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739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但已经来不及了。
  苏定方率千余骑兵依托左军布阵,夷男不可能去贸然冲击随时能洒出箭雨的步兵大阵,甚至于夷男都有点站不住脚。
  因为铁勒骑兵溃败之后,中路与右路的突厥兵力选择了收兵,刘黑儿已经率千余骑兵从后方绕来,停留在唐军追杀铁勒骑兵的战场侧翼,与苏定方成掎角之势。
  阴着脸的夷男不得不选择退兵,的确,他手中还有数万兵力,但不能随随便便的浪费,甚至那边杀的兴起的尉迟恭率兵追击,咬住了数百铁勒骑兵,还斩杀了数名将领。
  这时候,已近黄昏,空中如血残阳洒下金辉,却不能使泾河、渭水呈现金色,有的只有浓郁的血色。
  今日的战事终于落幕了。
  中军处,李善看似镇定自若,但也长长松了口气,马周、苏勖都在擦拭着脑门上的汗。
  这一战,唐军虽然拥有地利,但毕竟兵力太少,以两万唐军对阵七万胡骑,虽然敌军不能一拥而上,不能大范围穿插围困,但毕竟双方兵力的差距太大。
  在这种情况下,李善还行此险计,隐匿兵力,以至于防线摇摇欲坠,险些被突厥攻破中军,最终覆灭铁勒数千骑兵。
  苏勖看的目眩神迷,他这些日子一直在中军帐内,很清楚面前这位殿下其实并不擅长军中事务,但在谋略上却有着极高的天赋……以数战败敌为诱饵,硬生生将敌军主力引至武功县、礼泉县之间的狭长地带中,今日又以繁琐的布置,决绝的勇气达到了目的。
  其实李善本人心中直呼侥幸,自己想尽办法拖延时日以待援兵,还刻意将胡骑主力诱至此处,使他们不能直接东进抵达长安。
  但没想到大战开启之前,除了李渊、李世民调拨来的部分天节军降兵与囚犯之外,只有胡演率领的数百骑兵。
  而且今日胡演和麾下的骑兵都没有参战……今日凌晨才抵达长安,人困马乏,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现在李善最怕的就是援军不能及时赶到,甚至可能会被胡骑一一击破,不得不行险。
  李善心里非常清楚,阵前叙话,想靠耍耍嘴皮子就分化突厥、薛延陀,那是扯淡。
  想分裂他们,唯一的可能是因为利益。
  铁勒至今名义上臣服突厥,但夷男其人,有建国立制,取代突厥的雄心壮志,虽然此次与都布可汗联兵南下,但夷男虽然警惕于近年来彰显军威的大唐,但同时也警惕突厥。
  说到底,都布可汗的南下是有着很强政治意味的,但薛延陀不同……夷男看似被迫出兵,但实际上是来打秋风的,他可没有覆灭大唐入主中原的想法,他的雄心壮志只局限在草原上。
  所以,当唐军咬着铁勒骑兵撕咬的时候,夷男虽然心中大恨,但也不得不去考虑实际问题……自身的损失是实实在在的损失。
  这就是利益,是夷男与突厥争雄的本钱,是夷男建国的希望。
  李善的想法很简单,都布可汗就算麾下的数万骑兵大半战死,但只要回了草原,还是能东山再起,突厥纵横草原百余年,控制的部落太多了,更别说都布可汗还留了数万骑兵在灵州呢。
  但夷男应该承受不住太大的损失,虽然李善并不清楚如今的薛延陀部落的人口数量,但想必这一战的损失能够让夷男痛彻心扉。
  只有这样,才能分化薛延陀与突厥,只有这样,夷男才会有退兵之意。
  即使不立即退兵,薛延陀也不会再出力,以免遭到更大的损失……李善相信,今日右路只是缠住突厥,左路猛攻铁勒,夷男应该是想得清楚的。
  夕阳正在缓缓从群山间落下,双方默契的各自收兵回营,李善回头遥遥眺望,心想夷男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此刻的夷男的确痛彻心扉,攻陷凉州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只有在兰州大败唐军,主要的突厥出手,铁勒骑兵只是敲敲边角,也没什么损失。
  但进入关内道后,昨日黄昏时分四千骑兵近乎全军覆没,连一部头领吐迷分都被斩杀,今日又葬送三千多族人……加上之前的阵亡,已经近万了。
  而夷男能直接控制的部落也不过就数万人口,全都上阵也不过五六万兵力,此次率四万骑兵南下,进入关内道才两日就损失将近四分之一了,这如何不让夷男痛彻心扉?
  原本以为唐军会盯着突厥猛攻,没想到恰恰相反,唐军将重点放在了自己身上,竭力从自己身上撕下一条条肉……夷男在大怒之余也在考虑这个问题,自己还有必要陪着都布可汗继续吗?
