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653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李世民转头看了眼崔信,笑着说:“父亲,看来崔舍人也等不及了。”
  “那就让他也去吧。”李渊啧啧道:“崔卿爱女与朕相似。”
  其实这句话完全是扯淡,李渊的女儿不少,但最受其宠爱的平阳公主是因为其战功而得宠的,更是因为是李渊最为信任的嫡系而得宠的。
  论感情,李渊完全没办法与女儿奴崔信相提并论。
  嗯,这是一定的,很少很少骑马的崔信纵马如飞的场景就能证明这一点。
  “崔公?”急匆匆赶到村口处的朱玮很是诧异,赶紧让青壮搬开路障,“怎的这么快?”
  崔信黑着脸看着搬开路障的青壮,还有摆在一旁的长矛、弓箭,“这是作甚?”
  朱玮陪着崔信往里走,低声道:“总要以防万一,这月余来,虽然平阳公主坐镇长安,但裴弘大也在长安。”
  顿了顿,朱玮补充道:“阿郎的亲卫全都带走了,如今村中的防务都是临时抽调的青壮,部分是当年山东、代州战事残留下来的,实在不认得崔公,所以才会拦着。”
  此刻的崔信一肚子气,女婿提前溜走……这点他并不气,反而有些欣慰,但女婿提前溜走居然都不告诉自己,这让崔信有点火大。
  你惦记自个儿妻子,难道我不惦记自个儿女儿吗?
  一行人迅速抵达李宅,几个随从留在外间,朱玮带着崔信径直去了后院。
  “父亲!”
  崔信的脸庞登时柔和下来,疾步而来,右手还做着让女儿不要起身迎接的手势,“身子可好?”
  “挺好的。”一旁的张氏有些吃味,自家阿郎眼里只有女儿啊。
  “多睡会儿,多休息,进食要少而频。”
  “是是是。”
  “有没有吐过,别怕,记得以前隔房的三嫂有个方子……”
  崔十一娘听得父亲其实在信中已经写过的唠唠叨叨,并没有不耐烦,而是笑吟吟的听着。
  “每天最好要起来走一圈,不然到时候没力气,但一定要多几个人陪在身边……”
  “父亲放心。”崔十一娘口吻温和,“阿家和母亲都陪着呢。”
  崔信愣了愣,头转了转,看见了张氏,脱口而出,“你怎么也在……”
  我怎么也在?
  张氏脸黑的都不能看了,感情你进了正屋这么久,说了一大箩筐的话,一直没看见我啊?!
  也就是身边这个女儿是亲生的,如果不是……张氏都要呕死了!
  崔信话说到一半就知道自己错了,大错特错了,眼睛一转,厉声喝道:“他不是回来了吗?”
  “哪儿去了?!”
  “声音轻点!”张氏怒目而视,“也不怕吓着!”
  崔信赶紧低了八度,“回来居然不先来探看妻子,难道去探看侍妾了?!”
  崔十一娘都懒得说话了,她早就放弃了让丈夫与父亲和平共处的念头了。
  张氏没好气的骂道:“要不是怀仁,仁智宫都被攻破了,说起来怀仁对你是有救命之恩的!”
  “对了,去年在仁寿宫也一样,若不是怀仁亲卫相救,你都上不了天台山!”
  “最后也是怀仁率兵来援!”
  现在的张氏的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早就对丈夫的态度大为不满了,加上刚才崔信自己作死……这叫自作孽不可活。
  被妻子喷了一顿的崔信心不甘情不愿的听着,嘴里还在嘀咕着什么。
  “母亲,舀碗绿豆汤给父亲吧,虽过中秋,但依旧酷热呢。”崔十一娘笑着开解道:“父亲,郎君回府先行拜会阿家,其后探望女儿,如今去阵亡亲卫家中拜祭。”
  张氏舀了碗汤递给丈夫,眼角余光瞥了眼女儿……其实女婿一回家就来探望女儿了,朱氏还是从主院听闻消息赶来的。
  看丈夫没话说了,张氏才问起仁智宫事变。
  崔信喝了几口绿豆汤,放下碗,叹道:“怀仁赶至时,仁智宫已被叛军攻破,陛下、秦王与群臣、将校士卒于翠微殿死守。”
  张氏问了几句,看丈夫情绪有些低落,不禁也叹道:“当夜亲卫来报,怀仁即刻召集村中亲卫启程,幸之,幸之!”
