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649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一旁的崔信听得都打瞌睡了,他也相信不是李善动的手,但实在听不得李善这么扯淡……裴世矩对女婿的敌意,还真不是因为一个裴宣机呢。
  而此刻的李善却滔滔不绝的与王珪、韦挺说这件事,几番旁敲侧击之后心中大定。
  可以确定,裴世矩没有向李建成透露实情。
  原因很简单,论亲近,论心腹,太子李建成最信任的是就是王珪和韦挺了,前者是是李建成为唐王世子的时候就已经出任世子府谘议参军,而后者更是李建成的总角之交,情分极深。
  相对来说,如罗艺、裴世矩、魏征这些后来投入东宫的官员,在这方面是无法与王珪、韦挺相提并论的。
  没有道理裴世矩向李建成透露实情,魏征知道了,而王珪、韦挺却不知道。
  李善在心里猜测,应该是裴世矩向李建成透露了对自己的敌意,可能还提出了什么条件,但并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世。
  只要自己的身世没有被揭穿,那就算裴世矩点出自己投靠秦王……李建成也未必会信。
  在包括了几位宰辅在内的很多人看来,甚至包括了李渊,李善有点像平阳公主,自身功勋累累,极得上信重,但却没有选择立场,或者说没有必要选择立场。
  因为不管是谁胜谁负,平阳公主夫妇、李善都会荣华不失……那有什么必要去选择依附太子或者秦王呢?
  “据说怀仁这几日与秦王殿下颇多来往?”韦挺笑着说:“说起来,此次怀仁救驾,劳苦功高,却只转为宗正卿……”
  “呵呵,呵呵。”李善笑了几声却没说什么。
  韦挺又接着说:“如今倒是宰辅出缺……”
  “罢了,罢了。”李善苦笑着拱手求饶,“韦兄非要将小弟拖入旋涡吗?”
  崔信扯了扯嘴角,说得好像自己不在旋涡里面似的。
  一旁的王珪也瞪了眼韦挺,这么多年下来了,如今局势如此,对方肯定不会在这时候涉入夺嫡的,只要保证中立的立场就行了。
  顿了顿,王珪随口道:“其实当年怀仁自代州回京,太子殿下就有意使怀仁入宗正寺,没想到绕了个圈子,还是进了宗正寺。”
  “听说过,宗正少卿。”李善点点头,“陛下提及了,不过早就定下司农寺了……就等着那位前任致仕,平阳公主去信,在下才启程回京的。”
  崔信记得很清楚,当日李善听说是裴世矩举荐自己出任宗正少卿,气的跳脚大骂。
  又聊了一阵后,王珪准备告辞离开,临走时候又道:“听闻怀仁送别玄成,太子殿下让在下代为致谢。”
  “呃……”李善犹豫了会儿,低声道:“还请太子殿下恕罪。”
  “甚么?”
  “是在下去求了陛下。”李善吭吭哧哧的解释道:“你们也知晓,在下与玄成兄交好,所以请陛下将其流放岭南。”
  “长安这边若是尘埃落定,太子再召其回京就是,若事有不协……那就让玄成兄在岭南多待些年,所以才遣派了两名亲卫护佑。”
  糊弄鬼呢,崔信都转过头去懒得看了。
  而王珪、韦挺都怔了好一会儿,没想到魏征被流放的背后居然有着这样的隐情,更没想到李善送别的背后有着这样的心思。
  王珪长长叹息道:“怀仁有义,玄成有幸。”
  显然,李善也不太看好东宫的未来,这也是正常的,但将魏征从这个旋涡中拉出来……虽然说李善此次救驾功高,但做这种事,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至少,因为魏征几度建言斩秦王以定天下,秦王李世民心里肯定是有疙瘩的。
  但正因如此,才能体现出李善对友人的情谊。
  当天晚上,听到李怀仁情义无双的评价后,凌敬与房玄龄、杜如晦几人都面面相觑,即使李世民也忍不住按了按眉心,这小子倒是会见缝插针,把好名声一把全都揽了过去。


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李靖觐见(上)
  “阿郎。”
  刚从翠微殿出来,李善就听见范十一的呼声,脚步一顿后笑着问:“回来了,如何?”
