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663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但从灵州调战马去延州,说起来比较简单,但李渊、李世民必须要考虑魏嗣王李怀仁的意见。
  虽然隔了好几百年了,但在唐初,依旧有着两汉的遗风,所谓的门下,实际上就是君臣,张仲坚为李善亲卫出身的身份,就决定了张仲坚这一辈子的立场。
  而且去年泾州一战,突厥若破泾州,一日入京兆,两日兵临长安城下,率军出征的李善带走了几乎所有的骑兵。
  而在泾州大捷之后,李善补足了骑兵的缺额,也将带走的战马全数送回了长安,然后用俘虏、敲诈来的良驹组建了灵州军的骑兵大军,这是苏定方能在灵州决战大败梁师都的一大关键原因。
  总而言之,以李善如今的地位,在军中,至少在灵州军中的分量,李渊、李世民就算下了决定,也必须提前打个招呼,不然这就是君臣起隙的由来。
  这个时代的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可不是明朝时候的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更不是清朝的主仆关系。
  需要相互的了解,相互的试探,相互制衡,以起到平衡的作用。
  沉默片刻后,李渊看向了一旁的宫人,“殿中监苏制去传召魏嗣王李怀仁觐见,每天陪着妻子……还洗脚,真是不像话!”
  李渊、李世民倒是还好,身边的妻妾都算乖巧,但长安坊间……多有传言,某某的妻子呵斥,看看你,魏嗣王都为妻子洗脚呢!
  “咳咳。”窦轨咳嗽两声,“陛下,今日怀仁入皇城了。”
  “噢?”李渊诧异问:“御史台有两封弹劾奏折,居然到现在都没去过一次宗正寺,今日上衙视事了?”
  “那倒不是。”窦轨咂咂嘴,“他去了弘文馆。”
  “弘文馆?”李世民眨眨眼,“他去弘文馆作甚?”
  窦轨面无表情的摆出了一张死人脸,“去寻了阎立本,责其未绘出丰神俊朗之神韵……”
  李渊、李世民父子对视了眼,都无言以对,这货是不是有点不要脸啊?!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胡闹
  安静了半响后,李世民勉强给出了个合理的解释。
  “云台二十八将,乃是汉明帝命臣子所绘,供于云台阁,时二十八将要么病逝,要么年迈,倒是难以与怀仁相较。”
  李渊嘴角抽抽,“让阎立本绘的黑些就是,一定能绘出神韵!”
  李世民、窦轨都忍不住笑了,李善在坊间除了“李推敲”这个绰号外,还有个“黑郎君”的外号,永嘉公主曾评价过,若肤白,叔宝岂能及也。
  如果不黑的话,比历史上最有名的美男子卫玢还要美姿容啊。
  等李善被传召入宫的时候,李渊等人已经去了甘露殿……弘文馆内,阎立本是大大松了口气,这货完全不通画技,却非要指手画脚,实在让人无语。
  没办法,阎立本要画的是神韵,不求神似,而李善要求的是既神似又有神韵。
  其实阎立本这个人,是非常非常不想接下绘凌烟阁功臣榜这个任务的,他是河南阎氏出身,正儿八经的士族,不愿以丹青悦上,历史上还曾经训诫子嗣,当绝丹青之术。
  “怀仁来了。”端着酒盏的窦轨笑道:“陛下有要事相询。”
  “先坐下饮酒再说。”李世民瞥了眼窦轨,心想怀仁倒是有些手段,自己这个舅舅从来不是个省油的灯,性情刚强果决,而且极为倨傲,前些年甚至因为对父亲不恭而被下狱,却对怀仁颇为心折。
  李善行礼后坐下,心不在焉的想着,大战将起,自己虚领个宗正卿而已,还有什么事情要问自己呢?
  李渊寒暄了几句后径直问起灵州战马,李世民在一旁补充,窦轨就比较直接了,将驻扎在盐州的三千骑兵回调灵州一事说出来了。
  李善大为诧异,“陛下,此事何以询臣?”
  “难道那些战马是臣的吗?”
  “张仲坚为臣亲卫出身,但却不是臣的家臣。”
  “难道张仲坚的广陵郡公的爵位不是朝廷所赐吗?”
  “张仲坚乃大唐的臣子,陛下的臣子,此事无需下询。”
  李善的表态很让李渊意外,他原本以为李善虽然不会作梗,但却会因为战马是调至延州道,而对李靖冷嘲热讽。
  李世民目光闪烁不定,而窦轨却低下头,心想去年驻军百泉,有一次赏雪时候,李怀仁还自承不擅领会上意……这扯谎是扯的没边了啊!
