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蒸汽火车呜呜行驶在轨道上,有时在水中航行,有时又进入山间穿梭在隧道之中。
宝音得到这个大型玩具已经玩了一整天,她灵感迸发,熬夜画了不少高楼大厦,现代大桥,想要匠人帮她做出来。
现实无法看到,还不能让她做成模型缓一缓思乡之情吗?
“娘娘,三阿哥和四阿哥来了。”
宝音心想这俩小孩消息还挺灵通,她刚走到门前就看见两位阿哥进了延祺宫大门。
“贵母妃,我们来找您玩了!”
三阿哥大声喊道。
他喊得理直气壮,因为这是宝音事先答应的,车做出来后再给他玩。
上回那个大车做出来后他还没见着就被送出了宫,今日听四弟内务府又送车来延祺宫,下学后他就马不停蹄拉着四弟往这边跑。
“我在这。”
她趴在沙发上隔着玻璃门冲两人招手。
两个小阿哥一前一后跑进来,看到占据了大半个东配殿的沙盘,三阿哥眼睛一亮,“哇!”
慢了一步的四阿哥看着山林里呼啸而过的蒸汽火车也跟着瞪大了眼。
两个小阿哥激动地凑过去看小火车。
“真的能自己跑!”三阿哥激动地拍四阿哥的肩膀。
宝音坐在沙发上托着下巴看两个小阿哥守在沙盘边不肯走。
过了一会儿,三阿哥耐不住激动心情跑到她面前,“贵母妃,给我吧,送给我吧!”
这孩子还真是一点也不客气。
“给你也没地方放。”她示意他看旁边的茶几。
茶几上放着跟火车十分相似的铜车,只是铜车上多了发条装置。
她拿起一个拧动发条,小车在地面上飞快跑了起来,只是跑了没多远便停下了。
“怎么样好玩吗?”
三阿哥追上去,紧紧握在手里,眼睛还是依依不舍望着穿梭的小火车。
小火车也慢慢停了下来。
三阿哥眼睛立刻瞪圆了。
“没燃料了。”宝音解释。
“来一人一个。”
发条车对于小孩子的诱惑太大,两位阿哥到手没多久,宫里的小孩子几乎人手一个。
慈宁宫皇太后看着追着小车跑的五阿哥笑呵呵道:“瞧瞧我们五阿哥能跑能跳,未来肯定是位健壮的巴图鲁!”
太皇太后微笑着看着这一幕,然后像是想到了什么看向皇太后。
“我听说德妃想将小公主送去给养?”
皇太后点头,“德妃怕小格格跟七格格一样在她身边养不住,说羡慕五阿哥被我养得敦实,想小格格满月后送到我这来。”
太皇太后看着傻玩的五阿哥,她眼角抽了一下,五阿哥何止是敦实,完全是老实,除了蒙古语,满语汉语都听不懂。
皇太后满脸自豪,她养孩子可是有一手。
不过是一个公主。
“你想养就养吧。五阿哥也该到读书的年纪了。”
皇太后立马心疼道:“五阿哥还小呢,他上面有好几个哥哥,没必要那么辛苦。”
一听读书皇太后就很心惊,因为她看过皇帝年幼时读书的现状,读书都累吐血了。
在皇太后看来读书是一桩苦差事。
五阿哥是皇子,皇帝不会亏待自己儿子,何必让孩子自找苦头吃?