  “不错不错,白白胖胖。”范十一眉笑眼开,冲着正走来的赵大打了个招呼,“母子平安,母子平安。”
  赵大也露出个笑容,用力拍了拍范十一的肩膀,一旁与李善一起出殿的崔信这才听懂了……不是自家的小白菜,而是范十一的媳妇生孩子。
  范十一前年娶了赵大的妹妹为妻,去年随李善出征前怀孕,前几日临盆,李善将范十一赶了回去陪着。
  “弄璋之喜啊。”崔信顺手掏出一块玉器递了过去,说起来范十一只是李善的亲卫而已,但实际上也有县候的爵位。
  “收下吧。”李善哈哈笑道:“再过几个月,岳丈大人也要准备块好玉。”
  所谓的弄璋的璋就是指玉器,所谓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崔信斜斜瞥了眼,李善赶紧补充道:“岳丈大人还要准备一块上号的佩巾。”
  古代对生男生女是称弄璋弄瓦,但瓦在古代其实寓意不太好,所以李善才换了个说法……《礼记》曰:“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
  所谓的弧指的是弓,而帨指的就是佩巾。
  崔信这才释然,但随即叹道:“还是罢了,罢了,还是弄璋好,弄璋好。”
  其他人听不懂,但李善却是猜得到的,岳丈大人的想法大概是……生个女儿被猪拱?
  还不如生头猪去拱别人家的小白菜呢。
  李善忍笑将玉器塞给了范十一,“去吧,今晚弄点酒水,兄弟们一起贺贺。”
  “多谢阿郎。”范十一喜不自禁的收下玉器,然后拍了拍脑袋,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对了,夫人有信。”
  看着范十一只掏出了一封信,崔信脸色发黑,强行扭开头颈望向别处……小棉袄不是漏风,而是彻底敞开了啊!
  李善拼命忍笑,捏了捏信封才挥手让范十一等人离开,小声说:“有点厚……”
  崔信立即扭过头,伸手想试试但又觉得不太合适。
  “好像里面还夹了一封信……”
  这下子崔信忍不住了,伸手拆开信封拿走了一封略小的信,李善心想十一娘也是闲的没事做了,自己上一封信让她写封信给崔信,居然夹在这里面……这是故意的吧?
  李善一目十行的看完,妻子信里都是寻常话,报了平安,关于她自己与朱氏、张氏……丈母娘这几个月一直住在庄子上,这也正常,毕竟张氏是续弦,没有子嗣,只有这个女儿。
  说的难听点,万一崔信不在了,张氏能过的顺不顺心很大程度要看女儿、女婿的。
  另外就是此次战事的阵亡亲卫,一袭沮原桥,二战凤凰谷,虽然都是风卷残云,但也战死十余人,尸首都已经送回庄子了,这十余人中并没有朱氏族人,要么是当年定居的流民,要么是随侯君集迁居来的难民,其中还有刘黑儿带来的两个族人。
  崔十一娘不顾怀孕在身,除了厚重抚恤、赏赐之外,按照李善的惯例亲自去每一家祭拜。
  “药师兄?”
