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672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薛万彻嘿然道:“当然是因为怀仁。”
  薛万钧斜眼瞥了眼这个胞弟,“你倒是运气,碰到魏嗣王这种有情有义的。”
  从夏州总管莫名其妙的调任代州司马,一个是下州,一个是名义上辖五州之地的上州,勉强算是平调,但薛万彻还是很不满的。
  但等抵达代州,薛万钧仔仔细细的剖析后,薛万彻才明白过来,东宫一脉中,自己、魏征与李善的关系最为亲近,所以人家将魏征送去岭南,将自己送到代州,完全是一片好意……虽然都是威名赫赫的猛将,但薛万钧心思比其弟细腻的多了。
  “拆开看看吧。”薛万钧拿起剪刀剪去一小截灯芯,灯火猛地亮了起来,“四弟,以后不得与东宫再有来往……听到没有?!”
  “大哥还在东宫呢……听到了,听到了。”薛万彻嘟囔了几声,从袖中取出李道玄带来的李善的信。
  薛万钧像是没听到似的,大哥薛万述如今是东宫属官,但兄弟五人中,他和四弟在幽州,而大哥在洛阳的王世充麾下,早年就分开了,情分不重……如今秦王即将上位,能拉出来一个是一个。
  就算最后太子败北,有自己和四弟在,大哥至少应该能逃得一命。
  正在心里想着呢,却见对面的四弟脸色不好看,薛万钧眉头一皱,“怎么了?”
  “满篇斥责,还带上三兄你了。”薛万彻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薛万钧接过信看了几眼,眉头又是大皱,放下信件正准备开口,但想了想再次拿起信仔仔细细的看了又看,最后叹道:“该有此一骂。”
  “甚么?”薛万彻懵懵懂懂。
  “魏嗣王殿下旧部遍及军中,只怕早就知晓了。”薛万钧咂咂嘴,“是为兄做的差了。”
  在庞玉与秦武通相争的时候,薛万钧、薛万彻兄弟玩了个老招数,一个听命庞玉,一个听命秦武通……至少不会输到底。
  但薛家兄弟却忘记了,在夺嫡时候,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那叫谨慎,那叫留后路,但在战时,这叫取祸之由。
  为什么代州军不稳,庞玉在代州毫无根基,也没有名分,凭什么和代州总管秦武通相争?
  凭的就是同为秦王一脉,出任代州军骑兵总管的右卫将军薛万钧。
  秦武通与李善关系不错,都是李渊的嫡系,直接一封信送回了长安,代州总管府的录事参军事李义琰与李善是同年,关系也好,也送了信回来……李善分别与李渊、李世民通气后,干脆利索的让李道玄带了这封信过来,直截了当的将薛家两兄弟骂了一顿。
  薛万钧收起信,苦笑道:“也不怪魏嗣王如此恼火,当年下博一战……”
  “噢噢,也是。”薛万彻也反应过来了,“当年淮阳王与史万宝……下博大败,难怪了。”
  局势有些像,但也有不同,比如当年史万宝和现在的庞玉都是陛下钦点的,但不同的是史万宝在关键时刻以圣人手诏节制大军,而庞玉却是依仗薛万钧与主帅对抗。
  其实庞玉还是挺有底气的,因为他在秦王一脉中的资历很深,薛万钧也是秦王一脉,而秦武通不是,薛万彻更是东宫大将。
  不过现在不同了,淮阳王李道玄来了。
  薛万钧在心里琢磨了会儿,如果要万无一失,那就不能让庞玉染指军权,或者将其打发的远远,赶去忻州或者蔚州。
  在距离此地数里的宅子内的书房里,秦武通也在打这个主意。
  “明日再说吧。”虽然是三日急行军赶到雁门关,身体极为疲累,但李道玄依旧精神奕奕,视线落在地图上,嘴里说:“看他肯不肯听话吧……听话的话就放在忻州或者蔚州,不然出任河东道行军长史,让他去太原与窦静打官司去。”
  河东道行军总管是如今的并州总管任城王李道宗,不过行军长史还没有确定,按道理来说,应该是并州总管府的长史窦静出任这个职务,当年李世民、去年的李善出任主帅,长史都是如殷开山、温彦博这样擅长打理后勤的官员,如果庞玉插了一手……估摸着要闹上一场,窦静在并州屯田都好几年了。
  随口提了一句,李道玄不想再去管庞玉这种无关轻重的小事了,指着地图道:“突厥截断雁门关与马邑,顾集镇、桑乔镇等十三寨堡的联系,甚至堵在了雁门关外七八里处,不能这么等着!”