  先是家臣,后是朝臣,这是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流传下来的传统……当年三家分晋,就是以这个思路为核心的。
  非家臣,乃朝臣,这是从唐朝中晚期开始的,一开始是因为门阀制度发展到巅峰与皇权之间的对抗造成的,但这种对抗很快就结束了,结束在黄巢、朱温手中,结束在“天街踏尽公卿骨”的时候。
  毫无疑问,李善的态度,让李渊非常满意,不过这位大唐皇帝也没有即刻应下,而是让李善写一封信给张仲坚。
  灵州军内光是骑兵就近万,而且还有大量缴获的战马,毕竟泾州、灵州两场战事都是大捷,李渊准备从灵州军调四千匹战马给延州道。
  李善一口饮尽杯中酒,提笔立就,其实心里在笑,他与张仲坚明面上的书信来往不多,但来回的信使都是亲卫出身,能带来大量的灵州军内的消息。
  张仲坚与灵州总管郭孝恪之间的矛盾主要就在于战马的分配上,谁都不傻,面对突厥来袭,战马的多少意味着战斗力。
  有这封信在,张仲坚直接将郭孝恪麾下的战马送到延州道去……难道郭孝恪敢说个不字?
  李渊没有去看,李世民更没有,倒是窦轨接过来看了几眼,还改动了两处,才让人送去灵州。
  事情了结后,李善随口问道:“陛下,今日难得入宫觐见,徐王可还好?”
  “十一郎啊。”李渊叹道:“被你带了一段时日,现在是……”
  李渊也是无语的很,李元嘉原本那么乖巧,少即聪慧,自小习文,被称为“神仙童子”,如今是玩野了,玩疯了。
  正说着呢,外间有宫人来报,徐王请见……估摸着是知道最会玩的魏嗣王入宫了。
  李世民嘴角抽搐,他看见十一弟的身后跟着的是身材瘦削的九郎李元方,十二郎李元则,还有自己的次子李宽,三子李恪,四子李泰。
  李善笑呵呵的领着孩子们出去玩了,李渊、李世民相对苦笑,而窦轨心里琢磨,李善这是真心的呢,还是在做戏呢?
  不说魏嗣王的身份,怎么说也是沙场扬威的天下名将,领着一帮孩子胡闹,这也太胡闹了一点。
  等李世民与李渊议定了其他的几件事,出了甘露殿后,李世民脸都黑了,李善领着孩子们在花圃中撕闹,其中满脸兴奋嚷嚷着的居然是自己的长子中山王李承乾,刚才怎么没看到这个小兔崽子啊!
  到了晚上,李渊难得的在万贵妃处歇息,后者忍不住也提起了今天魏嗣王领着孩子玩耍的事……至少四名皇子皇孙的老师大发雷霆,指责李怀仁。
  “咳咳。”李渊想了会儿才说:“毕竟怀仁年纪也不大,去年才加冠嘛。”
  “陛下也知道已经加冠了?”万贵妃嗔道:“黄昏前,窦诞入宫,李怀仁居然自承非魏嗣王,实乃孩子王……”
  “咳咳咳咳咳!”李渊爆发出一阵猛烈的咳嗽,“孩子……孩子王?”
  “明日就改封他为孩子王,看史书如何记载!”
  万贵妃也是哭笑不得,“去年宇文昭仪还想等十一郎稍大,请魏嗣王为师,今日私下言,绝不可行。”
  李渊啧啧两声,突然好奇问道:“道生拜其为师也有大半年了,如何?”
  万贵妃摇头道:“尚未授课。”
  “甚么?”李渊惊讶道:“什么都不教授吗?”
  “李怀仁亲言,经史非其所长,诗文无以所授,兵法战略不许学,书法画技不通。”
  李渊想了想,“那怀仁传道生何道?”