  耳边听见崔信诧异的声音,李善慢条斯理的收好信纸,才抬头看见一个鬓发微白的将领站在不远处,正是调任延州道行军总管的李靖。
  应该是调任途中来觐见的,也正好顺路,大抵是从龙门渡过黄河,本可以从华洲径直北上,绕道坊州也不算远。
  崔信扭头看了眼,女婿面无表情,像是没看到似的,连个招呼都没打,直截了当的迈步前行……而李靖脸上也没什么表情,只是眸子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脚步侧移让开了道路。
  都好几年了,女婿心中犹有恨意啊,崔信与李靖勉强寒暄了几句后也离开了,心想也不怪怀仁,自己这个女婿数年间扶摇直上,也不是没碰到过险境、绝境,但大都心有定计,唯独顾集镇一战时陷入死地。
  这么长时间了,崔信也摸得清楚李善的想法,当年自诩不如李药师,难以纵横十九道……这并不是个公正的评价。
  李怀仁纵横沙场,数败突厥,是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泾州一战,遣派重骑猛攻,折损颇重也在所不惜,最终能大破突厥。
  崔信看的清楚,李善的怜悯是针对自己的身边人,而本人并不是个见血心软的人……当年因方四郎斩杀崔帛,很大程度也在于方四郎曾在他身边时日不短,至今犹深恨李药师,是因为当年身边亲卫折损极重,光是崔信记得名字的就有好些人死在了顾集镇。
  崔信的这种思路勉强算是对的,李善并不是心软的人……心软的人也做不了医生,他的情绪、哀伤、怜悯只是针对自己人。
  在前世那样的社会中,所谓的自己人也就是家人……就算是亲戚,也算不得自己人。
  在如今这个时代中,所谓的自己人包括了家人,也包括了自己的友人、亲卫、村民。
  李善走在路上,冷若冰霜的模样让不少原本想招呼一声的人都闭口不言……虽然此次救驾功高,又奉命详查杨文干谋逆案,可以说至少在凤凰谷中,很长一段时间,李世民的地位都比不上李善。
  但李善向来人如其名,对谁都挺和善的,如今这副模样……有消息灵通的已经猜到了,八成是因为代国公李药师到了。
  “见到了?”
  李善的面无表情直到碰到凌敬才告一段落,“嗯。”
  “别闹得太过,毕竟也是陛下嫡系,而且秦王殿下……”
  “知道。”李善眨眨眼,“至少态度要摆出来。”
  凌敬还想劝上几句,却见到殿中监苏制快步而来。
  “魏嗣王殿下,陛下召见。”
  李善哼了声,李渊这是无意的还是刻意的?
  但不管怎么样,至少给自己搭了个台。
  于是,翠微殿后殿中,李靖问策李渊,后者转问李善。
  魏嗣王李怀仁厉声道:“轻率而妄动,此襄邑王败北丧地之因!”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李靖觐见(中)
  言辞如此犀利,简直就是指着李靖的鼻子开骂了,李渊揉着眉心觉得有些头痛,而李靖却在心里破口大骂。
  你个王八蛋,我只是问策而已,根本就没有具体的攻守策略,你这是非要往我头上扣帽子啊!
  出任代州总管也好几年了,李靖一直在做两件事,其一是备战,这里面有练兵、屯田、安民、养马等等,其二是竭力消除李善留下的影响力。
  但直到最后离任,第二件事李靖也没能完全成功,他始终无法将李怀仁的印记从代州彻底的抹去。
  一方面在于刘世让、张士贵、薛万彻为首的代州属官,后两个人是李善义结金兰的兄弟,而刘世让更是将李善作为自己的靠山。
  另一方面在于社会中下层,那些本地势族是因为李善而兴,那些民众是因为李善而活……在张士贵、薛万彻领军往关中,在泾州大败突厥的消息传来之后,多有将士惋惜。
  呃,大抵的意思就是,还是邯郸王能打啊,如果咱们去,也能捞点战功不是?
  这让李靖心里那叫一个不爽啊,在听到李善晋爵魏嗣王之后,简直要咬碎满口牙,倒不是嫉妒,而是深恨都布可汗、突利可汗……你们怎么就不来打代州啊!
  李靖是在太原府听到仁智宫事变的消息的,渡过黄河后径直来了坊州,途中还在想去岁天台山是李怀仁,今年……到了凤凰谷外一问,特么还是李怀仁啊!
  纵然心里有万般的不爽,但此刻的李靖也没吭声,数败突厥也就罢了,但两度救驾……对方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不是自己能比拟的。
  “怀仁。”李渊想了想解释道:“药师只是问策,并无贸然出兵之意。”
  “陛下。”李善一板一眼的说:“臣大败突厥回京后,听闻代国公数度上书请出兵云州,此与襄邑王相仿,不可不虑。”
  李渊嘴角抽抽,人家说的还真不算错呢。
  李神符就是因为被赶到了灵州没能捞到大破突厥的功劳,所以才会贸然出兵,结果兵败被俘,还丢了三州之地。
  以此类推,突厥大军没有去打代州,而是在泾州、原州撞了个头破血流,李靖几次上书请求出兵……搞不好也要兵败被俘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6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9/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