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上半年轰轰烈烈, 群众积压许久的情绪和不满全部爆发了出来,势若破竹,各级领导根本阻拦不住。仔细再看, 各级领导干部其实都在消极怠工, 民众倦了烦了,他们亦是如此。好在10月6日开始, 这场历时十年,浩浩荡荡的大运动总算结束了, 所有人都开始期待新的生活,稳定自由和平的生活。
镇政府办公室的窗户推至最开, 各领导干部无心工作,全依靠在窗边往外看。屋外大街上是沸腾欢悦的人群, 群众自发地在街上庆祝游行,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明媚的笑容。
时代的巨轮总算出了坑底, 各级干部在反思中寻找着新的方案。整整十年,华国都停滞不前, 经济上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工人们的平均工资比57年还要低了49元。而大多数农民辛辛苦苦一天,最后一算竟然还倒欠生产队的钱。
挣不到钱, 填不饱肚,生存问题赤裸裸摆在眼前。
经济上, 教育上,各行各业都在大倒退。
苏焱看着报纸深有所感,计划经济体制下,各工厂几乎没有活力和创新能力。苏焱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努力,然而除了打谷机外,其他几乎都推进不下去。这年头人们的娱乐是看样板戏, 而其他方面又何尝不是照着样板来呢。
好在上面意识到了问题,也开始了各种努力。苏焱的清闲日子没了,每日忙得脚不沾地。她最近时时去县里开会,讨论的全是民生问题,所有干部都厌烦了思想汇报,所有人心照不宣地跳过场面话大空话,简单直接地深入研究问题点。
经过大半年深入民间的考察,现代化强国的观念被反复提起。首当其冲的是工厂改革,国家同意引进新技术和成套设备。
白龙镇有一家灯泡厂,发小汪萍的男人在里头上班。几乎所有工序都靠人工,灯泡全是用嘴吹出来的。这样的生产效率自然会造成物资紧缺。
这年头通电的地方少之又少,至少苏家岗除了干部所,其他地方都未通电,日常照明还是老式油灯。有些人家甚至连油灯都没有,倒点菜油在碗里,随意搓节棉花当引子,就这,非必要也没人舍得点。
供需的严重不平衡导致买什么东西都要弄票,排队去抢,群众生存可以用艰难二字来形容。
问题点赤裸裸地摆在那儿,不得不做出改变。
除了经济之外,教育也是大问题。作为基层干部的苏焱最近正做普查,一个村一个村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文盲。甚至好些跟周依伊差不多大的小年轻也是文盲。高考的取消让大众普遍认为学习无用,读书无用。
去县城开会的时候,苏焱也看了城里的普查报告。城里比农村数据好看多了,小学文凭的人最多,但也有人上到初高中。
全国各地的统计资料纷纷涌入北京,距离大运动结束的第二年,全国各大媒体刊登了恢复高考这一重大消息。知青们在田野里奔跑,鞋子掉了,帽子飞了,却阻拦不住他们奔走相告的步伐。
周依伊举着人民日报愉快地转了个圈,她兴奋道:“妈,妈,恢复高考了。我要去考大学。”
“嗯,妈支持你。”
当天闫笑笑就打了电话过来,她问道:“依伊,恢复高考了,你知道吗?”
“知道,我要参加,你呢?”
“我也参加。依伊,你一直教高中,可以给我弄份教材吗?”
不止闫笑笑,苏梅的女儿张檬,熊进的儿子熊强等等都找苏焱和周依伊帮忙。
与此同时沪市某编辑社正抓紧时间再版《数理化自学丛书》中的《代数》。
这日邹小晴跟苏焱唏嘘道:“我听冉彤彤讲,如今沪市代数这本书都抢疯了。这么冷的天一夜一夜的排长队。”
“是啊,毕竟这是知青返城最好的机会。”
“苏焱,还是你厉害,竟然搞了一整套《数理化自学丛书》。你家依伊原本就教高中,知识点掌握牢靠。她高考你是不用愁了。”
“肯定愁呀,毕竟是十年后第一回高考,谁晓得会考什么内容?”
