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玉道:“此事北魏并未瞒着天下人,想要知道,并非难事。”
“你的意思是,天下人都在笑话朕?”司马弘的眉头又紧皱起来,到底是少年郎君,还未学会喜怒不形于色。
弄玉笑着摇摇头,道:“母强子弱,一时的权力起伏,没什么可笑的。只是陛下该想想,北魏为何不瞒着此事。说起来,宫廷深深,若想瞒着一件事也不难。”
司马弘冷冷道:“自然是有人想要天下人知道,大魏到底听谁的。”
弄玉道:“北魏建国便是司马氏的天下,如今胡氏侥幸得了势,凭着陛下的英明,总有一天,也会让北魏重新姓回司马。这一点,本宫坚信,天下人也坚信。”
“殿下到底想说什么?”
“本宫想说,本宫愿助陛下一臂之力。”
“你?”司马弘不可置信地看着她,随口道:“那殿下想要什么?”
“本宫想要……”弄玉凑近了他,语气带着蛊惑,道:“想要陛下帮本宫一个忙。”
司马弘冷笑道:“殿下也知道,如今大魏的朝堂是她姓胡的。朕只怕帮不上什么忙。恐怕要让殿下失望了。”
弄玉笑着道:“陛下别担心,这个忙并不难。”
“什么?”司马弘来了几分兴致。
“本宫想要陛下劝太宰大人将和亲的人选定为宣德公主。”
司马弘不解地看着她,道:“为何?”
弄玉道:“至于原因,就不劳陛下过问了。”
司马弘淡淡道:“此事只怕做不到,朕今日听闻,司马瓒已属意将和亲人选定为萧丞相之女了。”
弄玉笑笑,道:“萧真真的确不错,不过朝臣之女,纵有美貌,亦无贵气。不是吗?”
司马弘一怔,道:“殿下当真好谋算。”
“陛下谬赞”,她说着,嗤嗤一笑,道:“季风,夜深了,我们回去罢,不打扰陛下安歇。”
季风看了她一眼,没有多言,便随着她一道走了出去。
直到走出望月阁,他才冷冷道:“殿下方才怎么没有告诉他,五年之后,他将被胡太后鸩杀于平城。”
弄玉神色淡漠,道:“本宫无意干涉旁人的因果。”
“那就是说,殿下根本没想帮他?”
弄玉反问道:“本宫为何要帮他?”
季风没说话,有些失望的望着她,那眼神比今夜的月色更冷清。
弄玉微微避开目光,嘲讽道:“面冷心硬的九千岁大人,何时变得如此心软了?”
季风道:“这并非是心软,只是重诺。殿下既不准备帮他,便不该骗他。”
弄玉冷笑道:“利用而已,谈何诺言?更何况,本宫如今连自己都保不住,如何管得了他?”
季风伸出手来,想要去握她的手,却最终还是停了下来。他收回了手,有些悲悯地望着她,道:“从前种种,皆是我的错。我不该奢求你历经千帆仍初心不改,可我仍盼着,你还是原来的你。”
弄玉望着他,眼底闪过一抹莫名的情绪,恨道:“九千岁大人该当知道,在这吃人的宫里,心软是活不下来的。这件事,是大人教会我的,大人忘了么?”
