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647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可惜,在张平高、李世绩、刘弘基、黄君汉率上番府兵抵达之后,虽然李善名义上节制诸军,但实际上他主持清查杨文干谋逆案,是不管具体事务的……身边的亲卫都退出凤凰谷了呢。
  嗯,就是黄君汉、李世绩他们麾下的士卒接手的,李建成的待遇……说起来是上升的,但实际上,据凌敬私下说,每天也就一两碗麦饭,有时候还是馊的。
  无数道视线落在太子的身上,有的同情,有的愤恨,也有几道很是鄙夷的……如今杨文干谋逆的始末还是没多少人知道具体细节,但这件事的大致经过早就传开了。
  你坏,无所谓,但蠢……却是不可原谅的,你身为监国太子,蠢到被公认无能的齐王李元吉利用,实在是蠢到不能再蠢了。
  嗯,这种想法主要来自于李世民。
  李渊面无表情盯着自己的长子,片刻之后指着左侧的胡凳,示意李建成坐下。
  李建成沉默的坐下,一句话都没有说,他从来没见过父亲用那样的眼神看着自己,陌生而厌恶……就算是去年自己赶到天台山时候也没有。
  李渊缓缓起身,“朕可有失德之处?”
  接到李世民眼神的李善出列道:“陛下自晋阳起兵,数载而平定天下,内止兵戈,外御胡人,不让汉高光武。”
  “那为何却有臣子乃至亲王谋逆?”
  “亲王”两个字一出,李建成、裴寂、魏征等东宫一脉都心神一定,长孙无忌虽然早就知道了但也难免失望……这是要将锅砸在李元吉头上。
  “此为贼子痴心妄想。”李善扬声道:“陛下得天下之望,非逆臣所能动。”
  这些话也就李善能说,谁让是他最后时刻赶到救驾的呢?
  李渊微微颔首,厉声道:“怀仁,首罪者何人?”
  “坊州刺史杨文干。”
  “族诛,杨文干并其兄弟,三子两侄均腰斩!”李渊冷冷道:“叛军将校,坊州刺史府大小官吏,均斩首,家人流放岭南,以为后来者荐。”
  听起来不算是什么严重的责罚,毕竟除了为首的杨文干之外,其他的人只是斩首,家人流放……但别忘了杨文干是太子心腹,大量的前隋官吏、世家门阀子弟都依附东宫,既然李建成以杨文干在坊州练私兵,自然是要将自己的人塞过去。
  李世民在心里算了算,即使不算封伦那个女婿,还有一个天水赵氏子弟,一个荥阳郑氏子弟,一个太原郭氏子弟,一个解县柳氏子弟,一个闻喜裴氏子弟。
  这样的责罚已经很重了,关键在于世家门阀之间都是互相联姻的,比如李世民就记得坊州长史出自解县柳氏,其妻是太原温氏女,是温彦博的族侄女,其母出自赵郡李氏。
  正常情况下,即使是皇权在手,皇帝也不会对世家门阀用这么激烈的手段,这很容易导致双方出现大的裂痕,打破双方的平衡。
  但毕竟是皇权在手,谋逆案都可以忍下去,李渊还做这个皇帝有什么意义?
  说起来李渊对世家门阀已经够客气了,换成前隋杨坚、杨广,手段只会更加酷烈……当年杨玄感谋逆,杨广杀了一大批的附逆的世家子弟。
  这些李善是不管的,他只是有些抱歉……自己当日可是许诺要为杨文干求情,不使其子嗣断绝的。
  算了,反正我只是答应在陛下面前求情……但人家不答应,我能怎么办?
  李渊接着说:“天策府记室参军杜淹,东宫校尉桥公山,杜凤举,太子洗马魏征,均流放岭南。”
  这句话一出,下面颇有些骚动,有知情人记得,当日连续两拨的举告太子谋反,以及紧接而来的为太子辩解,正是这四个人。
  李善心想,好像原时空中的杜淹也是因为仁智宫事变被流放岭南的,而桥公山、杜凤举就不知道了,不过历史上与杜淹一起流放岭南的好像还有王珪和韦挺。
  为什么会是魏征?