苏焱能力有限,眼前能帮的她肯定帮。其实当初她弄了好几套《数理化自学丛书》。女儿一套,送给雷市长一套,周文平和宋宁各自替领导孩子要了一套,还有两套则送给了岛上的知青干部,由他们轮着看。
取消高考真的太久太久了,好些人看着书两眼发愣,而后则是无尽的绝望。田井村一位女知青因为看不到希望投了水库,好在被曹一豪及时救了下来。
事情很快传播开来,希望与绝望两种氛围在知青点蔓延。已经与周知群结了婚的文浅墨找苏焱商量,她想将知青们组织起来一道学习。她文科好,依伊理科好,她想先由自己和依伊轮流讲课看看。
“行,这事既然是你自己提出来的,那就由你组织开展。至于依伊那儿,你自己去跟她谈。”
“小婶婶,谢谢你。”
“但是每天只给你半天时间。另外与各大队协商时间也靠你自己了。记住了,我理解知青们想要通过高考摆脱命运的想法,但各大队的生产任务也很重要,关键时刻别起任何冲突。”
文浅墨与周依伊都是行动力特别强的人,两人骑着车穿梭在各大队。因为苏焱早年替知青和村民们打了很好的基础,故而岛上各公社都是持积极主动态度的。田井村的大队长尤其积极,概因严森虽说读工农兵大学离开大队,但他后来专门从事农用机这块,回回新品都会给村里寄上一份。
说是什么落地实验,但大队长心里清楚,这是严森有心帮助大队。不然哪里找不到农田,还需要花钱费心寄到他们这么远的地方?
现如今田井村收割,犁地,打谷,脱谷都机械化了。
这回恢复高考的消息一出来,大队长就道:“对头,知青分子就该往大学里头去。”
这事虽不是大陈镇政府牵头,但所有的知青都清楚,是副镇长有心帮助他们。他们也格外珍惜这次的机会,那位跳水库的女知青也在众人的帮助下重拾信心。
邹小晴看着累瘦的周依伊问道:“依伊,你天天这么忙,不耽误你自己复习吗?”
“婶子,不会的。大家凑一起真的能迸发出好多灵感,我最近解题都多了好几个思路。果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邹小晴感慨道:“估计整个华国也就你妈了。”外头是个什么情况,邹小晴也不是没听过。苏焱这样的人真的太少了。
如今她算是明白整个营区的人为什么这么服周宣了,苏焱这个老婆也是功不可没。大家都不是瞎子,苏焱做事敞亮无私心,营区上下没有不服气的。
至少她和老石十分服气。
至于苏焱,她自己倒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毕竟这些都在她的能力范围以内。超过能力范围,她肯定也不会做的。嗨,说到底她只是个普通人。
第83章 83 考上-大学
从各大纸媒公布高考的消息到真正开考这天, 满打满算才一个半月多点。大陈镇各生产队知青点的煤油灯是彻夜亮着的,十来平的土房子里窝满了人,不管屋外狂风寒月, 大家一门心思都钻研在一道道题目里。
营区
周宣给女儿打了红糖鸡蛋花, 还煎了一盘饺子。他将吃食放在书桌上,转身轻手轻脚就出了房门。客厅里, 苏焱正窝着织毛衣,是周宣托他战友弄的羊毛线。
周宣自然地坐在苏焱旁边, 顺手将竹筐里的毛线挂在腿上,慢慢地转着毛线团。夫妻两人都不敢大声交谈, 都得嘴贴耳边说着话。
隔壁祁连城瞅着周家彻夜亮灯,又对着白冰道:“凭着周家的能耐, 周依伊哪里需要这么累。”他前妻生的孩子由他托关系送到南边当兵,如今混得不错。
白冰不理祁连城, 而是逼着儿子和儿媳妇也通宵读书,偏祁连城是个扯后腿的, 总在不合适的时候送上多余的关心。
白冰冷笑道:“所以人家周宣是旅长,而你只是个副团。”
祁连城将老婆扯到屋外,他轻声道:“你看看你, 在孩子跟前也不给我点面子。你逼着祁方考大学,我能理解。但是你怎么也逼海燕嘞?万一夫妻两个没考到一处怎么弄?”
“他俩户籍在一块, 以后工作分配回原籍。”
“嗨,你就不怕孩子们大学分开后感情淡薄了?”
“祁方考上了,海燕没考上,不也算分开?”
“哎呦,你怎么还是不明白?老韦,韦铁强, 他小儿子跟咱方方一样大。他就不准他儿媳妇高考。他跟我讲了,外头好些知青为了考大学,男人不要了,孩子也不要了。”
“祁连城,你就这么看低你儿子?他要是没本事守住老婆,早晚都得离。把女人捆住不让她上进,怎么着,这样就安全了?”
“夫妻两人,一个往前走,一个原地踏步,早晚还得出问题。”
“只要海燕能考上,我供她读书。”
“那孩子怎么办?”
“什么孩子?”
“哎呀,他俩都读大学去了,那得等到猴年马月才能生孩子?”
