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初唐峥嵘_分节阅读_第627节
小说作者:狂风徐徐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9:26
  裴世矩看着这一幕,心里倒不像李高迁那么紧张……李善突然率数百亲卫北行,不管是因为什么,肯定会告知平阳公主的。
  显然,平阳公主准备震慑皇城,以防止生乱……说白了就是针对太子的。
  不过,这一次,的的确确不是太子。


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秦王谋反,太子伐逆
  在掌控了留守北衙禁军之后,平阳公主才松了口气,毕竟军中有着不少旧部,辖制不算太难,更别说她本就曾经节制北衙禁军。
  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平阳公主带着担忧向北方眺望,仁智宫到底出了什么事,怀仁能不能及时赶到?
  嗯,李善在启程的时候,让人告知平阳公主……这种事不留个后手,很容易让人诟病。
  说的不多,其实只说了一件事,自己昨日早晨遣派亲卫去仁智宫,准备请老丈人崔信回来一趟……没办法啊,崔十一娘吃什么吐什么,请了医馆的名医来看也无济于事,只能让老丈人回来了。
  结果亲卫在沮原桥被截杀,幸而逃走的一名亲卫连夜赶路,今晨赶回庄子报信,所以我李怀仁心忧陛下安危,又无兵权,只能尽起亲卫,并庄中青壮,前去探查。
  反正理由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合情也合理,至少糊弄平阳公主是完全没问题的。
  平阳公主也知道李善的意思,如果仁智宫有变,那很可能是太子、裴世矩干的,她虽然是李渊最宠爱的子女,而且也长期手握兵权,但毕竟不得诏令,不可能带着剩余的北衙禁军出京,更不可能带着上番府兵去仁智宫,所以只能留守长安,以防动乱。
  平阳公主盼着李善尽快赶到仁智宫,而李善呢……虽然一直驱马奔驰,但也保持着合力的马速。
  如果一个月前李善带着亲卫连夜赶回日月潭一样,就算赶到了仁智宫,五百余亲卫还能有多少战力?
  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一个月前日月潭不一定有危险,李善连夜赶回主要还是担忧母亲、妻子,而这一次,是一定有战事的。
  反正范十一前几日去仁智宫,凌敬已经递了口信回来,仁智宫有左右千牛卫并各个将领的部曲,千余人马,怎么也能扛上几日……而如果真的有叛军攻打仁智宫,只可能是杨文干。
  虽然贵为一州刺史,但杨文干手里能有多少兵啊,就算召集府兵,能有多少战力啊,只怕秦王一路面,府兵就要四散甚至倒戈相向了。
  所以,李善觉得,不要急……正所谓,每逢大事有静气。
  而事实上,百里开外的仁智宫内,凌敬正跳着脚大骂,骂的居然就是李善呢……怎么还没到?!
  一旁的杜如晦都看不下去了,昨日午后信使才启程,就算连夜赶路,也要今日凌晨才能赶到,就算魏嗣王立即赶往新丰、礼泉节制诸军,再急性赶来护驾,至少也要明日才能赶到啊。
  但凌敬实在不骂几句心里不痛快啊,让你剑走偏锋,让你玩火,现在好了,万一顶不住,那就全完了。
  今日凌晨,天才刚刚亮,赶了一夜路的杨文干抵达仁智宫,随即偷袭禁军,全军猛攻,猝不及防之下,凤凰谷都险些被抢占……若是被叛军攻入谷内,那真是想逃都没地方逃啊,那条仅存的逃生小路能跑得掉几个人?
