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府,皇帝前去明太祖朱元璋墓祭拜。
好吧,凭朱元璋的暴脾气,要是知道自己死后几百年会被金人祭拜,大概直接诛尽建州鞑子了。
不得不说这场政治秀非常好,江宁的百姓脸上笑容都真切不少。
在离开江宁前,皇帝去看了卧病在床的于成龙,见他面色苍白忙让跟随而来的太医看了。
等问过了为于成龙诊治的民间名医,皇帝意识到民间大夫的医术怕是比太医还要精湛。
这样的名医都治不好,更不要说医术低一等的御医了。
皇帝情绪很低落,他原本还打算人于成龙配合靳辅,一人在上游束沙,一人在下游开海口。
于成龙若是死了,对于大清绝对是损失,因为此后再难有这样治河的能臣了。
“真的治不好了吗?”
他在听闻于成龙生病后就命人去为他整治,然而拖了一个多月,如今人已经奄奄一息。
周围的太医均是一脸严肃,“皇上,于大人所得为肠痈病症,用药物只能延缓病情,如今已经走入陌路,怕是神仙难治。”
更不要说于成龙今年已经六十有八,经不起折腾。
皇帝看这衙门后院,基本上空空如也,足以证明于成龙的清贫,他不由两眼湿润,“于爱卿真乃天下第一廉吏。”
他话音刚落,就见两个年轻青年开口,“皇上,于大人这病汤药难治,不如试试开刀,说不定有挽救可能。”
皇帝定眼一看,这不就是两个塞进太医院里充数大夫吗?贵妃担心他,便塞了两个医学院的小年轻进了随行队伍里。
对于爱妃的关心,皇帝自然是大手一挥收下了。
“开刀?于大人都这副模样了,你确定他有命活下来?”随行太医不赞成。
“试一试谁知道会不行,这不也是死马当活马医吗?”
也是这个道理,毕竟现在就等着于成龙咽气了。
皇帝看向于成龙的儿孙。
“试!”于成龙自己伸出颤颤巍巍的手,眼睛瞪大了道。
他已经难以忍受腹中之痛。
皇帝立刻敲定主意,“好,那就治。”
然后依两位年轻大夫的安排将人抬到明亮干净的屋子,喷洒酒精后,于成龙就上了简单的手术台。
于家儿孙红着眼睛已经开始准备后事了,没有人能认为于成龙能活下来。
天黑后,两位年轻大夫眼睛发亮,他们身后跟着一群脚软的太医和民间大夫出来。
两位年轻大夫将一节已经发臭的肠子呈上来,道:“这就是于大人发病原因,因为这段肠子扭转,导致肠气排不到,胃气上涌,出现呕吐吃不下饭症状,要是早点治疗说不定能保住这节肠子,现在没办法,肠子一节已经坏死,只能割掉了。”
“阿耶呀,您受老大罪了!”
“呜,爷爷!”
于公长子于廷翼红着眼睛上前,“多谢诸位探明我父病因,请将这节肠子交于我,我会与我父埋在一起。”
他不忍见父亲死后死无全尸,哪怕一节肠子也要埋进父亲棺材里。
青年惊讶,“谁说于大人死了?”
御医一脸恭喜的语气道:“于大人的卖相已经接近平稳。”
“此言为真?”于家儿孙一脸惊喜。
皇帝闻言也跟着松了一口气,这位年轻大夫他本没有放在心上,如今才知她心意有多重。
“好,今日是大喜。”
皇帝看向太医:“将朕带的人参赐予于爱卿,朕还想于爱卿长长久久活下去。”
“是是,臣亲自熬参汤!”
“不可!”
两年轻大夫共同阻止,“于大人还未排气,肠胃功能未恢复正常。等排气也只能喝点糖盐水,未来一段时间只能服用汤水易消化之物。”
“对,人参药效强,于大人体弱,服用人参反而对他无益,若真要补元气,不如用新鲜人参酿酒,这样每日喝一杯,慢慢养回元气。”
皇帝还是头一次听说用人参酿酒,同时也意识到确实是一种好办法。
他看向御医,御医点头,“可以一试。”
皇帝高兴道:“今年采参都拿来酿酒,到时送一坛给于爱卿。”
回到曹家的皇帝还不知道京城快要被自己的爱妃和臣子给闹翻天了。
他翻开了刚送来的信,看到某人的亲笔信,他心都软了下来,再没有像现在这样思念某人了。
梁九功悄悄走了过来,“皇上,宁波知府李煦求见。”
皇帝正在写信,先给自己的大宝贝太子,一封黏黏糊糊的信写完才道:“李煦可有说是所为何事?”