  “出兵?”秦武通试探问。
  “守御雁门关,自然无虞,但刘世让、李世绩怎么办?”李道玄目光坚毅,“难道不管吗?”
  李道玄干不出这种事,也知道李善看不得这种事,甚至他最为钦佩的秦王李世民也不会赞同……当年洛水大战,刘黑闼夜袭李世绩,李世民率亲卫相援,若不是李道玄、李道宗以及后来赶至的秦琼、程咬金死战,只怕难逃一死。
  这也是李世绩在洛水大捷后投入秦王麾下的原因。
  临行之际,李世民只是隐晦提了一句,而李善在灞桥却是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必须要出兵……至少要有出兵的态度。
  这也是今日李道玄迅速收拢军心,让庞玉毫无还手之力的根本原因。
  军队的气质很大程度上是由主帅来确定的,虽然离开了几年,但李善的态度影响了代州军的整体想法,他们是愿意出兵的,之前薛万彻想出兵,但得到了薛万钧支持的庞玉却反对……其实薛万钧都已经有点压不住下面的将领了。
  看秦武通一脸担忧,李道玄轻笑道:“放心,孤不会大动干戈。”
  “此战需提前探查朔州战局,不可轻忽,若是出兵,扫荡雁门关外,最重要的是……”
  “要让刘世让、李世绩明白,雁门关会出兵。”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雁门关(下)
  淮阳王李道玄九月初四出京,九月初七急行抵雁门关,当日召集众将,收拢军心,次日召各地官员以及地方世家豪族来见。
  昨天晚上被明显排斥,也没能等到薛万钧的庞玉今天非常的乖巧,基本上都不吭声了,因为他亲眼所见,上至一州主官佐官,下至地方豪族,无不俯首。
  庞玉抵达代州也有一段时间了,与地方上也是有来往的,虽然他爵封国公,又是秦王嫡系,但却很难融入……世家势族自觉得惹不起他,也不肯沾着他,基本上断绝来往。
  庞玉还曾经一度大发雷霆,觉得这帮土包子是给脸不要脸,敬酒不吃吃罚酒,找了个由头扣住了代县李家的家主……这下好了,捅了篓子,十几家都涌了上来,个个都不是好惹的。
  当年李善抵达雁门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收拢当地势族,与没有上升通道的家族相互借重,这几年下来,这些家族都发展极为迅速,被庞玉扣住的李家的家主的儿子是代州军的将官,就是昨晚第一个站出来要求出兵的李绅。
  李绅与太原郭氏的旁支女定亲,其堂妹嫁入了太原温氏……有这样的关系,完全没料到的庞玉跌了个大跟头。
  庞玉冷眼看着那个李家的家主李嘉,这厮极为傲慢,虽然对淮阳王李道玄也很是恭敬,但态度与其他人还是有所区别的。
  李道玄也不以为意,随手从案上取了一封书信递了过去……然后,看完书信的李嘉立即变得恭恭敬敬,俯首帖耳。
  庞玉一点都不奇怪,他也就是为此而选择放弃的,因为薛万钧今日一早随口提了句,魏嗣王来信训责。
  等李嘉悄然退下的时候,庞玉清晰的看见这厮脸颊、脑门上有汗水流过的痕迹,想必信里也不是什么好话。
  “韩国公。”
  “义琰来了。”庞玉转头看见录事参军事李义琰,苦中作乐的调侃道:“没接到魏嗣王书信吗?”