  前面的喊杀声渐渐低了下来,心急如焚的凌敬疾步往外走,房玄龄、杜如晦也跟了上去,一路看过去,死伤极为惨重,处处都是紫黑色的血迹,低洼处汇集的血液都已经半凝固,让人望而生畏。
  再往前走了一小段距离,几人站在秦王身后,垫着脚尖眺望,战场上满是断肢残臂,双方士卒的尸体,偶尔还能看到一两个尚未死去的士卒在蠕动,但很快就停止下来。
  不同于李善的猜测,也不同于李世民的猜测,谁都没想到东宫安排在坊州的不仅仅只是杨文干这一个人。
  杨文干虽然麾下只有千余兵马,但本就颇有勇力,都心里有数自己的使命,甚至其中不少人就干脆是东宫搜罗来送到坊州安置的,再加上大部分都穿盔贯甲,战力实在不凡。
  今晨偷袭之后,叛军高呼“秦王谋反,太子伐逆”的口号,一阵狂攻猛打,布置在谷口外的左右禁卫军死伤极为惨重,要不是尉迟恭、苏定方率部曲及时来援,柴绍都站不稳脚跟。
  再接着,秦王亲自接手战事,但即使如此,也只能守住谷口,而叛军将凤凰谷堵的严严实实,轮番攻打。
  叛军军械充足,光是箭枝就远比禁军要多,一番箭雨之后,叛军士卒扑近,双方近身搏杀,禁军以及部曲穿戴铠甲的很少,即使有也被齐王带走了,以至于禁军士卒往往只能以血肉之躯阻拦对方的前进。
  要不是凤凰谷口并不算太宽,又有苏定方、程咬金、尉迟恭、秦琼、段志玄一干勇力非凡的猛将身先士卒,以个人武力力阻,叛军早就攻破谷口了。
  但这样一整日下来,守军已经渐有不支之像……毕竟双方兵力本就差不多是倍数,凤凰谷内五百北衙禁军加上各将领的部曲亲卫,一共也不过就七百余人,而杨文干麾下千余士卒,更别说刚刚开战的时候,叛军偷袭驻扎在凤凰谷外的禁军,柴绍一下子就丢掉了将近一半的兵力。
  换句话说,现在凤凰谷内的士卒也就三百余人了,而叛军虽然也有些伤亡,但比例要小得多。
  凌敬眼中满是担忧,心想按照计划,怀仁如果不加快速度,赶到仁智宫的时候……只怕只能给大家收尸了。
  “秦王谋反,太子伐逆!”
  “秦王谋反,太子伐逆!”
  脸色铁青的李渊缓缓而来,口中反复重复这句,气极反笑道:“二郎何时裹挟为父亲谋反?”
  “待得叛军得手,父亲与孩儿……自然是太子登基。”李世民叹了口气,振作精神道:“父亲放心,孩儿必能护佑父亲脱险。”
  李渊脸色微变,他很清楚次子的性情,护送脱险而不是牢守仁智宫,这说明李世民并没有守住凤凰谷的把握。
  一旁的凌敬嘴角抽搐了下,难道李世民也发现了那条小道……这倒是在情理之中,但怎么解释沮水上准备好的船只呢?
  李渊越想越是恼怒,去年还能说是被任瑰坑了,是被梁军偷袭,而这次却是太子谋反……之前尉迟恭、苏定方擒获叛军士卒,早就问的清清楚楚了,是坊州刺史杨文干。
  “去!”李渊厉声道:“斩魏征头颅!”
  查清楚是坊州刺史杨文干举兵,裴寂、罗艺、郑善果等大臣还稍微好点,请到偏殿去歇息,其实就是软禁起来了,而冯立、李志安、卢宏以及昨天才赶到的太子洗马魏征,这些东宫属官全都被下狱了。
  当然了,仁智宫没有监狱,只是捆绑了往屋子里一丢。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不是蠢,而是坏
  虽然心里还有些疑点,但太子谋反已经事实了。
  杨文干举兵杀来,凤凰谷岌岌可危,李渊心想只要自己以及二郎被杀,就算后面有着无数的指责甚至叛乱,但想必太子也能从容收拾,毕竟大部分天策府属官都在这儿,顶多是屈突通会折腾一二。
  至于朝中……李渊并不觉得那些世家门阀会为自己和二郎讨回公道,甚至举兵。
  事实上,以五姓七家为首的世家门阀永远不会忽视任何一股成型的势力,但同时也永远不会成为一股势力的首脑,这是他们传承千年的基本法则。
  这也是有过教训的,当年的琅琊王氏堪称天下第一世家,王与马,公天下……很难说当时琅琊王氏有没有取而代之的心思,最终呢,如今的琅琊王氏远不能与太原王氏相提并论了,基本上已经没落了。
  李渊甚至觉得,那些世家门阀很可能只需要一个名义,就会选择逢迎太子李建成登基称帝。
  什么样的名义?
  这不是现成的吗?
  秦王谋反,太子伐逆。
  虽然坊州刺史杨文干覆灭了谋反的秦王一脉,但无奈秦王弑杀陛下,太子悲痛之余……
  李渊在心里反复盘点过,悲伤的发现,可能会为什么举兵的人并不是不多,而是寥寥无几。
  平阳公主或许会,任城王李道宗可能性都不大,倒是魏嗣王李怀仁有些可能。
  至于对那些正在凤凰谷的东宫一脉,李渊心中的愤恨并不多,裴寂、郑善果、罗艺被自己带到仁智宫,从头到尾都没什么异样,甚至自己派人去搜捕的时候,还都在睡觉呢。
  最恨的自然是昨日急奔而来的太子洗马魏征,昨日为太子表明心迹,今天杨文干就举兵杀来,你魏征是来行缓兵之计的吧?