“说是献宝。”
皇帝皱起眉头看向梁九功,“献宝?”
“将人喊进来,朕要看看他献什么宝。”
李煦是皇帝奶兄弟,皇帝对自己的奶娘们很好,对奶娘的儿子也多了几分亲近。
比如曹寅,比如李煦,这两人都是他放在江南的眼睛。
李煦很年轻,才二十出头,一进来就甩了衣袖跪下道:“奴才给皇上请安。”
“起来吧。”
皇帝坐在椅子上,拨弄着桌上的信件。
“你不在宁波当你的差,跑到江宁来献什么宝?”
李煦道:“奴才听闻皇上舟车劳顿,便想着来为皇上分忧解劳。”
他将携带的几幅画卷送上。
梁九功接过去转交给皇帝。
皇帝看了一眼画卷,心里猜测称得上宝的难道是唐伯虎字画?
他看了一眼李煦,随手捡起一个画卷慢慢打开。
一个如花似玉的美人画像出现在画卷上。
皇帝:“……”
他脸色有些黑,将画卷丢在桌上,“你在搞什么东西?”
李煦脸色一僵,没想到美人画像不仅没有惹皇上高兴,反而惹得他发火。
李煦傻呆呆被梁九功给请了出去,他实在是不明白皇上这次南巡都没有带嫔妃,献几个女人上去不是很正常?
梁九功微笑着将人请出去。
李煦塞了几张银票给梁九功,“还请李谙达多帮我美言几句。”
梁九功含笑点头。
“这是自然。”
等人走后,梁九功毫不留情回头,脸上露出了讥讽表情。
皇帝看到梁九功回来指着桌面上的画卷,“拿出去处理了。”
梁九功自是去处理了,等他回来皇帝已经写好了送往京城的信,他靠在椅背上心情不是很好。
“怎么一个两个都不爱写信。”
显然刚才李煦那一出并未在影响皇帝心情,这种献美人邀宠皇帝已经习以为常。
影响他心情的是自己心爱的儿子和女人已经跟他断了十多日联系。
梁九功忙道:“想来是路上耽搁了,如今正值暑热,太子殿下和贵妃主子必然会担心皇上龙体,这信想来耽误不了多久。”
皇帝叹息,早知道就将某人强行带出来了。
“去,将你主子送给朕的灯拿过来。”
梁九功忙应下。
他迅速从宝盒里翻出东西,然后小心翼翼放在皇帝面前。
皇帝转动着把手,灯泡出现微弱亮光,他嘴角也跟着勾起来。
这一幕一路上都出现好几回了,梁九功每次看到都牙酸得不行。
他从没想过睹物思人这件事会发生在皇上身上。
好在江宁已经是这趟南巡的终点,接下来就该启程回京了。
于成龙很穷,于府也很凶,为了避免伤口在炎热的夏天发炎,于成龙所居住的地方放了不少冰。
皇帝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都分了一半给他。
好在第二天于成龙清醒过来,排气后能喝点水了。
流食都不敢碰,只敢喝点盐糖水。
皇帝去探望,御医诊脉说脉象稳定下来。
虽然保住了这条老命,年岁不小的于成龙因为这场大病整个人苍老得不成样子。
皇帝叹息一声,给了不少赏赐,还将两位外科大夫两个御医留下来,等于成龙彻底康复再回京。
皇帝启程江宁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来接送,岸边还有不少来看热闹的百姓们。
跟来时无百姓赶来接驾相比,回程已经让皇帝很满意,起码救回于成龙这件事刷了百姓不少好感度。
来到江宁他才意识到江宁百姓对于成龙的看重,他在总督一位上才坐了两年,已经收获了民心,这一点让皇帝极为看重。
这样一位能臣,皇帝自然不愿意其死。
御驾回到苏州,来自京城铺天盖地的弹劾奏章总算是到了皇帝手中。
皇帝看到宝音大方给修水库的人提供粮食还有物品,深深被她的财力给震撼到了。
这可是全京师的壮丁,就算只养一两万人,养一个月也要耗费不少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