  “唯医术、算学、匠学,商学,许其择一。”万贵妃笑着说:“道生尚未抉择。”


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身世
  斜靠在榻上的李渊想了想,笑着说:“朕在位期间,怀仁难有用武之地,不过以后二郎还是用得上的。”
  “二郎本为名将,如今天下,若论战功,也就二郎压得住怀仁。”
  片刻后李渊点点头,“且二郎有量。”
  李渊显然是在指万贵妃适才那番话中的兵法战略不许学。
  都说魏嗣王李怀仁所学驳杂,但正如李善自承认,经史非其所长,这方面他难以与大儒相较,诗文无以所授,用李善自己的话来说那是得以天授,书法画技不通,李善在这两方面的确没有展露出什么能力,而且书法还挺糟糕的。
  让李善名扬天下的主要是天授诗文,与纵横沙场的兵法谋划,而这两样李善都不准备传授给万宣道……李渊心想,怀仁也太过谨慎了一些。
  万贵妃温婉劝道:“陛下在位再有数十年,等魏嗣王年岁稍长,即使难领兵上阵,也能领朝中重职,为国之栋梁。”
  李渊没什么反应,片刻后才叹道:“若是皇子就……”
  看身边的万贵妃脸色古怪,李渊赶紧分辩道:“真的不是,若是皇子的话,朕也不敢用,大郎二郎已然水火不容……”
  “再说了,去岁加冠,你算算年龄,那时候你才入门不久。”
  万贵妃抿了抿嘴,其实关于李善是皇子的流言蜚语至今还在长安坊间流传,而且相当的有市场,虽然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空穴来风,但八卦啊,谁不爱?
  更何况陛下的态度摆在那儿,而李善还恰好祖籍是陇西成纪……哪里有那么巧的事啊!
  甚至有人感慨,难怪李家得天下……先有秦王,后有李孝恭,再有李怀仁,尚有李道玄、李道宗,名将辈出啊!
  不过万贵妃心里有数,不可能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秦王对于李怀仁的态度就不会是现在这样。
  想着这些,万贵妃轻声问道:“魏嗣王所学驳杂,但学识仪表都是一流,陛下曾赞誉为世间第一流,如此兼资文武,也不知道到底何家所出?”
  “朕也问过,怀仁自己都不太清楚,他是个遗腹子,尚未出生时候父亲就亡故了,是寡母抚养成人。”
  呃,这个……只是私下李渊询问时候,李善这么回复的,要是李德武知道,只怕要吐血。
  原本是自己亡故,现在好了,我都死了二十多年了啊?!
  李渊叹道:“陇西李氏,散于天下多矣。”
  虽然李善从不自称是陇西李氏,但其实包括李渊在内的绝大部分人都认为,李善很可能是陇西李氏的旁支,只不过这个旁支就旁的比较偏了,毕竟祖籍成纪县,要说与陇西李氏没有干系,谁信啊?
  “魏嗣王太妃朱氏……”万贵妃是江南人氏,想了想,“江南望族中,只有吴郡朱氏,朱娘子性情刚强明断,倒是没有什么江南之风。”
  “吴郡朱氏吗?”李渊嗤笑了声,他对江南望族没什么好感。
  在隋灭陈,大唐平定岭南江淮之后,天下二度一统,加上百年来突厥对中土的威胁,直接导致了国家的大量资源向北方倾斜,也导致了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所以江南的世家门阀处于数百年来最为衰弱的时候。
  稍微好一点的如裴氏能重归闻喜,柳氏能重归解县,类似的情况不少,东宫第一幕僚王珪也是江南人,但南陈被覆灭之后,他就重归太原祁县王氏了。
  但那些在江南扎根数百年之久的望族就比较难熬了,好一点是如兰陵萧氏,如今有个萧瑀在撑门面,但吴郡的顾氏、陆氏、朱氏,以及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袁氏都已经风光不再了。
  “不过江国公倒是提及,怀仁有可能与前隋安平公李德林有关。”李渊回想了下,“李德林出自博陵李氏,这一支早年是自陇西迁出的。”
  呃,不能怪李渊没有怀疑到李德武头上,毕竟当年申国公一脉几乎被杀尽,当然了,最关键的还是李世民暗中的引导。
  泾州大战以及后来驻足百泉期间,李善数度召见了一个人,而且颇多褒赞,甚至向地方举荐,只是没有得到吏部的许可。
  此人即李德林之子李百药,李善刚开始只是凑巧前世知道这个人编纂《北齐史》,而且此人与阚陵有交情,所以才会召见,之后听其讲述生平,很是感兴趣,就召其随军打理文书。
  李百药是个出了名的倒霉鬼,他早年就得名臣杨素、牛弘的看重,嗯,又是杨素这个著名的广告商,不过李百药很快就进了东宫,成了太子杨勇的心腹。
  隋炀帝杨广登基后,李百药被赶到桂州,也就是后世的桂林,但等他赶到桂州,桂州的建制都没了,于是只能灰溜溜的回了老家。
  直到好些年后,李百药得以起复,但在赴任建安郡丞的途中,宇文化及在江都弑杀隋炀帝,隋朝灭亡了……当时李百药还没赶到建安呢,建安就是后世的福建建瓯一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6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63/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