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_分节阅读_第161节
小说作者:玄北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49 MB   上传时间:2025-03-04 23:02:36
  平谷县,经过康熙十八年的地震后,此地民生一直没恢复。
  今年开春,突然多了一批逃荒回来的人,县城内才算有些生气。
  这日河上多了几艘大船,大船运送了几架奇怪的铁箱子停在了岸口。
  纤夫卖力将船拉靠岸,岸边已经架起了一个巨大的滑轮组起重机。
  这个设备出现在京城后,迅速在京城周边传开,实在是用来卸载重物太方便了。
  在通州的码头出现后,很快成为不少码头的必备设施。
  对于商人来说节省时间就是节省金钱。
  此时绳索已经牢牢将铁箱子绑住,通过滑轮将铁箱子升起来,上方已经有人推动悬臂调整方向,悬臂转动后,铁箱子下方从水面变成了地面。
  绳索慢慢下降,没多久铁箱子就平稳停在地上。
  周围的人这才注意到这铁箱子下面有四个轮子,忽视多出来的奇怪东西,这个箱子跟马车厢没区别。
  悬臂调转方向卸另一个铁箱子了,这边有人牵着两匹马过来,马拉动铁箱离开港口。
  没多久这些铁箱子被卸完,船离开码头,下一艘货船靠岸,这个插曲被码头忙碌的人抛之脑后。
  直到隔日,码头这边人才知道那些铁箱子是做何用。
  “王财主家今年请短工种了不少地,前几日请不到人,都急上火了,听说刘家湾用机关收粮食非常快,直接领着家丁去请了。”
  “好像是县衙请的,收官田的粮食呢,今年出来做短工的人太少了,请不到人,官府也找不到人,我有个亲戚就住在那边庄子,说那机关很厉害,欻欻欻几下就将一整块地给收拾干净了。”
  “老刘,你家地不是还没收吗?要不去问问?”
  路边走过的一个老头摆摆手,“我家就那十来亩地用不着,一家人干几天就完事了。”
  “别问老刘,你又不是不知道他是铁公鸡一毛不拔,他连出钱请短工都舍不得。”
  这人哈哈笑了一声继续道:“老刘,秋收多累,我记得你去年不是腰累出了问题,怎么今年还是苦干?”
  “还不如花点钱请那个机关帮你收,听说一天能收十亩地,你说你省这点钱做什么?别把一家老小累出病来。”
  老头板着脸没有理他。
  家里就十多亩地,人口还多,交完税剩下的不多了,哪里还有钱雇人,更不要说请这不知道要花多少钱的机关了。
  他又不是王财主家大业大不在乎这点钱。
  王德发骑着驴子往刘家湾跑,他的家丁跟在驴后面跑,这一队人马挺显眼。
  刘家湾官田,一群官吏站在田头盯着收割机收粮食。
  官田的粮食可是关系衙门上下的收入,平谷县这地方穷,没什么大油水,前几年那场大地震连像样点的土财主都迁走了,人口至今未缓过来。
  人少收不到丁税,衙门都指望官田产出吃饭,今年春日回来不少开荒的人,衙门大喜,当即招了不少人帮着开垦官田。
  眼看着地里粮食能收了,谁能想到找不到人收了,总不能他们这些老爷下地收粮吧。
  这难题自然报到上面去,谁能想到这才过去两天,上面就借了几台机器出来。
  “花了请短工的钱划算。”
  借机器收粮食是要给钱的,这钱按亩来算,一亩地六十文。
  请短工一日也是三十文,两名短工一日也能收一亩地。
  但是账不是这样算,这机器一日收十亩,四台一天收四十亩,短工还要提供吃住,请的人多花费也多,管理也有难度。
  “几位差爷好。”
  王德发下了驴子小跑过来。
  平谷县官吏回头见他,笑着跟他打招呼。
  平谷县富人不多,王德发也是在县衙挂名号的人,平日里也经常来玩。
  “王员外这般着急忙慌地作何?”
  王德发说明来意。
  “哦,是借这收粮食机器。”
  王德发一脸苦涩,“我这也是急得跟没头苍蝇一样,找不到人呐,这平谷县的人都去哪了?”
  “还用问,肯定是跑密云县发财去了。”有人酸道。
  密云县来了一位大财主,周围几个县都传遍了。
  怎么这种好事没落在他们平谷县头上?他们平谷县都穷这么多年了,什么时候也能富裕一回?
  几名官吏就着这个话题聊了起来,王德发有些急了,他可是急着借机器回去。
  “差爷,这机器能外借吗?”
  平谷县令摸着胡须道:”这个得问问人家机器的主人,我们也是花钱请来的,要不等官庄这边收完你去问问,明天再收半天差不多了。”
  王德发大为惊喜,乘着驾马人换田的时候跑过来拉关系。
  “给官田收上面有补贴,私人的话一亩地七十文,六十文要交上去,十文是我们的工钱。”
  “给粮食成吗?”