  李义琰浅笑几声,却没有解释什么。
  庞玉看上去很是无所谓,实际上他已经麻了,淮阳王李道玄不靠自己在秦王一脉中的资历和战功,不靠自己宗室子弟的郡王爵位,不靠自己新任河东道行军副总管的地位,只靠着与魏嗣王李怀仁的交情,几封信就让所有人俯首……自己还是远远低估了李怀仁在代地的影响力啊。
  得到传召后的李义琰进了屋子,他与李道玄也是认识的,甚至他当年出任崞县令就是由中书侍郎宇文士及举荐……考虑到宇文士及兼任天策府司马,实际上李义琰也被朝中视为秦王一脉的外围。
  “怀仁特地让孤寄语,数年不见,他日归朝,定要登门拜谢。”李道玄笑吟吟的说:“尔朱义琛、马三宝诸人都已经谢过了。”
  这话李义琰自然是一听就明白,当年崞县一战,尔朱义琛、马三宝率兵先战,后李义琰急奔代县,与李楷一同率兵来援……后又有李靖用计,实际上李靖起到的作用并不关键,李楷抵达之后,突厥精骑已经无能抵雁门关前后夹击了。
  所以李善才有这番话,不过李义琰也心里有数,面前这位淮阳王也只是找个由头拉近关系而已,如果说相谢,已经谢过了。
  泾州一战之后,李善驻兵百泉县,百泉令李玄德之前已经降了梁军,若不是李善从中斡旋,死活不好说,但肯定是身败名裂了,而李玄德就是李义琰的父亲。
  之前的担忧渐渐消散,李义琰一边与李道玄叙谈代地局势,粮草、军械、战马的储备,这都是录事参军事的职责,一边在心里想,都说魏嗣王惯剑走偏锋,但实际上颇为谨慎。
  代州是李善真正开始名扬天下的起点,代州军是他重建的,马邑是他收回的,苑君璋是他降服的,整个代地都是由他而兴,整个代州的官员都是他的旧部……在这种情况下,李善让李道玄带了这么多封信来,但都是给世家豪族,基本上没有给官员将校的。
  嗯,只有一个例外,是薛万彻。
  今日一早,薛万钧、薛万彻请罪,这件事已经传遍了雁门关,李义琰早就听说了。
  黄昏时分,李道玄召集薛万彻、薛万钧、秦武通、庞玉、李义琰等官员议事,庞大的地图铺在地上,山川河流,城池寨堡历历在目,众人围着地图站着。
  “今日斥候回报,七里外,三千突厥驻扎此地。”李道玄手持未出鞘的长剑点在地图上,“此举显然是要截断雁门关与朔州之间的联系,但雁门关驻有重兵,当年十余万大军都撞得头破血流,突利可汗不可能不知晓,三千人能有什么用?”
  薛万钧点头赞同,“突厥初至,下官曾率骑兵出战,但突厥骑兵马术精奇,只略略放箭,向东北方向撤去,只怕另有伏兵。”
  庞玉心里那叫一个堵啊,这事儿的确有,但实际上是薛万钧出兵后,自己立即赶到了雁门关,传令收兵,薛万钧就立即赶回雁门关了。
  现在薛万钧这么解释……秦武通还附和了几句,显然是在看庞玉的笑话呢。
  李道玄懒得管这种破事,径直道:“雁门关西南方向,几条小道都能出兵,其中最重要的是西径……”
  李道玄视线扫了扫,“薛万彻,你率千五骑兵从西径出关,绕到突厥身后。”
  “是。”
  “薛万钧,你率三千骑兵出雁门关邀战。”
  “是。”
  秦武通犹豫了下,还是开口建议道:“殿下,当年雁门大捷,宜阳郡公侧击突厥之前,以狼烟为约。”
  “不错不错,听李德谋说起过。”薛万彻眼睛一亮,“某率兵绕行,途中留下人手,十里之遥,只需要两次传递,就能看的清清楚楚。”
  烽火台传递信息的思路,自古有之,李道玄略一思索就应下,继续道:“薛万彻,你率兵从后方凿击,不可迟缓,不可停留,不可恋战。”
  秦武通解释道:“突厥在东北方向必有伏兵……此番突利可汗来袭,兵力充足,即使攻打十三寨堡、马邑,也能留出兵力行伏击。”
  薛万钧补充道:“甚至有可能突利可汗只是围困十三寨堡、马邑,实则是欲突袭雁门关。”
  一旁的庞玉脸黑的都不能看了,李义琰这般稳重而且与庞玉有些交情的,脸都扭曲的不成样了,因为这就是庞玉拒绝出兵的理由。
  哎,薛万钧也很无奈,不这样,怎么表达出自己的悔恨之意呢?