  李渊记得很清楚……可能也是习惯成自然的甩锅,要不是魏征,信使能提前至少一个多时辰启程。
  一个多时辰,搞不好就是生死之别啊。
  李渊恨的咬牙切齿,准备将魏征的脑袋丢到谷外去。
  就在这时候,两个声音同时响起。
  “陛下。”
  “陛下。”
  都是天策府属官,一位是杜如晦,另一位是凌敬。
  凌敬微微退了半步,杜如晦才继续道:“陛下,魏玄成此人,山东名士,明辨刚强,为太子所重,或会怂恿谋逆,当不会自赴险地。”
  这是在说,魏征是太子的心腹,如果李建成要谋反,那魏征一定是重要的人物,如果李建成要行缓兵之计,派谁不好,为什么要让魏征这么重要的人物来送死?
  更别说,巨鹿魏氏,算不上一流的世家门阀,但也不是没落家族,三代之内是出过些人物的,送掉自己的性命为太子铺平道路……哪个世家子弟会这么蠢?
  李渊怒火稍退,恢复些许冷静,视线落在了凌敬脸上。
  “陛下。”凌敬上前一步,“陛下得天下之望,今有秦王护佑,必能脱险,当他日历数罪责,行大辟之刑。”
  李渊勉强笑了几声,转头看向李世民,“一为情理,一为律法,天策府果然英才济济。”
  “二郎,杜卿、凌卿他日当能掌门下。”
  门下省的侍中干的就是类似的活,审奏折,驳诏令,有点像明朝的六科给事中,但在唐朝却是位列宰相。
  李世民指了指凌敬,“父亲,天策府所令,非凌公用印不能为之。”
  “哈哈哈。”李渊点头道:“那就先留魏征一命,他日再明正典刑。”
  李世民瞄了眼凌敬,杜如晦是讲道理,这是正常的,而凌敬用律法劝说,让他有点意外……隐隐记得前段时间提及入主东宫之后的诸般事宜。
  东宫内也是有些人才的,李世民并不准备都斥退,比如镇守夏州的大将薛万彻,比如现在被软禁的冯立,还需要用郑善果来笼络荥阳郑氏,毕竟人家丢了个太子妃呢,而且还要以裴寂来向父亲表明心迹。
  当时凌敬就提到了魏征,长孙无忌强烈反对……因为东宫那边传来消息,在天台山一战之前,魏征就强烈建议诛杀秦王,天台山一战之后,魏征更是几度催促太子起兵。
  李世民记得李善在东宫那边,关系最好的就是魏征。
  这时候已是黄昏时分了,李渊也没有回翠微殿,就在这儿席地而坐,与众人一起啃着馍馍,突然转头问:“还有多少粮草?”
  司农少卿宇文颖已经不在仁智宫,片刻后一个青年才小跑着过来低声说:“尚可支撑三日。”
  李渊稍微放心了点,如果能撑得住三天,京兆那边的张平高、刘弘基就算是步卒也能赶到了,就要看短时间内二郎能不能守得住凤凰谷,或者有没有其他的援兵。
  “你是贺娄家的……”柴绍突然开口。
  “下官贺娄兴舒。”
  柴绍向李渊解释道:“此人乃前隋巨鹿郡公贺娄子干之孙,早年为怀仁亲卫,后怀仁组建霞市,设马引,就是此人在霞市主持。”
  李渊略为点点头,笑道:“想必是怀仁回朝出任司农卿,才将此人塞进司农寺。”
  “是,毕竟马引后来归属太仆寺。”柴绍顿了顿,安慰道:“陛下放心,怀仁必会来援!”
  这是肯定的,柴绍这么想,不说自己,不说陛下,凌敬、苏定方都在,更别说秦王还在呢,不然太子登基,李善下场堪忧。
  “那是自然。”李渊简单的应了句,有去年天台山一战的先例,他当然信得过李善,但随即道:“宁州刺史韦云起若没有附逆,来此觐见,不可能携带大军,但若是三胡……”
  从理论上来说,距离最近的援军,就是齐王李元吉带走的那六七百人了,其中有五百禁军,忠诚度是经受得住考验的。
  而且李元吉,虽然蠢了点,但却很孝顺……李渊这么想着,但随即发现周围一片寂静,秦王李世民面无表情的嚼着,柴绍低下头看着地面,秦琼、段志玄、苏定方三员大将都目光游离。
  陪着李渊过来的陈叔达忍不住问:“难道齐王已败?”
  没有人回答他,李渊的神色渐渐难看起来,以三胡的能力,败不是不可能……不,是很有可能的,但如果只是兵败,众人不会是这种反应。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最坏的可能
  不得不说,世事奇妙至此,巧合至此。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89页  当前第6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7/7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初唐峥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