。姜清窈听着他话里话外的嘲讽,不由得握紧了拳头。
“六弟!”谢瑶音听不下去了,“你莫要忘了,那日若不是五皇兄,你早已闯下弥天大祸。可你非但不心存感激,反倒出言中伤,怎能心安的?”
谢长宁不明所以,讶异道:“什么祸?”
那日皇帝险些中箭,在场的人并不多,且事后皇帝下了严令不准人提起。因此,即便是谢如婉,也并不知晓弟弟那日做出的事情。
六皇子面上浮起怒意,咬牙道:“谁知道他是不是借机使了苦肉计,想向父皇邀宠的?还装模作样掉出玉佩,不就是想让父皇亲眼瞧见?他是不是盼着父皇看在王妃的面子上,能够对他回心转意?真是痴心妄想!”
“谢怀颂!”谢瑶音抑着怒气,“你真是越发胡闹了!”
六皇子还欲再说,却听见身后蓦地传来一声压抑的怒吼:“住嘴!”
众人闻声,尽皆失色,连忙俯身行礼。
却见皇帝面色阴沉,一步步自阁楼阶梯走了上来。
第52章 重游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六皇子被那雷霆般的吼声吓得浑身一颤, 忙不迭地转过身来请安:“父......父皇。”
皇帝走到他面前,低头看着他,冷声道:“你方才说什么?”
六皇子慌忙道:“父皇息怒, 儿臣——”
皇帝面色阴沉:“朕已下旨,不准任何人随意提起当日之事,你却明知故犯, 视朕的旨意如无物, 到底有没有把君父放在眼里?”
这罪名实在太过骇人。六皇子虽行事荒唐,却也知轻重, 当下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抖如筛糠:“父皇息怒, 儿臣确无此心!只是......只是一时失言, 并无任何藐视皇威、不敬父皇之意啊!”
皇帝冷笑:“当日之事,朕念在你岁数小,又生性贪玩, 不与你计较, 谁知你却得寸进尺,多番违逆朕的意思,可真是朕的好儿子啊。”
六皇子伏在地上,浑身颤抖, 却不敢再出言辩解。皇帝在恼怒之时,从不会听任何人的申辩,否则便是火上浇油,罪加一等。
许久,皇帝缓缓开口:“传旨,六皇子即日起禁足,将你在萤雪殿学过的圣贤书全部抄上一遍, 想来便能牢牢记住为人子的道理了。什么时候反省好了,再来回朕的话。”
说罢,他拂袖而去,留下六皇子瘫坐在地,眼泪糊了满脸,好不狼狈。
谢如婉只觉得被同胞兄长连累得颜面尽失,当下寒着脸向谢长宁福了福身,便一把拽起六皇子把他带走了。
遇上这样的事情,大家顿时也没了继续闲话的兴致。谢长宁依然维持着面上的笑意,与各人依次见礼告辞。谢瑶音望着她与驸马相偕离去的背影,叹气道:“父皇竟毫不顾念长姐的好日子,当着她的面这般发落了六弟。”
姜清窈默然。皇帝身为天子,又怎会顾忌旁人的感受?
“不过六弟确实也该被好好教训一通了,他这不敬兄长、眼高于顶的性子,何时才能改了?”谢瑶音摇摇头,“也难怪父皇听了生气。”
姜清窈想起方才皇帝的话,心知皇帝其实并不是听到了六皇子对谢怀琤的编排才会恼怒,他只是不能容忍有人敢违抗他的旨意罢了。若非如此,仅凭那几句话,他断不会如此惩处六皇子。
“父皇发起火来着实令人心惊胆战,皇兄一向护着我们,今日也不敢出言替六弟求情。”谢瑶音道。
姜清窈道:“事关君威,想来太子殿下并不会多言,否则只会引火上身。”
谢瑶音仔细一想也是,只是依然有些疑惑:“往日,皇兄虽宠着六弟,却也不会任由他这般胡言乱语,今日却未出声制止。”
姜清窈步伐一顿,回想了一下方才几人所站的地方,隐约记得谢怀衍所站的方位似乎是可以看见缓步行来的皇帝的。
可他却不发一言......
她忽然想起小时候,贵妃虽宠着六皇子,但有时恼了也会呵斥他,只有谢怀衍一向对这个幼弟态度温和,从未疾言厉色过,因此那时的六皇子凡事都爱追随自己的皇长兄。只是后来,东宫事务缠身,谢怀衍渐渐无暇顾及他,于是六皇子愈发张狂起来。
“窈窈,我们也走吧。”谢瑶音的声音让她从沉思中醒转。两人便向着阁楼下走去,没留神身后谢怀衍缓缓眯起的双眼。他兀自立在原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当六皇子毫不顾忌地口出狂言时,他想到自己身为兄长,理应管教,正欲出声时,却发觉远处有个熟悉的人一步步走来。
无数念头划过心头,他最终将未出口的话咽了回去。
而事情的发展,确如他所料。
谢怀衍轻笑一声,随意掸了掸衣袖上的浮沉,略有些厌恶地皱了皱眉,随即转身向着阁楼的另一头走去。
*
启元殿,天子起居之处。
御书房内常年燃着龙涎香,那气味浓郁厚重,缭绕着经久不散。只是近日,皇帝却破天荒地命人换了四和香。
此香的原料多是些果核或渣滓,并不算多么名贵的香,但胜在淡雅怡人,有天然之味。
若想制成此香,还需一味梨滓,研磨成末。皇帝闭目,轻轻嗅着空气中那若有若无的清淡梨香,仿佛回到了多年前的那个春日。他立在院中,笑看着满树雪白的梨花映着红墙,在春风中摇曳绽放,甜香满庭。身畔,眉眼如画的女子怀抱着襁褓中的婴孩,与他并肩而立。他偶一侧头,便正巧对上她含笑的模样。
耳边传来细微的动静,他不耐地睁开眼。
内侍轻手轻脚奉上茶盏,皇帝揭开茶盖啜了一口,却发觉茶中也透着一股淡雅香气,不由得道:“这茶中加了何物?”
“回陛下,您近日有些咳嗽,太医说以梨花入茶可以缓解此症。”内侍战战兢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