听祁连城这么讲,白冰闭嘴了。最近几年,她常有种无力且懒得交谈的感觉。可能因为隔壁住得是周宣夫妻吧,聪明人看多了,她就懒得搭理祁连城。
......
学校的大门打开,涌入一群一群学子。苏焱与文浅墨走在一起,她们身边围了好些知青,最后的最后,仍有人做着最后的努力。
黑省
苏淼从柳彩霞口中得知,她的三个孩子也都参加了高考。她有些兴致缺缺,而是追问道:“妈,焱焱原谅我了没?”
柳彩霞沉默着,她不知道怎么讲,只要自己一提到苏淼,苏焱会立即挂掉电话。几回下去,她再不敢提苏淼半句。
“你们姐妹这辈子是没有缘分了。下辈子吧。”柳彩霞以为大女儿真心知道错了,如此安抚着。
这话却将苏淼吓地尖叫起来,她大声道:“没有下辈子,没有下辈子。”接着啪地也挂了电话。
因为苏焱,她这辈子已经彻底毁了,她不想再毁了下辈子。
而闫翔也得知了自己一双儿女参加高考的消息,心想着大哥知晓未来,肯定早有安排。
然而闫翔一双儿女落榜,而闫鹏飞与苏淼生的三个孩子全部都考上了,其中闫笑笑还考上了B大。这让闫翔恨得半死,他呵呵冷笑道:“真是我的好大哥。”
他的一双儿女在家种田,闫鹏飞自己5个孩子各个出息,好哇,真是他的好大哥。
苏家岗
自从大女儿被下放到黑省后,柳彩霞的心情是持续低落的。但是今天,她太高兴了,乐得她开了瓶酒与苏成钢两个在家庆祝。
笑笑上了B大,依伊是Q大。闫维,闫莱两个差些,但也是大学生。
家里几个孩子全考上了。
尤其是笑笑,自从她考上了B大,整个县都轰动了,如今她走出去,谁不羡慕?
岛上
苏焱骑车随意溜达着,时不时就能看见墙上挂着的喜报。岛上的知青出息,几乎三分之二的人都考走了。当然,依伊考得最好,她几门理科满分通过。营区白冰的儿子和儿媳妇也考上了,儿子考到了沪市,儿媳妇则是本省的师范。杨彩花打电话过来,说她儿子没考上,想借依伊的笔记。
不过周依伊没同意,她将自己的笔记给了罐头厂苏梅的女儿张檬。张檬和其他几个同学花了一周多时间抄了一套给苏焱,让苏焱寄了出去。
“依伊,你又去给人讲课啊?不在家休息休息?”邹小晴见周依伊骑着车子呲溜就走了,冲她身后大声喊问了一句。
“不累,找我妹玩去。”
邹小晴嘟囔道:“这孩子精力真旺盛。”
“随她爸。”苏焱边锁门边笑道。她是真佩服周宣依伊父女俩,精力简直旺盛得可怕,不像她,时时刻刻都想打盹。
“还真是。有这精力,干什么都行。对了,你等我下,我跟你一道下山。”
两人上了车,苏焱好奇道:“你大包小包的去哪儿?”
“沪市。冉彤彤儿子娶媳妇,非喊我过去。”
沪市
冉彤彤嫁了个普通工人,日子过得好比一滩死水,唯一那么点波澜全靠一双儿女了。夫家没一个有本事的,她就想靠娘家人帮帮忙。她孩子今年也参加高考了,只可惜双双落榜。
儿子还好些,毕竟留城了。女儿远在云省当知青,好些年都没见着。她想让邹小晴跟着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把孩子弄回来。
邹小晴好奇道:“我姑父怎么讲?”
“姐,我爸妈早不管我了。至于我大哥,呵,他什么都听我嫂子的。你也晓得我大嫂那个人,只晓得做表面功夫,旁的一概不管。”
“姐,我都如了你们的意思嫁了人。这个小忙,你不能不帮。”
邹小晴一听大表嫂不管,那她心里就有谱了。只能打哈哈先敷衍回去道:“妹,你也晓得我家里的情况,这样,等我回去先跟你姐夫商量商量。我家里你也知道,都是你姐夫做主。”说罢也不等冉彤彤回复,她借着迎亲说事,忙混到人群里头去。
她是真怕冉彤彤单独和她说话了。
吃完喜酒,她急急买了夜里的火车就准备回岛上。冉彤彤十分客气,邹小晴想拒绝都不行,只能被她捆绑着似的去了火车站。
路上冉彤彤语带责怪道:“姐,你们害惨了我。你都不知道我如今过得是个什么日子?我好几次恨不得立即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