  崔十一娘眼帘微垂,她是心里有数的,哪里是恰巧,阿郎是前前后后筹谋了几个月,费劲心力计算了无数次,才能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
  但其中玄机,崔十一娘有些捉摸不透,犹豫着要不要问一问。


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家中
  擦了擦额角的汗水,李善脚步匆匆的赶回了家,嘴里还顺带着交代仆役去买几只鸭子……一定要年份长一点的老鸭。
  嗯,笋干老鸭汤,既有营养也不腻味,正适合秋老虎时候吃,什么老母鸡汤还是留在冬天吃好了。
  对了,还得去抓些鱼,正好八水绕长安,这个时代的关中不缺水,那也就是不缺鱼啊,不过这天气,鱼得吃新鲜的,多放些姜葱蒜老酒去腥,直接清蒸,最有营养了。
  李善心里盘算着呢,刚进后院就听见里面传来熟悉的怒喝声。
  “绝不可行!”
  “绝不!”
  岳丈大人这是怎么了?
  李善一头雾水的放缓脚步,悄悄的凑了过去,看见背对着自己的崔信指手画脚的说:“传出去像什么话?!”
  “丈人、岳母住在女婿家……清河崔氏还要不要名声?!”
  崔十一娘嘴带笑意的看着父亲身后不远处的丈夫,小手拉了拉母亲,张氏忍笑劝道:“大郎、二郎都回清河了,你我唯独一女,李家人丁单薄,朱娘子也不擅打理后院,妾身留在这儿襄助一二,以免得十一娘费神。”
  崔十一娘接口道:“父亲,郎君此番仁智宫力挽狂澜,更得陛下信重,只怕无暇分身,难以照料家中周全,不如父亲也暂时迁居庄子……”
  “这倒是个好主意。”张氏眼睛一亮,“除却十日一朝之外,平日上衙是赶得上的,即使是十日一朝,阿郎与怀仁一同上朝……”
  “哼!”崔信冷笑道:“李怀仁那厮,自代州回返出任司农卿以来,别说上朝了,就是上衙视事都极少,如今转任宗正卿,那更是……”
  崔信住了口,随即话锋一转,“不过说的也有道理,十一娘如今有孕,朱娘子、李怀仁只怕难以照料周全,还是你我……稍后你与他……”
  背后缓缓踱步而来的李善心里满是腻味,他也挺明白了,崔信肯定是揪着老婆留在日月潭几个月照料女儿来说事呢……但绝不是要责备妻子,而是女儿奴的崔信也想留下来。
  想留下来……但又拉不下脸,非要人家求着。
  “不必麻烦岳母大人了。”
  崔信身子一僵,回头看见似笑非笑的李善,脸上一阵青一阵白,羞怒难当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呃,用后世的话,当场社死啊。
  张氏噗嗤一声笑,崔信拔腿就要走……没脸了。
  李善赶紧拦住崔信,“岳丈大人,陛下命小婿出任宗正卿,此职非司农卿可比,职责极重,只怕难以照料十一娘,还请岳丈大人、岳母大人暂时迁居庄子,照料十一娘。”
  李善说了一箩筐的好话,张氏将女婿提着的一篮葡萄都洗完拿出来,母女俩都吃了半篮后,崔信终于很勉强的原谅了李善。
  一直在看戏的张氏笑吟吟的问:“怀仁,仁智宫到底是怎么回事?”
  含着葡萄的崔十一娘解释道:“月余内,长安城坊间流言蜚语,甚至有山陵崩的猜测,为此三姐大怒,搜捕贼子,斩首三十余人。”
  李善也拿了颗葡萄,笑着说:“虽然甚险,但还好侥幸赶到。”
  顿了顿,李善看了眼妻子,“意外频发,实是始料未及,但有惊无险。”
  “若非怀仁。”崔信阴着脸道:“只怕如今长安已然一片大乱。”
  崔十一娘感受到丈夫投来的视线中夹杂着的歉意,微微蹙眉道:“据说太子谋逆?”