  李善转头看了眼,李世民递来了一个安抚的眼神……放心,是孤安排的。
  魏征流放岭南,想想还真不是什么坏事呢,正好错过了即将而来的废太子,而已经决定会大用魏征的李世民肯定会将其召回朝中……到那时候,太子已经被废了,魏征自然而然会效力于秦王。
  历史上的王珪、韦挺实际上就是这样的,被流放岭南之后,在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召回,而且都曾经出任宰辅。
  顿了顿,李渊的脸色愈发的阴沉,“齐王李元吉,废为庶人,流放益州道。”
  有人瞥了眼李世民,益州道是秦王的地盘,这是要将李元吉送给秦王处置啊,估摸着会病死、摔死、跌死。
  李善却在想,李世民这个曹贼会不会将齐王妃抢回来。
  “属官荣九思、李思行、宇文宝等均斩首,家人流放岭南。”
  一个无终荣氏子弟,一个赵郡李氏子弟,后者还是太原元谋功臣之一,有免死一次的特权,但谋逆不能免死,否则当年能免死两次的刘文静也不会被砍了脑袋了。
  “司农少卿宇文颖斩首,家人流放岭南,司农少卿赵元楷罢官,流放岭南,左千牛卫将军宇文韶斩首,族诛。”
  下面鸦雀无声,这是开国以来的第一大案,这么多人被斩首,这么多人被流放,这么多人被族诛,血流成河啊。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处置(上)
  翠微殿内寂静无声,杀气腾腾的李渊视线所过之处,臣子无不俯首……齐王李元吉曾得李渊极度宠信,又因为依附东宫,所以朝中也是有自己的势力的。
  在场的不多,但如今朝官大都是世家门阀出身,谁还没有个亲戚呢,不少人都在心里计算这次死的人,被流放的人中有没有自己的姻亲……或者说,有几个自己的姻亲。
  但在长安的还有不少,按照制度,仅仅是齐王府中的属官就不少了,而且大都是世家门阀出身。
  真的是血流成河啊,李善能清晰感觉到李渊喷涌而出的杀气,史书中的李渊优柔寡断,像是个老好人……但实际上,这位唐高祖绝不是个心慈手软的人。
  武德二年,在刘武周、宋金刚席卷河东的时候,夏县之叛让李渊痛彻心扉……战后就是这位大唐皇帝下令屠城,整个夏县鸡犬不留,至今未复元气。
  李善庆幸于前几日特地私下求情,那是为了原州长史李乾佑……这位至今还兼任齐王府的典签呢。
  虽然因为李药师、李客师两位兄长,李乾佑未必会如其他齐王府属官一样被问罪斩首,但李善还是去求了情……这种话自己说最合适,这也符合自己一贯以来的形象。
  最终李渊许不问罪,但李乾佑这个原州长史估摸着是做不下去了,他日等秦王登基说不定还有机会起复。
  低着头的裴寂在心里盘算接下来还有什么……但可以肯定,一定会有什么。
  原因也很简单,陛下处置了杨文干谋逆案上下一干人等,硬生生将杨文干与齐王李元吉扯到了一起,但却没有处置东宫……毕竟杨文干是众所周知的太子心腹。
  至于魏征被流放岭南,裴寂猜测估摸着是因为天策府那边有个杜淹被流放了……陛下需要表达一个态度出来,想想魏征也挺倒霉的。
  果然,接下来李渊宣布了好几条调令,其中直接与东宫相关的是右监门卫将军李高迁被罢免,接任的是雍州司马王君昊,这是去年天台山一战后,因为多位大将或伤或亡,李世民特地从外地调来的,一同入京的还有李世绩、黄君汉、庞玉。
  燕郡王罗艺之前已经被罢免了右监门卫大将军,此次又被赶出长安,出任河州总管……实际上这个职务一直就挂在罗艺身上,他麾下的长林军也驻扎在河州。
  太子最心腹的李高迁被罢免,接任的是秦王的爱将,太子最依仗的燕郡王罗艺被驱逐出京……这一切已经实实在在的表明了李渊这个大唐皇帝的心意。
  李建成面无表情的听着,难道自己还能站出来说不妥吗?
  接下来还有一系列的调整,侯洪涛连升三级出任左千牛卫将军,代国公李药师赴任延州道行军总管,窦轨被调回了长安。
  代州长史秦武通接任代州总管,薛万钧接任代州司马,雍州长史李世绩调任代州长史。
  毫无疑问,经过这一次的调整,秦王一脉彻底的拿下了代州,如果想,李世绩、薛万钧、张公瑾随时都能架空代州总管秦武通。
  总的来说,李渊的诸般处置中,针对东宫的不算太多,但扶持秦王的心思展露无遗。
  李善侧头瞄了眼不远处因为行走不便坐着的柴绍,也不知道是这位还是三姐会节制北衙禁军……不过这个位置已经不再重要了。
  对了,还有三舅尔朱义琛,处置那是不会的,毕竟没被卷进来,但也不知道会被丢到哪儿去……说起来挺倒霉的,杨文干谋逆大概就是在尔朱义琛赶回长安的途中。
  代州司马回朝,按道理来说要么外放一地刺史、总管,留在京中应该至少有个十六卫将军,但现在看来估摸是不太可能了。
  其他职务的调整就要等回长安之后了,大一点比如司农卿、司农少卿,小一点的就数不胜数了。
  李渊的视线落在了李善的身上,迟疑了会儿还是没有开口,只宣布朝会结束……关于如何封赏再次救驾的魏嗣王李怀仁,李渊很是头痛,这位赏无可赏都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偏偏这位年少,但很是乖巧,既不贪恋兵权,也不揽权,甚至都不上衙视事,又忠心耿耿,是自己绝对的嫡系。
  待得臣子退下,李渊示意李世民跟着,转回了后殿。
  看李渊愁眉不展,李世民试探问道:“父亲可是踌躇于魏嗣王?”