  长安城外已经有胡骑出没了,虽然都是两三骑,但来往如风,所以长安城的城门大都关闭,特别是西城门金光门。
  延寿坊内的李宅中,朱氏、张氏正陪着崔十一娘聊着什么,怀胎六个多月了,崔十一娘行动已经不太便利。
  李善奉诏赶往唐军大营的当日,李家就已经暂时迁居进了长安城,日月潭也有部分人进了长安城,被安排在了李宅以及寺庙中,其余的部分进了东山寺。
  外间响起咳嗽声,随后崔信才与朱玮一同进来,两人脸上都挂着笑容。
  “放心吧。”朱玮笑着说:“今日开战,唐军小胜一场,斩首逾五千之众。”
  “算起来已经是三日内的第三场胜战了。”崔信也笑吟吟的说:“此战除却霍国公外,留守长安的诸多将领都随军参战,怀仁坐镇中军,并不轻身犯险。”
  “那就好,那就好。”张氏长长松了口气。
  朱玮看朱氏还有些紧张,点头道:“阿郎遣派亲卫回长安,适才已然问过了,并无折损。”
  朱氏这才松了口气,她担心的不仅仅是儿子,还有一个嫡亲兄长和一个堂兄。
  聊了片刻之后,朱玮和崔信才出了门,出门后两人的脸色都迅速阴沉下来。
  黄昏之后李善遣派亲卫回长安,此战的确斩首逾五千,但自身的损失也不小,伤亡多达近四千,敌我比例差不多是一比一。
  但突厥、薛延陀损失的起,但手中只有两万兵力的李善却是损失不起的……按照这个速度,李善顶不住三日。
  当然了,崔信、朱玮想不到,但李渊、李世民却是想得到的,李善在信中也将谋划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十月十三
  太极宫,两仪殿。
  李渊面无表情的看着铺在地上的地图,听着李世民解说刚刚通过各路斥候以及唐军大营李善送来的情报汇总的战局。
  今日是十月十三日,尚未至午时。
  胡骑昨日猛攻唐军不克,于夜间分兵,数万胡骑转而向东北方向,从豳州、京兆的边界处绕过了泾河,掠过永寿县,出现在醴泉县北侧。
  “怀仁夜间遣派斥候渡河查探,今晨遣银州刺史胡演率千余骑兵试探。”李世民朗声道:“绕至泾河以北的胡骑兵力大致在三万到四万,其中以突厥为主力,铁勒也有万余骑兵相随。”
  顿了顿,李世民补充道:“适才怀仁送来急报,薛延陀首领夷男未离……所以领军者必为都布可汗。”
  李渊脸色略有些苍白,这并不出乎大家的预料之外,倒是魏嗣王李怀仁昨日筹谋覆灭数千铁勒骑兵,让人有些意外不到的惊喜。
  如今的局势摆在这儿了,李善已经尽全力了,而且还甘冒奇险,一直拖延到十月十三日,胡骑才分兵穿插到京兆北侧……如果顺利的话,延州骑兵应该抵达长安周边两三天了。
  不过李善的努力并不是无用功,虽然延州那边指望不上了,但河东道兵力回援的速度却异乎寻常的迅速。
  十月十二日午时,长孙顺德、郑仁泰、樊兴率三千骑兵抵达新丰,另有三千步卒从绛州出发,迅速南下蒲州,从风陵渡口渡过了黄河,于昨日夜间抵达渭南,距离新丰只有二十里。
  “延州那边是来不及了……”李渊喃喃道:“怀仁已尽全力……”
  “父亲,延州步卒正在途中,但骑兵或许已近。”李世民已经考虑这个问题很久了,“父亲曾提及,李药师乃天下名将,怀仁与其有隙,也承认其人之能。”
  “李药师其人,最擅谋定战,若是出兵,必有把握……张仲坚手中尚有数万灵州军,张士贵还在不远处的萧关,灵州一战,至少不会败北。”
  萧瑀反应过来了,“若是李药师与灵州军相遇,未必知晓京兆战局……但至少应该明了胡骑猛攻陇右道。”
  “不,是关内道。”李世民摇摇头,“兰州兵败,张仲坚不会不遣派斥候查探。”
  “所以李药师很可能在来京兆的途中?”李渊神色略为振奋起来,沉吟道:“不可能回延州……马力也吃不消,有可能是陇右道,也有可能走原州。”
  “应该是原州,只要原州不失,李药师率骑兵南下就能威胁胡骑后方或侧翼。”李世民在心里推算了下,“按照时日计算,李药师初十那日出兵,此刻应该已经在原州了……六盘山颇为崎岖……”
  李世民顿了顿,转头看向了陈叔达,“江国公去信怀仁,将此告知。”
  陈叔达应了声,疑惑道:“即使代国公兵出原州,于怀仁……”
  “怀仁应有所谋划。”李渊若有所思,李善送回来的那份信只有他和李世民看过。
  李世民盯着地图看了片刻,“父亲,只怕云阳难以守御,孩儿召聚集在新丰、渭南的兵力汇于泾阳县南,与突厥隔渭河对峙。”
  这时期的长安是八水绕长安啊,不夸张的说,就长安附近的纵横河流一点都不比江南水乡要简单。
  可能都布可汗也有些懵逼,自己昨日南侧是渭水,北侧的泾河,如果能击穿唐军,就能顺利抵达长安城下。
  但李怀仁太过难缠,于是自己绕到了泾河的北侧,才发现自己要抵达长安,不仅要穿过泾河,还得穿过渭水……没辙啊,渭水在接近长安的时候突然拐了个弯向着东北方向,在泾阳县南侧流过。
  相对来说,李世民手中的牌要比李善强,虽然整合下来的骑兵只有五千余骑,但这几日柴绍在新丰召集京兆南侧、东侧七八个县,以及同州、坊州、华洲的府兵,步卒兵力已经超过了两万。
  再加上从河东来的援兵,李世民手中有三万左右的兵力……这也是京兆目前最后的底牌了。
  谁知道延州步卒什么时候能赶到京兆?