  真正说起来,庞玉都白发苍苍了,而秦王殿下还没入主东宫呢,等到殿下登基后,庞玉即使没死也已经致仕了,薛万钧倒是没什么畏惧……呃,庞玉在天策府内部也没啥好人缘。
  李道玄盯着薛万彻,加重语气道:“怀仁赞你为万人敌,但也曾明言,万彻胜则大胜,败则大败,而此战只需小胜,你可懂得?”
  “此战不为杀胡,不为败敌,首要是告诉突利可汗,雁门关可出兵,也敢出兵。”李义琰知道薛万彻是个莽汉,解释道:“若是武安郡公恋战,甚至在三千突厥溃散之际追击,东北方向很可有会有突厥援军。”
  “为兄率三千骑兵,四弟麾下千五骑兵,一时半会儿是难以全数入关的。”薛万钧轻声道:“此战必要迅猛,首要迅,次要猛,在最短时间内结束战事,撤回关内,否则突厥援兵一至,有倾覆之危。”
  薛万彻虽然莽撞,但在战事上也颇具经验,听得连连点头,还补充道:“这样的话,突利可汗不遣派重兵,就难以盯住雁门关了。”
  “而且西径能出兵,其他小道也能出兵,只是兵力多寡而已。”李道玄冷然道:“突利可汗盯不住雁门关的。”
  “要么遣派重兵屯于雁门关外,要么只能远远遥制。”秦武通捋须道:“如此一来,马邑、十三寨堡的压力都会大幅度下降。”
  “哈哈哈,淮阳郡王实为名将。”薛万钧吹捧道:“如此妙手,立解危局。”
  李道玄脸上浮现出奇怪的神色,咳嗽两声后,低声道:“前车之鉴啊。”
  看众人都一脸懵逼的样子,李道玄也不隐瞒,继续道:“当年下博一战之前,怀仁力劝,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在,且突厥隐秘行踪,刘黑闼两次败北,实为欲引蛇出洞,一战而定,可惜孤一意孤行……”
  “这次也是怀仁……”薛万彻说到一半,一旁的薛万钧胳膊肘撞了过来,这才改口道:“是魏嗣王殿下之谋?”
  “不妨事,怀仁重情重义,他日武安郡公当面称一声魏嗣王殿下,只怕他还不悦呢。”李道玄哈哈笑道:“那便如此说定了,细节稍后再议,三日后动手,此战关键在于你兄弟二人是否能同时动手,一战败三千突厥。”
  薛万彻想了想,“末将准备亲自走一趟,其实当年在顾集镇内,听怀仁提及,雁门大捷时候,其实怀仁是准备从西径出兵的,可惜当时兵力不足,张宝相是最后时刻才赶到的,所以才遣派信使去马邑,命刘世让绕行至雁门关西南侧。”
  的确,那一次出战,张宝相是开战前一日才抵达的,出关的时候,李善都要冲锋在前……虽然很快就被盾牌挡的严严实实。
  当时李善已经以代州长史的身份掌代州总管府,但朝中调配的将官基本上都没到呢,呃,也就距离比较近的尔朱义琛,以及提前动身的常何到了,前者出战,后者缩在了代县,所以那时候李善实在是手中兵力不足,代州军才刚刚开始重建呢。
  “好。”李道玄点头应下,又补充道:“出兵之时,要遣派斥候去马邑以及附近寨堡,告知此事。”
  这是应有之义,雁门关出兵的消息,必须要传遍朔州各地,才能使唐军将士心存希望,不至于认为已入绝境。
  议事之后,薛万彻兴冲冲的去挑选斥候,准备亲自走一趟西径,因为那一侧出了山道之后,靠近距离楼烦关不远,所以相对来说安全的多。
  刚开始李善在谋划的时候也想过是否让楼烦关出兵,但想了又想还是否决了,一方面是因为楼烦关归属岚州,在当年阿史那·社尔借道楼烦关一战之后,朝中命并州总管辖岚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6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72/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