  “粮食我们也收。”
  王德发松了一口气,换成粮食就是一亩地给十斤左右,这个价还能接受。
  第二日上午,王德发在另一块官田等着了,有三台收割机先收完,王德发忙请去了自家地,留了一台继续收官田。
  他家共有两百亩,已经收了四十多亩,这还是请人干的。
  用上收割机速度就快了,节省了脱粒的活,这个在地里就脱粒了,他要做的就是找人跟着收割机收粮食。
  一袋袋粮食往家运,他现在有了另一个幸福苦恼,就是晒粮食的地方不够。
  王德发家的地并不是都连在一起,因为分散开,所以平谷县有不少人看见收割机忙碌。
  有埋头在自家田里忙活的人酸道:“三台机器两台动不动坏了,还不如咱们收得快。”
  几日后王德发结算了粮食看着收入仓的粮食一脸满足,给出去的那点粮食算什么,粮食重要的是落袋为安。
  收割机在昌平州初步亮相就惊艳不少人,这收粮速度太快了,以前秋收累死累活半个月,谁能想到有朝一日半天就能将地里粮食给收了?
  一打听密云县的钢铁厂有卖,不少财主去打听价格。
  租机器不划算,还得排队等人家收完轮到自己,要是买一台不是想收多久就收多久?
  自己家收完还能收费给庄子其他农户收,一年一年积少成多说不定机器钱都能挣回来!
  皇庄周边的动静,皇庄的庄头自然是注意到了。
  有些还跑去观摩了,有些上奏内务府,更多的事不关己。
  机器好是好,对于他们来说用处不大,皇庄有佃户干活,活被机器干了,佃户干什么?白养活吗?
  或许是这种高高的傲慢姿态,收割机现在民间普及起来。
  “咦?”
  宝音看着这个月下面送上来的月度报表。
  水泥厂上个月后面十天发力营业额比同期翻了三倍。
  月度报表下面是产能不够申请开分厂申请书。
  “开倒是没问题。”
  只是她很好奇这些水泥是怎么销售出去的,皇帝没回来,朝廷肯定不会主动修路,因为户部不会批这笔款。
  不是朝廷修,这些宗室觉罗们是怎么发力的?
  “老马!”
  她将马必应唤来,吩咐他出去打听。
  马必应隔天上午来汇报的消息。
  “奴婢昨日跑了京城好几条大街,这些大街都没有动工的痕迹,后来奴婢去宣武门那块才有所发现。”
  “耶稣会大教堂外面那块地已经铺上水泥,奴婢还看见庄亲王府的马车停在路边,庄亲王跟耶稣会不少传教士交情很深,不知是不是他说动了耶稣会传教士修路。”
  “奴婢又去了报馆,蓝管事说宣武大街学正阳大街也弄了个社团,跟临街所有商铺征收修水渠费用,有几个铺子带头,蓝管事说背后有大户的影子。”
  宝音点头,这就对上了,修水渠也是用水泥大户。
  这借口用得倒是好,有了正阳大街修水渠的前车之鉴,宣武大街这边商户的抗拒心理也不是太强。
  “我们也出一点,将咱们的排水管跟外面大街的对接上。”
  车子营旁边的那个坑本来就不小,设计是按照商业广场来的,有钟楼、有银行、有图书馆还有百货楼,还预留了两排用来招商的门面房。
  这么大的商业广场肯定要考虑排水问题,本来是打算修一条通往广安门外的排水渠,也就二里路,又不是修不起。
  沿途又是庙又是寺说不定还能找这些财主分摊点。
  没想到这边竟然主动动工了。
  节省了一笔钱,她自然愿意大方。
  马必应又继续说,“北城司也派人修地面,看样子怎么填补坑洼后铺水泥。”
  整个京城最好的路大概就是皇宫门口那一块还有皇帝出京经常走的那几条。
  因为每年都拨款修。
  宣武大街跟正阳大街没得比,正阳大街每年祭祀天坛都要走,皇帝走之前都要铺黄土修路。
  宣武大街没这个待遇,路面坑坑洼洼,哪怕北城司也好不到哪去,雨一下,门口一片泥泞,这是怎么都避免不了的。
  北城司修大门不用说了肯定也是有人发力。
  果然金钱的威力十足,有正大光明挣钱的机会,这些人动力也十足。
  宝音沉思片刻,“吩咐下去,介绍客户卖出水泥算提成。”


第107章
  安亲王府, 西路靠近花园的一个院子里,贾佳氏身边的嬷嬷拿着一个红封悄咪咪走了进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6页  当前第16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1/5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贵妃吐槽日常(清穿)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