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_分节阅读_第387节
小说作者:玄北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9 MB   上传时间:2025-03-04 23:02:36
  宝音心里一乐, 没事逗逗小孩子还挺有趣。
  “是不是没写完?你要快点,你的三弟和四弟都交上来了,就差你和保清了, 总不能拖到你汗阿玛回来再交给他吧?”
  一听自己不是最后一个, 太子松了一口气,向她保证道:“还差一点, 这几日就会交给您。”
  ……
  开年过后山西靠近雁门关一带出现了旱情, 到四月也才下了一两次雨。
  甭管什么粮食抗旱, 种子刚种下去, 才冒出芽就□□死。
  当时正好一队钦差还滞留在山西, 地方官员也被这浩浩荡荡的查贪腐一事给整怕了,也不敢隐瞒下去, 赶紧上报了上面。
  这边收到信第一时间送达京城, 然而非常不巧, 赶上皇帝出征, 人都已经出发了。
  没过几日, 从内阁传下口令,允许受灾严重地方百姓逃难,还指定了关外的某个地点,沿途官府要做好引导工作,不得加以阻拦。
  前头的处理办法下来, 又有钦差盯着,山西不少县城官员亲自出动劝说百姓迁徙。
  还做了担保,等来年情况好转,还是欢迎回乡。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将人赶离开山西,本质上是去外省乞食。
  至于关外有没有吃的,大部分官员不关心,少数官员写信给师友询问消息。
  很快关外草原要建立一座大型城池,需要大量人手以工代赈的消息传来,不用官员催促,百姓已经主动收拾行囊上阵。
  这个消息传来之前,各个县城的百货铺子就提前做了工作。
  什么从京城修了铁路到草原,什么已经运了好多粮食过去,什么在草原上发现了金矿。
  真真假假消息混合在一起,绝大部分人都起了好奇心,等这次旱灾势不可挡,官府组织人迁徙,这些人也顺理成章往北边走。
  去北边有两点好处,一是那边是黄河边上不缺水,二是泰山商行运过去的大量粮食不用担心饿肚子。
  兴建一座城池需要的人手是来者不拒,只要有一把力气,去了那边肯定能找到活干。
  关键是这事有泰山商行参与,这几年泰山商行在山西陕西两省可是深入人心。
  这边缺水容易干旱,泰山商行便牵头鼓励养羊种植耐干旱的食物。
  是洋芋、番薯都是这些人带来的,以最快速度在两省传播开,关键是这种粮食收获多,哪怕不能交税也能自己吃。
  对于百姓来说,只要能吃进肚子里的就是好东西。
  若是种多了也不用担心,只要晒成粉,也能卖给商行设立的收购点。
  一来二去,年底还有结余,谁都不是傻子,谁还能不知道泰山商行是有意照料他们。
  若是家里有个进泰山商户做事的人那就更了不得了,泰山商行可是非常护短,就算是县里的大户都得掂量掂量,更不要说地痞流氓了。
  这才几年时间,这两省多个地方已经只认泰山商行不认官府了。
  这种情况若是放在任意势力上都可以打上反贼标签,可偏偏泰山商行背后的大东家是说不得的人物,连后面陆陆续续加入的小股东不少都是帝国顶层家族。
  这样的势力若是被打入了反贼行列,世间还有清白的吗?
  两省不少官员知晓这种情况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们只想安稳度过任职期,可不想得罪这等庞然大物。
  也是这些人配合,两个月时间就有近六万人过了雁门关。
  当然这六万人大部分是青壮年,只有少部分实在熬不下去才全家老小一起出关讨生活。
  当然这些人都是一批一批走,有些县城一滴雨没下,只能放百姓离乡,有些情况还好,放了一两千人就能禁止人离开。
  毕竟当地还需要人发展,人口少了,就是县官失职。
  到了五月,黄河边上一个小小没有几条路的土城一下子涌入了大批人口。
  小小的城池连城墙都是土搭建的,更不要说城内那可怜巴巴的黄土房子。
  城里装不下这么多人,前来的人只能直接搭建房子。
  也幸好现在暖和,草原雨水也不多,搭个草棚子就足够用了。
  凡是过来的人全都会引去登记,主要是看户帖和路引还有会什么特长,然后会被分配去哪里干活。
  当天会领一碗放了大量番薯干的米粥,吃完安顿下来,第二天一早开工。
  胡怀宣押送第一批俘虏过来时,土城还是原来一样破败,要说不同就是周边的人口多了,离城老远就看到了人影。
  土城破败也正常,新城在四十里外北边的一块荒地。
  将俘虏交接后,胡怀宣借了一头骡子往新城那边去。
  路上还看到大批人拉着骡车往山阴处去,也有一部分人返程,背着一筐煤炭回来。
  这熟悉的操作顿时让他明白,这是山里发现煤矿了。
  有了煤,就能炼铁炼钢,火车轨道也能修建起来了。
  再往前,还真看到一伙平整地面的人,这些人从边上挖来黄土,筛选后铺在路面上,又堆砌碎石子已经修了一条近十里的路。
  路只通往新建的城池中心,几乎可以说整个新城都是围绕车站修建。
  庞大的新城还维持在挖地基阶段,这里石头多不好挖,不少人背着筐子捡碎石,不少人在挖地基。
  原本铺满碎石的中心地方已经被清理出来,被挖了一个庞大的深坑出来。
  不知从哪里运送来的水泥混合着碎石子浇灌在地基上。
  胡怀宣也就是凑热闹过来看一眼,沿着黄河往下,就看到冒着浓烟的大烟囱,还未靠近他就看到黄河钢铁厂几个大字。
  得了,他已经知道钢铁厂建在哪了。
  ……
  “送去的五十万石粮食还能支持两个月?”