  谁知道河东的下一批援军什么时候能抵达?
  谁知道李药师是不是真的率骑兵走原州南下了?
  至于宁州刺史韦云起,基本上已经被大家放弃了……距离战场太远,兵力不足,一旦来援,反而很可能会被胡骑吃掉。
  十月十三日,申时两刻。
  李善收到了陈叔达书信的那封信,看完之后面无表情的递给了马周,“如此局势,逼得太子殿下不得不亲自上阵,看他李药师回头怎么交代!”
  马周递给了苏勖,嗤笑道:“太子殿下有量,自然是原谅他了!”
  “灵州真的能败敌?”苏勖看完信疑惑道:“真的会走原州?”
  “李药师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既然敢出兵,自然是有把握的。”李善冷冷道:“想必此刻已经快接近战场了……”
  “又是来捡便宜的!”马周用冷嘲热讽的口吻说:“似乎李药师最擅长干这等事!”
  苏勖没吭声,他知道马周这段话指的是顾集镇一战,也指的是坚守大半个月最终被捡便宜的鸣沙大营,同时也是指如今发生在京兆的大战……如果李靖率数千骑兵出现在胡骑的后路,以李靖的指挥能力,很可能会取得一场大胜。
  “希望他不会蠢到,将长安,将陛下,将太子作为疲敌的手段!”李善暗咬牙关,如果李靖真的这么做了,日后难逃一刀!
  不过李善揣测,李靖不会那么蠢。
  在心里盘算良久,李善低声道:“拟战报……”
  “什么战报?”马周有些莫名其妙,“今日午后并未开战。”
  李善犹豫了会儿笑着说:“不妨事,只是一试罢了,即使不成,也没什么损失。”
  一刻钟后,一支十余人的骑兵匆匆出发,赶往长安金光门。
  而此时此刻,泾阳县外,两千唐骑与数千突厥不期而遇,突厥企图遁走至少要拉开阵列,却不料唐骑为首大将却完全不讲道理的单骑持槊猛冲而来。
  泾阳一战在任何人都没有预料的情况下突然爆发。


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泾阳(上)
  当程咬金单骑冲锋的时候,身后领军的长孙顺德、郑仁泰是懵逼的,虽然太子殿下说了如有可能,可挫敌锐气,但己方不过两千骑兵,而对方一眼望过去……至少三四千呢!
  当长孙顺德、郑仁泰准备指挥兵力向前……总不能真的让程咬金陷入阵中吧,但没想到身边的骑兵已经条件发射的跟在程咬金后面杀出。
  长孙顺德一直被公认为李世民嫡系,虽然资历老,但并没有参加浅水原、柏壁、洛阳等大战,而郑仁泰倒是参加了洛阳虎牢两战,但并没有独领一路。
  所以,猝然与敌军相逢,长孙顺德、郑仁泰没有做出正确的反应……而当年瓦岗寨中领四骠骑之一,后来在天策府内领玄甲军的程咬金却反应非常迅速……道左相逢,勇者为胜,这也是他的长项。
  不过程咬金并不是什么莽夫,相反他比秦琼、尉迟恭等将领更加心细,他第一时间就判断出这股突厥骑兵是对方的先锋,敌军主力应该还没有抵达泾阳,或许在西侧的高陵附近。
  所以,需要速战速决。
  轰的一声,最前面的数十唐骑轻而易举的杀出缺口,为首的程咬金领着亲卫盯着一个帽子上插着草标的突厥将领……反正程咬金觉得插的就是草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7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9/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