  “是啊。”李渊苦笑道:“去岁京中流言蜚语,怀仁在雪夜取萧关之后就自请回京修养,此次难以加赏,但若不加赏,只怕起隙。”
  “父亲过虑了。”李世民笑着说:“怀仁何许人,难道父亲不知道吗?”
  “怀仁年少即名扬天下,屡有战功,爵封嗣王,但其人却极为谨慎,当年夺军大败突厥,苍头河畔累累京观,最终还不是自请回京修养。”
  “呃,怀仁甚至有些惫懒,远非李药师、任瑰之辈。”
  李渊不由得微微点头,李靖、任瑰都是出了名要建功立业留名青史的人。
  “真的不会起隙?”
  “不会。”李世民摇头道:“李怀仁有自知之明,前几日叙谈,刻意提及苏定方、张仲坚、刘黑儿等将。”
  李渊听得懂这话的意思,李善这是在向李世民举荐自己身边亲卫中的杰出将领……同时表明自己不再有重返战场之愿。
  李善与凌敬都私下与李世民提及,而房玄龄、杜如晦也曾经建言,甚至连最看李善不顺眼的长孙无忌也承认,只要李善不再沾染兵权,那此生无忧。
  不过,李世民本人不置可否,他有着雄心壮志,如李善这么乖巧,这么善战,而且还这么年轻的名将,怎么可能一直闲置呢?
  历史上的李药师覆灭DTZ,又攻灭吐谷浑,以至于虽然身居宰辅,却要深居简出,但李善不同,他虽然与李靖一样都算不上李世民的旧部,但却在夺嫡乱战中提前投效,而不是像李靖那样坐山观虎斗。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处置(下)
  “本有意使其入宰辅之列……”
  李渊有些犹豫,封伦挂了,宰辅正好空出个位置,朝中有资格出任宰辅的人选并不多,甚至是寥寥无几,让李善挂个名倒也无可厚非,不然的话最有资历的就是中书侍郎温彦博、黄门侍郎唐俭了,要么是兼任天策府属官,要么也亲近秦王一脉。
  今天的调整已经足够偏向二郎了,李渊不希望接下来的废太子引起太强烈的动荡。
  “咳咳咳咳咳!”李世民猛咳了几声,“父亲,过了,过了。”
  李世民也是实在忍不住,开玩笑,这时候让李怀仁出任宰辅,不说他那么年轻能不能承担这样的重责,就算只是挂个名字……那等我登基之后怎么办?
  李渊迟疑也就是迟疑在这个地方,爵位已经是升无可升了,若真的要封赏那只能晋职,考虑到去年仁寿宫救驾、泾州原州大败突厥梁军都没有实质性封赏,位列宰辅是配得上的……但这样一来,二郎以后就不好办了。
  本来怀仁在夺嫡中就没有偏向,并不是二郎的嫡系,他日二郎登基,只怕怀仁堪忧……呃,这是李渊的观点。
  这也是为什么李渊前些日子让李善多多亲近秦王的原因……从本心出发,如今的李善无论是在公在私都在李渊心里有着足够的分量。
  李世民想了想说:“那日怀仁还说他日愿接任凌公之职呢。”
  “凌敬?”李渊想了想,“如今是?”
  “吏部员外郎。”
  “胡闹!”李渊笑骂道:“如今已然是司农卿,入六部至少是侍郎,而且侍郎也远不足以酬功。”
  “父亲放心,怀仁非有大志向之辈。”李世民劝道:“宰辅不如就留给舅舅吧?”
  这个舅舅指的是即将回京的前任延州道行军总管窦轨,这倒是个合适的人选,一方面不涉夺嫡,另一方面是外戚,而且因为是第一批名列凌烟阁功臣,也不适合继续留任延州道行军总管了。
  第一批凌烟阁功臣榜,如今确定的只有三个人,魏嗣王李怀仁,赵郡王李孝恭,以及酂国公窦轨。
  “嗯,让萧瑀转中书令,士则回京后出任尚书右仆射。”李渊点点头,想了想补充道:“记得怀仁喜胡女……”
  “父亲,父亲!”李世民哭笑不得的说:“若是父亲赐下美女,信不信清河县公拎着刀杀到怀仁家去,魏嗣王妃崔氏如今还怀孕呢。”
  “咳咳咳。”李渊也无语了,半年多前李善大婚后,清河县公是公然放出话来的,谁再敢拉着魏嗣王去平康坊,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6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7/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