太皇太后拿她没办法,罢了,五阿哥养在皇太后名下,本就断了那可能,晚读书就晚读书吧。
两人又聊起了皇帝的归程。
这次去五台山太皇太后本打算要去的,只是皇帝执意不肯,最后只能先回宫了。
当然她并不知道皇帝坚决不肯她去的原因是皇帝知道她的寿命,担心途中出了问题。
没能去成太皇太后心里还是有遗憾。
“贵妃产期也就这两日了,不知玄烨是否能及时赶回来。”
不能去五台山很遗憾,不过能看到几个孩子出生也很不错。
当然贵妃的孩子在太皇太后心里肯定要比妃子生的孩子重要。
这个孩子若生下来是皇子,他就是太子之下身份最高贵的皇子。
太皇太后心情很复杂,理智来说她并不是很想看到有威胁到太子地位的皇子出生。
感情上来说,她又很期盼这个孩子,毕竟也是她的重孙。
她只庆幸生的是钮祜禄贵妃而不是叶赫那拉贵妃。
不然凭借皇帝对叶赫那拉贵妃的宠爱,还不知要诞生多少风波。
皇太后笑呵呵,并不知道太皇太后心中的隐晦的忧虑。
“昨日来信不是说到宣化府了吗?想来快到京师了。”
永和宫的小格格还未满月,永寿宫小阿哥就迫不及待降临世间。
宝音已经穿上了羽绒服,虽然已经入冬,宫里还没到冷到烧炕地步。
她在东配殿待的时间越来越长了,从中午开始阳光穿透玻璃照射进来,她总能找到晒太阳的角落。
有太阳的天,她会抱着她的画板坐在沙发上晒着太阳画画。
偶尔也有小孩子过来串门,三阿哥对她的沙盘和小火车念念不忘,来延祺宫串门的次数多了起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降温的缘故,宝音有些懒洋洋,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永寿宫消息传过来的时候她刚吃过早饭,透过玻璃看天空路过的金雕。
她收回眼神问兰儿。
“什么时候生的?”
“昨天夜里传出的消息,东六宫这边没听到音,刚刚传来消息说永寿宫生下了一位小阿哥。”
宝音心里还是提不起劲来,对于十阿哥的出生,她只让人送了一份祝贺礼。
“等洗三我再去探望。”
洗三她没去成,因为她冻感冒了,怕传染给小孩子,只让人送了添盆的银子,和九阿哥和八格格一样六枚银币寓意着六六大顺。
“主子,暖阁烧起来了。”
宝音也很无语,大概没想到自己这么不经冻,竟然被冻感冒了。
当然她不是委屈自己的人,命人清理了暖阁的烟道,烧起来了。
她自己就有煤矿,也没必要省这点炭。
“主子,皇上已经进京了,这会儿后宫主子都聚在保和殿等着。”
兰儿催促自家主子起身,还取来了披风披在外面。
昨日就有信传入宫,说今日皇上回京,结果主子一早磨磨蹭蹭就是不肯离开暖阁,
若是再磨蹭可就晚了。
宝音被拥着出了门,从温暖的室内来到屋外,她被刺激得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兰儿吓了一跳,忙将暖炉塞进披风里。
她从来没有见过哪位主子像自家主子这样怕冷的,明明生活中比京师还要苦寒的盛京,却像是从南边来的一样怕冷。
冷风如刀一下割着她的耳朵,宝音心情不是很好,大冷天不躺在炕上过冬,出来搞什么形式主义?
冬日里出门,抬人的不舒服,坐着被抬的也不舒服。
宝音吐槽还不如下来活动一下,坐在步舆上反而更冷了。
从延祺宫到太和殿一路下来宝音被冻得鼻子耳朵通红,跟傻狍子一样。
下了步舆她瑟瑟发抖,不知为何今年入冬好像比去年还要冷。
太和殿内已经候了一大群人,都是后宫的奴才主子。
宗室和大臣们都是去城门外迎驾。
别看兰儿催得急,宝音到太和殿还是等了快两个小时才看到前面动静。
随着太监甩鞭声音,钟鼓乐器跟着奏乐,终于看到了皇帝卤簿的影子。
卤簿就是皇帝的仪仗队。
浩浩荡荡的仪仗队有两列,中间举伞的,有奏乐的,还有牵着马拉皇帝大驾的。
宝音看得目不转睛。
[可惜没有摄像机,要是有摄像机拍下来就好了,这可是历史素材。]
大驾停在保和殿前,皇帝下了车,没好气扫了她一眼。
他并不想成为什么历史素材。
宝音压根没接到他眼神讯号,接完人,走了过程散场后她就迫不及待回宫了。
皇帝赐席王公大臣,他连乾清宫都没回先去慈宁宫给太皇太后请安。
后宫嫔妃自然是跟着去了,难得见到皇上的机会谁都不愿意错过。
太皇太后见到孙子回来当然很开心,问了五台山的事。
康熙十五年,太皇太后亲自去过五台山。
她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五台山对于佛教信徒是圣地,这次没能亲自去当然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