她眉眼凉薄,在季风眼中,渐渐与上一世那个高贵孤傲的监国大长公主重合在一起,她们同样居高临下地睨着他,眼底不带一丝温度,唇角紧紧绷着,那是汹涌澎湃的恨意,可她都吞了下去,再不表露一点。
而他初见她之时,她分明惊恐孱弱,破碎到无论哭和笑,都能轻易让人看出来。
他分不清哪一个她更好,也不知道哪一个她能活得幸福快乐一点。
或许,真正错的那个人是他自己。
错得离谱。
*
翌日一早,弄玉便命人将季风送去了九华殿。
晌午时候,弄玉坐在窗前,安安静静地抄着经书,遣兰站在一边侍奉着,有些心不在焉。她想要开口,见伯英冲着她摇摇头,便将话都吞了回去。
弄玉低着头道:“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遣兰看了一眼窗外,道:“今日季风走了。”
弄玉“嗯”了一声,道:“他有了好去处,你该为他高兴才是。”
遣兰道:“陛下身边算什么好去处?伴君如伴虎……”
她说着,见伯英轻咳了一声,她便知道是自己说错了话,忙住了口。
弄玉笑着将笔搁下来,道:“你觉得那里不好,也许他倒觉得好呢。”
遣兰道:“依着奴婢看,这世上再没有比殿下身边更好的地方了。”
弄玉笑笑,将她抄写的经书拿起来在阳光下瞧着,见上面无甚差错,方道:“伯英,理好命人送到皇祖母那里去罢。”
伯英道:“是。”
几人正说着,便听得门外吵嚷起来。
弄玉蹙了蹙眉,道:“怎么回事?”
遣兰道:“咱们宫里这些宦官也太疲懒了,季风才走了半日,便乱成这样。连个人都拦不住了。”
伯英没说话,只款款走到殿外,道:“怎么回事?”
谢贵妃冷声道:“怎么?如今本宫要见安平也要通传么?这云光殿好大的规矩!”
伯英见萧皇后站在谢贵妃身后,被谢贵妃紧紧攥着,心中便明白了几分,行礼道:“皇后娘娘、贵妃娘娘,殿下正在小憩,还请两位娘娘稍等片刻。”
谢贵妃道:“她倒有心情小憩,本宫却已等不得了!”
她说着,便拽着萧皇后强行往寝殿里闯。
“作甚么?”
只听一声冷喝,寝殿的门被猛地推开,弄玉从里面款款走了出来,道:“这深宫日子难熬,本宫倒不知道谢贵妃娘娘有何等不得的。”
她的目光落在谢贵妃攥着萧皇后的手上,道:“娘娘说我这里规矩大,也是,本宫这里再没有以下犯上的规矩!”
谢贵妃本懒怠理她,可不知为何,她只觉弄玉的目光滚烫,竟灼得她的手生疼。她原本的嚣张气焰也因着弄玉的话冷了几分,便悻悻松开了手,道:“皇后娘娘,您素日里疏于管教安平也就罢了,可今日还须好好劝劝她才是,否则,他日她再闯下祸事来,便休怪本宫不念姐妹之情了!”
萧皇后听着,方缓缓抬起头,道:“安平,你纵容季风将你三皇兄打成那样,你也该好好地去向你谢娘娘赔个罪才是啊!”
弄玉道:“打成那样?打成哪样?季风若当真打得他狠了,三皇兄身边的人都是死人不成?竟没有一个忠心护主的?”
萧皇后看了谢贵妃一眼,道:“这……”
弄玉道:“母后也太偏听偏信了些。许是三皇兄后面不知受了甚么伤,便都赖在儿臣身上,母后不帮着我争辩也就罢了,竟还同旁人一道来这里兴师问罪,实在是让人寒心。”
谢贵妃冷笑道:“好厉害的一张嘴啊!也难怪陛下会听了你的话,将季风要了去。”
众人正说着,便见有宦官引着进宝走了进来。
进宝朝着众人行了礼,方看向谢贵妃,他有些为难地说道:“娘娘,陛下在合光宫,请您过去呢。”
“知道了。”谢贵妃说着,看向萧皇后,道:“姐姐是知道我这个人的,得人恩德千年记,却也不肯受半点委屈。若是今日事成了,万事皆消。若是事不成,咱们有的好清算!”
萧皇后急道:“你这说的哪里话?持盈是本宫一手带大的,岂有不疼她的?”