  宝音手指点着桌面,看着面前的文件,这是申请往麻池再运二十万石粮食的申请书。
  麻池就是包头边上的古城,后世已经被包头替代变成了旅游景点。
  来人低下头诉说了这几个月一共招收了多少人,山西的旱灾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逃荒的人过去。
  这是可以预见的,当然这些逃荒人很可能分流来北京,不过之前做了很多铺垫,都知道关外有粮,也有大批人流会流到关外。
  宝音低头翻看文件,下面就是通州、天津卫几个粮仓的粮食储备。
  “两湖两广情况如何?”
  这四个省在这会儿都是大清粮仓,特别是两湖。
  “这几地近几个月雨水丰富,倒像是会有洪涝。”
  宝音轻笑一声,这还真是干的干死,涝的涝死。
  没办法,在这个没有南水北调工程的年代,这种天灾才是常事。
  好在她没指望国内,“加大从南洋运输粮食,让各地人员准备,若是出现重大灾情,积极配合救灾,若是有人趁机谋取势力,将救灾物资占为己有……”
  她冷笑一声,“别怪我秋后算账。”
  她签下那二十万石粮食的申请,还另外调了十万斤冬日捕捞的鱼干。
  除了鱼干还有各省收购的菜干,加在一起有两万斤。
  这些足够新城的人挨到自给自足阶段。
  她沉思片刻,手指敲打着桌面,“现在可以放出消息,就说新城建立在即,有大量商机,再隐晦传一下发现了一座金矿。”
  “若是有人问起,就遮遮掩掩点,不承认也不否认,尽量往真有其事上传。”
  包头有金矿吗?
  当然有,只是后世才会发现,还不是那种地表矿。
  这世上若说什么方法能让一座城市建起来,最快的方法就是淘金。
  美洲新大陆不正是靠着淘金热快速发展起来的吗?
  世间没有人能逃过黄金的诱惑。
  暂定名字叫包头的新城发现了金矿这一消息私底下迅速传播开。
  消息还包装得有模有样,准确时间地点人物都说出来了,那块狗头金的经历都可以拍一部一块馒头引起的血案。
  各家报纸还请人润色了这个故事刊登在报纸上,更加让人对包头新城发现金矿一事深信不疑。
  债券是第一个受到影响,本来市场上快被遗忘的战争债款一下子身价暴涨起来。
  一张一两的债券一夜间价值翻倍,市才几天时间竟然有人登报表示愿意出十两银子收。
  十两银子,哪怕十年债券到期都兑不到这么多钱。
  市场上流出的债券一下受追捧起来,变成了紧缺物品。
  某些手里持有债券的人被这天降横财给惊住了,随后大喜。
  有人受不住诱惑出了一部分将本钱收回来,也有打死不愿意卖债券,还有一开始不愿意出钱便宜朝廷的人后悔不已。
  最高兴的是户部官员。
  一开始债券卖不出去,他们自己衙门自掏腰包买了一点,可以说从上官到底下打杂小吏都买了,虽然不多,眼下却小赚一笔。
  最让人眼红的还是几个皇商,他们可是买了不少。
  谁能想到这还没到一年手里的债券价值就翻了几倍?
  不过这时候没人愿意出,市面上收购债券的不都是奔着新城的地去的,不就是想要撞个运气,看能否分到有金矿的地吗?
  流通的债券越少,价格就越上涨,很快连太子都惊动了。
  嫔妃们这两日喜气洋洋,因为之前战争债券卖不出去时,大家都出银子买了点,讨皇上欢心。
  本来想着就相当于将银子借给户部,十年后户部不还谁的也不能不还她们的。
  谁能想到拿到手束之高阁的债券一转眼身价暴涨。
  钱这东西谁不喜欢?
  尽管没有光明正大说出来,但是园子里多位主子给身边人赏钱这事还是有人知道。
  宝音撞见了不知第几个喜气洋洋的嫔妃,有些忍俊不禁。
  这一个个找上她都是打听债券能不能卖。
  “可以卖,目前看还会涨,不过也涨不了多少,手头紧的还是出了吧,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降下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6页  当前第38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7/5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贵妃吐槽日常(清穿)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