  “是齐王。”崔信低声道:“齐王与坊州刺史杨文干起兵谋逆。”
  “齐王?”张氏大为吃惊,“怎么会是齐王?”
  所有人对齐王的印象都是,这是陛下最宠爱的成年皇子,这是成年皇子中最不成器的一个,简而言之,这是个无望帝王的废物亲王。
  崔十一娘看了眼丈夫,果真是齐王啊,李善在两个月前遁走回家的时候就曾经提及,怀疑齐王有谋划。
  “齐王无此能。”崔信哼了声,“自然是有能人为其策划。”
  “是封伦。”李善咳嗽两声,“只是不宜大白天下,陛下命其自尽。”
  “封伦?”崔十一娘这次也大为惊讶,“天策府司马?”
  李善倒是很无所谓,将事情大致的说了一遍,也难怪长安这边坊间流言蜚语满天飞,说起来是这次主谋是齐王,但却有东宫太子心腹杨文干,还有中书令兼天策府司马封伦……虽然封伦是被迫自尽的,但却是在皇城中书省中被拎出来押送仁智宫的。
  等于说,这次的谋逆案,至少从明面上来说,李渊三个成年皇子的势力都参与其中。
  “阿家。”
  崔十一娘看见朱氏的身影出现,立即起身相迎……今天郎君回家,第一时间来探望自己而不是去拜见母亲,虽然朱氏并无不悦,但却是违背礼节的。
  “只管坐着,坐着。”朱氏手中还拎着一篮水果,“山间的野果,尝过了,酸的很。”
  张氏迎上去接过篮子,解释道:“十一娘贪嘴好酸。”
  崔信连连致谢,这个年代婆婆对儿媳能做到这个地步的实在不多……呃,如崔信这样的女儿奴也不多,当然了,像李善这样尊重爱护妻子的其实也不多。
  张氏都羡慕自己女儿,在家顺心,出嫁如意,如果能生下子嗣,这辈子都无忧无虑呢。
  “对了,郎君这些日子就借住在……”张氏扯着亲家小声说了几句。
  “待会儿让墨香去收拾,靠东园那处客舍就不错。”朱氏笑道:“去岁阿郎领兵出征,某不是也在借住崔府吗?”
  崔信瞥了眼李善,听听,你母亲这话说得就好听多了。
  崔十一娘吃了几颗野果,有些倦了,被侍女扶着回了屋子歇息,其他人移步到了后院正屋中。
  张氏正色致谢,她觉得女婿在关键时刻率亲卫赶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岳丈在仁智宫……因为在张氏看来,魏嗣王李怀仁不涉夺嫡事,不管是太子、秦王甚至是齐王登上皇位,李善有显赫的军功,还有平阳公主为后盾,并无危险。
  李善干笑着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这事儿闹得,部分知晓内情的崔信投来古怪的眼神,女婿可不是全为了我,若不赶去仁智宫,不管是齐王还是太子上位,裴世矩说不定真的能咸鱼翻身呢。
  而知晓全部内情的朱氏转着头看着窗外还盛开的花朵,她心里是有数的,儿子为了这场仁智宫事变筹谋准备了很久很久,早就打算好要最关键的时刻赶到仁智宫力挽狂澜了。
  李善连连推辞,崔信嘴巴闭得紧紧的,朱氏一个劲儿的帮着说话,张氏这才情绪稍微稳定一些……类似她这样的女眷在长安城内比比皆是。
  “记得是七月十五日,突有亲卫叩门,全府皆惊。”张氏叹道:“怀仁未至天明,率数百亲卫疾驰而去……”
  李善离开之后,留下的女眷都迁居进了东山寺,每一个人都在佛前叩拜,为了李善,为了苏定方,为了崔信,每一个女眷都忍受着那种折磨,还好这种折磨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只五六日后,李善遣派的亲卫就赶回了庄子。
  “赵元楷流放岭南,荣九思被斩首。”崔信低声道。
  张氏愕然,天水赵氏与武城张氏是姻亲,无终荣氏与清河崔氏也是姻亲,而且关系都不远。
  这一次斩首、流放乃至族诛的人数都不少,其中一半以上都是世家子弟,不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这样的五姓七家子弟,也有不少解县柳氏、太原郭氏、闻喜裴氏这样的门阀子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65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3/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