不等萧皇后说完,谢贵妃便一甩云袖,恨恨离开了。
进宝见状,也不敢耽搁,只向着众人略一行礼,便匆匆离开了。
萧皇后看着她离开的方向低低叹息了一声,又看向弄玉,一时间有些说不出话来。
弄玉幽幽望着萧皇后,道:“母后有什么话说了便是,没得藏在心里,既恶心自己,也恶心别人。”
萧皇后望着她,半晌,终于开口,道:“安平,你能不能替持盈嫁到北魏去和亲?”
第31章 北魏明珠 裴氏那门亲事,我应了。……
弄玉听着, 只觉齿冷,她忍不住发笑,道:“母后这是哪里话?昨日母后不是还劝我嫁给裴玄么?”
萧皇后叹道:“此一时彼一时罢了。今日一早北魏人便同你父皇说了, 要求娶一位公主。如今宫中上下, 只得你与持盈两个公主。你性子刚烈, 就算去了北魏也不会吃亏的, 倒是持盈, 她自小没吃过苦,锦衣玉食的长大, 性子又和顺, 哪里能去和亲呢?”
“那我呢?”弄玉嘲讽道:“我能吃苦,便可以有吃不完的苦?”
真是失算啊!
她算计得了司马弘, 却算计不到她有这么蠢的一个母亲。
上一世, 她怎么会想到孝顺这样一个母亲的?又怎么会妄想她会庇护自己平安喜乐一生?
陈弄玉, 错成这样,你不死谁死啊!
伯英蹙眉道:“娘娘怎能如此待殿下呢?和亲历来都是九死一生, 娘娘就算不顾惜殿下的身子,也该顾惜着这么多年的母女之情啊!若是殿下去了, 将来谁在娘娘膝下承欢尽孝呢?”
萧皇后红了眼眶, 道:“你说的本宫岂会不知?可如今的形势,容不得本宫意气用事啊!安平,你若当真惦记你我之前的母女亲情, 便不要让本宫为难。”
遣兰忍不住道:“奴婢不懂,娘娘在为难甚么?娘娘是皇后,难不成还怕谢贵妃不成?”
这一次,连伯英都没有拦着遣兰。
萧皇后也顾不得嫌遣兰放肆,只道:“如今本宫不得宠, 萧氏亦式微,怎能不低头?安平纵着奴才将睿和打得不省人事,谢贵妃如何咽的下这口气?”
她说着,看向弄玉,道:“安平,你父皇女儿虽不多,儿子却多。霸先虽是嫡子,却不得他喜欢……无论是他,还是本宫,都经不起谢贵妃的算计啊!”
弄玉只觉唇齿发苦,冷笑道:“若我当真嫁到北魏去,裴氏的亲事怎么办?萧氏怎么办?”
萧皇后捂着胸口,道:“谢贵妃与本宫说了,你不愿要裴氏的亲事,连陛下那里都是说过的。想来国家大事面前,裴氏也不会太过执着,再不然,将持盈嫁给裴玄也抵得过了。至于萧氏,谢贵妃答应本宫,若你肯去和亲,她便保举你舅父为右丞相,也会求陛下将霸先立为太子。”
弄玉一步步走下石阶,直直逼视着萧皇后的眼睛,骤然笑起来。
萧皇后见状,不觉向后退了几步,眼底涌起一抹慌乱,道:“安平,你作甚么?”
寄奴赶忙上前扶住萧皇后,声音却是怯生生的,道:“殿下,娘娘她受不住……”
弄玉冷笑道:“我做甚么?母后倒不如问问,自己在做甚么。”
是啊,她就是要陈持盈去和亲。
不仅是为了上一世的悲剧不重演,更是为了伯英。
上一世,陈持盈害死了伯英啊!
她本也不想参与和亲之事,可他们要让她最爱的真真表姐去和亲啊!
陈持盈,是结束悲剧必须要牺牲的人,更是一切悲剧的始作俑者。她怎么可能放过她?
“谢贵妃会眼睁睁看着萧氏爬到她头上去?她会生生断了谢氏一族的活路?还是会借此指摘萧氏野心过大,有谋逆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